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微晶白云母的钛酸酯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新型白云母矿物——微晶白云母进行钛酸酯(JN-114)偶联剂表面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白云母的钛酸酯表面改性工艺简单,偶联剂最佳用量范围1.0%~1.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钛酸酯偶联剂可能是以物理吸附为主要方式包覆于微晶白云母粉体表面,该方法有效地改变微晶白云母的表面性质,使其在高分子有机物中的分散性大大提高,为其开发利用的又一低成本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川西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矿物资源微晶白云母,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改性剂,对微晶白云母进行改性研究,并将表面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加入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制得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测试改性粉体与石蜡体系的粘度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能有效改善微晶白云母表面与有机物质的界面结合,并且将经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微晶白云母加入PVC基体中能提高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1.2%、微晶白云母用量为35%时,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铝酸酯为改性剂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苯为溶剂,铝酸酯的用量为电气石的 1.5%,70℃下搅拌0.5 h,可使改性电气石的活化指数达到97%;所得铝酸酯改性电气石表面具有较强的疏水特性,而没有影 响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微晶白云母为载体,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微晶白云母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然后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微晶白云母负载TiO2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再以微晶白云母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特别针对有无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微晶白云母、纳米TiO2、微晶白云母/纳米TiO2等在亚甲基蓝溶液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晶白云母负载TiO2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1250目微晶白云母负载TiO2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反应4h,其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5.
罗柯  汪灵  雷燕  李自强 《矿物学报》2012,32(3):403-408
为了克服现有绝缘灌注胶用非金属矿物填料存在的不足,为新型绝缘灌注胶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68型数字高阻计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适用于直径为Ф=18 mm的小块样品电阻率测试的自制小型电极实验装置,以及WE-100型液压万能试验机等,研究微晶白云母用量对E-51环氧树脂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晶白云母对绝缘灌注胶体积电阻率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而对绝缘灌注胶表面电阻率有一定改善作用,当用量为40 phr时,其表面电阻率可达7.53×1014Ω;微晶白云母用量〈100 phr时,绝缘灌注胶的抗压强度会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用量〉100 phr时,抗压强度则迅速降低;从绝缘灌注胶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和胶液黏度等因素考虑,微晶白云母的优化用量为80 phr。  相似文献   

6.
以硅烷为锚固基团(A段),丙烯酸丁酯为溶剂化链(B段),合成了超分散剂YB系列,研究了它对微细CaSO4粉体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YB系列超分散剂对CaSO4粉体有很好的分散和降粘作用,当锚固基团与溶剂化链摩尔比为1:10时,超分散剂用量为粉体质量的1%的情况下分散和降粘效果最佳,YB-2超分散剂的改性效果要优于F-2钛酸酯偶联剂和硬脂酸。同时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做了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检测,对比显示改性后的CaSO4粉体表面连接了有机基团。  相似文献   

7.
川西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矿物资源,实验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微晶白云母自生多孔材料,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多孔材料的形貌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SC)研究川西微晶白云母的物相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微晶白云母经高温煅烧后生成孔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多孔材料。微晶白云母的优选粒径为600目,其相应最佳烧结温度为1 275℃,在此条件下得到样品的孔隙率最大,为45.70%。  相似文献   

