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城市照明配电系统的运维经验,描述了城市照明配电系统单项接地事故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城市照明配电系统接地事故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处理城市照明配电系统单项接地故障,降低故障损害的方法,提出了降低城市照明配电系统单项接地故障的措施,希望对控制单相接地故障,提高城市照明配电系统稳定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实现自动化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的设计原则及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电气设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强调了抓好选型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变电站变形监测技术现状的不足,选取昭通某220kV变电站开展强电磁条件下变形监测技术应用研究。现场监测分别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激光测距技术、倾角计、雨量计进行。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强电磁干扰已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监测精度产生严重影响,若不能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影响,GNSS位移监测的结果将不能直接用于变电站基础变形监测分析。(2)基于变电站电磁场强度探测,提出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GNSS沉降监测精度的监测点位设计及实施方法,将使用电子元器件的监测点布置在电磁场强度相对较弱的部位,以减小电磁场干扰及监测误差。(3)首次将低成本高精度的激光测距技术引入变电站水平位移监测中,并成功实施。项目研究成果为山区软基变电站变形监测增加了新的技术手段,可提升变电站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能源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变电站作为电能输送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作为电网运行系统中的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机构,其正常运行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关键环节。对于处理变电运行故障过程中的任何不规范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本文主要针对变电运行过程中常见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下采空区的存在极易造成电力杆塔倾斜、沉降,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隐患。因此,探测输电走廊下的采空区意义重大。接地网的存在会对测量的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探测结果不准确。而且在实际探测中,有些探测位置不可避免地遇到有电力杆塔的位置,而杆塔下侧埋有接地网。对接地网存在时采空区的探测进行研究,利用电磁场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不同探测方式下接地网对探测数据的影响分析,考察了接地网对采空区探测数据的影响规律。同时,针对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可以为输电走廊下的采空区探测的实际工程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文中主要介绍常规直流电法二维人机联作反演软件系统Windows版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及系统的安装与使用,系统建立在Windows95平台上,实现了常规直流法(对称四极电测深法、中间梯度法、单极梯度法等)的野外数据处理、成图和二维人机联作反演解释,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可视化的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并修改地电断面和计算结果的功能,界面友好、完全汉化、操作方便、易于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法测量时,为提高观测精度和质量,增强电磁耦合抗干扰能力,须合理计算和减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可根据电流场性质和导线电阻定义来计算。针对棒状电极,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其接地电阻随电极半径、入土深度、电极表面附近土壤覆盖距离的变化规律,确定棒状电极的主要尺寸。由于电极尺寸一般相对固定,减小接地电阻主要通过减小电极附近的土壤电阻率和多根电极并联接地。通过仿真分析接地电阻随更换土壤覆盖半径及集合屏蔽效应系数随电极间隔变化规律,指出更换土壤覆盖半径一般取在100~150 cm范围内,电极间隔大于2倍入土深度,此时接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沈洪 《冰川冻土》2003,25(Z1):157-161
通过对青藏铁路高原雷电活动规律和土壤电阻率勘探资料的分析, 设计了经济适用的防雷接地系统, 并提出青藏线防雷接地的具体措施, 为防雷接地技术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城区用电需求旺盛,建设变电站成了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而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进行,变电站的输变电设施占地与城市建筑间的占地发生了;中突。作者对城市变电站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崧 《地质科技情报》1990,9(1):104-108
本文向读者介绍Macnae和Irvine 1988年提出的感应源电阻率(ISR)法和感应源激发极化(IIp)法。这些方法用一个不接地的大回线发射系统作为电场源并用一个接地电场接收机测量地中感应的电场。同常规的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相比较,ISR法和IIP法的主要优点是晚延时的感应初始场电平与大地绝对导电性无关,随深度减小缓慢并不受覆盖层导电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输电线路勘察中,土壤电阻率的测试至关重要,因其值直接影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大小、地网地面电位分布、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利用ETCR3000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操作过程,对接地电阻与土壤电阻率的进行了换算,并对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对比测试并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沈洪 《冰川冻土》2003,25(8):157-161
通过对青藏铁路高原雷电活动规律和土壤电阻率勘探资料的分析,设计了经济适用的防雷接地系统,并提出青藏线防雷接地的具体措施,为防雷接地技术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MN长度误差及接地电阻对卡尼亚电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汝传 《地质与勘探》2004,40(Z1):188-190
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结果说明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野外工作中由于MN长度误差及MN间的接地电阻对卡尼亚电阻率的影响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由于CSAMT测深中计算电阻率的公式与传统的直流电测深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不同,及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不同,由接收电极MN长度误差及MN间接地电阻对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与传统的直流电阻率法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双频激电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激发极化法是寻找金属硫化物矿床及矿化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装备笨重,加之云南地处高原,地形切割,大部分地区接地电阻较大,常常需要几十甚至百余只一米多长的铁棒作供电电极,△V_2也只有1毫伏左右.所以,直流激电法在云南各地的应用受到限制.我队在中南矿冶学院的帮助下,组装了一套用于交流激电法的双频道数字激电仪(简称双频仪).这种仪器与一般的交流激电仪不同,不是分别而是同时供以两个不同的频率(f_1=0.3赫,f_2=3.9赫)的电流,接收机相应地同时测得两种频率电流  相似文献   

15.
