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导出了南半球ΔT表达式,测区约位于63°S,故异常以正值为主,负异常在其南侧。以化极、匹配滤波等方法处理数据得深浅源异常。深源异常自北向南以正负相间的三个条带状异常分别对应着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浅源异常则对应着海峡南北缘的两条断裂。深部异常认为是磁性基底隆拗所致,因太平洋板块对南设得兰群岛的俯冲,那里深部基性成分多,故北部的深浅源异常幅值皆比南部的高。据浅源异常还识别出了与海峡延伸方向垂直的断裂,结合地貌、岩浆岩年龄及地震波速分布,进一步认为南极半岛地区可能发生过西向漂移。  相似文献   

2.
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由古巴岛和青年岛(原松树岛)等16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100多万。首都哈瓦那。古巴的国名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哥伦布第一次航海到此,为表  相似文献   

3.
一、红海的自然地理概况红海位于亚洲西南部,是呈西北——东南向延伸的带状洼地,长1800公里(包括苏伊士湾长2100公里),最大宽度400公里,最深处为2900米,总水量为215,000立方公里。在红海南部的16—17N的地区,散布着由珊瑚构成的群岛,其中法拉桑(Farasan)和达拉克群岛高出海面60米。红海南部是狭窄的曼德海峡,北部是一系列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群岛,中央地段比较特殊,主要为深海槽,从泽巴依尔(Zebayis)群岛北部延伸到西奈半岛的南端。深海槽的轴部是一地堑经过侵蚀而形成的一个主要海槽。  相似文献   

4.
周梦潇  朱国平 《极地研究》2020,32(1):90-101
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德雷克海峡南侧, 南经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该区域一直是南大洋海洋学研究的热点区域, 近些年已成为南极磷虾渔业的重要作业区。透光层作为海洋生物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 也是海洋中生产力最为丰富的区域。了解透光层水团的特性及变化, 一方面可为南极半岛海洋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同时也可为南极磷虾等中上层海洋生物的分布及其致因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3月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5个断面的透光层温、盐数据, 本研究梳理了该区域的水团属性和分布。结果显示, 南设得兰群岛北侧较深水区水团垂向结构明显, 由上至下依次为南极夏季表层水、冬季水和绕极深层水。位于南设得兰群岛南侧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 威德尔海过渡水特征几乎占据了整个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西南侧水团结构较为复杂, 包括了威德尔海过渡水、别林斯高晋海过渡水和德雷克海峡水等。阐明南设得兰群岛周边复杂的水团结构对于进一步开展南大洋生物-物理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辉  刘小宇  张佳琛  王亮 《地理科学》2016,36(4):540-547
海洋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难以修复。人类社会历经原始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演变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以美国海峡群岛为例,以时间和事件两个维度对海岛生态环境破坏、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进行梳理,侧重于知识经济时代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下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其中信息知识、生态文明、高新技术是海峡群岛实现生态回归的重要因素。海峡群岛的发展历程和后期的生态修复与管理为其他国家海洋海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海洋四号”船1991年在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所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这里的地形地貌、重力异常和磁异常沿东方向呈条带状分布。海峡中的新生代沉积可分为两组沉积系:第一张裂沉积系和第二张裂沉积系。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西北部,基底发生了断裂,基底断块沿断面下滑,因而在海峡中部形成基底半地堑。通过横穿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的地壳剖面,我们用分层剪切模式解释了在张性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VCOM)模拟了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海区的M_2、S_2、K_1与O_1四个主要分潮,模拟结果与验潮站资料基本符合。将模拟结果计算并利用潮汐调和常数绘制了同潮图,该海峡附近海域的潮汐类型为混合半日潮,全日潮在西南部及南极半岛附近海域较东北部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比重偏大。通过分别计算4个分潮的潮能通量,发现M_2分潮潮能来自海峡东部的太平洋与威德尔海, S_2、K_1与O_1分潮潮能来自大西洋与威德尔海。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区域4个分潮共耗散90.6 MW,其中O_1分潮耗散最大,约占到总潮能耗散的49.09%;由威德尔海潮能在进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之前,在南极海峡区域4个分潮共耗散278.87 MW,其中S_2分潮耗散最大约占到总潮能耗散的39.09%。  相似文献   

