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景道研究已经成为国外景观学、旅游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对风景道的研究更是领了风气之先。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美国风景道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风景道迅速发展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风景道目前研究概况及相关文献分析,其中包括风景道的概念、类型和风景道研究重点及典型的案例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国内近期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风景道的相关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指出了目前风景道研究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风景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视角,以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为例,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制度空间3个维度分析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卖花渔村空间转型经历了内生性缓慢转型发展、外源性空间快速扩展、有序化空间品质提升3个阶段。2)随着盆景产业复兴和乡村旅游业兴起,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分化重塑、社会空间解体重构、制度空间日趋完善,呈现出空间功能复合化、社会关系开放化、空间主体多元化的空间转型特征。3)在社会关系变迁、资本投入、权力干预等共同作用下,社会空间、物质空间及制度空间互动演进,共同推动了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3.
齐君  白钊成  吕光耀  唐雪琼 《地理学报》2022,77(11):2817-2837
风景道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而视觉景观质量(VLQ)则是风景道建设的依托。当代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为风景道VLQ的研究带来机遇,使其在方法上能够突破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二元分割。以云南思小高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镜头组合的等距拍摄方式获取道路景观的双眼视域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图像的像素信息;建构“非量表式语义差异法”,从“自然—人工”“多样—统一”“开阔—幽深”3个维度对视域图像进行像素级别的计算。结果显示,案例地VLQ的特征较为突出,具有高度自然、相对统一和开阔的总体特征;不同行驶方向上的VLQ存在差异,但该差异会随观测尺度的扩大而减小。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设置支线道路配合突出风景道形象、强化双向道路景观的差异化建设措施。实证研究在风景道VLQ测评方面表现出了直观、精确的特征,反映了本文“主体性与客观性兼顾”的方法论优势。该方法的运用将助力管理机构制定更具科学性的风景道规划、建设与管理决策,推动中国风景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凌凡  罗小龙  唐蜜  丁子尧 《地理科学》2022,42(7):1196-1206
立足制度空间视角,基于长三角城际合作园区发展总体规律,从微观实证深入,探讨其3次转型中制度重构与空间重构的互动关系,发现在产业转移、新城扩张与产业转型阶段,城际合作园区形成嵌入、扩张、重构3类典型制度空间模式,空间转型与制度空间重构处于相互影响、交织演进的动态过程;构建转型逻辑框架并指出,制度组织是主体网络的结构化再现,制度规则是其调控要素活动的手段,制度组织与制度规则共同作用推动空间重构;结果表明,“制度?空间”的交替演进、制度主体网络的周期波动、行动者策略选择的差异分层是园区转型发展的主线与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首先对国外风景道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侧重从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和国家风景道体系研究的视角论述了国外风景道实践的发展。其次,根据我国风景道研究是伴随着地方规划而衍生的特征,通过对几个风景道规划案例的实证分析论述了风景道在我国的发展。接着论述了不同学科结合规划任务分别从各自学科背景的角度对风景道、绿道和遗产廊道等所进行的初步理论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对于国外风景道,我国风景道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积极开展风景道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建立国家风景道管理协调机构,构建中国国家风景道体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 n.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卢敏  陆林  杨兴柱 《地理科学》2016,36(3):431-438
借助于经济学供给需求分析视角,构建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响应的理论框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探寻旅游政策变迁的路径和动因,揭示旅游政策变迁和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内在联系。并以安徽省为例,根据改革开放之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旅游政策变迁划分为形成期、密集期和协调融合期3个时期,其空间响应状态分别为点状格局、单一板块格局和多板块空间格局。分析得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旅游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旅游政策在不同时期通过其作用机制引导、激励利益主体投资建设旅游节点、交通设施等行为,推动旅游空间格局由点状格局向板块格局发展演化,旅游政策的空间响应强度取决于政府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政策对利益主体的激励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贫事业具有世界意义。回溯中国贫困地理研究特征和学术贡献,归纳其学科范式,对今后地理学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相对贫困问题,具有重要学科价值。基于CiteSpace 6.1.R2对1988—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的中国贫困地理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和区域减贫实践促进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机构、作者和发文数量逐渐增长,反映贫困地理研究的需求导向性;(2)城乡减贫政策差异和异构形成了中国乡村贫困地理和城市贫困地理研究分异格局,反映贫困地理研究的城乡二元性;(3)减贫政策调整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学科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贫困地理研究的范式演进性;(4)在地理学学科范式框架下,发展地理学和贫困地理学以贫困地理研究为共同领域,发展地理学旨在建构减贫过程、方法和决策,而贫困地理学重在解构贫困过程、方法和决策,代表了两个“学科”共同的研究基础和不同的学术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助于经济学供给需求分析视角,构建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响应的理论框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探寻旅游政策变迁的路径和动因,揭示旅游政策变迁和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内在联系。并以安徽省为例,根据改革开放之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旅游政策变迁划分为形成期、密集期和协调融合期3个时期,其空间响应状态分别为点状格局、单一板块格局和多板块空间格局。分析得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旅游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旅游政策在不同时期通过其作用机制引导、激励利益主体投资建设旅游节点、交通设施等行为,推动旅游空间格局由点状格局向板块格局发展演化,旅游政策的空间响应强度取决于政府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政策对利益主体的激励程度。  相似文献   

9.
