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煤炭地质》2011,(2):70-70
本文集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陕西省煤炭工业近10多年来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开采技术的创新成果,主要栏目包括综述、矿井建设与巷道支护、开采技术及装备、矿井地质等.收录了69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术论文,重点突出了保水开采、绿色开采、科学开采在陕西的实践,尤其是陕北侏罗纪煤田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建设与生产技术和保水采煤技术、子长矿区薄煤层(0.5m左右)开采技术、瓦斯地质图及其应用技术,在文集中都有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3.
煤炭智能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由之路,地质保障技术可为煤炭智能开采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撑,且能有效探查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以减少煤矿生产灾害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炭地质保障技术从服务于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服务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从基础地质勘查工作、GIS系统到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不同时期的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了在煤炭智能开采背景下地质保障技术面临的3个难题:地质条件探测精度不足、动态地质信息监测困难与智能开采缺乏统一的地质基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煤炭智能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包含高精度综合探测、一体化智能在线监测、工作面地质透明化三大关键技术,通过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信息综合精准感知、动态融合、同步映射和孪生反馈,实现地质保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智能化。面对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发展新要求,提出了煤炭智能开采地质保障云平台、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平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可为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离心模型试验概述及其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离心模型试验由于其可以直观的模拟自重应力场, 在工程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离心模型的试验原理和特点、国内外离心模型试验的发展状况, 然后探讨其在煤矿开采方面的应用, 并运用离心模型模拟了煤层开采, 最后提出煤矿开采中离心模型试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煤过程对区域水文地质的影响和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问题,论述了煤矿顶板水保水开采的理论基础、主要影响因素和技术研究现状,并介绍了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煤矿保水开采的成功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关键层理论、开采对岩层移动影响及离层规律和水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等理论,通过留设防水煤柱、充填开采和注浆加固等方法,抑制岩层导水裂隙带的发育和隔水关键层的离层和断裂,控制岩层潜水的渗流速度是解决煤炭生产中水资源破坏问题的根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煤矿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现有的矿井防治水技术及其应用等不同方面,阐述了造成这一水害特点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当前煤矿生产对水害安全保障条件的基本要求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保障矿井水害安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选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禀赋潜力、生态环境潜力、开采利用潜力3个方面,11项指标,39个参数进行评价,根据定量化评定结果评价了国家能源集团补连塔煤矿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为补连塔煤矿建设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特大型矿井提供有力的综合评价依据,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资源战略安全,促进煤矿可持续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8.
吕云 《地下水》2012,(4):168-169
为提高煤炭开采率,保证后期生产安全、产量稳定,根据以往地质及矿井生产资料,通过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要素分析、评价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为企业后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地下煤矿开采量也随之增大,而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土地复垦技术具有复垦率低、复垦周期长等缺点。已有的“边开采边复垦”技术及理念是基于已建成的地下采矿计划,导致土地复垦比较被动。通过介绍土地复垦技术的历史发展、地下煤矿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等,将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技术综合规划,进一步优化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的布局、时间和参数,让边开采边复垦技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煤矿地质保障技术是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绿色采矿的关键路径,针对智能开采需求和地质保障要求,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地质保障主要面临的难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地质探测精度不足、建模精度无法满足工程应用、模型动态更新困难、缺乏基于时空演变的智能回采全局路径最优决策手段等。根据面临的难题和技术现状,对陕西延安黄陵一矿和陕西神木榆家梁煤矿智能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进行了探索实践。黄陵一矿以810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为目标,采用综合探测、数据融合等技术,构建工作面静态地质模型,利用地质雷达、惯性导航技术,动态修正工作面地质模型,通过对“透明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CT切片”,获取采煤机关键截割曲线,与回采工艺、装备形成耦合协同、联动控制模式,实现基于三维空间感知和智能数据分析的规划截割,推动黄陵一矿810综采工作面实现智能无人化开采。榆家梁煤矿提出构建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智能自主割煤工作面无人化开采模式,融合多源异构地质数据建立智能开采工作面多属性地质数据库,构建基于绝对坐标的43101工作面高精度时空地质模型,并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4DGIS)进行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实现地质模型的任意剖切,结合随采地质...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东山煤矿开采实践,结合当前承压水上开采理论,较详细地论述了东山煤矿带压开采的方法和途经.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凡生  王业耀 《地下水》2007,29(1):81-84
