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来源,日本JMH台播发的 FEAS09—19预报图。读数网格点按经、纬向交叉划分,其距离密度纬距×经距=5 ×10。读数范围为:25°N—50°N、90°E—120°E。所用资料年份为1984—1986年(9月10日—10月20日)。 依FEAS09—19的预报图日读取因子值x(i,j),设所读气压值为P,则x(i,j)=P—1000[i=1……6;j=1……4]。然后将全部的x(i,j)处理成x(K,L)[K=1……i × j, L= 9月10日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海面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因此,应用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太平洋海温格点资料,通过因子筛选建立了广西单站及区域气候要素的预报方程。1 初选预报因子  采用5~360°E、10~85°N区域,10°×5°经纬度,共576个格点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资料年代为1951~1996年,其数值为实际值减去500位势什米。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为10°。~50°N,5°×5°经纬度,共286个格点,资料年代1951~1996年。初选预报因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网格点普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83年3—4月欧洲中心发布的72、96、120小时500毫巴预报图中20—50°N、70—140°E范围内5°×5°共105个网格点上的高度、24小时变高和实况资料。样本数:72小时预报图(简称07图)57张,96小时预报图(简称09图)59张,120小时预报图(简称12图)56张。高度场经显著性t检验,误差小于或等于4、6、12位势什米的百分率(EPj)n分析,平均绝对误差(AE)j统计及变高场的符号检验。依据上述检验结果分别制作出在区域上施行  相似文献   

4.
冬季地温分布与春、夏降水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利用1964—1983年的30年冬季(12—2月)地温资料及春夏季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它们的距平分布图。发现冬季0.8米地温的高轴线与春季(3—5月)的多雨轴线基本相合;1.6米的高地温轴线与汛期(4—9月)多雨轴线相合,偏差在2°纬距以内者达90%。还发现,凡西太副高强年的次年汛期雨带偏向高温轴线的北方约1—2°纬距;凡副高弱年的次年,雨带则偏向高温带的南方1.5—2°纬距。这些统计结果可直接应用于长期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历年4月份500hpa高度平均图的极涡活动中心位置资料及其关键区(80—140°E,75—85°N)21个网格点距平值与1959—1988年河池地区的寒露风资料进行分析,发现500hpa极涡位置以及关键区的高度距平值与寒露风的趋势有很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传真图雨量预报在我省的预报能力,我们选择了37个站的实况资料与之进行相关检验,共计算了14208个相关系数。现将分析结果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所用资料为82—83年10—12月08时 FSFE02·FSFE03图,(以后简称02·03图)雨量预报资料与同期本省36个站及上海实况每12小时雨量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摸索日本传真预告图在我市(32°N以南)的预告能力,我们以80—82年5—6月日雨最(20—20时)>10毫米,共34个样本为预报对象,应用JMH台广播的08时FUFE_(502)(500mb高度,涡度24小时预报)、FSFE_(02)(地面气压、降水量24小时预报)和FX FE_(782)中的700毫巴垂直速度24小时预报以  相似文献   

8.
台风活动对ECMWF副高中期活动预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 ( ECMWF)产品可作为预报副高中期活动的重要依据。然而 ,对台风环流的处理失当可能是导致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产生大于 5个纬距严重错误的主要原因 ( 2 2 / 38)。当台风进入关键区 ,即进入近海和大陆区时 ,以当日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基本都发生大于 2个纬距的错误 ( 14/ 19)。反之 ,则很少发生错误。当台风生成或消亡时 ,以当日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也将发生大于 2个纬距的错误 ( 2 3/ 2 8)。但是台风活动对 130°E588线北界预报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交换场的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全荣 《气象学报》1993,51(1):122-125
众所周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童要的作用。本文根据Clark计算的资料对20°N以北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蒸发潜热、净长波辐射和感热输送进行了EOF分析,以讨论其季节变化特征。资料范围在22.5—52.5°N,122.5°E—112.5°W,共128个网格点,格距5×5度,1950-1979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1992年3-4月T_(42)模式的高度预报场资料及相对应的实况资料,对其预报性能作一检验,力求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文中所需资料均通过NCAR绘图软件包绘制.资料范围为60°E-130°E,20°N-60°N.1 高度场误差分析1.1 月平均误差分析T_(42)模式的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三个时次的月平均误差分布特点基本相似.从72小时到120小时,其偏差值略有增大.以四月份为例,如图1-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江苏梅雨期内水汽输送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3,13(2):174-181
本文采用60°E—160°E,60°N—5°S范国内,1000hpa至300hPa各标准等压面上经纬格距均为2.5°φ的格点场资料,计算了:(1)1991年两段梅雨期内(5月21日—6月19日、6月28日—7月15日)水汽总输送量,水汽涡动输送量,平均经向、纬向水汽输送量等;(2)固定区域(117.5°E—122.5°E、30°N—35°N)内务标准层上三段(加入梅雨中断期6月20日—6月27日)内东、西、南和北各剖面上水汽输送量及水汽收支;(3)固定区域内各剖面上整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的时间分布后,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信息因子根据形势和诊断的原则,我们选取9个因子进行逐日编码: X_1(10101)图,地面95-110°E,25-35°N有冷锋且30-40°N,95-110°E有高压时编1,无时编0. X_2(10302)图,700hpa上90-110°E,30-40°N有高压编1,无时编0. X_3(10302)图,700hpa25-33°N,95-15°E有低涡时编1,无时编0.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费歇准则的二级判别分析方法制作河池地区5~7月份24小时大雨以上降水的PPM方程。1资料来源读取T63格点资料1995年5~7月逐日的24小时效值,即地面气压场、850、500hPa高度场、湿度场和风场资料。选取关键区域:20~40°N、90~120°E共99个格点。格距为2.5×2.5。降雨资料取河池地区10个站的1995年5~7月逐日降水实况资料。2因子的选择与处理首先在关键区域内,计算与河池地区产生大雨以上降水天气有密切关系的预报因子的单相关系数已通过显著水平a=0.01检验,将R>R(0.01)为初选因子,最后对10个初选因子进行筛选,最后选取…  相似文献   