在常规激发极化法(IP)所取得的数据中,实际上还包含有直流电阻率的信息。但如果要求获得的电性信息量达到最大,则必需在额外的交流电频带上测量电阻率的实、虚两个分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复电阻率法,要求对输出和输入波形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经过中间变换,频率域和时间域都被采用。这就可以对整个线性地电系统进行研究。所以,复电阻率(CR)法是一种变频的接地电法,借助于分析大地总电阻率的实分量和虚分量来研究大地的电性。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得出激发极化的不同参数、电阻率和有关大地的电性和电磁性,区分它们各自的作用,而且把结果显示出来,供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裸露的基岩山区,大部分岩石电阻率都很高,开展大功率电法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将电极打入岩石,电极接地十分困难或根本无法布置电极.为有效改善接地条件,实现大功率电法勘探,在总结传统的改善接地电阻方法的基础之上,总结出裸露基岩地区改善电阻接地条件的方法技术,即积水淹没片状电极法.使用该法工作时,在供电点建造封闭的储水空间,存储一定高度的水,将金属片状电极淹没于积水中.该方法具有接地面积大、接触条件好、接地电阻值稳定的特点,经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应用,接地电阻改善明显,实现了大功率供电勘探,野外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Fourier变换法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导出了层状大地模型上接地长导线源激发的电磁场表达式。结果表明:接地长导线源实际上是2个接地电极和线电流源构成的一个组合源;其电磁场表达式表明平行于长导线方向的电场分量为2个接地电极激发的平行于长导线方向的电场分量和线电流激发的电场的叠加,垂直于长导线方向的电场分量和电场的垂直分量均是2个接地电极激发的;平行于长导线方向的磁场分量由2个接地电极所激发,而垂直于长导线方向的磁场分量为2个接地电极激发的垂直于长导线方向的磁场分量和线电流激发的磁场的叠加,磁场的垂直分量为线电流源所激发。进一步的结果分析表明,在均匀半空间上、大收发距时,2个接地电极激发的平行于长导线方向的电场分量和线电流激发的电场分量是相等的,2个接地电极激发的垂直于长导线方向的磁场分量和线电流激发的磁场分量是相等的,且它们的振幅与2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6)
供电调度通信系统中需要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调度中心多架设光纤和变电站终端(RTU)进行通信。但是变电站一般地处偏远,光缆布设线路复杂,很容易被破坏,调度通信中断时有发生。GPRS无线网络可以在各个变电站的远端采集单元RTU和调度中心服务器之间架设传输通道,有效地利用供电调度数据网实现数据传输,性能稳定可靠,几乎不受站点位置的限制,可作为光纤调度通信通道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研究中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现状和探查效果较差的问题,对隧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进行了系统的正演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手段对含水断层等多种典型含水构造的超前探测进行了正演,得到了典型含水构造超前探测的异常响应特征,提出了干扰识别与去除这一关键技术,形成了掌子面前方有用信息提取的有效途径,为隧道含水构造的超前探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研制了隧道含水构造超前探测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和相似材料并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在实验室尺度下对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这一新型测量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验证了该方法用于含水构造探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实践,实现了对含水构造的定性判断。应用效果表明,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研究为现场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并为含水构造的三维反演成像与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电法勘探中,常需要测量接地电极的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电阻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极化电位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从极化电位机理和万用表电阻测量原理出发,分析了极化电位给接地电阻测量带来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改善结果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