煤矿的开采与地下水资源紧密相连,煤层往往与地下含水层相邻,采煤时会疏干地下水,这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破坏了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概略提出了煤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问题、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以及由煤矿地下水疏干引发的地面沉陷及其植被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沉积型铝土矿是我国主要的铝土矿类型,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储采比逐渐下降,深部难动用资源的绿色开发迫在眉睫. 通过开展静态溶浸实验和电极加热仿真模拟,结合原位溶浸技术在铀矿和稀土矿开采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该技术在固体矿产开采中应用的适用条件包括:矿物可溶性、矿体分布稳定性、顶底板条件、矿体渗透性. 我国北方铝土矿资源与以上条件切合程度高,适合采用原位溶浸技术进行开采. 本次研究还提出了沉积型铝土矿原位溶浸开采的工艺方案,为下一步开展先导试验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耳其天然碱矿水平对接井水溶开采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定向对接井进行天然碱商业化开采的国家,其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对接井水溶开采技术,就是引进我国自主研发的定向水平对接井水溶开采技术。与常规旱采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劳动强度低、人工成本少、不排放尾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过去10多年里,我国以对接井水溶开采技术为依托,深度参与了土耳其贝帕扎里和卡赞两大碱矿从试验到生产的开发,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持续对开采井组模式、定向器具、井底钻具总成、测井仪器等进行了改进,尤其是磁中靶系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和广泛应用,开发了第四代“慧磁”钻井中靶导向系统,设计施工了三井组模式。一方面,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使土耳其天然碱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其纯碱工业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生产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定向钻探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定向水平对接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参考当前国内外在煤层气开发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澳大利亚现今主要的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包括钻采工艺技术和煤层气开采技术进行了重点重点调研,以期能够给予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起到启示作用。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目前最主要的钻井类型是中等半径钻井,普遍运用欠平衡钻井工艺,其煤层气开采技术因地制宜,采用有针对性的工艺方法。对于与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域,其煤层气开发技术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5):F0004-F0004
随着矿井机械化采煤的需要,对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精细勘探的要求日益提高,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成为煤矿探测断层.褶曲,陷落柱.冲刷带、火成岩侵入体、煤层厚度变化等开采地质条件最有效。最经济的勘探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中进一步厘定了煤炭资源/储量的概念,全面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深入阐述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认为煤炭资源总体丰富,可采、预可采储量不足,服务年限少,区域煤炭资源保障不平衡,优质炼焦用煤稀缺,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压覆严重,中西部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分析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基础上,根据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勘查开发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勘查技术、煤矿高精度高效安全开采地质探测技术、煤矿水害探测与防治技术、煤矿绿色充填开采关键技术、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恢复再造技术、煤矿瓦斯井上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恢复技术研究、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及固废处理技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地质研究、煤系多能源矿产综合勘查开发和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与煤层气联合协调勘查开发技术、煤源雾霾研究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十二项煤炭绿色勘查开发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郑  彭鹏  褚进海 《安徽地质》2013,(4):292-294
在安徽北部由于开采煤矿造成多处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利用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K)技术监测这些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及幅度等信息,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加,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煤矿开采省份,山西省的煤矿开采量也一直在增加。但长期以来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煤层开采,导致全省许多地区出现了煤矿采空区和伴生的地表裂隙。同时山西省内许多流域观测资料显示河道径流明显减少,水库存储量下降。认识煤矿开采,这一重要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考虑煤矿采空区特殊下垫面的水文模型意义重大。收集山西省几个典型小流域的煤炭开采、遥感、水文资料,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煤炭采空区引起的裂隙和塌陷在山坡上会增加地表优先流,在河道上会导致明显渗漏现象。基于以上对煤炭开采对水文过程影响的认识,发展了考虑煤矿采空区特殊下垫面的水文模型,并在山西芦庄小流域进行了模型验证与应用研究。此研究方法对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引起水文过程的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展的模型也可以推广到具有类似水文过程的地区,对由于不合理的煤炭开采受到影响的流域进行水文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矿山工程技术体系的进步和完善 ,资源开采不断地在向深部发展。然而用浅部开采条件下的地质作用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来推断深部开采地质状况 ,无疑远远不够且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此 ,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进行统一的、三维的、系统的多元研究 ,以揭示其中的一系列基本科学问题 ,构筑我国在深部高应力条件下资源开采的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地下工程技术体系 ,显得尤为重要。香山科学会议于 2 0 0 1年 11月 5日至 7日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以“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为主题的香山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