8.
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性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微晶白云母的超细粉体与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性复合材料,优化该复合材料吸自来水性能的配方,即中和度100%,丙烯酰胺用量30%,交联荆用量0.04%,白云母用量60%,引发荆用量0.40%;在此配方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吸蒸馏水倍率为420g/g,吸自来水倍率为220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55g/g。XRD、SEM分析表明,白云母在复合过程中没有发生结构的变化,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反应便于控制且不粘容器、抗盐性能好、凝胶强度高,特别是白云母可添加60%,丙烯酰胺用量30%,使成本大幅降低。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农林因艺、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作保水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的伊利石粉做填料,对PVC进行了填充改性,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伊利石/PV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改性后的伊利石对软质PVC材料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其拉伸强度随着伊利石填充量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填充量为6质量份时达到最大值15.01 MPa,较纯PVC提高30%,填充8质量份时拉伸强度开始下降但依然有18%的提升。随伊利石的添加量增大,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比纯PVC低,其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川西微晶白云母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苗  汪灵  林金辉 《矿物学报》2006,26(2):131-136
川西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矿物资源,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对川西微晶白云母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矿床存在白云母-多硅白云母矿物组合。该矿物组合中的微晶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结晶度高,多型为2M1,其含量分别为80%和20%左右;二者都属二八面体型白云母类矿物,但d060和b值偏大,微晶白云母的d060=0.1502 nm,b=0.9012 nm,多硅白云母的d060=0.1505 nm,b=0.9030 nm;微晶白云母矿铝含量较低、铁镁含量较高,其原因是白云母晶体铝氧八面体中的Al离子被Fe、Mg等离子所取代,这一矿物组合是通过矿物类质同象作用所形成一种多硅白云母系列矿物。  相似文献   

11.
超细重质碳酸钙粉表面改性与充填聚丙烯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质碳酸钙粉是一种普通的无机非金属填料,经过超细粉碎和改性,可以将其变成一种性能优越的功能填料。本文选用鄂西生产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为试验物,对其表面改性的试验方法、改性剂选择及用量、改性条件及改性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分别采用了表面化学包覆法和干法和湿法两种改性方法对超细重质碳酸钙进行了改性。用表面改性偶联剂中的金属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按不同剂量进行不同条件多组改性实验,使超细重质碳酸钙粉由  相似文献   

12.
宜昌煤系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其在电缆胶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硅烷/脂肪酸复配偶联剂对煤系煅烧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实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活化率测定表明,硅烷偶联剂接枝到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的煅烧高岭土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实验中探讨了煅烧高岭土的粒度和填充量对电缆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表面改性的煅烧高岭土用于电缆胶料,能明显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方解石型重质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方解石型重质碳酸钙进行了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重质碳酸钙的粒度组成、矿浆浓度、改性药剂种类及用量和改性时间等均对改性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改性效果效果的预先评价,确定了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在橡胶中的应用试验显示,改性重质碳酸钙充填橡胶制品的性能良好,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改性纳米高岭土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钛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沉降实验、容重对粉体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与纳米高岭土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复配改性的效果最好;改性高岭土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沉降速度下降;颗粒之间的团聚减少,容重为原矿的一半左右,且改性后样品的白度提高了近5%。  相似文献   

15.
江海 《地质与资源》2020,29(3):282-288
导热系数是岩石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在地热能开发及岩土热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测试方法需要将岩样采回实验室进行表面加工,运输和加工过程会破坏岩石结构和影响含水率等,不仅测试工艺复杂,而且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本研究提出一种现场获取岩石导热系数的新方法.利用导热耦合剂填充岩石表面与探头之间的接触面,减小测试过程中的接触热阻,辅助热物性测试仪器来开展野外导热系数测试工作.通过配制不同导热硅脂与不同铜粉掺量充分混合的导热耦合剂进行对比实验,确定导热耦合剂的最优配比.实验表明,导热耦合剂的涂抹能有效地减小探头与岩石表面的接触热阻,提高测试精度,且导热耦合剂本身对岩石的导热系数影响甚微.研究成果可为野外准确便捷地获得岩石导热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硅烷偶联剂-PMMA复合接枝聚合在超细绢云母粉体表面接枝上聚合物,得到核壳型PMMA/绢云母。经红外光谱(IR)分析知其改性机理为:硅烷偶联剂KH570与超细绢云母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键合而实现预先接枝不饱和基团;在适当的聚合条件下,粉体表面的乙烯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共聚合,得到核壳型PMMA/绢云母。用热分析(DSC-TG)方法研究了偶联条件及共聚合的条件,得出核壳型PMMA/绢云母的制备条件是:偶联剂浓度7.5%,偶联温度70℃,偶联时间3h;单体用量12.5mL/g,引发剂用量0.015g/mL,温度80℃,时间9h。增加聚合度可以得到绢云母/PMMA复合粉,透射电镜(TEM)观察知绢云母在聚合物中高度分散无团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