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拟建风电场项目的3根桩长10m,桩身直径为800mm的机械钻孔混凝土灌注桩试验桩进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准确测定出该工程的试验桩7#、8#、9#三根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60KN,7#单桩的桩顶水平最大位移量为3.73mm、8#单桩的桩顶水平最大位移量为2.38mm、9#单桩的桩顶水平最大位移量为1.36mm。为项目下一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FMOS监测系统软件对基坑形变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现场生成基坑监测点形变曲线图,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系统的监测精度较高,根据实践在监测基坑西北角发现3处较小的水平位移点,获得位移速率为0.1mm/d~0.3mm/d,为及时确定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根据本次实践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在高精度形变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3.
贾永强  杜静  杨旭 《西部资源》2013,(2):135-137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变形点的监测,获得各个变形点的变形数据,再通过坐标差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变形点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位移。使用VC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并且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玉东 《西部资源》2023,(4):154-156+159
研究位移监测技术在建筑基坑监测中的应用,旨在掌握监测建筑基坑位移的方法和技巧,为日后基坑位移监测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以某老年康复护养院为例,先介绍了项目情况,随后,对位移监测技术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内容主要涉及布置基准点/监测点、观测基准点/监测点、发布预警,同时对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会遇到多种岩土地质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有基础沉降与基坑失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现场岩土地质勘察工作,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施工地点的岩土地质问题,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常见岩土地质问题及勘察要点进行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提高自身岩土地质勘察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涛  周德培  苏金蓉 《山地学报》2006,24(1):101-104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任务是确定边坡潜在滑面的位置及相应的安全系数,鉴于坡体位移可在现场监测中直接得到,提出边坡潜在滑面确定的位移判据,采用大变形有限元首先计算出边坡的位移场,然后在开挖面的不同高度作塑性区内的水平位移参考线,依次连接参考线上的位移突变点即得到边坡失稳的潜在滑面位置,分析滑面上的应力以及岩体抗剪强度即得到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7.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祥福路东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乙级。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住宅楼为均匀地基,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场地附近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属相对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的建设。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六盘水月照机场东北端边坡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填筑层数下机场高边坡填筑竣工期填筑体沉降进行了模拟,系统分析填筑层数对平均填筑高度达63 m的高填方边坡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层数<7时,随着模拟填筑层数的增加最大沉降量呈现上下波动的现象,沉降云图中等值线表现为层间不连续;模拟填筑层数继续增加时,最大沉降量趋于某一稳定值,只在其上下做微小波动,沉降云图中等值线逐渐趋于光滑连续;当模拟层数≥7时,最大沉降量趋于稳定,沉降的计算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对于平均填筑高度为63 m高填方边坡,建议模拟填筑层数7~9层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当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近日,青海局测绘院组织相关人员应用GPS测量技术研究建立露天煤矿边坡自动化监测科研项目,为滑坡预报预警提供准确可靠地基础资料,该项目已与青海省煤矿安全管理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GPS露天煤矿边坡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专业的双频GPS接收机进行卫星定位测量,并用国际先进的GPS自动化变形监测解算系统进行解算,能实时获取形变区地表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通过专业分析模块,显示出检测区域的变形情况。该系统能够准确掌握边坡区域的现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重庆市巴南区协信汽车城工程建设质量,对拟建区场地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区岩土性质条件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及周边无污染性腐蚀源分布,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有微腐蚀;基坑边坡包括岩质边坡、岩土混合边坡和填土边坡,基坑边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边坡均具有放坡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沉降监测就是利用先进的、高精度的测绘仪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其沉降值,并对测量数据整理、分析变形规律的过程。高层建筑竣工以后,还要进行2~3年的沉降预测,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以便对工程状态和质量做出正确评价。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实例,具体阐述了沉降监测和预测分析的过程,提出了使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沉降预测的方法,同时对沉降预测的精度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大型建筑工程的出现在解决土地矛盾问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牢固,就必须建立更深基坑。在建筑施工前实施岩土勘察工作可为基坑深度提供事实依据,进而提高其准确性。因此,应加大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的关注程度,进而保证建筑行业真正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日渐增多。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其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实例对贵州某高水位卵石深基坑边坡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对深基坑边坡稳定性的科学合理评估,为下一步的工程边坡支护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其整体发展前景相对比较良好。但是很多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基坑边坡岩土工程的边坡稳定性,将会直接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稳定性等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本文针对遵义漕河泾科创绿洲蓝湾畔月府项目集中商业的基坑边坡岩土施工中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为该项目的建设质量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率越来越高,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内部土地资源已经逐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无法满足当前工程项目提出的建设要求。所以很多项目都开始时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这种类型的工程对基坑的施工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护工程方案,为基坑边坡的支护效果提供有效保证。本文针对棚户区项目基坑边坡的支护工程方案进行分析,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稳定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基坑设计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设计质量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先对黏性土剪切变形规律以及应变局部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工程案例对应变局部化理论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类型多种多样。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深基坑技术的实施是关键。为了保证深基坑不出现变形,就需要基坑支护变形控制设计。本文主要是针对-深基坑支护变形控制设计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常要开挖边坡。本文以兰州市西出口某项目边坡治理为例,对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人工边坡进行了分析、稳定性计算,并根据边坡的稳定性和坡高选取了不同的支护方式。通过桩板墙支护和挡土墙支护,达到稳固边坡、确保已有建筑物安全的目的。最后就边坡治理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该类工程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工程建设项目增多,基坑规模和开发深度增加。深基坑安全问题成为业界的焦点问题。在开挖深基坑过程中,如何了解和掌握深基坑变形情况,对安全性做出准确评价。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深基坑监测过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相较于其他传统监测方法,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不受天气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复杂的深基坑监测,因此得到了普遍应用。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对当前基坑工程施工中,阐述自动化检测系统相关内容,以实例分析探讨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基坑工程的应用,希望能为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东省巨野县某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情况,场地地表分布有深厚近期人工填土,周边环境复杂。一地块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和土钉墙支护配合坑内集水明排的方案。四地块基坑采用上部放坡+桩锚支护和桩锚支护,并设置止水帷幕截水结合基坑内降水井、疏干井的方案。基坑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