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极长城湾南极帽贝的营养组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对南极帽贝软体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极帽贝软体部分(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58.39%,粗脂肪含量为11.54%,灰分含量为9.97%;氨基酸总量为27.51%,必需氨基酸含量11.25%,占氨基酸总量的40.89%,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5.79;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1.20%;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综合分析认为南极帽贝能为其捕食者如黑背鸥和企鹅提供优质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天山地区坎苏(KS)黄土剖面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基本一致,磁性矿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占据重要地位,针铁矿也普遍存在于地层中.该剖面中磁性矿物的含量高,硬磁性矿物含量也高.磁性矿物磁晶粒度以假单畴和多畴(PSD/MD)为主,而S1S3的磁晶粒度较细,表现为粗单畴(SSD)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山地土壤发生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敏  龚子同 《山地学报》2000,18(3):193-200
对地处热带的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山地土壤的发生和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因母岩因素以及较弱的成土作用和较强的侵蚀作用 ,土壤质地普遍较粗 ,石砾含量高。由于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的发生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高海拔地区土壤易风化矿物含量高 ,低海拔地区土壤中抗风化能力强的锆石含量高 ;高海拔区土壤中粘土矿物以三水铝石和埃洛石为主 ,含有一定量的铝蛭石 ,低海拔土壤以高岭石为主 ,有一定量的水云母。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阳离子交换量 (CEC7)、盐基总量、盐基饱和度、pH下降 ,而代换性酸H 、Al3 却逐渐增多。高海拔区湿润的水分状况和酸性成土环境导致粘粒的硅铝率、硅铁铝率较低海拔土壤小。尖峰岭地区土壤类型以雏形土为主 ,山麓分布有淋溶土。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分异及集聚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综合法对区域的社会经济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均衡发展原理,利用Moran空间相关指数,对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淮海地区各地社会经济在数量上具有差异性,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从时间变化的角度看,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空间集聚程度有下降的趋势,区域非农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显著的社会经济空间分异格局。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综合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沿海地区和经济区位比较优越的地区,比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中部和南部。已经初步表现出4个非农社会经济集聚增长区,它们分别是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苏皖北部经济区。但是目前中原经济区和苏皖北部经济区核心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今后应加强其核心辐射带动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和周边经济发展。文章最后根据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集聚发展战略模式,其实质就是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和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福建蜂花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蜂芬粉资源,并对几种主要商品蜂花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及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论述了蜂花粉的生理功能和食疗价值,对蜂花粉的应用研究现状和产品作了简要介绍,为蜂花粉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陈宝书 《中国沙漠》1993,13(1):50-56
对生长在甘肃河西沙地草场上的花棒、柠条等10种主要饲用植物地上部分和部分种的种子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这10种植物是沙地草场上营养价值较高的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7.
乌兰布和沙漠沙生灌木饲用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种沙生灌木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饲用营养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区12种传统饲料的营养成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沙生灌木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丰富,部分指标高于紫花苜蓿、沙打旺、玉米秸和小麦秸,适宜于家畜饲养要求;不同灌木或同一灌木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的季节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规律明显。从营养、产量和采收加工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区灌木饲料采收应在8月下旬进行,该期粗蛋白含量:花棒15.08%、羊柴13.49%、柠条15.99%、梭梭9.10%、沙拐枣10.06%;粗纤维含量:花棒28.69%、羊柴37.94%、柠条34.25%、梭梭24.71%、沙拐枣20.71%;粗脂肪含量:除梭梭外,其他4种灌木均处于生长季含量高值期。5种灌木的钙含量在生长期均递增,磷含量递减,只有羊柴的钙磷比未超过反刍家畜7:1的耐受极限。  相似文献   

8.
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作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优势种,叶片仅具单层细胞,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应植物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适应策略。以齿肋赤藓为研究对象,利用蒽酮比色法研究了生长于3种不同微生境下(活灌丛、死灌丛和裸露地)齿肋赤藓在不同季节(4月初春无雨期、8月高温干燥期)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4月相比,8月齿肋赤藓植株可溶性糖、果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生境间齿肋赤藓蔗糖含量在4月和8月两个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趋势相反。除可溶性糖在8月表现显著差异外,不同微生境间齿肋赤藓植株在果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方面均差异不显著。微生境与季节的交互作用对植株可溶性糖与蔗糖含量有显著影响。这可能说明不同微生境与季节所产生的不同水热因子共同调控了齿肋赤藓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及各组分含量的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艾比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及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总量及各形态含量,然后采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土壤背景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 8种重金属可以辨识为2个主成分,重金属Cd、Hg、Pb和Zn的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重金属As、Cr、Cu和Ni的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靠近荒漠、山地以及研究区边缘区域,重金属As、Cr和Ni均以残渣态为主,其他形态含量较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以Cb为最大,Pb和Hg次之。  相似文献   

10.
