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瑞士最大的钟表产业公司所属中央研究所的阿斯拉布公司最近研制出一日误差百亿分之一秒的超高精度氢气脉(MASER“微波量子放大器”)频率标准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预测地震、观测天体,这一发明创造已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该设备是私营企业研制的装置,是欧洲第一个氢气脉频率标准装置。与其它频率标准装置相比,其准确性、稳定性特别高。用数字来表示,其最大的稳定性为1×10~(-15)。该氢气脉(?)装置第一个被纳入西德的卫星观测中心,并被法兰克福大学应用于大地测量,被地学研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测量系统和装置系统,在台站的日常工作中,对测量系统准确性和装置系统稳定性都需要人工检测,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会受天气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地电阻率测量误差和装置系统稳定性自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技术研制了地电阻率观测系统自动检测装置。利用这一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台站地电阻率整个观测系统的自动检测,大大减轻人力消耗,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国家计量标准直接传递到台站,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该系统经过台站长期的应用,结果表明,地电阻率观测系统自动检测装置运行可靠,可以满足台站观测系统自动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地电观测深井电缆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下地电观测是在地电观测中规避地表环境干扰的手段之一。针对井下地电观测装置长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适用于井下地电观测中室外线路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等。本文所述型号的电缆能适用于开展井下数百米深度的地电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是今后发展井下地电观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下流体汞观测仪的主动采样、脱气方式,设计了满足主动脱气条件的储气装置。以储气装置气囊内气压稳定性为指标,开展储气装置匹配ATG-6138M型痕量汞在线分析仪和自然吸气鼓泡脱气装置的气汞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储气装置能保证被测气体及时置换,维持整套气汞观测系统动态稳定,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强功率源超低频无线电装置监测地震活动性的前提。这种装置能产生谐波可变超低频电磁场。给出了所利用的АКФ-2型测量仪器的简单特性。分析了在北高加索进行实验的一些结果。证明了在接近装置方向图最小方向上(天线系统的赤道区)记录2700 km远处超低频无线电装置信号的可能性。判定了能显示出用超低频无线电装置预报地震前景的阻抗的时间稳定性。比较了超低频无线电装置电磁场和天然电磁场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滑移摩擦支座、黏滞阻尼器和复位弹簧的各自力学性能特点,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三维减隔震装置。介绍了该三维减隔震装置的组成构造,并以馆藏浮放文物为研究对象,对该三维减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设计参数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维减隔震装置具有构造合理,传力机制明确等优点,在水平和竖向都能够具有适宜的隔震刚度和阻尼耗能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功能和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使用核旋分量仪进行地磁绝对观测时,误差来源包含有底盘水平的精度及其稳定性,装置误差,补偿电流的精度及其稳定性等,其中底盘水平的不稳定性是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关于这个问题,今后将另作讨论,本文着重讨论在底盘水平已达到精度要求之后,如  相似文献   

8.
