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根据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结合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山东省分为7个主要地质灾害区(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海咸水入侵)、26个地质灾害地段。通过调查及综合研究,对各区段地质灾害特征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概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性对策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了技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灾害是陕西省秦巴山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为了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作者在收集区内县(市、区)区划资料和汛期应急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统计分析小流域单位面积内泥石流灾害的密度,形成高、中、低易发单灾种图层,结合区内地质背景条件,对该图层进行概化,形成陕西省秦巴山区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对各个分区进行评价。近几年来,该项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相关部门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1999—2008年广西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2009—2016年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统计和分析了广西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广西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桂西南的中山山地、低山山地区域,灾害发生的主要时间在5—7月份,这与极端天气和累积降水有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与区域内松散物、地形、汇水面积和降水相关,物源、势能、激发因素为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为烟台市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1处,曾于1979年7月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给当地村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该泥石流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并以区内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等勘察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类型、形成机理、引发因素,并选取相关参数对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进行计算,为同类型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综合研究确定区内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现阶段泥石流沟发展阶段为发展期,泥石流灾害趋于相对稳定,但一旦遭遇暴雨至特大暴雨,可能会再次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灾害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防治。该文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对灵石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进行调查的原理和方法。文中对灵石县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了评价,针对主要地质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意见,并对日后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潜在因素及区域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崩塌、海水入侵、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受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等不良自然条件的影响,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山地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孕育有其特有的作用机理。本文初选了10个相关因子进行GIS的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以筛选喀斯特山区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及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因子对泥石流灾害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断层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土壤侵蚀、坡度、坡向、岩石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到沟谷的距离及>25 mm日数8个影响因子,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代表性,是研究区内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的最佳指标;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云贵高原边境、北部大娄山、东北雾灵山及苗岭等地带,占全省面积的29.51%,贵州中部及东南部泥石流易发程度较低;极高易发区泥石流的分布密度是极低易发区的19倍,其主要的环境特征表现为坡度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旱地与工矿用地分布多,土壤侵蚀严重;加强旱地、工矿用地及低植被覆盖区的合理利用及管理,是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444.0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6.3%,其中,高、中易发区面积97.66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截至目前,该区境内已知地质灾害点共111处,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该区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体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防灾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实现了连续十年无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人员伤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凤城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特点是灾域广、发生频、灾情重、灾史长。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科研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灾害评价已成为帮助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凤城地区泥石流灾害评价中,可找出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诱发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甘肃省政府印发《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拉开了灾后重建的序幕。与此同时,人们对灾害的总结与反思一直没有停止。甘肃陇南是全国地质灾害四大重点防治区域之一,地质灾害频发多发。2017年8月6日7日,陇南市的文县、礼县等6县(区)出现大暴雨,引发暴洪、泥石流灾害。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陇南震感强烈并引发地灾。8月20日,徽县、成县、武都区等县(区)突降暴雨再次引发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1.
滑坡和泥石流是陕南山地成灾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地质、地貌、水文工程地质特征、水文气象、人为因素诸方面,简要的分析了陕南山地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区域分布规律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和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婧  薛丁炜 《山东国土资源》2011,27(2):29-31,34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矿山泥石流就是由人为因素为主导,在矿山一带沟谷内形成的。由于物源堆存量和地域短时降水量大小的不同,使灾害发生的规模和对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该文以保定西部矿山泥石流特征为例,弄清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对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及灾害治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胶东金矿集中区金矿十分发育,截至目前,陆地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金矿床有200余处,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将找矿目标转向近岸海域,2013-201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利用地质调查专项及省地勘资金项目,在三山岛海域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通过开展海上重力测量,在三山岛西部海域发现近似平行于三山岛断裂带的一条重力梯级带.利用海上钻探...  相似文献   

14.
对小秦岭金矿田不同时期形成的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其控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小秦岭后韧性剪切带金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质断层三维建模及可视化领域中现有技术存在的模拟断层局限性、插值困境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断层表达式方法建模方法。首先,以地质断层构造的形成机制为理论依据,分析构造断层表达式所需要运算对象和算子,构建表达式规则,并运用上下文无关文法对表达式规则进行形式化描述;然后,对断层原始勘探数据进行规范化,形成构建断层表达式所需要的断层二维数据表,从中提取构建断层表达式的运算对象集合和算子集合,形成断层表达式;最后,对断层表达式进行计算,形成断层地质体抽象模型,并结合相关勘探数据运用相关算法及图形库等工具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实验以包含多条断层的达连河地质体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验证,建模结果与真实地质情况符合。实验结果表明,断层表达式建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问题,避免了对地层断裂区域的插值运算,从而解决了插值困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电法在老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宁淮高速公路南京老山隧道工程,查明了隧道YK5 280~ZK5 540段的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并推断出鹰嘴山断层的位置和产状,结合勘察资料证明该断层为高角度逆断层。预测出隧道和断层破碎带相交处为浅部裂隙岩溶含水带中的优良导水带,该处涌水的可能性很大,其推断结果在施工中得到证实。说明高密度电法是进行隧道勘察和构造裂隙岩溶富水带探测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天山构造带是中亚成矿域天山兴蒙成矿省天山大型超大型成矿带的重要地段,而冰达坂-阿拉沟一带是最有利成矿地段之一。在1∶5万区调矿产研究基础上,以该带已知矿(床)点地球化学异常和实际调研新认识,对该区带金属矿产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等成矿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对冰达坂-阿拉沟一带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划分出冰达坂夏热嘎韧性剪切带构造蚀变岩型Au、Cu成矿带、察汗诺尔阿拉沟构造蚀变岩型Au、Cu、Fe成矿带、萨尔托斯豹子沟黑色岩系Au、Cu 3个成矿带。在此基础上,综合优选出东部地区豹子沟、豹子沟北、豹子沟西、阿拉沟大桥、夏格泽和八一公社6个有利成矿远景区,并指出了今后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8.
新疆西昆仑甜水海地区位于乔尔天山-岔路口断裂带上,是新疆铅锌矿的重要富集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的矿(点)床达十余处。本次通过分析甜水海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遥感异常特征等,划出2个铅锌矿成矿远景区,成矿层位主要为断裂带上的蚀变岩地层,矿床类型重点为层控型铅锌矿,找矿标志主要为构造破碎带周围白垩纪或侏罗纪地层及Pb、Zn化学元素异常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有资料,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图像处理,将遥感图像与化探数据进行融合,再结合地质资料,经过将遥感、化探与地质信息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保山—耿马成矿带东段矿体,是赋存在三叠系顶部与上第三系底部的沉积不整合接触带上或赋存在变砂岩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锡矿化体的分布明显受该区北西向的区域构造控制,矿化与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在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上具有矿化强烈的成矿地质特征,从而缩小了探矿靶区。经野外踏勘,圈定了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影像( T M 影像、黑白航片) 信息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活动构造影像空间信息识别模式,发现了新的分支活动断裂。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海省自然景观梯度带、地质灾害和气候转型带,这些特征构成其识别的宏观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