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频率测深中磁性层的视电阻率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率测深理论曲线现有的计算公式都是把各层介质的磁导率看成等于真空磁导率μ_0的情况推演出来的,这对沉各岩层通常适宜的。但还有一些磁性岩层(铁磁性矿床或基性火成岩)其磁导率将导致频率测深视电阻率值的增高。从这点出发,文中就频率测深中磁性层的视电阻率响应进行了理论公式的推导和实算。结果表明:磁性层对频率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频率测深方法中利用磁导率来探测磁性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频率测深理论曲线现有计算公式都是把各层的磁导率看成等于真空磁导率μo的情况下推演出来的,这对沉积岩层通常是适宜的;但对磁导率较大的岩层(基性火成岩),将导致频率测深视电阻率值的增高。从这点出发,我们就磁导率对频率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公式的推导和实算。   相似文献   

3.
电测深曲线处理新方法──换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换算法是基于代替层原理求视真电阻率的一种曲线转换方法,可提高电测深曲线的分层能力.通过对换算法原理、正演曲线的换算效果、与相近方法的对比及实际应用的介绍,展示了一种新的直流电测深曲线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象勤  李纯志 《中国岩溶》1988,7(2):125-131
本文讨论了当布极方向平行水平层覆盖下的直立岩层走向时,其视电阻率测深理论曲线的正演计算方法,以及某些地电断面的ρ3测深曲线的特征和量值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讨论了强化垂直聚焦测深法(简称聚焦测深法)的视电阻宰表达式,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代换该法的简单装置及其观测方案。其次,详细分析了利用线性滤波法计算的聚焦测深法ρs理论曲线,指出了似增层性质及多种因素对ρs曲线的形状和特征点极距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聚焦测深法在地质效能上不具有定勘探深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磁偶源频率测深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多年来,人们对这种方法的正演理论和反演解释进行了研究。文中利用快速汉克尔数值滤波算法计算了层状介质上直立磁偶极子的电磁场响应以及频率测深视电阻率的振幅响应,这种计算方法与常用的数值积分算法相比,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同时详细地讨论了磁偶源频率测深的特点及视电阻率理论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电测深法一维正演解析解递推电阻率转换函数求偏导,给出了电测深法视电阻率对介质电阻率偏导数的解析计算方法;根据Seigel体激发极化理论,采用视电阻率对介质电阻率偏导数矩阵的线性组合,计算出了电测深法的视极化率,其结果与"等效电阻率法"计算视极化率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1%。在一次正演计算过程中就可以同时得到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以及视电阻率对介质电阻率的偏导数矩阵,提高了计算效率,也为后续的多层地电模型电测深法数据优化反演计算提供了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地电磁测深法的主要参数,阻抗相位和视电阻率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分辨率.笔者从分析阻抗相位与视电阻率的关系入手,导出了相位视电阻率的递推公式,分析了阻抗相位的重要特性.以银额盆地实测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为例,利用相位递推视电阻率校正了低频段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畸变,使视电阻率的残余静态效应得到了较好的压制,利用相位曲线的极值点准确地确定了白垩系低阻电性层的界面,弥补了视电阻率在资料解释中的不足之处,说明了阻抗相位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层倾斜层的电测深曲线正演计算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磷华 《物探与化探》1986,10(2):104-114
本文是探讨三层倾斜层的直流电测深问题。文中通过三层倾斜层的数学模型,就各种参数(第一、二倾斜层的倾角及各倾斜层的电阻率值变化,测线平行、正交、斜交于倾斜层走向)进行了大量的电测深正演计算,并对正演计算结果加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其值与三层水平层测深结果有较大的差别,如曲线的尾支渐近值差异,垂直倾斜层走向布极的测深曲线产生畸变,以及在某些地电参数下,测深曲线无法正确地反映地下的地电断面等。因此,在野外实际工作中,对于利用三层水平层的理论计算结果来解释三层倾斜层时,必须注意其解释误差。  相似文献   

