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茅坪钨锡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毅  杨佑 《矿产与地质》1991,5(4):284-292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是由钨锡似层状云英岩型、钨钼石英脉型、钨锡硫化物脉型矿体组成的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是侵位于寒武系的燕山早期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矿化、蚀变具明显分带特征,矿带中矿物组合、成矿元素、矿物包裹体、氧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特征均有明显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大厂矿田成矿分带特征及其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由西向东分为三个带,东、西部为锡石-硫化物矿带,中部为矽卡岩型锌铜矿带.三个矿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在矿物组合和矿体产出形态上相差也较大,通过对构造形态的空间分析以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阐明大厂矿田成矿分带特征,并解释了不同矿带在垂向上的矿体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3.
湖南骑田岭芙蓉锡多金属矿田锡的赋存状态及迁移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芙蓉矿田锡矿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构造蚀变带型、蚀变岩体型、矽卡岩型、脉状云英岩型等五种类型。各类型矿体中锡主要以锡石锡的形式出现,其分布率由92.17~97.77%,硫化锡、胶态锡、硅酸锡的分布率<8%。锡元素在钠长石化成矿作用阶段,很可能是以氧的络阴离子SnO33-、氢氧络阴离子〔Sn(OH)6〕2-的形式迁移;在云英岩化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以氟的络合物,如Na2SnF6,Na2〔Sn(OH、F)6,〕SnF4,K2SnF6等形式搬运;到了绿泥石化锡石硫化物阶段,锡又以硫化锡酸盐、硫化物(Na2SnS3,SnS2,SnS)和氯的络合物(Na2SnC l6)、氟的络合物等形式进行迁移和搬运。  相似文献   

4.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解剖,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钨为主,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钨相对较贫。伟晶岩型矿体矿化为铍为主,伴生铷等。钻孔深部验证发现夕卡岩型矿体、锡石-硫化物型矿体、锡石-石英脉型矿体深部延伸较稳定。通过岩浆与铍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祥林矿区两期次铍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别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两期次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5.
广西容县鸡笼顶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笼顶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云开地体与钦州拼接带的过渡部位,受地体边缘石圭-样桂同生大断裂控制。本文从控矿因素、矿体形态结构、矿物元素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矿化类型、金属分带、矿体化探异常及围岩蚀变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比海底喷气沉积型矿床的产出特征,认为鸡笼顶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小卧龙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产于下古生界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与酸性侵入岩之间的矽卡岩接触带中,含矿矽卡岩带总体呈NE向展布。矿床由38条铁矿体和29条锡多金属矿体组成。锡铁钨多金属矿可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和表生期三个成矿期。矿体具有上铁下锡,东铁西锡的分布特征。根据矿床特征和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预测深部岩体锡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良好,围岩中注意寻找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7.
朱旭  杨融  陈永清  王连月  李刚 《地学前缘》2021,28(3):112-127
矿床的原生晕通常形成在矿体周围,与蚀变矿物和矿石矿物同时形成。矿床原生晕的分带规律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找矿目标。一些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具有示踪隐伏矿体的作用,从而为探测深埋矿体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老厂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是个旧巨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夕卡岩化矿化为其特征。根据其空间分布夕卡岩矿化可分为两类:内夕卡岩矿化和外夕卡岩矿化。前者发生在侵入体内蚀变带,后者主要形成于侵入体附近的蚀变碳酸盐岩中。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有以下异同:(1)内夕卡岩和外夕卡岩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从矿体的头部到尾部)分别为Ag-As-Bi-Cu-F-Pb-Sn-Zn-B→Ba-Co-Cr-Ni-Sb-V→Be-Mo-W和F-B-Ba-W→Cu-Sb-Be-Cr→Sn-Pb-Zn-Ni-Ag→Co-Mo-Bi-As。这表明异常元素的种类具有高度一致性,但轴向分带序列存在很大差异。(2)统计分析表明内夕卡岩矿化具有三种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As-B-Be-Co-Sn组合代表发育在花岗岩内蚀变带的云英岩化有关的锡石-硫化物-电气石蚀变矿化组合;(b)Mo-W代表与高温夕卡岩化相关的辉钼矿-白钨矿矿化组合;(c)Ag-Pb-Cu-Zn代表后期叠加于内蚀变带角银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矿化组合。(3)外夕卡岩矿化也具有三种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Ag-Bi-Sn-Cu代表发育在外夕卡岩带角银矿-辉铋矿-黄锡矿(锡石)-黄铜矿中低温矿化组合;(b)As-Zn-Pb代表发育在外夕卡岩带毒砂-闪锌矿-方铅矿中温硫化物组合;(c)F-Be-W-Mo代表靠近侵入体一侧萤石-绿柱石-白钨矿-辉钼矿高温矿化组合。上述表明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最后,在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内、外夕卡岩带深部矿体预测模型,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利用矿床的物质成分(元素、矿物及其组合)和结构、构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指导找矿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矿区有明显的分带现象,既有垂直分带,也有水平分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运用夕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中锡、铜共生及锡矿富集带之下往往有以铜为主或单独铜矿带产出的规律,指导铜矿的找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亥隆-措莫隆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是川西高原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其矿质来源和区内的措莫隆、若洛隆等含锡花岗岩有关.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并产于受这些构造破碎带控制的钙质矽卡岩中.根据矿床的矽卡岩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成矿过程可分为矽卡岩化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两个矿化期及五个矿化阶段,矿化程度主要和晚期矽卡岩化阶段以及石英-硫化物期交代蚀变的强烈程度有关.本文还根据对该矿床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矽卡岩的分类系统表.亥隆-措莫隆有色金属矿带是川西高原著名的白玉-义敦-乡城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亥隆-措莫隆矿带中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的差异,成矿元素在区域上表现为三种组合系列:锡多金属系列(Sn-W-Cu-Pb-Zn-Ag-Co-As);铜多金属系列(Cu-Pb-Zn-Ag-Mo);铅多金属系列(Pb-Zn-Ag).在矿区,从花岗岩体由内向外,可依次出现Sn-Cu带、Sn-Cu-Pb-Zn带、Sn-Pb-Zn带的矿化分带.在Sn-Cu带的矿体中,由下至上、由内接触带到外接触带,还依次出现W-Sn、Sn-Cu的矿化分带.  相似文献   

