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秀 《测绘通报》2007,(10):73-73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十二勇士重返Dome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拓普康凭着历年对南极科考的热情、过硬的产品和大力的支持,2007年7月24日正式人选“中国南极科考官方指定产品”。就在科考队员进军南极之时,拓普康在青岛贵都大酒店隆重召开了“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2.
蔬菜是人们摄取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南极的特殊环境,科考队员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很难得到满足。为重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详细讨论了选用传统东北人冬季食用蔬菜制品,代替南极科考队的越冬食用蔬菜,来满足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中.黑龙江测绘局的3名科考队员朱李忠、娄权力.陈迎浚圆满完成了中山站科考测绘任务.日前乘坐“雪龙”号从南极返航。  相似文献   

4.
《北京测绘》2007,(4):38-38
<正>2007年7月24日就在科考队员进军南极之时,拓普康在青岛贵都大洒店隆重召开了"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5.
庞小平 《地图》1999,(3):31-33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于1999年7月1日至9月1日进行,整个考察计划60天。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行为的方式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航线为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永久海冰区(沿西经170°至北纬82°)—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科考队员及船员共80多人参加此次科学考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赴北极考察。作为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参加者,他将再次参加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一、北极自然地理概况  北极地区通常指北极圈(北纬…  相似文献   

6.
《测绘通报》2007,(10):72-73
早在2005年第22次中国南极科考和2006年第23次中国南极科考过程中,中国南极考察队就实地使用和测试了拓普康测量仪器.拓普康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经受住了南极超低气温的考验和较强的磁场干扰,在环境恶劣的南极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帮助科考队员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数据,科考队上下对拓普康测量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今,拓普康测量系列产品又将在2007年第24次中国南极科考活动中挑战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帮助中国在世界之极、南极之巅修建第三个永久考察站,在世界最南端矗立起永恒的中国地标.  相似文献   

7.
挑战巅峰无往不达——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绘通报》2007,(9):70-70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12勇士重返Dome 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  相似文献   

8.
正1月下旬,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圆满结束,科考队员纷纷返航。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科考队伍也踏上归途,跟随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南极动物的萌照。他们说,在南极,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距离特别的近,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派出的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鄂栋臣教授和青年教师艾松涛,在参加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后,已于8月25日返汉。  相似文献   

10.
《测绘通报》2006,(4):I0001-I0001
徕卡测量系统2006年全国巡展北京站3月17日上午在北京日坛公园举行。作为全球知识的测量解决方案供应商,徕卡测量系统以其领先的技术和精良的品质赢得了全球测量专家的信赖和认可。徕卡测量系统大中华区总裁Peter Lippmann先生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在过去的这一年当中,徕卡测量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2005年,徕卡测量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在武汉建立了工厂,主要进行生产,建立供应链,为本地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徕卡测量系统GPS参考站网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其他品牌;徕卡测量系统成为“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的独家白金赞助商;徕卡测量系统向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南极测绘中心提供最新的GPS产品用于南极科考研究等活动。另外,徕卡测量系统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国家级的建设和项目中,如故宫复测、兵马俑扫描、江阴大桥监测等。——据我所知,南极科考任务已经胜利结束,此次南极科考项目中使用了一些徕卡GPS卫星定位仪器,这些仪器为本次科考任务的胜利完成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持? 徕卡测量系统向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南极测绘中心分别提供了其最新产品Leica 1230差分GPS系统一套、Leica GS20高精度导航仪和先进的SmartStation用于本次南极科考研究。通过徕卡测量系统先进的全球定位技术,考察队已经初步完成了我国首张南极内陆地质图的野外绘制工作。南极科考队员对徕卡测量系统先进的GPS产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运行并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南极采用飞艇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对南极科考工作的加强,迫切需要新的高精度的地形图资料。而由于南极特殊地域的限制,要求作业时间要尽可能地短,基于这种情况,在南极两站地区采用飞艇航摄手段获取高精度的两站地形图将成为最佳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地方     
正第36次南极科考新建站野外测绘工作全面展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韩惠军朱李忠]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的测绘队员韩惠军、唐铸于2019年12月24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登上"雪龙"船,经过"西风带"的洗礼,航渡9天,于2020年1月1日抵达罗斯海新建站所在的恩克斯堡岛(难言岛)。经过3天的物资卸运、整  相似文献   

13.
南极常年考察站是人类在南极地区科考、探索以及观光等活动的据点,其选址对南极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并制约考察站本身功能。本文突破传统考察站选址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模拟已建站情况,使用定量化方法建立指标体系,评价常年站建站适宜性程度。实验过程摒除了人工指标适宜性分类以及专家打分等过程,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实验证明,其对已建站情况的拟合精度大于全指标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常年站的选址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中考察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进行识别和统计,累计经停了14个国家的32个港口,累计停靠了11个国家的18个极地考察站.探究了考察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考察船的往返路线选择情况,并总结了南极考察船穿越西风带的航迹规律.最后利用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国南极科考4个阶段的特征,为未来南极科考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1月7日上午,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踏上征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首批执行极地测绘度夏任务的2名队员随"雪龙号"出征。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共派出5名队员执行第32次南极测绘科考任务,其中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3人,武汉大学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人。此次出征的2名队员分别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和  相似文献   

16.
《地图》2006,(1)
2005年11月18日10时25分左右,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的115名队员乘“雪 龙”船从上海民生港码头起航,开始了为期130天、全程2万多公里的南极之旅。按计划 科考船沿途将只停靠香港和澳大利亚进行加油和补给,然后会在30天后即12月20日左 右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完成科考任务后于2006年3月底前返回上海。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sbergen)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落成。新奥尔松是到北极点的桥头堡,是理想的国际北极合作研究基地,已经有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8国家的野外观测和考察站。这里是极隙区,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极地科考30年来,极地科考工作者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取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壮大,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极地科考,它标志着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预示着极地考察在世界极地科考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由281名队  相似文献   

19.
南北两极地区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加强对两极地区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南北两极地区北斗二号三频数据质量评估问题,本文以两极地区IGS连续跟踪站北斗二号三频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极地区北斗二号卫星可见数、DOP值、数据完整率、信噪比以及多路径.经研究发现,低纬度地区卫星可见数多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多于北极地区,低纬度地区的DOP值小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小于北极;在数据完整率方面,3个频率对应相同类型卫星相当,低纬度高于南极,南极高于北极,GEO最优,其次为IGSO、MEO最低;在信噪比方面,低纬度高于南极,南极高于北极;在多路径方面,南极整体低于低纬度,低纬度低于北极.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南极科考测绘成果多为专业性较强的地理信息产品,依赖于庞大的专业软件运行环境,脱离于专业环境的"弱GIS用户"使用较为困难,无法适应南极较为极端工作环境应用。本文基于Geo PDF地理信息成果发布技术,针对南极科考工作用图需要,研究开发新型地理信息服务产品和发布方式,降低南极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的使用门槛,扩展了南极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对象,辅助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