10.
EH-4系统观测资料的非远区场校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EH-4系统实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在非远区场时应作必要的校正。基于导出的EH-4系统的卡尼亚电阻率ρxy和ρyx的表达式,采用多项式分段逼近的方法,建立EH-4系统测深数据的全频域的视电阻率算法。根据建立的算法对均匀大地、二层大地和三层大地模型的EH-4系统测深数据进行非远区场校正的结果表明:均匀大地时,全频域的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吻合很好,D型、K型和Q型断面的视电阻率曲线与MT法的接近,G型、H型和A型的视电阻率曲线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天祝县华龙沟区煤炭勘查的主要任务是探明煤层在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此,在其前期预查时采用了多种电法手段.其中以对称剖面法和激电测深方法确定煤层露头具体位置;以五极纵轴测深法和激电测深确定煤层埋深及厚度;以高密度电法确定煤层走向。根据电法成果,结合1:5000地质填图对测区构造及煤层赋存形态进行控制。本次电法勘探成果与地质槽探、硐探对比,其煤炭赋存形态及构造吻合,根据勘查成果估算本区煤炭资源量约5000万t。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巷道层测深技术应用的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断层构造在层测深曲线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煤层为高阻,顶、底板为低阻的情况下,巷道层测深技术对断层构造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并且煤层与其顶、底板的视电阻率差异越大,对断层构造的分辨率越高;煤层厚度和断层与巷道的夹角等因素也对探测断层构造的分辨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顺煤层水平钻孔中电阻率法探测煤层厚度的方法原理,使用线性数字滤波法对不同地电类型做了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电阻率曲线对煤厚变化反映明显,能探测厚度大于0.8m的煤层。  相似文献   

14.
非接触式瓦斯突出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瓦斯突出矿井的条件和其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提出了点面结合的以电磁法为主的非接触式瓦斯突出预测方法。区域性预测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法和槽波地震法;局部性预测采用地质雷达法和层内电测深法。并且进行了电波透视技术的生产实际应用。对减轻和防止煤矿瓦斯突出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层中瓦斯和水的赋存及运移与裂隙的密度、走向、填充物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预防和控制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等灾害性事故,进行煤层裂隙的识别和预测研究,对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指示作用。基于裂隙等效模型理论,将Schoenberg线性滑动模型与煤层干裂隙(气充填)和饱水裂隙相结合,分析煤层缝隙中流体因子随不同充填物与裂隙弱度参数(裂隙密度、纵横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拉梅系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对含垂向裂隙的煤储层进行地震波各向异性速度的响应计算。从HTI型煤层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可知,模型中裂隙流体因子与裂隙密度和几何形态呈正相关函数关系,而与充填流体体积模量呈负相关。HTI型煤层P波群、相速度对裂隙中的气、水都比较灵敏,SV波群、相速度对干裂隙(气充填)不敏感,SV波群速度对裂隙中的水很灵敏。通过HTI型煤层裂隙流体因子与各向异性速度等参数的响应分析实现煤层裂隙流体预测的可行性,为分析裂隙型煤层地震波传播特征打下基础,为煤层裂隙流体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接连接断层控制点所得断煤交线的主观性与不准确性,根据"V"字形法则原理,提出了采用断层面与煤层趋势延伸面布尔求交获取断煤交线的方法。以断层控制点及断层轨迹线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断层面模型;以二次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Gompertz模型为基础,将剖面煤层曲线在断层处趋势延伸,构建了煤层趋势延伸面模型。通过断层面模型与煤层趋势延伸面模型布尔运算求交,得到由断层面与煤层面共同约束的断煤交线,并与直接连接断层控制点所得断煤交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断层面与煤层面共同约束的断煤交线,充分顾及到煤层在断层处的趋势,更真实地反应断煤交线的空间形态,对建立煤层实体模型和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某整合矿井地表条件复杂,目的层埋深变化大,部分区段煤层埋藏较浅,且有采空区存在,为解决该矿地质构造、采空区范围及其富水性以及影响煤层开采的其它水文地质问题,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与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测深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技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解决目的层赋存形态及其地质构造问题;再利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平面控制,以使平面及深度解释误差达到勘探要求;应用直流电测深法及瞬变电磁进行勘探,在正反演解释的基础上对其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富水及导水性,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模糊相似比原理,对电探小煤窑中的电测深曲线进行相似比计算,较准确地确定出小煤窑开采范围内的煤层、煤柱和采空区,提高了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淮南矿区煤层为石炭二叠纪煤层,13-1煤属下石盒子组,煤层全区稳定,平均厚度为3.5m。由于该区视电阻率曲线在砂岩及煤层反映为高电阻率,而泥岩电阻率相对平缓,针对这个特点,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结合地震数据,重构富含顶底板砂泥岩信息的波阻抗曲线,得到了联井波阻抗剖面及煤层顶板属性切片图,该成果图可清晰反映13—1煤层及顶板以上10m范围内的砂、泥分布。通过该实例的应用,对如何建立地质模型、重构波阻抗的方法、子波估算方法及稀疏脉冲反演中的A值的选择等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