14.
1引言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1][2]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2起始场根据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500hPa冷涡中心分布的区域确定起始场为45~55°N、105~125°E,同时副高脊线(与125°E交点)或副高中心达20~…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夏季低温的OLR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北26个站点的6—8月平均气温资料,确定了低温年。找出低温年同时期的OLR场特征,为副高区域的负距平区,而对照的高温年距平配置恰好相反。前冬,低温年的OLR场显示出北半球热带太平洋130°E—180°范围为正距平区;从孟加拉湾经中印半岛至中国南海为负距平区;高温年也恰相反。利用太平洋中西部的关键区OLR距平值,可预报东北低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气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出发,设计并推导了一个以高度场和海温场为主要变量的多网格点的海气耦合随机动力模式,用此模式作500hPa平均高度场的预报试验。预报以春季月份(2月)为初始场,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地区(10°N-40°N,110°E-170°W)6月500hPa高度场作为预报场。另外取赤道东太平洋地区5°S—10°S范围内海温场作为耦合场,把该模式中的微分方程组化为差分形式,以前期月平均高度场和海温场为初始场,以时间步长1天进行积分,积分系数是用依赖资料(1951—1980年)反演估计出来的,然后对独立样本(1981—1986年)作预报试验。方程中的随机项假设为白噪音,并对不同的白噪音量级作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加上白噪音的效果均比未加时要好,说明次要因素的随机作用在海气相互作用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使用资料: 1980年~1984年11~2月及1985年1~2月日本东京FXFE7g2、FUFE852传真图。此资料期间本站共有22次强冷空气影响,其中3次(830108、810216、810224)因资料缺图暂不参加统计,故实以19次计。二、预报方法: 1.起报条件:FXFE782图中在关键区域110~120°E,30~40°N范围内,850hpa图上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统计,江南锋生以2—5月最多,是全年锋生次数的76%,其中3—4月为全年的43%。同时,锋生经常与降水相伴发生,有57%在锋生前先有雨区出现,锋生时出现雨区为86%。因此,对春季江南锋生的探讨,具有实际预报意义。 一、春季江南锋生的形势 我们规定,地面图上22—30°N,105—120°E范围内出现的新生锋面,称为江南锋生。对1960年—1977年3—4月历史天气图,进行了普查,共订出了70次锋生过程,发现有49次(70%)出现在江南(26—30°N)地区,其次是在南岭(24—26°N)地区有19次(27%),而南岭以南(24°N以南)地区最少,仅出现过二次(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日本模式FSAS图热带风暴预报与实况(中央气象台编发)进行对比检验,分析预报误差,找出应用着眼点。一、检验方法和标准对1987—1989年7—9月中央气象台编号的21个热带风暴,从逐日预报图中读取风暴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浬/时转换为米/秒),检验该图对风暴中心位置、移向移速以及风暴强度、风暴生消的预报效果。统计范围为15°N以北、140°E以西区域(风暴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美国国家天气局制作全国范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数值预报体系的一些统计检验。此预报体系及其后来的改进,在本杂志前几期有过论述。在每月月末,对48个州的131个站的预报进行日常检验。本文的图1说明所有台站历年各月最高最低湿度数值预报(综合的)平均绝对误差。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4小时预报和48小时预报,两条曲线基本上是平行的,两者都趋向稳定下降,从1966年到1971年,24小时的平均误差由5.5°F降至4.0°F,48小时由7.1°F降至4.7°F。因此,1971年的48小时预报比4年前的24小时预报还准。(图1中6年期间检验系统的微小变化假定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