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杰 《探矿工程》2004,31(7):56-58
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稠油井井筒清理技术的高效套、磨铣技术,井下液压生力器解卡技术;井筒修复技术的套管整形技术,套管补贴技术,取换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走滑断裂发育,形成极具特色的断缝体式致密油藏,油藏中发现成因不明的稠油.为厘清研究区原油稠变的成因和分布关系,进一步认识走滑断裂带内断缝体式油藏的控藏机制.对研究区原油开展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而开展了稠油与正常原油的地化特征对比,结合测井资料统计了研究区裂缝密度,分析了原油的稠变因素及其与走滑断裂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泾河油田长6-长8段原油主要来自同一套烃源岩,其特征是沉积于还原性较强的淡水湖盆,有机质来源为藻类和高等植物混源输入;泾河油田的稠油与正常原油在母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和成熟度上没有明显差别,但生物降解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属于3~4级生物降解;泾河油田稠油主要分布在小型裂缝极为发育的走滑断裂叠接带.走滑断裂对原油的调整和保存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泾河油田稠油的形成与走滑断裂的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即与相关裂缝内发生的轻烃组分散失和生物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水力空化射流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效果好等特点,在石油钻井中得到了推广应用。针对伊朗Y油田中下部中硬灰岩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的情况,试验应用了水力空化射流工具。研究了试验油田的地层强度及可钻性参数,优选了水力脉冲空化射流装置和下部钻具组合,优化了机械及水力参数。现场实钻资料表明,水力空化射流工具提高钻速明显,对中硬地层的灰岩具有良好的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4.
渤中29-6油田位于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双洼供烃的有利位置,已发现原油整体表现为稠油特征,生标特征复杂多样,其油气来源及稠油成因机理尚不明确.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基于原油分析化验数据,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渤中29-6油田稠油来源,阐明了该原油稠化机理,并建立了原油的稠化模式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渤中29-6油田表现为双洼混合供烃的特征,其中高硫油主要来源于黄河口东洼,而低硫油主要来源于黄河口中洼;(2)渤中29-6油田整体表现为浅层稠油,其原油物性受二次充注作用、断层活动性、母源条件这3个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断层活动性控制整体原油稠化级别,二次充注作用和母源条件分别可以改善和加剧原油稠化作用,并形成了低熟—弱断弱充注、成熟—强断弱充注、成熟—强断强充注、低熟—强断强充注这4种原油稠化模式;(3)渤中29-6油田具有双洼供烃成藏模式,且因距离洼陷远近而不同,近源形成单洼供烃—断裂垂向输导—强/弱充注—强降解—源上稠油成藏模式,远源形成双洼供烃—砂体或不整合侧向输导—弱充注—强/弱降解稠油成藏模式;(4)渤中29-6油田围区可划分为4个区带:I区原油物性最好,II区和IV区稠化最严重,物性最差,III区原油物性居中.由于二次充注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原油物性,中—轻原油勘探和开发应优选I区和III区.   相似文献   

5.
乐安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难度大。该区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多期次油气充注影响,原油黏度差别较大。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乐安油田8口井所采的9件油样进行了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以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和后期油气充注对原油物性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组分受生物降解作用改造明显,生物降解级别至少在6级以上,但是最终的组成成分以及原油黏度主要受后期油气充注作用影响。25-降藿烷与正构烷烃系列共存、重排甾烷和规则甾烷以及藿烷与25-降藿烷系列绝对含量的变化关系均说明乐安油田的原油属于生物降解和多期充注共同作用的混合原油,其绝对含量与生物降解作用和油气多期充注作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该区稠油的形成及控制因素加以分析,可为以后稠油的生产开发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直径168~600mm)工程孔,不仅需要良好的止水效果,而且还需要对钻孔的套管进行有效固定。基于直接通过套管加压注灰技术的分析,开发研制成功了钻孔固管止水注灰器。该钻孔固管止水注灰器利用弹簧的无压释放特性,在注浆泵的作用下将上部水泥浆液压入钻杆,使之流入接头的注灰通道内,水泥浆液顶开锥形顶,弹簧被压缩;而当注浆泵不再工作、无压力作用时,锥形顶在弹簧的反作用下顶住灰浆通道,靠锥形顶的锥面封严灰浆通道,使灰浆不会反流到钻杆内。5.12大地震后发现,在同一地区,使用该技术的钻孔套管均未发生变形,其它套管则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由此可见该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非开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益蓬勃,在隧道开挖、管道铺设、管道修复与更换等各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管道更换领域,常见的非开挖技术是爆管法,通过气动锤、液压胀管器等等扩孔爆管装置将原管道爆裂,同时通过项进装置将新管道顶入。吃管法则是与爆管法不同的更换工艺。本文将以常见的吃管法施工设备为切入点,介绍吃管法工艺,了解其设备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田梦  林海  孙跃武  徐衍彬  高平 《世界地质》2003,22(3):279-283
