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长江三峡地区盐关微地震群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清源  胡毓良 《地震地质》1993,15(3):247-252
盐关微地震群的活动局限在矿区内,地震都是微震和极微震。地震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微震活动,初动呈象限分布的双力偶滑动型震源机制,S波能量高于P波能量。另一种是极微震,初动几乎全负,P波能量高于S波能量,呈非双力偶的张破裂向内爆炸型的震源机制。两种地震的成因都是采矿诱发地震,不能做为仙女山断层向北延伸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研究的意义。并以中国地震局防灾大楼和北京市人大办公大楼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为布设实例,阐述了中国大陆地区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的两种布设方式。对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简化布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布设原则,用于指导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的布设。  相似文献   

3.
李勇  方维  马丽 《中国地震》2007,23(2):195-203
有许多因素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如地震的孕育过程、降水、固体潮等。其中我们感兴趣的是地震孕育信息。消除各干扰因素的影响是挖掘隐藏在地下水位中地震孕育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消除降水因素影响的方法,通过相关分析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地震活动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福建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利用各个地震事件前4台的P波到时对Tnow定位方法和4台连续定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定位结果相差不大,大部分地震事件的定位偏差也都较小;随震中距的增大,两种方法对网外地震的定位偏差可能增大,这可能和台站集中在震中的一侧、参与定位的台站与地震之间的张角较小有关。波速结构对4台连续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速度模型将有助于改善地震预警定位结果。采用Tnow定位方法不能定位的地震事件相对于4台连续定位方法要多,这可能是由于Tnow定位方法应用了未触发台站的信息,而部分P波到时信息因台站断记或震相记录不清晰等原因而未在地震目录中体现导致的;综合考虑两种定位方法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荣代璐  李亚荣 《地震》2011,31(3):56-63
根据Allegre的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研究了甘肃地区近期3次中强地震前两种地震学前兆(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次地震前这两种参数都表现出增长的特征,并可用幂次率关系拟合.  相似文献   

6.
地震计灵敏度的对比测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湛  薛兵  朱小毅  陈阳  李江  彭朝勇  刘洋君 《地震》2013,33(1):22-28
本文提出一种地震计灵敏度的对比测量法, 该方法将被测地震计和一台校准过的地震计比邻、 平行摆放, 共同记录地振动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两台地震计的输出信号, 计算被测地震计的灵敏度。 与振动台测量法相比, 该方法成本低, 与电测法相比, 不需已知地震计的标定常数, 是一种简单易行、 精度高的地震计灵敏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两种震级差在较大地震前后的变化研究1引言作者在台站的长期观测实践中发现,若同一次地震的两种震级差δ出现较大的变化时,其变化结束后该次地震附近地区就有较强地震发生。强震前两种震级差值可超出正常值的一倍至数倍。本文对上述现象作了介绍,同时对资料处理方法进...  相似文献   