采集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总量及各形态含量,然后采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土壤背景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8种重金属可以辨识为2个主成分,重金属Cd、Hg、Pb和Zn的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重金属As、Cr、Cu和Ni的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靠近荒漠、山地以及研究区边缘区域,重金属As、Cr和Ni均以残渣态为主,其他形态含量较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以Cb为最大,Pb和Hg次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位于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Svalbard)群岛上的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的鸟粪土层(YN)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特征。YN沉积物的烷烃呈双峰分布,奇偶优势不明显,烷烃组分包含UCM(不可分辨成分),姥鲛烷、惹烯是烷烃的主峰,表明烷烃组分受到附近三叠纪含煤地层的强烈影响。脂肪醇类组分偶奇优势明显,主要为现代生物来源。甾醇以谷甾醇为主,由于谷甾醇是草食动物粪便的主要甾醇,所以YN沉积物中谷甾醇可能来源于鸟粪。脂肪酸类组分的偶奇优势同样十分明显,不饱和脂肪酸以C18∶1为主,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到β-羟基酸和ω-羟基酸。综合YN生物标志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认为YN既受到附近含煤地层的影响,也受到附近的鸟粪和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生长在黔西南州岩溶区的27种饲料灌木常规营养成分及元素作测定,对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构树所含营养元素综合评价为最好,以下依次为青刺尖牛王刺光腺合欢马棘小构树火棘白刺花紫穗槐刺梨。碳、氮、钙元素与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相关性最大,其次为钾、磷、硒、铁、锌,其多数与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呈正相关,与粗饲料的粗纤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磷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旱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导致马铃薯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株高、茎粗、根长、匍匐茎数、地上部分干重降低,马铃薯块茎重量及块茎淀粉、蛋白质、Vc含量下降;(2)不同水分条件下增施适量磷肥,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且马铃薯块茎重量及块茎淀粉、蛋白质和Vc含量显著增加。(3)比较包括对照在内的6种磷肥增施量,增施15.3 g·m-2磷肥对马铃薯幼苗抗旱性及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而增施适量磷肥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损伤,减轻干旱对生长发育的抑制,增强植株整体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三种荒漠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盐碱地生长的盐爪爪、罗布麻和苏枸杞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其在不同盐度下叶片几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Na+、K+-ATPase活性。研究了3种荒漠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盐爪爪叶片的Na+/K+比和Na++K+的总量均明显高于罗布麻和苏枸杞;土壤盐分增加,盐爪爪叶片的Na+、K+-ATPase活性增强,而罗布麻和苏枸杞叶片的Na+、K+-ATPase活性降低;盐爪爪可溶性糖分和脯氨酸的积累量均明显提高,而罗布麻和苏枸杞叶片可溶性糖分和脯氨酸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可见盐爪爪对盐胁迫的耐受力和渗透调节力均强于罗布麻和苏枸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浮游植物标志物(菜子甾醇、甲藻甾醇和长链烯酮)作为重建单种浮游植物(硅藻、甲藻和颗石藻)的指标,对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和III-12柱样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记录具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用生物标志物重建的浮游植物总量(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变化范围在391.0~1470.6ng/g之间,在过去的大约100年时间里海洋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但近10年略有下降,这种分布趋势与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标志物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215.2~1249.3 ng/g,重建的浮游植物生产量呈现湾内高、湾外低(陆坡、深海区最低)的特征,并与2005年现场调查资料表层海水叶绿素a、有机碳和生物硅含量分布趋势相符,最大值均出现在普里兹湾中心区域,这意味着底部被埋藏的浮游植物标志物总含量和硅藻植物群落有很高的一致性,反映出海洋底部对上层海洋过程的一致响应。  相似文献   

16.