论文分析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演进的历程、特征与影响因素,这对于推进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升级和提升政策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扼要刻画美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美国风电产业的政策框架;考察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并进行了阶段划分,探讨了风电产业萌芽示范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优化增长期等阶段的政策背景、内容和绩效。基于对演进历程的系统回顾,提出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演进的四大特征,并揭示了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院论文分析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演进的历程、特征与影响因素,这对于推进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升级和提升政策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扼要刻画美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美国风电产业的政策框架;考察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并进行了阶段划分,探讨了风电产业萌芽示范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优化增长期等阶段的政策背景、内容和绩效.基于对演进历程的系统回顾,提出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演进的四大特征,并揭示了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地理格局演变与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凤君  陈卓 《地理学报》2019,74(10):1941-196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地理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理解其演变特征与规律对未来的交通建设与国土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系统梳理中国交通建设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GIS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国家交通地理格局的演变特征与空间效应,并从演进阶段、空间结构与秩序等视角系统归纳了中国交通地理格局演化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交通建设已开始进入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新阶段,建设模式由早期资本驱动的“规模扩张型”过渡为创新驱动的“质量提升型”,发展方向从优先发展向综合协调发展转变;交通网络的快速建设和扩展改变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其所营造的空间收敛与空间优势格局,与经济社会空间布局形成了耦合效应,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空间结构演进,传统以发展轴线为中心的国土开发结构将逐渐转变为以大都市和城市群为中心的网络化国土开发结构;交通地理格局的演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规律,中国当前处于系统结构完善阶段向级联秩序分异阶段过渡的时期,经济社会空间形态从轴线结构向轴—辐结构转变,初步形成了级序有致的网络体系;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成熟,宏观尺度上的各类功效空间结构与级联秩序将逐步趋向成熟与稳定,最终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明增长"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介绍了"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内涵,阐述了美国"精明增长"发展计划的实践并对此作出评价。基于中美差异的思考对"精明增长"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提出了从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法上用"精明增长"的理念来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理念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借助公路客流大数据,研究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机理,以系统解析区域城市网络“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层级体系与演化模式。研究显示,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总体上呈现出区域性中心集聚分布格局,公路客运联系的距离衰减和地理邻近分布特征很好体现了地理学的空间相关性,公路客运联系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和层级叠套现象则是地理学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的表征。对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进行省域尺度社区探测,出现类似省级行政区划的社区划分,更大区域尺度的社区探测则出现类似全国七大地理分区的空间划分,反映出公路客运交通联系的集聚特性是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分布。随着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网络由西向东明显呈现出单中心到多中心、弱层级到多层级、少节点到多节点的渐进式空间演化过程。西北、东北、湖北、山西、江西、广西和云南等社区为“单中心、弱层级、少节点”的网络体系,广东、成渝和山东社区呈现“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结构,沪苏皖社区则发育出最为成熟的“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城市网络体系。研究以空间换时间,将区域系统的城市网络演化过程划分为节点城市发育、地方中心增长、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历程。2016与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COFDI)流量与存量先后跃升至全球第二位,由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转变为世界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在中美双方经贸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入背景下,美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位东道国。投资是落于具体地域的,不同尺度地域投资环境的差异性是导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时空分异的重要原因。立足于中国(投资母国)视角,以美国州内各选区为研究地域尺度,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美国典型州——得克萨斯州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与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引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COFDI在得州内各选区间投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得州内COFDI存量持续增长,但阶段性特征明显;(2)得州内COFDI以国有企业并购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能源产业;(3)COFDI州内集聚程度较弱,局部选区间多呈现出相异属性集聚特征;(4)市场规模、劳工人数、交通通达性、华人移民数对COFDI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成本、教育水平、税率、经济密度对COFDI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政府、跨国企业在...  相似文献   

15.
