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峰 《西部资源》2012,(2):149-151
根据大青山——带矿体产出特点与规律,认为金矿体主要与绿片岩有关,受韧性剪切带、老地层、后期脆性断裂及褶皱等多种因素控制。下元古界变质岩系黑云母石英片岩、绿帘角闪片岩、钠长阳起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岩系及赋矿围岩。华力西期的钾长花岗岩、闪长花岗岩是早期成矿的主要热动力;区域性大断裂固阳一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断裂,具有切割深、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是深部热源的主要通道,大断裂及其两侧次一级断裂、褶皱为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及容矿空间,矿体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多期次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叠加而成。  相似文献   

2.
麻迷兔铁矿通过详查工作,查明矿体特征、赋矿层位、控矿因素等。圈定两个矿段4条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围岩为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绿片岩组(Pt_1er~1)斜长角闪片麻岩,呈渐变接触关系,界线较清楚。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绿片岩组(Pt_1er~1)地层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变质硅铁建造式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武川县东红胜铁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二份子乡境内。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组(Ar3d)斜长角闪片岩与黑云二长片麻岩互层、新近系宝格达乌拉组(N2b)泥质砂岩、粉砂岩以及第四系冲积砂砾层(Qhal),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新太古代片麻状黑云花岗岩及早二叠世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总体表现为陡立单斜构造,区内铁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组(Ar3d)磁铁石英岩中,矿体呈近北西—南东向展布,倾角70°-78°,顶底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石英岩型,矿石工业类型属需选贫铁弱磁性铁矿石,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铁矿资源越来越紧缺,迫切需要寻找和开发铁矿资源。大青山—色尔腾山地区贫磁铁矿品位低,易采易选,利用现代的选冶技术可开采利用。通过对南岭超贫磁铁矿的磁铁矿石、斜长角闪(片)岩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结果显示大青山—色尔腾山地区的含磁铁斜长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是大洋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基性火山岩型超贫铁矿床。  相似文献   

5.
周怀鲲  瑞凯 《西部资源》2014,(1):139-140,143
巴彦乌拉山北部岩金矿详查区,通过多手段综合找矿,共发现2条矿化带,圈出6条矿(化)体。系统研究了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矿床,含金层位主要为乌拉山群;赋矿围岩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建造的中—高级变质岩。  相似文献   

6.
矿区地处合教——周喜才铁矿成矿带内。该成矿带是内蒙古中部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区域成矿条件较为优越。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分布于测区西南部。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一岩组,主要岩性由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岩组成。局部夹磁铁石英岩透镜体。本区铁矿严格受地层控制,均赋存于中太古界乌拉山群地层中,特别是含铁石英岩地层,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1金矿区地质矿产概况金矿区主要出露乌拉山群蛇纹石化大理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山坡上被汉诺坝橄榄玄武岩覆盖(图1矿区地质简图)。矿体主要分布在片麻岩  相似文献   