郑倩  郑有飞  王立稳  高雅 《干旱区地理》2020,43(6):1446-1455
利用 2008 年 9 月~2016 年 8 月 Aqua MODIS 和 CloudSat 卫星数据,筛选出京津冀地区的降水 冰云,同时将其分为 4 个区域讨论,得到关于该地区降水冰云 4 个季节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的人 工影响天气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个地区的降水冰云在夏季的发生率都较高,且发生率 有上升的趋势。从整个地区看来,京津冀地区的降水冰云的云顶高度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云顶 温度的最小值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京津冀地区的降水冰云在春夏秋 3 季均以单层云为主,而在 冬季则以双层云为主;京津冀地区的降水冰云的类型按春夏秋冬分别为 7 种、7 种、6 种和 5 种,且在 夏季该地区的降水冰云以深对流云为主(占 48.3%),而其他季节以雨层云为主;京津冀地区降水冰 云微物理量(包括冰水含量、粒子数浓度、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高度分别为 0~13.5 km(春季)、 3.5~17.0 km(夏季)、1.0~14.0 km(秋季)、0~11.0 km(冬季)。冰水含量、粒子有效半径和粒子数浓度 的分布高度和最大值均在夏季最高,但粒子有效半径在秋季最低,冰水含量和粒子数浓度在冬季 最低。这 3 种微物理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夏季在京津冀各分区较为一致,都呈单峰结构,在其他季 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微尺度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干旱河谷是横断山区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脆弱,生态退化潜在风险大.选择四川茂县两河口典型样地干旱河谷微尺度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样地上分布的景观类型多样,斑块类型有19个,植被景观总斑块达3 383个,以基质分布为主,植被斑块状镶嵌其中,主要以中生性耐旱植物为主,植被覆盖度为42.25%.植被景观类型大部分为豆科类灌丛景观,整个景观由川甘亚菊、刺蓬、瓦松、茂汶韭、狗尾草、小角柱花、侧柏、臭椿、滇柏、卷柏、元宝枫、岷江柏景观斑块控制.植被景观分布特征为,帚菊斑块面积最大且分布均匀,小马鞍羊蹄甲斑块最大且聚集度最高,狗尾草斑块破碎化程度最大,蚊子草斑块多样性程度最大,小角柱花多样性程度最小且分布最散.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研究区植物分布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在尺度2m×2m空间自相关值最大,未来干旱河谷区微尺度空间格局研究尺度在这个尺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于2016年8月31~9月1日和2017年8月8~9日,在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党家岔堰、苏堡堰、堡玉堰、河滩堰中,采集水样,选取p H、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含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含量、六价铬Cr(Ⅵ)、总溶解固体含量等评价指标,对堰塞湖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堰塞湖水体符合Ⅴ类水域标准,属重度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p H、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决定堰塞湖水质的关键因子;各堰塞湖水体p H差异显著(n=137,p0.05),苏堡堰水体p H最小,为8.23~8.83,党家岔堰和堡玉堰水体p H分别为8.45~8.90和8.86~9.89,河滩堰水体p H最大,为9.22~9.97;各堰塞湖水体总氮含量差异显著(n=137,p0.05),党家岔堰、苏堡堰、堡玉堰和河滩堰水中的总氮质量浓度依次为1.274~3.684 mg/L、2.006~3.567 mg/L、3.214~4.838 mg/L和7.681~9.983 mg/L;苏堡堰水中的总碳、无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都最大,其次为党家岔堰和堡玉堰的,河滩堰的最小。  相似文献   

19.
何帅  尹飞虎  谢海霞 《干旱区地理》2017,40(5):1061-1069
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灰漠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灰漠土中不同形态的无机磷素含量并进行土壤磷素等温吸附实验,研究灰漠土中各形态无机磷素的有效性和土壤磷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灰漠土中无机磷形态主要是Ca-P,占全磷含量75%以上,且以Ca10-P形式为主,其次为Ca8-P和Ca2-P,无机磷中Al-P、Fe-P和O-P含量较少。全剖面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Ca2-P、Ca8-P和Al-P占全磷总量的比例减少,Ca10-P占全磷总量则有所增加,0~20 cm土层全磷和Olsen-P含量最高,分别平均为926 mg·kg-1和51.54 mg·kg-1。统计分析表明Ca2-P、Al-P是最有效的磷源,Ca8-P和Fe-P是第二有效磷源,O-P和Ca10-P则是作物的潜在磷源。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灰漠土的磷等温吸附曲线,得出土壤最大吸磷量(Xm)为957±629 mg·kg-1,吸附参数(K)为149.285±89.225;灰漠土的粘粒含量对Xm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pH值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极端条件下几种锦鸡儿属灌木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30,自引:19,他引:11  
研究了土壤极端干旱和旱后复灌条件下4种锦鸡儿属灌木(黄刺条、甘蒙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调节、水势变化、叶绿素荧光和脯氨酸累积等特征。结果显示:土壤极端干旱叠加高温、高光辐射和低空气湿度,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降到极限,各项生理指标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已无明显响应;旱后复灌,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明显恢复,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响应明显;不同种对土壤干湿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以甘蒙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大,以白皮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小;由土壤干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可以说明,甘蒙锦鸡儿为一喜湿种,白皮锦鸡儿对土壤干湿变化的适应幅度较小,而以黄刺条和狭叶锦鸡儿的适应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