11.
姚树春 《世界地质》2019,(2):354-361
矿石的共生组合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表明纱岭金矿I-2号矿脉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焦家成矿断裂带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主要找矿标志有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等指示标志以及特有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异常;矿化富集规律为构造控矿及岩性控矿。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即当含有细粒黄铁矿细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细脉或其相互迭加时往往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其在空间分布上,服从于矿体南西侧伏规律。  相似文献   

12.
悦洋银多金属矿目前的保有储量已不能满足矿山持续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深-边部找矿工作。本文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通过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内的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铁矿中w(Co)/w(Ni)值、As-Co-Ni三角图解、w(Au)/w(Ag)值、w(S)/w(Se)值等特征,联合显示该黄铁矿的成因为岩浆热液(火山热液成因)型;(2)悦洋银多金属矿中稀散元素Se、Ga、Ge可以作为伴生资源开发利用;(3)由黄铁矿微量元素中简化的前缘晕元素组合(As-Sb-Ag)、近矿晕元素组合(Au-Cu-Pb-Zn)、尾晕元素组合(Co-Ni)的三元相图显示,采区矿脉主要处于矿体的中下部,说明在深-边部还有一定的找矿前景;(4)基于该矿床硫化物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等,认为蚀变分带是悦洋银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找矿标志,即浅部碳酸盐化带、中部硅化+冰长石化带、深部绢英岩化带、硅化+冰长石化带是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3.
蔡贺清 《矿产与地质》2011,25(5):400-404
富钟贺地区位于湘桂褶皱系湘中南褶皱带与华夏褶皱带的交汇处,区内良好的成矿条件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钨锡多金属矿床.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泥盆纪地层中,在空间上从花岗岩内部的云英岩型—矽卡岩矿床→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钨锡矿床→外接触带或远离接触带的锡多金属硫化物型和钨锡石英脉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是在燕山中、晚期,成因上...  相似文献   

