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矿物包裹体研究用于找矿的现状;气液包裹体与矿体的关系;以及从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所揭示的内生热液矿床的特征出发,参考不同矿床的具体情况概括出的包裹体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该模式用于金矿找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中流熔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三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分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最高为31.3wt%~42.2wt%NaCl,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并且流体成份以Na 、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这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该证据说明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由岩浆热液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省义兴寨金矿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测试样品为本区的花岗岩、花岗斑岩、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黄铁矿含金石英脉、片麻岩和伟晶岩6种。研究发现有四个类型的流体包裹体:Ⅰ1,富液相气液包裹体、Ⅰ2富气相气液包裹体、Ⅱ含CO2包裹体和Ⅱ含NaCl子晶多相包裹体。在矿石样品中可见到沸腾包裹体群发育,沸腾机制是热液运移时遇到火山通道及断裂而产生的压力下降。含矿石英脉的包裹体与次火山岩脉的包裹体特征十分相似,说明二者的热液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熔体与熔体-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早期岩浆热液的特征。在这些包裹体中发现黄铜矿等金属矿物,表明成矿金属主要源自岩浆。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富气包裹体与矿体关系不甚密切,但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矿物特别是黄铜矿,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成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流体在冷却和稀释岩浆流体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可能并没有向成矿体系提供大量金属。  相似文献   

5.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华  唐菊兴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6,25(Z3):407-410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3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有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和/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w(NaCleq)最高为31.3%~42.2%,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流体成分以Na+、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它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它说明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岩浆热液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大脉型钨矿床。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史。但在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作者利用红外显微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对西华山矿床不同中段样品中的黑钨矿、锡石、绿柱石、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蚀变花岗岩中造岩石英只见次生气液包裹体,晶洞水晶中只有原生包裹体,而云英岩石英中原生、次生包裹体均较发育。黑钨矿中以原生气液包裹体为主,在早期结晶的黑钨矿中还有较多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而晶洞中的黑钨矿和水晶一样——只有原生气液包裹体。绿柱石中除了硅酸盐包裹体外,主要是气液包裹体(多为次生)。其它锡石、黄铁矿、闪锌矿和萤石等都只有气液包裹体(原生或次生)。研究结果表明,西华山钨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尔后才演变成单一的热水溶液,在这一过程中黑钨矿、黄铁矿、闪锌矿、萤石和石英等矿物不断晶出。矿床总的成矿温度大致为700~200℃,压力约为160~200MPa。各种气液包裹体的盐度主要为5.0%~10%Na Cleqv。文中还对这些数据的地质意义以及对脉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和数据解释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罗定盆地南缘的金矿脉石英和方解石中发育液相、气相和气液两相3种类型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为主。气液包裹体的气液比为5%~25%。包裹体盐度w(NaCl)为0.9%~10.6%,多数>5%,属于咸水-卤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显示,金矿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形成温度为172℃,第二阶段形成温度为122℃。氢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金矿形成于低温、浅成-超浅成环境,成矿热液可能经历了减压沸腾过程。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浅成-超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8.
黔东平秋金矿含金石英脉包裹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文明  郑杰  齐领弟  余大龙 《贵州地质》2011,28(3):194-199,236
本文主要通过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测温及成分分析等几个方面,对锦屏县平秋金矿含金石英脉的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具岩浆热液性质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热液。  相似文献   

9.
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熔融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去一直认为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是高中温热液充填而成。研究发现,在黑钨矿石英脉的绿柱石中存在与流体(气液)包裹体共生的流体-溶体包裹体和溶融包裹体,这表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量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  相似文献   

