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钟家山煤矿位于桥头坵—竹山里向斜的东端,煤系地层为晚二叠世乐平组,厚420米。可采煤层位于老山段,含煤五层,其中B2、B3~1为主要可采煤层,B3~2、B4、B5为局部可采煤层,总厚5.26~6.00米。   相似文献   

2.
符俊辉 《西北地质》1997,18(1):7-11
对西北地区各大盆地侏罗系主要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层数,煤层总厚,可采煤层层数,可采煤层总厚,含煤系数等进行了详细感觉众而揭示了该A我侏罗系煤层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侏罗系煤层特征,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及颜色特征在西北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V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V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相似文献   

4.
廖友常 《贵州地质》2007,24(3):202-206
大竹坝井田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松坎复式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乐坪背斜南东翼,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45.61~71.53m,平均厚61.10m,含煤层(线)2~6层,全区可采煤层一层(C3),局部可采煤层二层(C2、C4)。C3煤层具有低挥发份、中灰、中高硫、高固定碳、高熔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可作工业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以及民用等。井田以含煤地层相对较薄,可采煤层少,煤层厚度小,含煤率低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孙疃煤矿位于淮北煤田南部,其82采区下石盒子组7_2、8_2煤层作为下阶段主要开采对象。根据煤矿钻孔资料统计:8_2煤层厚度为0~4.31m,平均厚度为1.70m,其煤层变异系数为81%,可采指数为0.80,为不稳定煤层;7_2煤层厚度为0~3.62m,平均厚度为1.14m,其可采指数为0.58,煤层变异系数为88%,为极不稳定煤层。采区煤层呈条带状分布,整体可分为南部、北部赋煤带以及中部不可采区。南北赋煤带为中间厚,四周薄,不可采区可采煤层为中厚煤层。整体上研究区煤厚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作用大小为:沉积环境古河道冲刷构造变动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6.
登封-新密煤田滑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 煤田构造基本特征本区地层属华北型,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煤层赋存于石炭二叠系中。位于山西组下部的二、煤为主采煤层,厚约6~8m;位于石炭系铝土质泥岩与L_1石灰岩之间的一_1煤,厚1m左右,局部可采。煤田构造形态为一宽缓、西窄东宽且较为完整的复式向斜。北界是荥密背斜,南界为龙坡寨背斜。区内以EW向高角度正断层发育为特征,除牛店、关口断层是南降北升外,其余都是南升北降。滑动构造的广泛分布是  相似文献   

7.
库车提克买克是南疆缺煤地区较大的含煤区,赋煤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区内含可采煤层12层,平均总厚为38.09 m,煤层埋深800~1 000 m,煤层全区—大部可采,为结构简单的中厚煤层,煤类以焦煤为主,气煤次之。通过成煤环境分析,认为提克买克勘查区是新疆三叠纪晚期河流相沉积聚煤的典型区域。  相似文献   

8.
马依西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1号煤层厚0.70~9.36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表明该煤层为中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燃料煤使用。  相似文献   

9.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根据岩性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及其含煤性,将木里组分为上、下两段。木里组上段地层为含煤层段,含2层煤,分别命名为下1煤和下2煤。其中下1煤平均厚度11.55m,下2煤平均厚度11.43 m,全区稳定可采。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岩性组合法、煤岩煤质法、测井曲线法等对煤层进行对比分析,为正确划分含煤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井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共含煤15层,煤层总厚12.63m,其中可采、大部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由于矿区地处川东褶皱束西侧之华蓥山帚状构造分支沥鼻峡背斜的北段南东翼,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也给煤层对比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区内标志层(B1-铝土泥岩、B2-"下铁板"、B3-骨屑微晶灰岩、B6-"上铁板")特征、煤层厚度、结构、煤层层间距及测井曲线特征等,对区内煤层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煤层对比结果可靠,为正确评价矿区的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桑威—基畏那煤田成煤时代属早二迭世。煤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上为上石炭统依多西组,下二迭统姆丘丘玛组,上二迭统鲁呼呼组,以及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其中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下姆丘丘玛组,上煤段含煤二层(1、2号煤),多不可采;下煤段含煤七层(3、4、5、6、7、8、9号煤),其中3b、5、6号煤层全区发育,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2-3米,夹矸多,多属复杂结构煤层,按中国煤的分类,属气煤和弱粘煤,煤的灰分高,硫分中等。主要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由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承担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始自1981年,于1985年5月结束全部野外工作,共施工钻孔45个,进尺34023.63m,控制面积1.3万 km~2,1∶10万路线地质调查4900km~2。本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_1 f)、中统延安组(J_2 y),以及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_3 w)。其中以延安组的含煤性最好。本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可采煤层有10层,延安组就有9层。Ⅲ号煤为主采煤层,呈简单层状、似层状产出,分布范围广,厚度变化小。在富县组顶部有一层可采煤层,可采煤累计厚度为0.91—15.77m,平均厚7.98m,含煤指数0.37—7.82%,平均3.5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科里奇一阿什普什塔勘查区面积约69.098km^2,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和下统。侏罗系中统下段阿什普塔组含一层可采煤层,即7煤层。侏罗系下统科里奇组下段含可采煤4层,分别为4、2、2、2F煤层,其中2煤层为西部主要可采煤层,总资源量11389.6万t。7煤层煤质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之不粘煤;其他煤层均为中-高灰、低硫、低磷、中热值、高挥发份、中等软化温度灰之长焰煤。  相似文献   

16.
石灰煤矿位于云南省大关县,矿区地质构造为一简单的宽缓向斜;矿区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旧司段(C1dj),该地层中产2层煤,从上至下编为M1煤层和M2煤层,M2煤层为可采煤,厚0.71m~1.75m。煤层结构单一,厚度及层位相对稳定,煤质牌号属无烟煤类WY3。  相似文献   

17.
金世雄 《河南地质》1996,14(3):176-185
石炭-二叠纪地层是河南省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对该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研究是建立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该文阐述了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变化以及煤层的可采程度等含煤性特征,对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可采,局部可采,偶尔可采和不可采等组别;对于煤田和矿区可采程度评价,划分变普遍可采,基本可靠,零星可采用非可采等组别。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包括西山煤田和霍西煤田,总面积约5560km~2。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是区内的主要含煤地层,总厚约150m,其中有多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在地层学、古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或尚未涉及的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对本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及煤层赋存规律的认识已成为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二迭统龙潭组是湘南的主要含煤建造。煤层发育良好,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大力发展本区煤炭工业,对于迅速扭转北煤南运,加快我省工业建设步伐,有着重大意义。龙潭组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为一套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和含煤性,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厚143~435米,下段厚150~432米。含煤数层到二十多层,多集中于上段,下段基本不含煤(仅在个别地区偶见煤线)。含煤层数和煤层总厚因地而异,变化颇大,但却与煤系厚薄密切相关。煤系厚度大,则煤层层数多,煤层总厚亦大,反之亦然。煤层由上而下,分别命名为1、2、3、4、5、6、7,其中5、6煤层发育较好,普遍可采。   相似文献   

20.
哥伦布拉普查区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苏拉特盆地内。研究表明:普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纪Taroom组及Juandah组,含煤11层,可采10层,其中2_(-1)、4、8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除了依据煤层自身特征、标志层、层间距特征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地球物理特征、煤质和岩矿鉴定等综合手段对各煤层进行了对比,加深了对研究区地质特征的认识,为研究区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