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兴仁滥木厂汞铊矿床矿石物质成份与铊的赋存状态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柱 《贵州地质》1996,13(1):24-37
本文简要介绍了滥木厂汞铊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着重对矿床矿石的物质组成和铊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初步研究。铊在矿床中除形成红铊矿和少量其铊矿物外,大部份以类质同象、离子吸附状态分散存在于各种硫化物矿物中,特别是富砷的胶状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铊矿物。矿床内有独立存在的富铊矿体和含矿体,通过实验室实验已获取了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铊。这些均为开发利用贵州的铊资源提供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
铊矿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宝贵  张忠 《贵州地质》1996,13(1):38-44
本文讨论四个问题即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星、铊矿床研究现状、铊环境地球化学进展和矿产综合利用。研究了矿床开发过程中铊表生地球化学,生态环境效应和铊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硫铁矿焙烧灰渣中铊分布规律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铊在硫铁矿焙烧灰、渣中的含量,探讨了含铊硫铁矿燃烧后铊在灰渣中的集散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结果显示硫铁矿焙烧灰渣中铊含量远高于克拉克值和土壤背景值;与原矿石相比,铊在炉灰中富集,炉渣中含量减少。硫铁矿燃烧产生的含铊灰渣对环境危害增大。  相似文献   

4.
铊的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探讨了铊的某些地球化学性质,铊与金的关系,介绍了铊的地球化学异常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给出了有利于找金的铊异常的某些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上已经发现报道的56个铊矿物种类、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铊矿物产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总结。将铊矿物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含氧盐等六大类,其中铊硫化物矿物占绝大多数。在低温还原环境下,铊表现出强烈的亲硫性,可以与As、Sb、Pb、Hg、Cu和Au等元素结合形成两种形式的铊硫化物矿物:①TlwBySz(铊作为唯一的金属元素),②TlwAxBySz(除了铊以外还有其他的金属元素)。低温成矿域中贱金属矿床是铊矿物的主要产出场所。对目前铊矿物学研究的现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铊(thallium,Tl)是最毒的稀有金属元素之一,严重的铊中毒可导致神经植物人甚至死亡[1]。由于其剧毒性,铊已被各国政府严格限制使用,故职业性的铊中毒鲜有发生,表生环境中的铊污染主要来源于含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铊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7mg/kg,平均值为0.7 mg/kg。据调查,广东省云浮硫铁矿和韶关凡口铅锌矿,都发现了铊的超常富集。但同时由于铊在这些矿床中高度分散,在资源利用中往往忽  相似文献   

7.
红铊矿是一种含有有毒元素铊和砷的矿物,在氧化和酸性的介质中很容易被氧化和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红铊矿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溶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铊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一系列溶解实验,获得如下主要结论:①红铊矿的溶解受温度、氧化剂浓度及氧化剂中阴离子种类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增高;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降低;对氧化剂中Clˉ和SO4^2-离子的比较表明,Clˉ离子存在更有利于红铊矿的溶解。②高铁浓度(10^-3mol/L)下,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降低,归因于红铊矿表面形成了一层纳米级的铁硫化合物的膜,阻止了红铊矿进一步溶解。③红铊矿每平方米暴露面积24h溶解出来的铊总量接近0.01mg,表明酸性矿水条件下红铊矿的溶解是贵州省兴仁县滥木厂地区铊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段泓羽  王长明 《岩石学报》2022,(6):1771-1794
铊是一种稀散元素,具有“亲石”和“亲硫”双重地球化学性质。岩浆系统中铊与铷、钾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行为相似,表现出强烈的不相容性。源区特征、俯冲带热结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共同制约了铊在弧岩浆中的再循环与富集程度。岩浆-热液系统中铊与金、砷、锑、汞、镉等元素相似,表现出强烈的挥发性,在整个系统的最远端发生富集。热水溶液中铊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控制铊在热液中发生迁移/沉淀的因素包括体系的酸碱度(pH)、氧逸度(Eh)、硫逸度(fS)、铊的初始浓度(C0)、温度(T)和砷、氯等离子的浓度,但是有机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仍不明确。本文统计了全球148处铊矿物发现地和(含)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全球铊矿化的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将具有潜在工业价值的(含)铊矿床划分成7种成因类型,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含铊Au-Ag矿床、沉积岩容矿Sb-As-Hg-Tl矿床、卡林型含铊Au矿床、类卡林型含铊Au矿床、VMS型含铊Cu-Zn-Pb-Ag矿床、SEDEX型含铊Zn-Pb-Ag矿床和MVT型含铊Zn-Pb矿床。...  相似文献   