10.
高镜涵  陈勇  徐兴友  黎萍  王娟  韩云 《岩矿测试》2015,34(5):558-564
通过烃类包裹体PVT模拟可以重建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气液比是影响PVT模拟结果的重要参数,然而由于缺少烃类包裹体标准样品,一直未能深入研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气液比测定精度的问题。本文利用人工合成包裹体技术合成了一种用于校正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测定气液比的烃类包裹体标准样品,根据已知的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油气组成、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计算出烃类包裹体的理论气液比,并利用LSCM测定烃类包裹体的实际气液比,通过计算实际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以分析实际测定气液比的误差,实现对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误差标定。实验结果证实,高分辨率的LSCM测定烃类包裹体气液比的绝对误差小于0.5%,可以为包裹体PVT模拟提供精确参数。本研究肯定了LSCM测定烃类包裹体气液比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证实了烃类包裹体的PVT模拟结果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1.
NaCl- H2O-CO2体系流体是热液成矿系统中最常见的流体之一,针对该体系相关特征的研究对理解热液矿床的成矿机制和过程、成矿流体特征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的技术,开展100 MPa、800℃条件下NaCl-H2 O-CO2体系流体的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以及喇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压条件下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人工合成NaCl- 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流体包裹体具有相似的特征,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的参照物应用于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的研究,特别是在评价CO2在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方面,NaCl-H2O-CO2体系人工合成包裹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热液金刚石压腔在地质流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义明 《岩石学报》2003,19(2):213-220
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是专为模拟地壳温压条件下的地质作用而设计的,它尤其适用于观测水或其它流体与地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HDAC可时-190~1200℃,0~10GPa的热液体系进行实验,并可在实验的温压条件下.用各种先进的光学方法分析样品,更可以把实验的全程录像存档。充满流体的HDAC本身就可当做是一个人工合成的流体包裹体。因此它可以用来研究流体的状态方程和相关系。它又可时其它流体包裹体样品施加外压力,因此在热分析的过程中可免除包裹体的膨胀或爆破的困境。HDAC可应用到颇为宽广的温压范围,它已被广泛地用来观测各种化学体系的临界现象,包括在地质方面特别有用的含水硅酸盐体系。HDAC也可与同步辐射X光源相结合,而取得各种金属或稀土元素水溶液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光谱,因而时在热液里的金属或稀土元素络合物的组分和结构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然而,X光的强度在透过金刚石时,因绕射和吸收而大大地减弱,因此应用一般的HDAC来获取那些吸收边在10keV以下的元素的XAFS光谱颇为困难。目前已有两种改良式的HDAC解除了这方面的困难,而时在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一排过渡性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水溶液,提供清晰的XAFS光谱。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金属或稀土元素络合物在地质热液里的特性,及其在元素迁移和成矿作用方面的效应。而这些元素在地质应用方面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初论浅成作用和热液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10,17(2):27-34
通过简单列举现有金矿床类型的名称,发现热液矿床分类命名混乱、繁杂、缺乏科学逻辑,严重制约着教学、科研和找矿勘探事业的发展,原因是对于深度<10 km、温度为50~300 ℃条件下的地质作用研究薄弱,缺乏概念描述,构成认识盲区,因此提出了浅成作用(epizonogenism)的概念,用于概括深度<10 km、温度为50~300 ℃条件下的地质作用。藉此将热液矿床划分为浅成热液、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等3个成因端员;确定浅成、变质和岩浆流体的特征分别是低盐度 贫CO2、低盐度 富CO2和高盐度 CO2含量变化大;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浅成热液矿床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  相似文献   

14.
水热成矿流体中的短链羧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贻善 《地学前缘》2001,8(4):397-401
文中简述了天然水流体中的短链羧酸产出状况。短链羧酸地球化学的研究目前集中于沉积盆地和表生环境。根据C H O体系中某些C H O化合物的化学关系和热力学分析 ,推测深部水热流体中有可能存在短链羧酸。研究高温热液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水溶有机组分可能是检验这一推测的突破口。某些石英脉型热液矿床的矿物流体包裹体压碎浸取和离子色谱分析确定 ,成矿流体中存在少量短链羧酸 ,而且甲酸是优势物种。文章讨论了矿物包裹体浸取实验结果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认为研究水热成矿流体短链羧酸地球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  相似文献   