周政可  梁育填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633-1642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2个经济体,中美贸易格局及其发展演化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然而,中美贸易格局特征以及贸易产品网络地位与演变当前还没有得到充分揭示。因此,论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1—2017年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程、产品结构、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① 在贸易联系方面,2001—2017年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贸易联系不断增强。② 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主要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产品,产品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主是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近年来机电产品占比有所下降,运输设备产品比例上升。③ 主要产品贸易网络方面,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例,一方面度中心性指标反映出中国在网络中影响力迅速增强,是电子信息产品全球贸易网络的核心成员国;另一方面在中介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2个指标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差距,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应投入更多物质与精力用于产业链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开拓。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地理学当代发展重要的议题。平行对比中、英、美三国地理学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摆脱从西方视角下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偏见”,同时也有利于透析“西方”地理学内部的异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中、英、美三国当前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并溯源其发展历程,对于在国际知识交互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挖掘和凸显中国地理学发展特色,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分别对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三本期刊在2010—202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三国地理学在近年来的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主题脉络。研究发现:1)美国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要素的综合地理研究比较活跃;2)英国在人文地理研究上更为“专注”,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极具特色;3)中国则以自然地理和区域研究为主,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呈后起之势。中国地理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深刻的知识交互和影响,同时也基于各自社会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中国地理学需要抓住中国时代变迁的重大需求牵引,加深和强化中国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实现各分支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融合,在与全球同行的对话中,讲好“中国地理故事”、总结“中国地理经验”,展现“中国地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移民对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瑛  李芬英  马斌 《地理科学》2018,38(9):1483-1490
基于中国对美国各州的移民和直接投资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得出:美国华人移民的人口重心和集聚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重心变化区域也位于美国东、中部地区,二者在空间上的重叠性和耦合性日益增强。进而运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华人移民对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处于中等水平,且影响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稀土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美贸易摩擦到“科技冷战”以来,被誉为“高科技命脉”的稀土,日益成为国际博弈的前沿领域。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流动态势、把握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的地位变动,对中国资源安全格局的整体优化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长久维持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数据、相关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指标及联合国投票数据,借助相互依存指数、地缘亲和度模型、GIS空间技术以及负二项面板回归等手段,探讨了中国稀土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稀土贸易存在较大波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整体呈现“升—降—升”发展态势。② 中国稀土进口市场高度集中且路径依赖增强,出口市场逐步多元且路径依赖减弱。中国主要出口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进口具有较低附加值的上游矿物类产品。③ 中国在全球稀土贸易相互依存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整体强化。中国与多数友好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优化态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歧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恶化态势。④ 国家主体属性、国家间邻近性以及中国的贸易政策、贸易环境等对中国稀土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OVID-19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捐赠和接种数据,借助GIS等技术方法,在明晰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与流通格局的基础上,探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 全球新冠疫苗开发格局呈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形成以西欧、北美和亚洲为核心的三足鼎立格局,美国、中国和英国等是新冠疫苗的主要开发国。② 全球新冠疫苗订购网络主要遵循定向扩展和不定向扩展两种扩展模式,订购联系总体上表现出早期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内部,随后逐步向外部亚非拉国家扩展的特点。③ 全球新冠疫苗捐赠网络以中国和美国为双核,美国主要向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美国传统势力范围或战略地位重要国家进行捐赠,中国主要向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进行捐赠。整体上新冠疫苗捐赠主要受捐赠双方联系密切程度、关系友好程度和捐赠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及国际义务履行需要等因素综合影响,但不同捐赠国侧重点有所不同。④ 受全球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和捐赠格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领先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但差异性正逐步缩小,中国的疫苗接种由相对较高水平区跃升至相对高水平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