8.
速度、加速度检波器及其获取信息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种类型的地震检波器(10hz动圈式速度检波器和压电加速度检波器)及其检测介质的两种运动动参数(速度和加速度)入手,测试和对比分析了它们的频率响应函数,指出了二者的差异。又对两种检波器进行了冲击振动试验和结果对比,分析了其响应信号的特征和携带信息的能力。并于某地区在可比条件下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对比试验,对用两种检波器采集得到的单炮资料和叠加时间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度信号更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地震勘探对地震信号的高信噪比、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大信息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震损失重建是地震损失预测的一种方法,也是用于区域地震风险分析模型验证的一种手段。在介绍了历史地震损失重建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对方法中等效全损住宅比例估计方法以及住宅结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估计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给出了这两个关键参数的可选择的多种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明灯一号及邻近地区地震与爆炸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明灯一号大当量爆破资料,挑选其周边地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事件,研究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事件的波形记录特征,并应用两种模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振幅比判据能反映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的本质区别,可以作为识别两类事件的有效判据。两种模式识别方法的U检验效果较好,表明该研究的特征和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在FreeBSD环境下构建基于PPTP的VPN网关的过程和技术,分析了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在江西省地震信息网的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岩石损伤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定义损伤变量,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卸载段有效应力与总应力之间的假定关系,确定损伤模量的计算方法。在单轴和三轴条件下,对岩石损伤相关参数进行统计研究,重点对损伤模量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轴及低围压下损伤模量基本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围压的增大,损伤模量呈先减小后保持动态稳定的趋势。损伤变量的计算充分考虑到围压的影响,可进一步增进对岩石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萧山-球川断裂是浙江地区1条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在该断裂附近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本文通过地质调查、电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清楚,对地貌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山前的第四系发育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断裂露头剖面的分析,认为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活动性质以走滑兼具逆冲为主。通过本次开挖的富阳峙山村探槽,结合ESR年龄测定,判定该断裂在第四纪早、中期有过活动,但未断错上覆中更新统上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地震台光记录倾斜仪灯光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时号·光源灯控器。采用了数字钟报时及定闹信号对直接延时时号灯进行控制的措施 ,使仪器的无故障运行期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明显提高了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洪体  崔仁胜  王宏远  叶鹏  李丽娟 《地震》2020,40(3):153-166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对齐误差对测试地震计自噪声的影响。指出对齐误差影响到2台仪器记录间的计算互功率谱密度, 进而影响到被测仪器记录间相干函数计算, 最终影响到被测仪器的自噪声计算。发现当存在对齐误差时, 在信噪比较高频段计算得到的自噪声水平比仪器的实际自噪声水平要高, 在一般的实际测试中可能高20 dB以上。为了消除对齐误差对自噪声测试的影响, 提出通过投影逆变换把观测记录变换到标准坐标系下, 再用变换后的观测记录来计算地震计自噪声。给出了基于以上思路和传感参数对比测试方法的地震计自噪声计算处理流程, 合成数据、 实际测试数据的处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地震计自噪声测试中对齐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指示克里格估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指示克立格估值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以指示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向家坝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表明该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指示克立格法对未采样点处进行估值,估值结果显示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壳状渗透结构特征.通过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立格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裂隙岩体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工程试验联网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地震工程试验联网(NEES)是新世纪地震工程学科最重要的事件。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牵头,全美15家主要的地震工程研究单位共同实施一项旨在调动全部优势资源进行复杂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协同试验研究计划。该计划从1999年开始,将于2014年全部完成,目前多数成员单位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有些单位利用新装备实现了某些利用传统手段无法完成的试验任务。建议工程力学研究所燕郊的结构实验室直接按照加入NEES的标准进行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使硬件的数量和技术指标满足NEES要求;使软件与硬件配套,实现与NEES联网,可远程快速通讯,实时监控,实时数值模拟计算,实现显式、隐式和显隐混合算法伪动力试验以及具有位移控制、力控制、位移和力混合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9.
Bayes estimate of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of annual floo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n this paper Lindley's Bayesian approximation procedure is used to obtain the Bayes estimate of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ence of a flood discharge. The Bayes estimates of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ence has been shown by S.K. Sinha to be equivalent to the estimate of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ence from the predictive or Bayesian disribution, of a future flood discharge. The evaluation of complex ratios of multiple integrals common in a Bayesian analysis is not necessary using Lindley's procedure. The Bayes estimate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 and the method of mo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yes estimates of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ence are larger as expected, but have smaller posterior standard deviations.  相似文献   

20.
An ultrafiltration methodology and the results of its application on Elbe river water are presented.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Ultrafiltration allows fractionation of the molecular-weight fractions of DOC for higher volumes of solution in a shorter time. To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weight fractions, the sum parameter DOC (β(DOC)) 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254 nm a254 were measured, together with determination of a254/ β(DOC) for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OC fractions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changes in parts of the UV-active substances of the total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 In the period May 1992 to November 1994, the DOC molecular-weight composition of 65 samples of Elbe river water were determined. At two sampling locations (Torgau-East and Meissen), the DOC content β(DOC) was approximately 6 mg/L. The high-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 10000 g/mol) gave a mean of 13% of the total DOC content β0(DOC). Th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DOC in the Elbe does not greatly differ. There was also no clear seasonal influence on the molecular-weight composition of the DOC cont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investigation, the percentage part of β(DOC) and a254/β(DOC) of the high-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of the total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 increased, while the a254/β(DOC) values of the middle molecular-weight fraction remained fairly constant. The dependence of β(DOC) on discharge of the Elbe river is low. Changes in molecularweight composition of DOC were only observed during the steepest increase in river discharge during a flood event, with another spectrum of substance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 in β(DOC) when compared with the β(DOC) for low or middle water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