9.
分散元素铊成矿作用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矿床中铊的赋存状态研究仍有待深入.香泉独立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该矿床中铊的赋存状态研究对拓展铊元素成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矿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电子探针分析和X射线粉晶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香泉铊矿床中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在黄铁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10.
砷,汞,锑,金矿床铊的赋存状态,成矿模式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忠  龙江平 《地质论评》1995,41(4):363-370
研究表明,在砷、汞、锑、金矿床中普遍含有较高的铊,并发现富铊雄黄矿和铊单矿物。铊亲硫和新石地球化学性质铊赋存形式。在岩矿石中铊主要呈单矿物,分散状态铊占次要地位。根据富铊雄黄矿床成矿特点,铊赋存状态,岩矿石中铊含量及其与砷、汞、锑、金相关关系,尝试性提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在重金属家族中,直到1861年才由W.Crooks发现的铊相对而言只算是一位新晋成员,但因其强毒性以及复杂的毒理特性而名声大噪。1995年,朱令事件第一次在我国拉开了铊中毒的悲惨序幕。此后,铊投毒事件接连不断的出现在全国各地。近年来数起关于铊的毒害事件更是进一步将铊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但铊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偶发的个体毒害事件,铊也是公认的高效环境毒害物质。自然界中较少出现独立成型的铊矿,但铊具有特殊的矿化特征以及亲硫和亲石双重地球化学特征因此极易与其他矿物元素形成共生组  相似文献   

12.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铊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铊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Igeo与EF法对铊污染评价结果相似: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铊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约8.5~15cm以下为无至轻度污染水平;15cm以下没有受到土壤铊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铊已经达到显著污染,土壤2~10.5cm范围内铊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约15cm以下铊为无至轻度污染。两种方法应用于工业区土壤铊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铊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铊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铊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Igeo与EF法对铊污染评价结果相似: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铊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约85~15cm以下为无至轻度污染水平;15cm以下没有受到土壤铊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铊已经达到显著污染,土壤2~105cm范围内铊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约15cm以下铊为无至轻度污染。两种方法应用于工业区土壤铊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铊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铊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主要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全球铊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铊矿床主要产出于沉积岩发育的中-低温成矿域中,且成矿时代较新;铊矿床的赋矿围岩通常为铊背景值高的沉积岩;大多数铊矿床具有典型的低温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5.
铊矿物及铊的植物找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世界发现铊的独立矿物49种,我国已发现铊矿物9种,其中铊明矾为贵州省发现的第一个铊的新矿物。铊矿物中铊与砷密切共生,而硫是联系二的重要桥梁。铊的植物找矿包括植物指示和植物矿石。一些植物中铊含量非常高,可以作为寻找铊矿的有效指示植物。植物找矿作为一种新兴找矿技术,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有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16.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TlCl4]-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肾>睾丸>脾>前列腺>毛发,在大气中,铊主要以TI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7.
几株真菌对铊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是13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之一,研究微生物与铊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区采集土壤和沉积物,借助平板筛选法在铊浓度为1000 mg/L水平筛选得到九株高耐受性菌株,用于真菌对铊的胞外吸附作用实验,并采用液体发酵法考察真菌对铊的胞外吸附作用,实验设计了1000 mg/L、1200 mg/L和1500mg/L三种铊处理水平,借助ICP-MS检测分析样品的铊含量,以此计算吸附效率。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水平中,真菌菌株对铊的吸附效率为4.63%~16.89%,且随着环境中铊浓度的上升,菌丝体(或菌丝球)生物量明显减少,导致吸附效率的下降;真菌对常量元素如钙、钠、钾的吸附与对铊的吸附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真菌细胞对钙、钾的吸附方式可能与对铊的吸附方式类似。  相似文献   

18.
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中铊有机络合物搬运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永良 《矿床地质》2010,29(1):177-181
文章依据等库伦反应外推原理,计算了铊的醋酸(TlAc0)、柠檬酸(TlCit2-)、苹果酸(TlMal-)、草酸(TlOx-)及琥珀酸(TlSuc-)络合物在25~100℃之间的稳定常数。将这些稳定常数输入EQ3/6的DATA0.SUP热力学数据库后,在75℃和100℃温度条件下,对铊的诸物种于低温热液中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配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在75℃还原环境中,自由铊离子(Tl+)所占比例约为55%,TlHS0约占10%,而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并以铊的柠檬酸络合物占绝对优势。在75℃氧化环境中,自由铊离子约占55%,而铊的有机络合物则为45%左右。在100℃还原环境中,自由铊离子所占比例约为20%,TlHS0约占20%,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在100℃氧化环境中,自由铊离子所占比例约为30%,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因而笔者认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尤其是铊的柠檬酸络合物,在低温热液中对于铊的溶解及搬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铊矿是一种含有有毒元素铊和砷的矿物,在氧化和酸性的介质中很容易被氧化和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红铊矿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溶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铊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一系列溶解实验,获得如下主要结论:①红铊矿的溶解受温度、氧化剂浓度及氧化剂中阴离子种类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增高;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降低;对氧化剂中Cl-和SO2-4离子的比较表明,Cl-离子存在更有利于红铊矿的溶解.②高铁浓度(10-3 mol/L)下,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降低,归因于红铊矿表面形成了一层纳米级的铁硫化合物的膜,阻止了红铊矿进一步溶解.③红铊矿每平方米暴露面积24 h溶解出来的铊总量接近0.01 mg,表明酸性矿水条件下红铊矿的溶解是贵州省兴仁县滥木厂地区铊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金矿勘查中铊的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分析铊的地球化学特性和成矿作用过程中铊与金密切共生及受共同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制约的角度,阐述了铊的找矿意义不仅局限于微细浸染型金矿,而对于多数金矿,尤其是对具有后生热液成矿特征的金矿均具指示意义。通过分析铊的富集规律,提出Cl,F,S,C等也具有找矿意义。总结了铊勘查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方面,同时指出了铊作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