8.
夏季南海北部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干式燃烧法对2008年8―9月南海北部的颗粒有机碳(POC)进行了分析,得出南海北部表层海水POC的含量范围为37~330μg/l。分析显示:受珠江口陆源输入颗粒物的影响,华南沿岸海域POC含量最高;浮游植物碳是中央海盆北部POC的重要组成;琼东上升流区和吕宋海峡则在一定程度上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华南近岸浅海水域由于垂直混合,水体10 m以下水层POC分布比较一致。琼东上升流区、中央海盆北部及吕宋海峡100 m以浅水层POC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琼东上升流区和吕宋海峡100~200 m水层POC含量出现波动,可能分别受到沉积物再悬浮和不同水团混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4年夏季北极东北航道冰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03—2014年6—9月份的AMSR-E和AMSR-2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北极海冰范围, 并获得海冰空间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 2014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在数值上与2003—2013年的多年平均值很接近, 在空间分布上与多年中值范围相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不同:(1)2014年夏季拉普捷夫海及其以北海域海冰明显少于多年中值范围, 9月份冰区最北边界超过了85°N;(2)巴伦支海北部斯瓦尔巴群岛至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区域海冰范围明显多于多年中值范围, 而且海冰范围在8月份不减反增, 冰区边界较7月份往南扩张了约0.8个纬度。2014年夏季在拉普捷夫海以南风为主, 而在巴伦支海以北风为主。南风将俄罗斯大陆上温暖的空气吹向高纬地区, 造成高纬地区温度偏高, 促进拉普捷夫海海冰融化, 并使海冰往北退缩。北风将北冰洋上的冷空气吹向低纬地区, 造成巴伦支海的气温偏低, 不利于海冰的融化, 同时北风使海冰往南漂移扩散, 造成巴伦支海北部海冰范围在2014年偏多。2014年北地群岛航线开通时间范围大约在8月上旬到10月上旬, 时长约两个月。新西伯利亚群岛及附近海域的开通时间稍早于北地群岛, 但关闭时间比北地群岛晚, 所以 2014年东北航道全线开通的时间主要受制于北地群岛附近海冰变化。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研究》1991,3(2):5-7
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位于南极半岛(Antarctic Peninsula)之外的西北海域中,隔布朗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kd Strait)与半岛相望。南设得兰群岛主要组成岛屿(自南西向北东)包括:低岛(Low Island)、史密斯岛(Smith Island)、雪岛(Snow Island)、欺骗岛(Deception Island)、列文斯顿岛(Livingston Isl0and)、格林威治(Green wich Island)、罗伯特岛(Robert Island)、纳尔逊(Nelson Island)和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中国南极长城站就建在该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Fildes Peninsula)上(图1)。  相似文献   

11.
钱恒  张韧 《极地研究》2020,32(3):362-372
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及其战略支点建设既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现状又对能源存在迫切需求的情况,提出评估、利用海上风能资源的建议。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风场资料,综合分析风功率密度,资源的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以及资源技术开发量等要素,对西北航道的风能气候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且利于航道建设的风能资源,其中风能开发的优势区域为戴维斯海峡以东海区、阿蒙森湾海区以及帕里群岛至麦克林托克海峡的狭长海域(例如维多利亚海峡),而这几个海区也是西北航道通航的关键区域,上述区域在风功率密度的大小、有效风速频率、能级频率、资源储量以及变异系数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在长期变化中相关要素没有出现显著的衰退信号。  相似文献   

12.
长山群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的北黄海海域中,由外长山列岛(包括狮子岛、海洋岛)和内长山列岛(包括广鹿、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等)组成。在长山群岛北部还有石城列岛(石城岛,大、小王家岛)。这些岛屿归大连市长海县管辖。长海县共有152个岛、坨和礁,岛陆面积152.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8.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2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8公里。住人岛24个,共有人口81125人(1989年)。1949年11月置县,始称长山县,1953年改称长海县,1981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为我国海岛边境县,是我国12个海岛县中最北的一个,全县有4个乡,3个镇。  相似文献   

13.
在广阔的南海上,分布着许多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抄洲、暗抄、暗礁和浅滩等,南海诸岛就是这些岛、礁、沙、滩的总称。根据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的。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南海诸岛共包括267个岛、礁、抄、滩等(为了简便,下将统称为“岛礁”)。根据南海诸岛分布的位置,这些岛礁共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抄群岛、西抄群岛、中抄群岛和南抄群岛。南沙群岛是四大群岛中岛礁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个群岛,其中已命名的岛礁共有185个。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北极群岛西北航道区域海冰冰情对西北航道的开通及航行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将西北航道分为南部、北部以及交汇区3个区域,利用美国国家冰雪中心Bootstrap海冰密集度数据和CryoSat-2、CS2SMOS观测以及高分辨率北极海洋-海冰耦合模型(AO-FVCOM)的海冰厚度数据对1978年11月—2017年12...  相似文献   

