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通拥堵是当代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发现城市交通的易拥堵路段并予以改善是城市交通相关部门以及学者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各种GPS设备产生的历史轨迹数据对城市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且取得一定的进展。文中总结运行车辆的4种通行状态:正常行驶、停靠/停泊、信号灯等待以及拥堵,分析这4种状态下运行车辆的速度特征,定义轨迹段平均速度和轨迹段速度方差两个数字特征用来描述运行车辆轨迹段的速度特征以及描述路段拥堵程度的拥堵指数,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分段的拥堵检测的可视化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发现其可以较好地估计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交通应急平台建设,是城市管理者解决在道路资源相对不足的制约条件下,保障交通有序进行的必然选项。平台功能定制与实现是核心内容,功能包括资源的导入,视图,视频调度及核查,拥堵处置,过程调度及导航,重大活动安保,事故研判、分析等。其系统平台建设过程包括:建设思路的确定,制约因素的分析,平台架构的设计,功能模块的定制与研发。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热点是居民出行活动的体现,通过出租车的移动轨迹可以分析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GPS采样数据的起讫点(origin destination,OD)估计模型以及轨迹流的提取分析算法,而对交通热点的交互作用和时空模式的研究还很少。以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出租车GPS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轨迹流提取和地图匹配,基于宏观基本图模型构建交通运行状况指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交通热点时空模式。通过研究发现:(1)南京市交通在早晚高峰时拥堵最严重,并且休息日的交通运行状况要优于工作日;(2)在工作日,停车场和办公楼附近最拥堵;在休息日,商场和居民小区附近最拥堵;(3)交通热点的时空交互特征主要表现在交叉路口附近,并具有显著的时空聚集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针对不同时段和路段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治理提供帮助,并为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越江通道的拥堵困扰着浦江两岸城市交通管理人员和交通使用人员。从浦东越江通道和交通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出发,提出了建设越江交通排堵保畅信息诱导系统的构想和系统设计原则、总体结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设计了系统实施效果定量评价的方法。应用表明系统达到预期的交通分流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道路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道路交通速度发现拥堵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手段。道路交通速度计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影响动态交通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GPS浮动车技术获得的流数据,引入实时计算和流式计算平台Storm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道路速度计算达到实时发现拥堵交通的目的,为交通管理部门疏导交通以及广大用户出行的道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越江通道的拥堵困扰着浦江两岸城市交通管理人员和交通使用人员.从浦东越江通道和交通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出发,提出了建设越江交通排堵保畅信息诱导系统的构想和系统设计原则、总体结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设计了系统实施效果定量评价的方法.应用表明系统达到预期的交通分流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地铁作为优化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轨道交通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线路规划的自由性,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方式。天津市地铁6号线是天津地铁的主干道,实时监测系统在徐庄子站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监测主体对施工影响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实时性,切实提高了工程监测的效果。本文将立足于天津市地铁6号线徐庄子站监测的实际情况,从实时监测方式、监测技术等角度对实时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小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平台开发的实践,将GIS的时空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作为交通管理的有效手段,结合CORBA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及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了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模式的智能交通集成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传输、交换、同步与共享,高效地进行城市交通可视化管理、监控与辅助决策。本系统成功应用于常德市交警部门,运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中各向交通流汇聚和转向的核心部位,往往形成城市交通的"瓶颈"和"堵点",其通行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低频时空GPS轨迹数据,本文分析了交叉口的不同通行模式,动态确定不同通行模式下的交叉口范围,建立了交叉口通行时间的模糊回归模型,实现了交叉口通行时间的准确探测。以武汉市路网和GPS轨迹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探测交叉口通行时间。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应急救援指挥的科学决策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介绍基于WebGIS的济南市交通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说明系统开发方案、体系结构、功能和数据库设计,详述AJAX技术、最优路径分析和救援车辆监控技术,较好地实现了系统的各项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11.
颜亮  柳林  李万武 《北京测绘》2020,(4):467-471
出租车载客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居民的出行特征,提取城市的交通热点区域,但对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的交互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纽约市的出租车行程记录数据为数据源,利用交通小区划分结合出租车载客数据提取城市交通热点区域,基于复杂网络的方法对不同日期类型和天气情况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空间交互网络进行研究并进行社区发现。结果表明,热点区域受城市核心区的影响而聚集在核心区域周围,城市内社区的形成可以克服地形和行政区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有望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管理、出租车调度、以及人们的出行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和功能,并对系统集成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将城市交通管理涉及的视频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路口控制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于GPS轨迹探测城市交通状态的研究缺乏对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拥堵精细感知。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出租车GPS轨迹的转向级交通拥堵事件探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分析出租车运营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特征聚类方法滤选出能够反映真实交通状态的有效轨迹段;然后基于滤选后轨迹分析当前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探测城市路网中轻度、中度、重度3种不同强度的交通拥堵事件;最后基于拥堵事件轨迹分析交叉口不同转向的拥堵时间、拥堵强度和拥堵距离等转向级精细交通拥堵状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有效探测路网中不同强度的拥堵事件,而且能实现交叉口转向级拥堵事件的精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案,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可有效融合海量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直观真实地展现轨道交通沿线和TOD资源分布,并实现用地的空间分析和历史、现状、未来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为轨道交通管理者提供宏观分析和科学决策辅助,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水平.本文基于G...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北京城市交通为例,选取北京城市路网数据,计算城市路网介数中心性,以反映城市各道路路段的通达情况;并利用北京出租车GPS定点数据,计算实际的交通轨迹。传统的路网介数中心性主要依据各路段最短路径的比重评价理论上的道路通达性,而本文以网络介数中心性为基础,提出动态介数的方法,从城市各路段交通量比重的角度评价各道路实际拥堵情况。利用两个介数的对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拥堵指数的参考价值,并为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及道路改建等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浙江省全面推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为保障全省各级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稳定以及监控平台运行良好,本文提出了数字城市一体化运维监控的整体框架,从管理角度与技术角度梳理了运维指标体系,设计并实现了由省市统一监控、县(市)独立运维、平台门户、信息服务及系统管理等子系统构建的一体化运维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是反映城市交通设施配置及服务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城市交通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平台,从交通设施、道路结构、公共交通和停车设施4个方面对武汉市中心城区交通服务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区域差异和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浮动车数据是一种常用的实时和动态监测城市交通运行状态信息的数据资源,具有实时性强、数据量大、时间空间相关等特性。以浮动车数据为源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模式识别、关联分析等知识发现技术,计算了城市道路路段平均行程时间、路段通行频率、道路等级3个重要交通出行特征因素;构建了车辆出行特征分析模型库,对车辆的路径选择行为进行模拟,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作为地球表面人口、基础设施、各种信息技术最密集的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现代城市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是解决日益加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以及GIS在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基础平台作用,结合国内外一些城市的成功案例和笔者的GIS开发经验,阐述了建立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系统框架结构、主要技术,提出了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也是一项大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注重长远规划,又要讲求实效。  相似文献   

20.
陈能成  么爽  杜文英  王超 《测绘通报》2019,(10):72-76,82
灾后城市交通运输能力下降,原有的流量分配方案不再适用。为保障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交通流量分配方法。首先评估路网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并建立道路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路段质量改进蚁群算法中的启发式因子;然后为扩大蚁群搜索范围加入随机节点并改进信息素的更新机制;最后应用改进算法对城市交通总量进行分批分配并得到流量分配图。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综合考虑了出行距离和道路质量,较改进前更符合交通流量分配要求,具有较好的路径寻优性,可为灾后救援工作和灾后路网交通分配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