8.
工作区位于邵桑断裂和海泗断裂之间的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南缘,基本被第四系覆盖,分布着东海岩群朐山组、锦屏岩群锦屏组地层。锦屏组第三段岩性为黑云片岩、斜长云母石英片岩、蛇纹石大理岩、大理岩,夹薄层绿泥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是磷矿的赋矿层,大理岩层是寻找磷矿体的重要标志层。工作区中东部具有寻找磷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张勇 《西部资源》2015,(3):95-97
白泥井矿区铁矿位于乌拉山复式背斜北翼,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区内构造以单斜构造为主。白泥井矿区南北两个矿段共圈定42条铁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于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石俊  蔚志成  何浩 《西部资源》2014,(1):178-180
矿体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第三岩段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段中,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或含磁铁石榴斜长片麻岩及石榴斜长片麻岩。走向近东西,或北西西向,倾向北,呈波状起伏,地表倾角较陡。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成群成带的断续出露,长者1,500m,短者50-100m,全矿区共有44条矿体,其中12条矿体均集中在北部含矿带内,本区铁矿严格受地层控制,是寻找此类型矿床的首选层位。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航空磁测及地面磁测,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区域内本地层出露广阔,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中部色尔腾山地区,该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变质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系;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及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绿片岩、大理岩;并有元古代——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且深大断裂及脆韧性剪切带发育。主要的赋矿地层为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中,该套地层为一套产于裂陷槽环境下的绿岩建造,原岩多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复理石——碳酸盐建造。后期受构造改造,多具糜棱岩化。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了油篓沟、新地沟、卯独庆、哈拉沁等绿岩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兴和岩群为一套层状无序构造岩石地层。岩石组合为麻粒岩、片麻岩、石英岩、透辉石岩、斜长角闪岩,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变质程度高角达闪岩相—麻粒岩相,系区域中高温、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以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为逆时针演进形式,早期增温为主,峰期温压均较高,峰期后为近等压冷却过程,它们反映地壳因岩浆底侵而增厚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老虎店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据,运用地层剖面特征、岩石类型及特征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本地区乌拉山岩群分为四个岩组:榴云片麻岩岩组、黑云角闪片麻岩岩组、钾长变粒岩岩组、大理岩岩组,对探讨该地区区域变质作用特征、地层特征、混合岩化、原岩恢复及早期大陆地壳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火镰砭片麻岩、片岩是宁陕区调项目从泥盆系大枫沟岩组内部解体出一套强变质变形非正式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分布于双桥村—火镰砭—狮子坝和铁炉坝—银杏坝一带,呈狭窄的构造透镜体产出,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原岩恢复属泥质细碎屑岩。笔者从其岩石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与佛坪热隆区发育的中—上元古界长角坝岩群深变质岩系具明显差异性,确定该片麻岩类归属泥盆系,属构造成因,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定位于燕山期挤压构造带,代表主造山期后构造变形活动产物。该套地层重新厘定对南秦岭南缘构造演化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夏秋,笔者曾随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前往南峰地区进行过地质、地球化学考察,现将当地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的若干特征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变质岩群及变质相带 本区的变质岩自西向东可分为:乃彭组—多雄拉组—乃彭组—多雄拉组—加热萨组—帕隆群(图1)。在这些组、群中能见到: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6.
海流斯太西铁矿位于乌拉山中段北麓,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沙德盖苏木管辖。该矿床主要产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地层中,矿体赋存于条带状石英岩及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中,该矿床属于沉积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温都尔庙加里东增生带铜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其成矿作用复杂,矿床成因争议较大。本文在详细地质工作基础上,将该矿床的特征与经典矿床模式进行对比,认为白乃庙铜矿床应属于斑岩型矿床,深部岩体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1:25万马尔康幅范围内有多个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体,呈大小不一的岩株或岩基产出,侵入三叠系西康群地层,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边部,发育大量的热接触变质岩,受原岩成分的差异和受烘烤时的温度差异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在空间上表现出由接触内带到外带递减的接触变质圈(带),这种规律性的圈(带)呈环带状产出。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将角岩化带、斑点板岩带和黑云母角岩带划为绿帘—钠长角岩相;将堇青石角岩带、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和矽线石角岩带划为角闪石角岩相。  相似文献   

19.
刘强强  秦姝颖 《西部资源》2014,(1):172-173,175
兴顺西铁矿体主要赋存在东五分子岩组绿帘二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矿区共圈定四条磁铁矿体,其中Ⅰ号铁矿体通过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内共见到八层矿体,磁铁矿体为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围岩蚀变和磁异常特征是在本区内寻找铁、金矿的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台隆西南区域,岩性为二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眼球状混合岩及斜长角闪岩,夹含石墨、铁、锌矿,其中含有大量硫化物,直接影响固定碳的分析测试。本文展开了用不同方法对该矿区样品固定碳含量测定的研究。1经典的非水滴定法:硫处理不完全,复杂的成分影响终点观察;2重量法(1996年6月《岩矿测试》第135页):由于受到高温炉膛温度、气流的不均匀和称重误差而使结果有偏差;3碳硫分析仪:前处理复杂,更不适应这类岩石。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非水滴定法和重量法相结合,试验出一种适用于这类岩性的固定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