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带含油层系已成为吉林油田近期勘探方向。西部前缘带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包括前缘席状砂、远砂坝、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岩石结构、测井特征、粒度分析和砂地比等综合分析,探讨了各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应用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完成青一段二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出有3个物源:西部物源、西南物源和西北物源;席状砂、河口坝和远砂坝等三个微相带为油气聚集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3.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波 《西北地质》2000,33(3):23-29
以岩芯分析和大量的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了哈南油田阿尔善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认为该区阿尔善组早期为一套洪(冲)积扇沉积,晚期过渡为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储集层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边部砂体、河间薄层砂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及冲积扇辫状河道砂体。其次,在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40个小层沉积微相的特点和平面展布状况,研究了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运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地震及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等资料,结合单井相、剖面相分析,对永安镇油田沙三段上亚段一沙二段下亚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其发育河流一三角洲相沉积和湖泊相沉积。三角洲相沉积在该地区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发育滑塌沉积。系统研究了储集砂体的时空演化、展布规律及砂体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对下一步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花油层是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刚刚投入开发的一个主要产油层。本文从取心井出发,通过储层层次划分及单井相分析,利用大量地质,测井资料详细研究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确定葡萄花油层属于河控三角洲沉积,发育三种亚相:三角洲水上平原亚相,三角洲外前缘亚相,三角洲内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八种微相:水上分流河道,河间洼地,河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席状砂和三角洲前缘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首次建立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冯旭东  林春明  张霞 《江苏地质》2016,40(3):493-500
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GPTMap软件帮助构建一体化数据库,在识别沉积微相类型、录入沉积微相代码、绘制平面图层等工作基础上,以松辽盆地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为例,进行了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测井微相模式,总结了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绘制了平面底图、砂厚等值线图、沉积微相平面图等基础图件,丰富了地质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油田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双河油田Ⅳ1—3层系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双河油田Ⅳ1-3层系储层河控扇三角洲沉积微相进行了细分研究。研究区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有扇三角洲泥共五种沉积微相,不同的微相见于不同钻井中的不同流动单元中。研究区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远砂坝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由于其形成环境不同,其物性和分布有较大差异。沉积微相明显地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平面展布。从整个层系看前缘席 状砂微相台  相似文献   

8.
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长6油层组沉积模式,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着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以细砂和粉砂为主,最粗可达到中砂级,其中可见到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及沼泽微相。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9.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为例,通过对其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储层岩性特征、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认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沉积环境为干旱炎热气候下的间歇性涨缩浅湖环境,沉积相为浅水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划分出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砂、水下天然堤、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泥砂等多种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各沉积微相的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的物性最好,水下溢岸砂次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卫城油田卫2块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准确找准剩余油富集区,提高挖潜效果,本文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对研究区取芯井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卫城油田卫2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发现下沙三下亚段为一套湖泊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并从中识别5种微相;论述了沙三下亚段沉积相的展布与演化规律,发现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东濮凹陷相对湖平面频繁变化,造成了砂体垂向上缺少完整的三角洲层序,浅水砂岩和深水泥岩互层出现,平面上沙三下亚段不同砂组甚至同一砂组不同小层的三角洲分布范围都有较大差异,三角洲的进积与退积交替出现。沉积相类型划分和演化规律研究为油田有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岭凹陷所图地区的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该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 所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主要为三角洲沉积; 青山口组储层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分别发育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薄层砂微相; 目的层中,GI1 层、GIV2 层砂岩发育较差,GI2 层、GIV1 层砂岩发育较好,呈片状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13.
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定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实验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细化,对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进行研究.塞160井区长6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和前缘席状砂.研究区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较完整的自旋回过程,长63沉积期,研究区的主体被向湖区方向推进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占据;长62期,研究区主体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延伸较长63近;长621期维持与长62沉积模式;长611期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完整,分流相带相互叠置.  相似文献   

14.
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区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的分析,对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含油层系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该区海内库莱(Mercure)组和奥菲西纳(Oficina)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相沉积,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与之同期伴生的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砂体,其次,在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根据测井,地城和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合同区含油层系100余个小层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莹  张东阳 《地下水》2013,(1):152-153
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岩心、薄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2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2种微相。在研究基础上,绘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16.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笔者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应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期湖平面继续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晚期湖平面上升,沉积物有所变细。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7.
从岩心和各类薄片资料入手,以沉积物和储层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各类分析资料,对山东沾化凹陷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前人所提出的水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沉积的认识,忽视了扇形沉积体的水上部分,因而改为扇三角洲沉积更为适合。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个沉积相及五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的储层最为发育。详细阐述了砂砾岩体的岩性、沉积微相等沉积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中粒度对砂砾岩储层特性与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二段、沙一段为研究对象,划分出17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随着湖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东北向西南不断推进或收缩。在纵向上可明显划分两个旋回,即沙二段从下到上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平原,沙一段从下到上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通过相控模型的研究,定量地讨论了沉积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1A油田流沙港组一段中亚段沉积岩性复杂,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规模和连通性难以预测,严重影响油田开采效果。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三维地震解析、岩石粒度、岩相、测井相、现代沉积类比分析研究认为,流一中亚段沉积流体作用控制着砂体及储层类型,其中辫状溪流底负载沉积(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沙纹层理砂岩相Sr)、砂质碎屑流沉积(块状层理颗粒支撑砾岩相Gmg、正粒序砂砾岩相Gn)与浊流沉积(正粒序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n)可形成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辫流坝、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中;探讨了油田流一中亚段4个中期旋回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和几何形态;提出扇三角洲前缘5类8种砂体叠置模式、连通特征和成因机制,建立了储层概念模型和主力沉积微相宽度、厚度和宽厚比经验值,为油田后续开发井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下油组是非常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等地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9区三叠系下油组阿一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物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的岩性、构造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沉积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结果显示:三叠系下油组砂岩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产物,将其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大亚相类,这两大亚相可识别出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河道侧缘、河口坝等多种微相,并根据沉积微相的划分原则和接触关系,建立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