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自森 《西北地质》2011,44(4):67-74
栾川县罗村钼矿为豫西东秦岭钼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华北地台-华熊台缘坳陷-卢氏至栾川陷褶束内.区内太华群变质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广泛发育,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通过对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罗村斑岩体由中心细粒花岗斑岩、中环带角砾岩和外环带花岗闪长岩组成,罗村钼矿主要位于中环带角砾岩中.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罗村钼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陆内造山俯冲作用导致下地壳熔融与地幔楔分熔,形成富钼熔浆.其沿黑沟-栾川断裂带多次上侵,在罗村附近形成斑岩体.晚期岩浆期后热液对中环带角砾岩进行充填和交代,形成斑(角砾)岩型罗村钼矿床.  相似文献   

2.
罗村斑岩-角砾岩型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凤军 《矿产与地质》2007,21(5):527-531
通过对罗村斑岩-角砾岩型钼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含钼斑岩-角砾岩体、钼矿化地质规律、矿床成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含钼斑岩-角砾岩体内钼矿化规律,同时,对该岩体中的中细粒花岗斑岩体内的钼矿化作阐述。指出了找矿的方向和工程的具体布署,这对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将小兴安岭霍吉河钼矿床归类为斑岩型钼矿.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即矿区无斑岩体、矿体围绕隐爆角砾岩呈环状出露、石英细脉-网脉状和浸染状矿石结构、成矿年龄明显晚于赋矿围岩形成时间等,认为该矿床是透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早中生代伊春-延寿花岗岩岩基带上相伴的大型-超大型钼矿是典型的透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是岩基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 km、宽20 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别造山带沙坪沟特大型斑岩钼矿床年代学及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沙坪沟钼矿是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斑岩钼矿,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缘,是秦岭-大别钼矿带东缘的一部分.主体为隐伏矿床,地表钼矿化较弱,钼矿主要以脉状产于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中.花岗斑岩是主要赋矿岩体,普遍见有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爆发角砾岩,野外观察及钻孔揭示钼矿成矿与斑岩体中的爆发角砾岩有密切关系.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km、宽20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类似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蚀变特征.文章对龙门钼矿床的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8.1±0.6)Ma(MSWD=0.6,n=21),花岗斑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7.0±0.7)Ma(MSWD=1.03,n=17),结合地质特征,显示花岗斑岩晚于闪长岩形成.对主要矿石类型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6.5±1.5)Ma,与赋矿的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相一致,二者应为同一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龙门钼矿床辉钼矿样品的w(Re)为13.1×10-6~59.3×10-6,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龙门矿区及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的隐爆角砾岩体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灰山屯钼矿分布于小孤山-北大山-灰山屯-老虎洞多金属成矿带的中东部.研究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发育较好,超浅成花岗斑岩、北东向断裂是成矿最有利的部位.矿体产于北东向由花岗斑岩所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及强硅化带中.基于对成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的研究,认为灰山屯钼矿为斑岩型钼矿,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田丰  冷成彪  张兴春  田振东  张伟 《岩石学报》2021,37(9):2889-2909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鲜斑晶(黑云母、斜长石)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各期次侵入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都来自较为氧化的岩浆。此外,相比其他期次侵入岩,主成矿期的流纹英安斑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Cl含量,较低的F含量;黑云母含有较高的Cl含量和较低的F含量;同时,斜长石发育反环带。这些证据表明,在主成矿期岩浆就位之前,存在富S、Cl的偏基性岩浆注入了深部岩浆房,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这不仅导致了主成矿期斑岩体的就位,同时还诱发流体出溶进入浅部岩浆房,并最终形成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对金堆城—黄龙铺地区花岗岩类形成机制及其与钼矿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类地质体起源于地壳岩石的深熔作用,其中金堆城花岗斑岩是岩桨体系内部热重扩散效应的产物,而石家湾斑岩体只是老牛山岩基的分枝脉。成岩方式制约着斑岩型钼矿床的规模和品位。岩桨期后热液蚀变可造成原岩稀土总量和轻稀土元素含量降低,但重稀土元素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岩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可成为评价含钼岩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李树才 《地质与勘探》2015,51(3):432-440
位于黑龙江省东安-汤旺河地区的东安式、团结沟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次流纹岩(隐爆角砾岩)-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构成的火山-侵入杂岩体密切相关。区内翠宏山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和霍吉河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二长花岗(斑)岩体的精准年龄(186~199Ma),与小兴安岭东南鹿鸣斑岩型钼矿、小西林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的成矿二长花岗(斑)岩体年龄(180~207Ma)之间具很好的耦合性,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印支晚期。结合近期逊克翠中铁矿、高松山金矿和高岗山钼矿等的勘查进展,初步梳理了区域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金钼铁等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以及制约找矿突破的一些地质问题,提出了钼铁铅锌矿勘查以印支晚期-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岩基体成矿,金矿勘查以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体及火山机构成矿的找矿思路和今后的找矿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妥岭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岩浆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一个大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含矿岩体是一个复式杂岩体,主要成分顶部核心为石英花岗斑岩,而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环绕其构成岩体主体;含矿岩石具有富碱富钾的总体特征,Na2O与K2O随SiO2增加而增加.复式含矿岩体控制了矿化的形态和特征,矿化带呈一个倒扣的不规则筒状,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裂隙式充填的脉状矿体,而岩体深部为隐爆角砾岩状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属于斑岩型矿床.安妥岭岩体矿化蚀变分带明显,从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泥化-黄铁矿弱硅化带和矽卡岩带.本文就安妥岭钼矿含矿岩体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安妥岭钼矿的进一步找矿和探讨太行山成矿带斑岩型钼矿的成矿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可分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角砾岩型,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近几年又相继发现石英脉型及剪切带型钼矿。通过对东秦岭(河南段)钼异常、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区带综合研究,并对东秦岭(河南段)钼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为该区进一步开展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毛堂、蒲塘金矿S、C、H、O、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研究表明,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成矿物质来自同熔岩浆,部分来自变质,基性火山岩基底,热液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环流萃取花岗斑岩、角砾岩和围岩中的金,在斑岩顶部和隐爆角砾岩中成矿.  相似文献   