16.
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成分分析及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体对于热液矿床成矿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古成矿流体最直接的代表是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是了解与成矿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钥匙。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是了解成矿流体成分特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_ICP_MS分析技术及待测样品选取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归纳了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在矿床学中的主要应用,如成矿流体的特征、成矿流体的来源、成矿流体演化历程、诱发金属沉淀的原因、岩浆_热液矿床中金属的来源、元素在不同相中的分配、模拟计算。最后为LA-ICP-MS对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测试的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不混溶捕获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对于解释包裹体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对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不混溶捕获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均一温度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对不混溶包裹体内捕获的物质进行了辨别.根据包裹体的相态特征和实验分析结果,可以将实验合成的不混溶包裹体归纳为两...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东坡柴山-蛇形坪一带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坡柴山-蛇形坪一带铅锌矿床位于千里山岩体西南侧的远接触带上,由脉状、柱状和席状的铅锌矿体组成,在矿体周围明显发生碳酸盐化和硅化作用。该带矿床中闪锌矿、萤石、石英和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包括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其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40~395℃,在350℃、240~260℃和200~220℃处分别出现峰值,反映该期热液流体在形成脉状、柱状铅锌矿体过程中可能包含了不同的捕获事件,其中方解石内出现的气体包裹体同与其共生的液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两者均一温度范围主要集中在268~395℃,峰值为350℃,液相包裹体w(NaCleq)范围为9%~11%,表明流体发生过气液相分离的沸腾作用;闪锌矿、萤石、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w(NaCleq)范围为0~23%,峰值9%~10%。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特征与岩浆热液流体演化到裂隙阶段静水压力条件下的流体相近。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内存在方解石和白云石子矿物,表明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发生在富集碳酸盐的热液流体中。千里山花岗岩体晚期释放的流体沿着不同的通道上升,当它冷却到低于400℃,这些地区产生了脆性裂隙,流体沿着裂隙继续上升,并且发生沸腾作用,因此,温度在340~400℃时,w(NaCleq)为7%左右的流体分成了w(NaCleq)约10%的液相流体和w(NaCleq)约0.02%的气相流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迅速降低,成矿物质沿着裂隙和空洞沉淀成矿,形成了东坡矿区的脉状、柱状和席状的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19.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柴北缘中北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于海西晚期—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和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接触部位。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本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矿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热液成矿期次划分为成矿早期石英阶段、成矿期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以Ⅰ型(富液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Ⅲ型(含子矿物三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及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的NaCl-H2O体系,至成矿晚期,流体性质变化为低温、低盐度、高密度流体,矿床形成深度为0.40~4.00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DV-SMOW值为-92.9‰~-78.4‰,δ18OH2O值为-7.4‰~2.0‰,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流体为主,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有更多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入。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处于9.4‰~11.7‰之间,平均值为10.2‰,表现出明显的地层硫特征,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相互作用所致。综上认为,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为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印支期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混合成矿流体强烈的不混溶作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Data from the super-deep wells(PS10,PS14 and YS1)led to the discovery of widespread met-al-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s (or hot brines) related to basic magmas in the Lower Tertiary clastic sequence in the Dongpu Depression .In terms of SEM and EDAX analyses, pore-casting thin section examination of sandstone ,the composition and forming temperature of fluid inclusions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mustone and kerogen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analys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existing in the area studied are ejecting fluids, which have a close bearing on diagenesis and sedimentation, rather than intrusive veins along the tectonic fractures.The main indicator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are:(1)abnormal alteration of kerogen;(2) high-temperature altered mineral assemblage;(30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s;(4) specific assemblages and abnormal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mudstone and kerogen;(5)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complex compounds and assemblag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sandstone;(6) periodic basaltic magma activity.Results of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laboratory simulating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have a close bearing 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e Dongpu Depression. Two aspects of the effect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re noticed:hydrothermal hydrocarbon production and strong metal catalysis in oil and gas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