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系统基于Arc GIS、Android(IOS)平台来研发,应用GIS、GPS、RS等技术,构建了移动执法手机客户端、数据对接及短信发送系统和移动执法监管平台,主要实现了快速报案、快速处置、巡查管理、案件管理、轨迹管理、监管考核等功能。通过系统应用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测绘》2019,(6)
随着珠海作为广东省珠江口西部口岸核心城市的地位提升和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的发展,土地价值逐渐攀升,土地违法占用和违法建设有所上升。为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效率,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香洲分局通过珠海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信息化管理建设成果改变了传统手工巡查方式,极大提高了及时有效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效率和质量。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时效性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原有土地执法动态巡查信息化管理建设成果,采用移动网络、移动GIS等新技术,建设更精准高效、机动灵活的移动GIS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监察体系。针对原有外业巡查方式进行软硬件升级换代,基于更便携、智能的移动设备,建设土地执法巡查信息采集系统;另外,基于移动网络建设移动网络车辆监管系统,监管人员可实时全面掌握辖区内巡查车辆分布、调度状况,实时有效分析决策巡查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市、县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业务的分析与梳理,构建了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监察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流程,完成了移动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文对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系统特点和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湖南省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实践情况,从遥感影像基础保障能力、变化图斑智能解译效果提升、管理服务数据快速统筹提供、各级执法监察人员协同配合、执法监察联动机制建设、地方执法监察基础能力提升等方面阐述了目前遥感技术支持下的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能为新形势下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向服务架构的土地执法巡查实时系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面向服务架构(SOA)理念为指导,借鉴ESB和JCA的技术原理对土地执法巡查的新旧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实时的信息交互,形成一个无缝连接的土地监察管理平台。应用实践表明,该架构为广东某市的国土监察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付强  潘磊 《现代测绘》2015,(2):38-39
土地执法外业巡查过程中由于无法实时获取业务数据,会导致发现问题不及时等问题。系统以ArcGIS平台为基础,实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了外业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执法监察的可视化与信息化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信息要览     
广东省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见成效。土地执法监察历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难点,1999年12月以来,广东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415号)的通知要求,动员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建立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2001年12月还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工作的开展。 目前,广东各地基本建立了“定区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更早发现、更快反映以及更快处置”的目标,构建了全要素、全时段以及全覆盖的常态化“空天地”一体化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动态监测体系,阐述了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低空720全景影像监测技术以及巡查填报监测技术三种关键技术,搭建了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监测系统,实现违法图斑采集、违法图斑展示、违法图斑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监测成果编制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能力,为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武汉市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与任务,重点阐述了基于"国土规划云"的平台总体架构设计、业务逻辑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交换网络结构设计以及平台功能设计(桌面端和移动端),总结了平台建设研究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效,可为有序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强化"智慧国土"应用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土地执法监察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基于"一张图"平台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了土地执法监察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并进一步给出了土地执法监察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的技术方法。该系统方案的应用将有利于快速、准确地监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强化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监控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国土部门执法监察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做到土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本文利用GIS、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框架和土地卫片执法方法,构建了“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全天候、高精准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搭建了基于“天地图”的土地执法监察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土地执法监察的工作效率和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基于增强实景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该系统通过增强实景技术将违法用地信息通过巡查员所在的位置,随时随地提供给执法监察员。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方面增强了终端用户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定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巡查监管工作的直观性,让用户可直接在移动终端摄像头发现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成果应用可以规范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有效管理案件查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案件查处证据,客观提供相关数据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创建了"发现—核查—指挥—监督—评价"的统一业务模型,实现了土地巡查、批后监管、矿产开发、地质灾害点防治、测量标志保护5大类业务全省统筹管理,建立省、市、县、镇4级网络化精细管理、分析和决策体系,形成了全省统一指挥、快速执法、无缝全覆盖的立体化监管及综合应用,提升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实时性,全面提高了国土资源执法管理力度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国土资源局坚持“预防和查处相结合,预防在前”的工作原则,依托执法巡查网络,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充分发挥巡查工作在执法监察体系中前沿哨兵的作用,不断完善巡查制度,创新巡查方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巡查”新方法,及时发现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仅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国土资源执法巡查3290次,巡查项目1119个,涉及土地面积81648亩;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130起,涉及土地面积3454.11亩。真正实现了“将土地违法信息掌控在萌芽状态,将土地违法行为遏制在破土之时”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湘潭市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对批后管理工作中外业支持不够的问题,通过利用移动通信、移动GIS和GPS等技术,建立移动执法监察系统,实现执法监察内业与外业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国土资源局坚持"预防和查处相结合,预防在前"的工作原则,依托执法巡查网络,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充分发挥巡查工作在执法监察体系中前沿哨兵的作用,不断完善巡查制度,创新巡查方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巡查"新方法,及时发现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得罪人的“苦差事”。每日外出巡查工作的辛苦,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重重阻力,这都是一些客观现象。其实,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又被人们誉为国土卫士,肩负着维护土地使用秩序的重任。但是,要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勤政为民、执法严明、廉洁务实的执法监察队伍。如何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通讯》2008,(14):21-21
动态巡查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实践证明,动态巡查是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降低发案率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部《关于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415号)下发以来,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动态巡查工作普遍推开,而且很多地方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动态巡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在“早发现”、“早制止”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管理职责的整合,要求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具有更加全面有效的数据服务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本文以新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建设思路:制定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及平台对接等相关的标准规范;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以空间大数据基础框架为平台底盘,建设云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及平台支撑系统,最终实现全疆自然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共享交换,提升新疆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