15.
北淮阳沙坪沟钼矿床成矿斑岩体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强  闫峻  王爱国 《矿床地质》2017,36(4):837-865
沙坪沟钼矿床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构造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斑岩钼矿床。区内燕山期岩浆岩广布,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斑岩、正长花岗岩、隐爆角砾岩等,钼矿床与最晚期的石英正长岩-花岗斑岩成因有关。对最晚期的花岗斑岩体系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合前人已发表的年代学数据,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41~133 Ma,主要发育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r、低Y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第二阶段132~125 Ma,包括中基性的含斜长石辉石岩、斜长角闪石岩、闪长岩和酸性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中基性岩的出现表明地幔物质参与了该阶段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加厚地壳拆沉、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第三阶段120~110 Ma,主要发育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为壳源成因。第一阶段岩浆岩的ε_(Hf)(t)介于-28.3~-22.5,与大别造山带大范围分布的中生代岩浆岩一致,结合前人研究分析表明,沙坪沟第一阶段岩浆岩为类似南秦岭陡岭群片麻岩源区构成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相比第一阶段岩浆岩,第三阶段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脉、隐爆角砾岩和花岗斑岩的ε_(Hf)(t)非常一致,介于-18.4~-13.3之间,与北淮阳千鹅冲钼矿成矿花岗斑岩及汤家坪钼矿成矿花岗斑岩一致,其ε_(Hf)(t)明显偏高,应为较浅岩浆源区熔融的结果。华南板块广泛分布的古生代富Mo黑色页岩具有和北淮阳成钼矿岩浆岩具有一致的模式年龄,是形成北淮阳钼矿岩浆岩的理想层位。  相似文献   

16.
冯建忠  艾霞 《贵金属地质》1997,6(3):188-192
对毛堂,蒲塘金矿S,C,H,O,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研究表明,硫主要自深部岩浆,成矿物持来自同熔岩浆,部分来自变质,基性火山岩基底,热液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环流萃取花岗斑岩,角砾岩和围岩中的金,在斑岩顶部和隐爆角砾岩中成矿。  相似文献   

17.
江西铜坑嶂钼矿和红山铜矿是在武夷山成矿带中最近发现的两个斑岩型矿床。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铜坑嶂花岗斑岩和红山含矿花岗斑岩分别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铜坑嶂岩体中花岗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38±1Ma,代表斑岩体侵位的年龄;红山矿区含矿斑岩的锆石年龄,分作两期,分别为99Ma和49Ma,两期不同的年龄可能代表了两期热事件。研究表明,铜坑嶂钼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白垩纪,其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基本吻合。综合前人资料,认为铜坑嶂钼矿区的斑岩和红山铜矿区的斑岩可能分别形成于大陆弧后伸展带和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赖素星 《矿产与地质》2015,(1):14-18,23
通过对罗村岩体的岩石、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包裹体测温及同位素年龄测试等方面的研究,罗村岩体属燕山晚期中低温浅成相酸性斑岩体;岩体中环带角砾岩微量元素Cu、W、Mo含量可高出K·图尔基安等同类岩石平均值12倍以上,Mo高出30倍,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对成矿十分有利;罗村岩体属于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成矿与岩体中的角砾岩关系密切,对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安远—寻乌地区钼矿受鹰潭—安远北北东向超壳推(滑)覆断裂带控制,钼成矿与燕山期小型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年龄均为燕山期。研究区钼矿划分为园岭寨式斑岩型钼矿和铜坑嶂式岩浆—热液型钼矿两类。本文重点分析安远—寻乌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圈出10个钼矿预测区,运用含矿地质体体积法估算资源潜力近20万吨。  相似文献   

20.
江家等系列花岗闪长斑岩是皖南祁门县东源钨钼矿区含矿岩体的组成部分,位于东源花岗闪长岩的西侧。对江家和方村花岗闪长斑岩进行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江家、方村花岗闪长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49~152Ma,与富钨的东源花岗闪长岩相近。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江家等系列花岗闪长斑岩源区具有复杂的多成分端元,其中老锆石核的正εHf值反映了成岩岩浆对晋宁期岩浆岩的继承,震荡岩浆环带的负εHf值(-39.5~-2.86)指示源区的主要成分为古老的地壳物质,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全岩锆石饱和温度(737~913°C)显示岩浆组成中有幔源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