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青海站 1 3.7米射电望远镜上 3mm振荡器恒温电路的改进情况。新的恒温电路有别于原来所使用的恒温电路的工作方式。实际使用证明 ,该电路性能可靠 ,显著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自制的852nm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设计了一套低漂移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通过恒温控制模块控制激光二极管的温度,高稳恒流源驱动激光二极管,外腔温控电路用于外腔的温度控制,高压恒压源控制外腔中压电陶瓷的长度。阐述了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为降低激光器的频率漂移对电路做了优化。测试结果显示,1h内激光器频率漂移降为15MHz。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氢原子钟的数字温度控制,基于温度检测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一套有两级控温(包括氢钟内炉和外炉)的恒温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桥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温度计算和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输出电路、加热丝组成。在环境温度21℃到25℃时,实现了数字温控系统0.002℃的温度稳定度,证明了数字电路对氢钟控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钟房自动时间比对控制器的实用电路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被动型铷原子频标电路模块中由三极管等数量众多的分立元件搭建的9倍选频放大模拟电路和种类繁多的集成电路搭建的5.3125 MHz综合器电路,给出了数字化电路解决方案。在此新方案中,通过使用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对锁相环进行编程控制,可以实现对10 MHz参考信号18倍频的精确控制;同时,利用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内部"虚拟"的集成电路对10MHz参考信号进行分频变换可以得到5.3125MHz信号。实际使用证明,这种设计方案具备易于集成、调试简单的优点,在替换原有模拟倍频、综合器功能电路后,成功实现整机锁定,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原有水平,使整机向数字化、小型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射电望远镜接收机使用 PN 结隔离中频组件时的故障率、高频特性及稳定性,并和介质隔离组件及分立元件电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被动型氢原子钟数字伺服电路中,使用FPGA对误差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设计了一种简单的低通滤波器,与传统的FIR滤波器相比,节省了FPGA的使用资源,并且性能优于传统滤波器,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被动型氢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为适用于观测哈雷彗星而制作的云南天文台HAφA—3四轴望远镜的跟踪电路。跟踪控制电路采用高抗干扰、低功耗的CMOS集成电路;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器,使跟踪速度方便、连续可调,减少了复杂的机械转动系统,跟踪稳定。实际使用表明,电路可靠、操作灵便,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7个天文台站人卫经纬仪静态系统差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中国科学院7个天文台站经纬仪静态系统差的测算结果。根据经纬仪的光学和机械构造,提出一种有10个误差参数的经纬仪静态系统差模型,又根据星表中的恒星沿赤经基本均匀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快速查找指定恒温的方法。对于《中国天文年历》中所载的1218颗恒星的星表,使用这种快速查找方法,平均只需查找4次即可。  相似文献   

10.
原云台色球望远镜自动照相电路采用220V电磁继电器和一反转线路组成自动照相控制电路,线路复杂,机械触点多,使用日久,动作不协调,随外电压的波动而产生非予定的动作,维修也不方便。为了保证色球望远镜正常工作,必须进行彻底改进。本电路采用晶体管延时和射极耦合单稳电路,结合高灵敏继电器,简化线路。使结构简单,体  相似文献   

11.
光电导星装置是自动化光电测微器中星仪中的主要部份。本文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并对电路进行了分析。实际观测使用表明,导星精度达到优于10″。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可旋转天文圆顶仍被大量使用,工作时圆顶可360°旋转,望远镜通过打开的天窗进行观测。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天窗选用5个导电滑环,但不能检测状态。为了简化天窗的状态检测、驱动系统,并提高其可靠性,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天窗状态检测、驱动电路。该电路只需要两个导电滑环和两个限位开关,即可实现天窗的状态检测和驱动控制。当天窗处于限位状态时,二极管构成的限位电路只允许电流单向导通。当天窗处于中间位置时,则可双向导通。该电路已经在85 cm望远镜等多个圆顶的天窗状态检测控制中成功应用。天窗状态检测、控制电路极大简化了测控系统,并可进行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信号产生器内温度变化对信号相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恒温控制和实时相位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除恒温控制外,基于对信号产生器内部温度、相位测量值变化率、设备调相分辨率和相位波动指标等的分析研究,合理计算实时相位调整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相位调整,有效地减小信号产生器内部温度变化引起的相位波动,提高了输出端信号相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EMCCD电荷倍增驱动电路分析与PCB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倍增CCD(Electron-Multiplying CCD,EMCCD)的电荷倍增驱动电路是实现这类CCD器件片上增益功能的关键。介绍了TC285SPD电荷倍增驱动器的参考电路的结构,详细分析其电路原理,并对该电路进行了PSpice仿真分析。对电荷倍增驱动电路的3种不同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布局布线方案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该电路PCB设计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环境温度变化对原子钟性能的影响,必须对钟房进行恒温控制。提出一种钟房恒温控制的新方法,在普通室内实现了密闭小环境的高精度和高稳定度温度控制,使钟房(面积5~9 m2,高2.2~2.5 m)的温度波动长期调控在特定温度的±0.3~0.5℃范围内。实践证明该方法效果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昆明站,并已推广到三亚和盱眙等观测站。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初,BPM短波授时台控制室设置了一台监视发射机工作情况的报警计时装置,通过一系列数字显示来反映发射机的工作情况。两年来的使用证明,该装置性能良好,工作可靠。本文对该报警计时装置的电路结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时间间隔计数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时间间隔计数器,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和误差的定性分析。通过斜坡发生器,高速采样保持,A/D转换和器件时延平衡等电路的使用,该计数器在5MHz频标下可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该计数器亦可用于频率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混频电路频率变换的概念、常用的几种简单的混频电路和设计混频电路要考虑的几个性能参数,详细阐述了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中的下变频设计。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一种面向天文应用的CCD相机系统的设计要求,详细介绍了该相机系统电路的基本结构及设计原则,包括CCD及其周边电路、模拟前端、时钟驱动电路、电源电路以及用VHDL编写的植入FPGA的CCD时序发生器电路等一些技术细节.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和实测,并对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该CCD相机的图像采集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小型、低功耗被动型相干布居囚禁(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CPT)原子频标的需要,利用开关电源芯片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电源芯片的温控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温控电路相比,该电路控温能力与其相当,功耗降低25%,体积减少一半。因此,该电路特别适合小型、低功耗CPT原子频标的需要,也为其他需要小型、低功耗温控电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