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人口老化问题的认识与对策研究江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4928万人,至1990年已增到6310万人,仅8年时间增长了28.2%,大大超过同期总人口增长11...  相似文献   

2.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7):62-64
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降至19%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11日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李斌在会上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好水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5,(7):47-47
总部设在曼谷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25日发表年度报告指出,亚太地区未来50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严重。到2050年,本地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占全球老龄人口的近2/3。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5,(12):43-44
2000年,江苏如皋市和广西巴马、湖北钟祥、四川乐山、新疆克拉玛依、辽宁兴隆一起被中国人口监测中心列为中国六大“长寿之乡”。今年初的统计发现,如皋现有人口约145万,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235人,90岁以上的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超过4万;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分别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寿命4.59岁、9.59岁。同时,目前世界上其他长寿地区均位于高寒地带和偏僻山区,如皋是唯一处于平原的“长寿之乡”。  相似文献   

5.
人口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对人口容量的概念界定,指标选取,定量分析方法及其结果作些简介与述评,并就今后人口容量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展望,希望能有益于我国人口容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街道(乡、镇)一级人口普查和调查数据,分析了2011年乌鲁木齐城区人口密度、流动人口、老龄人口、不同学历人口、不同职业、行业人口等主要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运用信息熵、分异指数模型测算1982年、2000年和2011年3个时间截点城市各社会要素的分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主要体现在居民职业既经济状况的差异上,教育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空间分异相对较小。1982-2011年的30 a间,除哈萨克族人口、回族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等部分指标外,其他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呈上升趋势。与相关社会指标的分异度值介于0.6~0.8之间的北美发达国家相比,乌鲁木齐的社会空间分异度相对较低,也低于北京、南京等国内主要案例城市,且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整体向着更加有序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7.
刘振  齐宏纲  戚伟  刘盛和 《地理科学》2019,39(10):1525-1536
在人口收缩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采用总人口和劳动力等直接指标结合出生率、老龄化率等间接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在地级尺度和县市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人口收缩区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由于获取限制,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并对比了不同测度指标和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①人口收缩区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收缩程度呈现出明显加剧趋势;②人口收缩区在中部和西部偏东地区快速扩张,川黔渝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最为严重;③单一指标在识别人口绝对收缩方面效果较好,而且总人口指标往往比劳动力指标更早的反映一个区域的人口状况;④综合指标测度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判断一个区域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而识别出人口处于相对收缩状态的区域;⑤人口收缩在县市尺度上比在地级尺度上表现更为明显,但两者的差异呈缩小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建议政府更加重视区域人口收缩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葡萄牙经济     
1985年葡萄牙人口估计有1013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占25.7%(1970年占28.8%),65岁以上的占10.3%(1970年占9.3%)。人口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0人,这个指标超过了西班牙(每平方公里76人)和法国(每平方公里100人)。1985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共有约100万葡萄牙移民,其中85%居住在法国。1985年底葡萄牙有经济收入的人口454.6万人,而工人的数目是404.8万。下述部门所占比例(%)分别是:农业、林业和渔业——24.3(1960年——44,1970年——33),工业——33.2(29,36),服务行业——42.5(27,31)。1986年末,根据各方面估计,葡萄牙的失业率为9—12%(意大利为21%)。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2,(18):62-63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上海市政府表示,预计2015年底,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逾430万人,户籍人口近3成是老人。上海是大陆第1个人口老龄化城市,未来将积极投入养老机构建设。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作上述表示。马伊里指出,上海是大陆首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是大陆目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城。截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24.5%;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2.92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1%。到2015年,户籍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脆弱区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在GIS操作平台上获取了研究区喀斯特石漠化景观和人口分布信息,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石漠化比重与人口指标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石漠化的严重程度只与人口密度、农户居住的聚集程度及单位面积上的壮劳动力数量等3个人口指标有密切关系,与其他人口指标关系不大,且不同强度石漠化的人口影响因子不同,数学关系迥异。在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人口密度、农户居住的聚集程度、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力数量等人口指标相对较低。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石漠化面积比例相对较小的地区,但这些区域的潜在石漠化比例却相对较高,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4年时间对当地蔬菜生产考察,以及在内蒙古达拉特旗蔬菜试验点工作的基础上,以本区各旗县1995-2010年人口发展状况推测出1995-2010年本区发展蔬菜生产的远景,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今后的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趋势,提出1995年本区发展保护地蔬菜面积,2000年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2010年保护地种植面积,至此可达到国家菜蓝子工程指标,为能顺利达到以上发展指标。本文提出了本区蔬菜生产发展布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1985年12月31日公布;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达48.42亿。据美国人口研究所报道,到1987年世界人口将达50亿,2000年可能达到60亿。世界人口变化有下列动问。 1)1985年,非洲人口增长最快,增加了3%:欧洲人口增长最慢,仅增0.4%。欧洲、拉丁美洲近年人口增长率有下降趋势。 2)到本世纪末,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 3)世界人口趋问高龄化,死亡率随之下降。到2025年,世界人口中超过60岁的人,将从4亿上升到11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反映10亿人口状况和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图集。图集使用了中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及1953年和1964年的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历史上人口记载的各种文献等。图集全面系统地表现了中国人口多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共有137幅地图组成,就其内容可分序图、人口分布、民族、人口性别和年龄、人口变动、人口文化程度、人口在业状况以及家庭、婚姻和生育八个图组,并附有17种各县、市的主要人口指标表格。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08,63(8):829-844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 分析1982-2000 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 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 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 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 “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尺度; 北京各类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以及住房状态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除了老年人口、性别比、户均人数和农业就业人口等少数指标以外, 1982-2000 年北京绝大部分社会指标 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下降; 同期, 外来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以及二产、三产就业人口等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在变好, 而老年人口、文盲人口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人口 逐渐偏离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18 年间城市人口的混居性普遍增强, 但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却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人口混居性变弱而群居性增强的特征。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特征还可以从各社会指标与距离关系的演变中获得直观认识。在中国大城市转型期 间, “规模重构”和“空间效应”交互作用, 构成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外在表现, 其基础动力主要来自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柳雨杉  董晔 《干旱区地理》2019,42(3):698-705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我国城市体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人口居住格局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规划提供指导。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城市空间的扩展印证居住空间格局变化宏观特征,将“居住格局”作为切入点,利用莫兰指数并借助ArcGIS技术分析该区域不同属性人口的居住格局。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用地主要沿西北方向的新市区延伸、西山方向扩展、沿东山方向扩展,并沿着老城区的外缘扩展;不同年龄人口中学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聚集现象较为明显,劳动人口的聚集现象并不显著,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小学及初中人口和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指标Moran’s I值较高,文盲人口比重指标oran’s I值相对较低,高中人口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2000—2016年所有区域学龄人口、老年人口空间分异指数都有所上升,劳动人口分异指数在沙依巴克区和水磨沟区有所下降,说明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1990—2000年文盲人口在头屯河区处于相对分异状态,2000—2010年在新市区分异水平较高,1990—2010年小学及初中人口、高中人口以及大专以上人口分异现象逐渐减少,混居程度加深,居住分异现象减少。  相似文献   

