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精度Lu—Hf同位素测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Lu-Hf同位素体系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了Lu-Hf同位素现有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包括化学流程在内的应用多接收器双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进行高精度和高准确度,Lu-Hf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和测试过程,列举了部分最新地质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Lu-Hf同位素体系在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部分最新应用成果。大量的大洋玄武岩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具亏损地幔端元(DMM)来源的洋中脊玄武岩岩浆部分熔融的初熔区位于石留石稳定场深度,即深度为80 ̄90km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而不是原来所认为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区(深度小于60km);以高放射成因Pb为特征的主U地幔端元(HIMU)应代表了下地幔物质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分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地幔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概述了Sr-Nd-Hf-Pb、Os、He-Ar和Ne同位素在的岩石示踪和成因鉴别上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同位素在地幔岩石研究的重要作用,简要总结了全球及区域地幔成分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某些全球均一化比值的意义;并提出了分析技术的落后和基础理论的停滞是影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地幔研究中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离的大陆板块边缘镁铁-超镁铁岩系Th/Hf—Ta/Hf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Th/Hf-Ta/Hf关系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世界上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岩浆岩系的Th、Ta、Hf特征,提出了分离的大陆板块边缘镁铁-超镁铁岩的Th/Hf—Ta/Hf判别标志:Th/Ta=1.8~4.0,Ta/Hf>0.1。  相似文献   

5.
Lu-Hf同位素方法已趋成熟,主要得益于其化学方法的极大改进和与之配套的高电离率质谱仪的使用。Lu-Hf同位素方法在地球的早期性质研究中表明,部分古太古代片麻岩Sm-Nd同位素体系所记录的早期地幔的“极度”亏损,实际是对其同位素体系热扰动的反映;关于大陆地壳的生长模式,石英岩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支持了幕式增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P507-pMBP溶剂浸渍滤纸(SIFP)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质;提出含微量Zr、Hf的岩矿样品经碱熔分解后用强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大量干扰元素,再用P507-PMBPSIFP富集Zr与Hf,然后用XRF光谱直接测定SIFP上Zr、Hf的方法;考察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干扰元素的条件,以及在残留干扰元素存在下P507-PMBPSIFP对Zr、Hf的富集情况等;对分析误差的来源,样品分析的精密度,SIFP样片的稳定性等也进行了讨论;所拟方法经用GSR及GSS系列部分地质标准样品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推荐值符合。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P507-PMBP溶剂浸渍滤纸(SIFP)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质,提出含微量Zr,Hf岩矿样品经碱熔分解后强了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大量干扰元素,再用P507-PMBPSIFP富集Zr与Hf,然后用XRF光谱直接测定SIFP上Zr、Hf的方法,考察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干扰元素的条件,以及在残留干扰元素存在下P507-PMBP SIFP对Zr,Hf的富集情况等,对分析误差的来源,样品分析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8.
郑永飞 《地球化学》1994,23(4):321-328
利用增量方法对云母族矿物的氧同位素分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成分和结构状态的云母之间存在一定的氧同位素分馏,其18O富集顺序在热力学同位素平衡时为:多硅白云母>钠云母>锂云母>白云母=珍珠云母>海绿石>铁云母>金云母>黑云母。在4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云母-水体系的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并且云母相对于水亏损18O达1‰-2.5‰。石英-云母体系的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因此,能够作为灵敏的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不过,石英-黑云母对的氧同位素地质测温往往给出岩石冷却过程中的退化再平衡温度,而不是岩石形成温度。  相似文献   

9.
淘金冲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阎明  马东升  刘英俊 《矿床地质》1994,13(2):156-162
包裹体地球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淘金冲金矿床成矿溶液为中低温,中压,弱碱性和还原性的Ca-Mg-C-S体系,成矿液早期以变质水为主,中晚期则以建造水为主(大气降水来源),明显具混合成因特点,其矿成因类型属受地下水改造成因的层控金矿或特征的“江南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北喻萨克斯坦某些铀-磷建造热液矿床中的胶锆石的成分特征。胶锆石中的HfO2含量低于电子探针分析灵敏度,Zr/Hf〉3000,乃是无铪的特殊锆石。  相似文献   