地埋式地磁观测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无地面建筑物、施工简单、不受农田保护限制等特点,与传统的地磁台站观测方式相比,避免了征地和磁房建设的困难。将地磁观测场地建在观测环境优良的保护区内,有利于推广建造和开展大范围的地磁观测。本文针对现有地埋式地磁观测装置仍存在的保温不足、防水处理不当、稳定性低和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地埋式设计方案,从观测装置的材料使用、结构设计、建造布局、仓室保温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观测实验验证。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际最大日温差小于0.2℃,理论年温差小于8℃,具有施工简单、稳定性高、防水性能好和保温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凌河桥梁、输油管道、悬吊减震装置效能的现场振动试验,以及对桥梁地基及岸坡稳定性分析、桥梁的抗震计算,对大凌河公路桥输油管道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地震研究》2021,44(4)
脱气-集气装置是地震地下流体溶解气和逸出气浓度连续观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环节,装置的脱气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质量。根据我国地下流体观测井(泉)水位类型、水温、矿化度、流量等特征,新研制了5种脱气-集气装置,包括大流量低矿化度、小流量低矿化度、小流量高矿化度、真空脱气以及静水位井脱气-集气装置,并分别在甘肃成县台、四川姑咱海子泉、安徽庐江台、甘肃武山台、云南下关井和云南德宏芒邦井等多个台站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新型脱气-集气装置基本解决了地下流体观测系统中老式脱气-集气装置易堵塞、脱气率低、脱气量不稳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数地电台站自“九五”数字化改造后使用Z08B地电仪进行观测,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但在观测数据的后期处理,尤其是报表制作以及简单图件的绘制方面,仍然采用半人工半机器的方法,数据录入由人工进行,没有很好地利用新仪器本身具备的通信与数据传输功能,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本文重点讨论了Z08B地电仪观测数据的后期处理方面的一些方法,针对当前地电报表及图件的制作需要,用EXCEL办公处理软件制作了一套电子表格文档模板,并加以详细说明,供地电台站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用正向供电技术提高视电阻率观测精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时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尤其是ZD8M型号地电阻率仪运行中出现的各类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法,以期得到连续、完整、可靠的地电观测数据,以便为地电阻率台站的日常运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在概要分析地电场及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从地电场测量原理出发,着重研究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包括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ZD9A地电场仪等)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工作方式以及系统连接等,并地电场试验观测台网产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地电场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场,已获得的各种观测资料表明,基于“ZD9A地电场仪”的地电场观测网,真正记录到了地球表面的地电场及地空变化,地电场观测系统将为进一步开展地球电磁学的综合观测和研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震台附近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勘察以及介质的电学特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认为,该台址条件有利于地电场仪的观测。ZD9A型地电场仪在该台架设与调试后,通过对该仪器的各项仪器指标、观测记录和标定结果的检测分析后,认为,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工作正常,并且记录到了正常的地电场日变化形态。此次架台的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地电场观测工作和为地震预报提供前兆资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崇明与南京台震前地电场变化异常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3日和12月25日江苏南通地区分别发生了ML3.8和ML4.1的地震群事件. 本文以上海崇明地电场台和南京地电场台ZD9A大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多极距地电场观测去噪音原理的基础上, 研究了这两个台站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系统的资料在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① 多极距观测去噪音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识别地电场噪音的方法;② 在震前20天、2天及42天离震中较近的崇明台NS和NE方向上分别接收到了地震电信号, 其持续时间最长的为9天,而较远的南京台出现的异常信号都是噪音信号而非地震电信号;③ 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系统中公用电极的布极方式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Geoelectric field is one of the proper physical fields of the Earth.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vari-ous current systems originating outside of the Earth and the internal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s well as the underground current origin. It carries a great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Earths interior. At present, a lot of observations and studies about the geoelectric field have been made in the world. Many applications and studie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in the…  相似文献   

19.
大地电场变化的频谱特征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了中国大陆地区嘉峪关、昌黎、崇明、蒙城、兴济、宝坻和阳原等7个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应用最大熵谱方法研究了大地电场日变化、地电暴等谱成分的特征. 结果表明,大地电场日变化主要是12 h的半日波成分最强, 24~25 h的全日波和8 h周期成分次之; 地电暴是在大尺度空间同步发生的,其谱值高于日变化谱值约2~3个数量级,主要以较长周期成分为主. 这一结果初步解释了大地电场变化的主要谱成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geoelectric field vari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geoelectric diurnal variation and geoelectric storm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maximum entropy method, based on geoelectric data from seven station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including Jiayuguan, Changli and Chongm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geoelectric diurnal variation, the amplitude of the 12 h semidiurnal wave is the largest, followed in turn by the 24~25 h diurnal wave and the 8 h periodic wave; Geoelectric storm usually occurs in a large-scale space, whose spectrum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eoelectric diurnal variation by 2~3 orders of magnitude. A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is presented for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predominant waves in geoelectric field var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