16.
开展新形势下中国不同类型地区人口集疏变化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论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以及城市群、原连片特困区和边境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口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202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比值仍约为94∶6。目前中国分县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2010—2020年超过一半的县域人口负增长。(2) 2000—2020年城市群人口增长1.53亿人,2020年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接近90%,是承载中国人口的主体区域。2010—2020年,19个城市群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人口增长最为显著,而哈长和辽中南城市群人口负增长。(3)原连片特困地区在2000—2020年人口持续减少,20年间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以上。新疆南疆三地州和西藏区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增长明显,2010—2020年人口增幅超过15%。(4)边境地区县域2000—2020年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但2010—2020年人口集聚度和人口密度略微下降。其中,东北和北部边境地区人口下降明显,201...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4,(7):44-44
从1997年到2003年的7年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锐减到18.5亿亩,而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却年均增加1000万人。根据我国建设用地的规划,从1996年到2010年,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50万亩,但现在才是2004年,全国已经把用地指标用去大部分,东南沿海个别省份甚至已经把2010年前的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易损度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刘希林  莫多闻 《地理研究》2002,21(5):569-577
泥石流易损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和给定时段内 ,由于泥石流灾害而可能导致的该区域内所存在的一切人、财、物的潜在最大损失。易损度评价因子主要分为财产指标和人口指标两大类。财产指标包括建筑资产、交通设施资产、生命线工程资产、个人财产和土地资源 ;人口指标包括人口年龄、受教育程度、富裕状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财产指标和人口指标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因而不能直接相加。本文提出的“转换赋值函数”解决了人、财、物统一标度和综合表达的难题 ,使泥石流易损度定量表达为财产指标转换函数赋值与人口指标转换函数赋值之和的二分之一的平方根。易损度取值范围介于 0~ 1或 0 %~ 10 0 %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青山  杜雪  张鹏  赵怡春 《地理科学》2011,31(11):1301-1306
以东北地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为样本,利用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Meijers等给出的区域城市人口中心度和分散度指标对各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同时借鉴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出基于OLS算法的实证回归模型,选取中心度、分散度和首位城市人口规模等指标与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首位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② 中心度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③ 分散度对劳动生产率有负的影响,并受到市域人口规模和市域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级人口增长率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分析了1982-1990年和1990-1998年2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并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个时期人口增长率的空间关联关系。1982-1990年中国可分为北部人口低增长、中西部高人口增长率、中东部低人口增长率和南部高人口增长率等4个区域,1990-1998年中国可分为北部低人口增长率和南部高人口增长率2个区域,2个时期的空间聚类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南部和西部的人口增长率都比较高,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都比较低,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南部和西部的人口增长率都比较高,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都比较低。最后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