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豫北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并结合钻探资料进行了地质解释与构造特征分析.说明了本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及煤系的分布,为该区的煤炭资源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地质、航磁等资料,结合实测岩石物性资料,以1∶250 000重力资料为基础对祁连山地区(张掖、刚察地区)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探讨了隐伏与半隐伏岩体分布。该区域经多年的重力工作,勘探面积已近3万多km2,根据重力资料研究布格重力场特征并进行分区; 对地质构造单元重新划分,对主要断裂进行探讨; 圈定隐伏与半隐伏岩体,推断其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解释。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横向分区、纵向分层明显,布格重力异常场的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基本一致。结合2.5D重力剖面反演印证了新的推测结果,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琼北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琼北地区1∶20万重磁资料的分析,结合地质、钻探等资料,推断了隐伏或半隐伏断裂20条,圈定了12个新生代凹陷和2个凸起,基本搞清了本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性质,为今后该区地质构造研究、城市规划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茂租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应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对矿区外围隐伏矿体开展预测研究,认为结合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应用EH4系统对隐伏金属矿产的勘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南部隐伏地质构造研究与金刚石源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玉林 《现代地质》1999,13(2):177-183
在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钻孔、地震、地热和重力、航磁与卫星磁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通过对重力、航磁资料的定量反演与严格对比,深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隐伏地质构造。并且,根据金刚石找矿的基本理论和作者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对和田出土的金刚石颗粒的矿源区位置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杨达忠 《江苏地质》1991,15(4):236-239
作者根据本区以铜为主有色金属矿床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的研究,就地球物理场特征与铜多金属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地球物理场模型与找矿标志。为本区隐伏矿床的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杠林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取了地质和物化探找矿标志,建立了该矿的地质一地球物理一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进行隐伏铅锌矿体预测,对青杠林矿区重点地区实施工程查证。  相似文献   

8.
珊瑚矿区是广西重要原生钨锡矿产基地之一,並以长营岭大型钨锡石英脉型矿床著称。为了扩大本区找矿远景,探讨隐伏花岗岩体赋存的可能性以及为建立锡、多金属矿地球物理模型提供依据,1983年在冶金部物探公司航测队开展平桂区1:2.5万航空磁测的同时,冶金部第一勘探公司第一物探大队重力队在珊瑚矿区进行了1:5万重力测量工作。该重力资料分别在空间域和频率进行了数据处理。本文着重对经处理后的重力区域异常、局部异常和垂向二阶导数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並认为该重力资料对于研究本区地质构造、推断隐伏花岗岩体的赋存部位以及预测成矿有利地段等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在本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光鼎 《地质学报》1992,66(4):300-314
1960—1990年间,在中国海域内进行了广泛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根据所取得的实际资料,编制出“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2M)”,实际上是对中国海30年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的系统总结。本文在说明系列图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之后,概略地论述了中国海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构造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了解本区地质构造背景出发,应用遥感手段,选择多时相图象处理,提取北京平原区隐伏构造信息,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将遥感、地质、地震、航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该区存在北东和北西两组不同方向、不同级别的隐伏断裂,它们在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对该区的地质工作、预防地震、城市建设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了选择不同时相遥感图象处理及综合分析方法在研究隐伏构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区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位,是山前第四纪冲洪积扇发育区.由于山前冲洪积扇内部结构复杂,相变迅速.海相、湖相的工作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北京平原由第四纪冲洪积扇群和沉积凹陷几个地质单元组合而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在山前冲洪积扇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冲洪积扇和沉积凹陷为地质单元,以建立基准孔网,结合钻孔和物探资料,并通过绘制剖面组进而构建第四系三维结构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对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都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Proceeding from gaining a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al settings in this area, the authors applied remotesensing techniques and selected multi-temporal image processing to extract information of buried structures inthe Beijing plain area.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rough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remote-sensing, geo-logical, seismic and aeromagnetic dat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exist two sets of buried fractures of differingtrends and orders-the northeast set and the northwest set. forming a rhombic framework in the images. Thetwo sets of fractures have still been active since the Quaternary.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cance for geologicalstudy,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planning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selection of multi-temporal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the integrated analytic method are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burie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重磁数据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地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对北京地区重力和磁力数据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技术及流程,解译了重磁数据图像处理结果,分析了重磁数据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地质效果,得到了一些对北京地区成矿预测有益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北京市地热能可以为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对北京昌平新城区进行地热资源量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昌平新城区内的地质条件、地热地质条件后,创建了昌平新城三维地质模型,以此计算热储体积;运用热储法获得区内地热储量,并分析地热资源的分布。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实现了研究区地质结构的可视化和地热储量的准确计算。研究区的热储总体积为4.876×1011 m3,地热储量为5.42×1016 k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6.04×106 m3。研究区的地热资源潜力较大,可为当地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在山区引发了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基于2013年的调查数据,分析论述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现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专家打分综合指数法"将研究区划分为突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等级,为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前平原区第四系三维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向民  栾英波  梁亚楠 《地质学报》2009,83(7):1047-105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建筑物地基处理、垃圾安全处置等工作,越来越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许多在第四纪沉积物基础上建设的大都市,都面临着地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建设空间不足、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威胁。北京市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著名的巨型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关系密切,为了预防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详细了解第四系的三维地质结构,提供地质体空间详实的展布资料。本文在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步骤和程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平原区三维立体地质结构数字模型。为在城市地区开展第四纪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新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发生频率较低,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工作,但多是专注于一类或几类灾害或是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规律总结的依据主要为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2004~2014年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近10年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环境公报》(2004—2018年)和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4—2018年)进行了全面梳理,详细分析了近15年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的类别构成和时空分布规律。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种类型,其中崩塌是北京市发生数量最多的地质灾害。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分布广泛。大部分灾害发生在汛期,表明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与降雨密切相关。极端强降雨发生后,不同类型灾害集中暴发。近年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关的科研、监测预警技术等地灾防治工作仍需提升。本文的相关结论来源于真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为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胡官兵 《江苏地质》2019,43(3):460-468
西双版纳地区地处云南横断山系纵谷南段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常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出露地质信息少,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有效获取该地区更多的地质信息,配合使用Landsat 8 OLI、SPOT 6、Sentinel-1A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建立的解译标志,提取区内地质构造信息,大至宏观上的大地构造背景信息、小至露头尺度构造信息,并详细分析区内各类型线性断裂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与地质意义。提取的构造结果表明,原地质构造与解译构造吻合度较高,同时新解译出大量的线性构造。研究成果为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与特征认识提供了丰富的遥感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