15.
王辉  刘小宇  郭建科  孙才志 《地理研究》2016,35(6):1193-1202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已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部分,志愿者服务有效实现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全民管理思路。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记录梳理,就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概念、服务动机、服务决策、服务内容、服务支持和服务机制深入剖析,从庞大有序的服务系统、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三方面分析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机制;提炼出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的四个支持:宣传支持、技术支持、学习支持和立法支持。并以美国海峡群岛国家公园为例进行论证。最后提出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和中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尚需研究的诸多内容,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大多数属于亚极地型(sub-polar)或多热型(polythermal)。Austre Br(?)ggerbreen和Midre Lovénbreen冰川(<10km~2)长时间系列物质平衡研究显示,自小冰期结束以来几乎所有的观测年中夏季消融比冬季积累更大,导致冰体稳定地减小;而面积更大、海拔高度更高的冰川如Kongsvegen冰川(105km~2)则更加接近稳定态的平衡。斯瓦尔巴群岛冰川流动速率一般较低,但跃动相当频繁,控制跃动型冰川空间分布的因素包括冰川长度、基底岩性和多热场。可通过冰川水文特征、钻孔温度测量和无线电回波探测获取斯瓦尔巴群岛冰川热场的信息。斯瓦尔巴群岛冰川的低流速和多热性结构对冰川上的排水系统相当重要,整个群岛淡水径流的四个主要来源分别是冰川消融、雪融化、夏季降雨和冰崩解,经验回归方法和模式方法用于计算淡水径流量。因夏季融水渗浸作用、采样分辨率低和化学成分分析有限,早期斯瓦尔巴群岛冰芯的准确定年受到严重影响,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来自斯瓦尔巴群岛冰帽的冰芯数据仍然能够提供重要的气候和环境信息。通过我国北极黄河站2005年度科学考察,我们已初步建立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和Pedersenbreen冰川监测系统,并计划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进行钻孔温度测量、冰川气象要素观测、冰川前缘水文观测以及冰川厚度和内部结构测量,重点开展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基本特征和发育条件、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关系、淡水径流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和气/雪/冰界面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43个采样点采集了334个定向火山岩样品进行古地磁研究。火山岩层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火山岩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表明,早第三纪时,南设得兰群岛及南极半岛已经处于或接近于现今的地理位置。早第三世以来,本区未有明显的相对运动。古地磁资料还表明,古新世南极半岛的北缘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约15°)。这与南美板块与南极板块的相对移动有关。随着南大西洋的扩张,南美板块向西漂移,南极半岛北部受此西向漂移的带动,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采自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纳尔逊岛、利文斯顿岛、欺骗岛和南极半岛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进行了岩石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Ar-Ar和K-Ar年龄测定。研究表明,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属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石组合,安们的Sr、Nd同位素比值非常接近,^87Sr/^86Sr比值普遍比较低,为0.703297-0.703507;^143Nd/^144Nd比值普遍比较高,为0.512835-0.513779,二者呈负相关,εNd-^87Sr/^86Sr相关图显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火山岩形成时代集中于96Ma、91Ma、78Ma、60Ma和35Ma等时段。35Ma之后,火山活动长时间消沉,直到晚中新世和第四纪才时有发生;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正是南极大陆冰盖逐渐形成之时。是气候变冷抑制了火山活动?还是火山活动的减弱和停止导致气候变冷?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冷期火山活动减弱或停止,暧期火山活动活跃和增强,这一对应关系是存在的。火山作用的时空分布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南设得兰群岛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群岛基本上与南极半岛连在一起,在德雷克板块的俯冲下,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裂谷),在弧后扩张和裂谷作用下产生新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9.
四百年前,哥伦布在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过程中,为这片广裹的土地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地名,这些沿用至今的地名已成为探险家航海生涯的一座座丰碑。1492年7月,哥伦布奉命率船队首次西航,试图取道大西洋到达东方的“黄金之国”。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泊了刀多天后,几乎水尽粮绝,在同伴们一片强烈的返航声中终于发现了第一个岛屿。为纪念给自己解围的这个小岛,感谢上帝的恩赐,遂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在西班牙语中是救世主之意)。据专家考证该岛就是今天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1493年,哥伦布在第二次远航中为美洲留下了更多…  相似文献   

20.
长山群岛区域发展的地理基础与差异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栾维新  王海壮 《地理科学》2005,25(5):544-550
从海岛区域陆海面积比较、海岛生态系统组成特点、群岛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可能性、群岛区域产业竞争力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群岛区域差异的特殊地理基础。通过比较具体的分析了在群岛区域内部各海岛乡镇间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海洋水产业、海上交通运输及财政投资上的差异。认为,①技术进步是改善海岛区域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②政策是形成海岛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③自然资源要素对群岛区域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④区位条件对海岛的影响在加剧。研究结果对指导长山群岛区域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谋求把区域发展的理论应用到群岛这类特殊区域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