11.
U—Pb同位素测年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忠宝 《西北地质》1998,19(1):68-71
本文介绍了U-Pb同位素体系测年的几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法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测年方法,单颗粒锆石Pb-Pb蒸发法和单颗粒锆石U-Ph同位素稀释法仍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广泛应用的测年方法。最后对U-Pb同位素测年的年龄数据的地质解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同位素体系测年方法的分析,并结合闽北顺昌镁铁-超镁铁杂岩的系统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提出造山带中变质镁铁-超镁铁岩的年代测定应以颗粒锆石U-Pb法和全岩Sm-Nd等时线法为主,对Rb-Sr、40Ar-39Ar和K-Ar同位素测年结果的应用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地壳风化系统中的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英军  刘丛强 《矿物学报》1998,18(3):350-358
近20年来,人们利用Rb-Sr同位素体系对地表-近地表地球化学过程、尤其是水圈-岩石圈之间化学物质的循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大陆地壳风化物质以及地表径流的Sr同位素组成变化揭示了不同流域盆地的地质背景和风化作用的特征。古海洋的Sr同位素组成变化则是地壳和地幔演化以及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壳-幔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本文对地壳风化系统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全面而详细的综述表明,Rb-Sr同位素体系仍将是研究地壳风化、水圈-岩石圈之间化学物质循环的重要手段,根据古海水及其化学沉积物的Sr同位素记录研究壳-幔演化和地球圈层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循环特征以及地表古环境变化将是本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任胜利  孙敏 《福建地质》1996,15(1):55-62
通过对不同同位素体系测年方法的分析,并结合闽北顺昌镁铁-超镁铁杂岩的系统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提出造山带中变质镁铁-超镁铁岩的年代测定应以颗粒锆石U-Pb法和全岩SmNd等时线法为主,对Rb-Sr,^40Ar-^39Ar和K-Ar同位素测年结果的应用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一个造山后的辉长岩—河南新县王母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旗  马文璞 《地球化学》1995,24(4):341-350
河南新县王母观辉长岩(261Ma)侵位在定远组(391Ma)中。岩体贫K、Zr、Y、Ta、Th、Hf,LREE略亏损,具明显的Eu正异常,εNd(t)较低(+3--1.0),εSr(t)低(-5--8),δ^18O在地幔范围内(+5.6‰-+6.4‰)。Nd-Sr同位素关系暗示岩体源于大陆下略亏损的地幔源区,推测为亏损地幔端元(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混合的产物。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  相似文献   

16.
安徽黄梅尖岩体热历史及其与成矿关系: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永飞  傅斌 《地质学报》1995,69(4):337-348
本文根据全岩Rb-St,锆石U-Pb和角闪石、黑云毒、钾长石K-Ar同位素年龄综合测定结果,再造了安庆-庐江石英正长岩带中黄梅尖岩体的冷却史。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证实,扩散作用是控制同位素体系封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银(Ag)是生活中常见的贵金属元素.Ag有2个稳定同位素107Ag和109Ag.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应用,国内外对银同位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Ag在矿床中常与Au元素共生,且Pd-Ag同位素体系可作为早期太阳系演化计时器,因此在天体化学、环境科学、矿床地球化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研究历史,对前人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化学分离流程、质谱测定及质量分馏校正方法、储库同位素组成,评述了银同位素在地球科学及交叉学科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难点,展望了银同位素储库组成和分馏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联魁  黄智龙 《岩石学报》2000,16(2):145-152
华南和世界其他国家典型Li-F花岗岩195个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研究表明,随Li-F花岗岩自下而上不同岩相变化:Zr/Hf-F、Nb/Ta-F等有负相关变化;同样,随F增加,Ta(Nb)、Sn、W、Al升高和Nb/Ta(Zr/Hf)降低;在K/Rb-Rb图中黄英岩成分点位于相关斜线左下方;在K-Li图中有低Li、K的异常变化;在Rb/Sr-P2O5图中相关的二 ̄三个数量级异常变化等,均是Li-F花岗  相似文献   

19.
Pb、Sr、Nd同位素体系在石油定年与成因示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新疆乌尔禾、塔里木盆地印干村等地和贵州西部地区的沥青与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分析工作,对固体同位素在石油与沥青的形成时代及成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根据Pb-Pb等时线,塔里木干酪根岩的形成时代为(630±150)Ma和(457±130)Ma;根据Rb-Sr等时线,乌尔禾沥青形成于(286±12)Ma,印干村沥青形成于(852±210)Ma。在成因研究方面,干酪根岩代表了表壳岩的同位素体系特征,而沥青的同位素体系特征表明其与深部来源有关:乌尔禾沥青的来源与再循环地幔源有关,而塔里木的沥青则来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20.
江苏盘石山二辉橄榄岩包体的Nd、Sr、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陈道公  王银喜 《地球化学》1994,23(3):245-253
对盘石一带的6个二辉橄榄岩包体,3个单斜辉石的Nd、Sr同位素,4个全岩、7个单斜辉石和1个斜方辉石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在亏损的岩石圈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其Rb-Sr、Sm-Nd、Pb-Pb同位素体系的相关性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地幔过程。位于陆下岩石圈地幔中上部位的包体比下部岩石圈地幔具有相对亏损和不均一的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