头台油田是构造—岩性油藏。裂缝型、特低渗透是其显著特点,常规注水开发后经常出现严重的油井水淹,造成油田开发低效。本文以头台油田研究为例,认为对于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采用注水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套管直接向地层注水,利用储层毛管力作用,进行油水置换,实现单井自注自采吞吐采油,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减缓产量递减。适合注水吞吐采油基本条件是岩石润湿性为弱亲水和岩石饱和非润湿相。影响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吸水状况、微缝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注入体积和关井压力等。吞吐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裂缝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格构梁与锚管注浆复合结构是治理滑坡的一种有效措施,文中系统阐述了格构梁与锚管注浆复合结构的作用机理、格构梁简化为受多个集中力作用的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的原理与步骤以及锚管注浆加固裂隙岩体的设计实施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常张高速公路K129边坡的治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许昌市三国大剧院桩基工程为例,从普通长螺旋钻机、液压动力头钻机、利用变频技术的高自重大扭矩动力头钻机在坚硬地层钻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各款型长螺旋钻机对地层的适应性,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选择施工机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液动锤套管起拔器的原理是利用冲洗液作为动力介质,推动冲击锤产生振动,将机械应力波通过液动锤传至套管,使其松动后拔起。新研制的液动锤套管起拔器减轻了普通蛮力起拔方法对套管的损伤,节约钻探成本。本文介绍了双作用和正作用两种液动锤套管起拔器的起拔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并介绍了其在河北省遵化市西山带铁矿区进行野外试验中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冀前辉 《探矿工程》2014,41(11):28-30,56
针对我国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难题,提出了采用跟管钻进和水力压裂技术提高松软煤层钻孔深度和煤层透气性,通过布孔设计、应力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施工可行性,讨论了该方法的施工步骤。该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难题的新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MD-50型钻机的结构、参数和特点。该钻机完成了十三陵锚固工程,通过了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全回转套管钻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主要介绍了QHZ-2000型全回转套管钻机的设计结构、技术参数、关键技术。分析了全回转套管柱、冲抓斗、清障钻具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特点。总结了全回转套管灌注桩、全套管清障和全套管拔桩的施工流程、机理和适用范围。研究填补了国内自主研发全回转套管钻机的空白,是一种适合在城市施工的绿色环保、广谱安全的无循环桩基施工新设备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田志超 《探矿工程》2020,47(3):75-79
中国东部海区科学钻探CSDP-02井完钻井深2843.18 m。为后续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完井后要进行扩孔钻进施工。扩孔前需起拔井内φ114 mm套管,由于套管在井内时间较长,井壁失稳,套管起拔遇卡,无法正常起出。采用水力内割刀工艺,分段割取遇卡套管,提高单次起拔遇卡套管长度,经济、高效地解决了该井套管卡阻事故。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水力内割刀的使用方法及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杨引娥 《探矿工程》2009,36(12):39-42,46
介绍了全套管旋挖钻进技术应用范围,并论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旋挖全套管钻进用设备及工法、套管的结构性能以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岩金钻探的某些浅部松散或胶结层,采用塑料管与钢套管配合护壁,即外层管用塑料管代替一次性投入使用,内层管沿用钢套管隔离保护,有效地降低了钻探成本,为“以塑代钢”综合治理复杂地层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刘杰 《探矿工程》2005,32(2):50-52
分析了辽河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原因,介绍了辽河油田几种较先进的套损检测方法,提出了几种常用的修复工艺,对辽河油田因地制宜地采取套管修复措施,恢复套损井的正常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口径工程井套管事故及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桂湘 《探矿工程》2010,37(8):47-50,53
近几年国内施工大口径煤矿瓦斯排放井、输冰降温井、注氮井、送料井等特殊用途工程井时,常发生套管下不到位、套管折断跑管、固井时将钻杆固在井内、套管挤毁报废等事故,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近年来的施工经验对大口径工程井常见事故进行研究,分析了事故的成因,提出了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用途不同,大直径工程井成井后套管直径一般在450~1300 mm范围,井眼和套管尺寸大、套管质量大是该类工程的显著特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大直径工程井常用下管方法、套管连接方式及大直径工程井套管强度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例,阐明了只要科学地进行套管柱强度设计、采用合理的下管方法和套管柱连接方式,选用提升力100 t的钻机也能安全实现重约300 t套管的下管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