14.
甘肃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冈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黄杰  王建业  韦龙明 《矿床地质》2000,19(2):105-115
李坝金矿床位于中川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外热变质带即黑云母变质带中,带内分布有较多的同类型矿床(点),是礼岷金矿带东部最大的金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分支复合,膨大缩小明显。容矿岩石主要为粉砂质板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块状、碎裂状少硫化物浸染型,次为角砾状硫化物浸染型,矿化组合为金银系列矿物-黄铁矿-(毒砂)。金矿化富集与中酸性岩脉空间密切伴生,同位产出。成  相似文献   

15.
天井山金矿的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构成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的成因及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主成矿期成矿演化可以划分为微量金-石英阶段、金-单硫化物-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微量金-萤石-方解石-石英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构造及其附近,呈脉状、透镜状,膨大狭缩、尖灭再现、舒缓波状产出特征明显;断裂产状变化处及裂隙发育地段易于形成厚大富矿体,矿化发育程度与基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矿体总体走向NE,具有浅部NW倾向、NE向侧伏,深部SE倾向、SW向侧伏的定位规律。其空间定位产出样式可分为外接触带型、接触带型和内接触带型。  相似文献   

16.
湖南姑婆山钨锡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婆山钨锡矿田自岩体接触带往内依次分布夕卡岩型、夕卡岩-构造蚀变带复合型钨锡矿及构造蚀变带型锡矿,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钨)矿化及矿体主要受近EW、NE、NW向断裂及断裂与接触带构造复合控制,构造控矿型式多样,并决定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方式.硫、氢、氧、铅同位素等资料反映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于燕山早期侵位的姑婆山岩体,不同矿床类型在成因上与岩体密切相关,属于与花岗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风化、剥蚀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7.
玲珑金矿田矿物组合与地球化学分带及矿体定位预测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讨论了玲珑金矿田矿物组合和元素的空间分带,二之间的一致性说明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带是宏观的元素地球分带,且具有远程有序和短程无序的特点。同时在矿田水平方向上,由于SE→NW金属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由少硫化物蚀变岩型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变化。由于不同矿物组合的矿脉赋矿标高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为矿体的定位预测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另外矿物组合的垂向分带,对判定矿体的剥蚀深度和延深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箭猪坡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上以锑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近年通过老矿山找矿勘查项目,首次发现了石英脉型锡矿体,锡以锡石为主。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矿石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及硫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成因。通过与大厂锡矿田垂向分带的对比,推测箭猪坡矿床浅部所揭露的脉状铅锌锑矿体及钻孔中揭露的石英脉型锡矿体,仅相当于大厂矿田上部脉状矿[中低温脉状(锡石)硫化物矿床矿带],中深部的中高温—高温矿带、隐伏花岗岩体尚未揭露,箭猪坡矿床找矿空间宽,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云南境内燕山期花岗岩和不同类型锡矿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综合判析。指出从印支期到喜山期,随着花岗岩的时代由老到新,含锡量逐渐增高。燕山晚期花岗岩一般含锡在20ppm左右,並且富含Nb、W、Pb等元索和挥发分F。这是在燕山晚期出现大量锡(钨)矿化並形成矿床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同类型的锡矿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锡石——硫化物型为Sn、(W)、Cu、Pb、Zn、As组合,有时出现Ag、cd、In;云英岩型和石英电气石型分别以Sn、W、(Cu)及Sn、B、Cu、Pb、As为主;锡石——伟晶岩型为Nb、Sn、Be、Li、Cs。各种锡矿类型的锡石微量元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一般硫化物型含Cu、(Pb)、As最高;伟晶岩型富含Nb、Ta、Sc;锡石——石英型含Ti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20.
鲁麟  梁婷  任文琴  赵正  刘善宝  陈郑辉 《矿床地质》2018,37(6):1260-1280
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是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浅变质砂(板)岩,并延伸至深部花岗岩内,按空间产出位置分为内带矿体和外带矿体,包括宝山、西山、烂埂子、枫岭坑4大脉组,矿体产出各不相同,矿物组合也具有明显分带特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文章选择淘锡坑主成矿期石英为研究对象,并与共生黑钨矿作对比,从空间角度开展不同脉组、不同矿体或中段的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石英包裹体类型有H_2O-NaCl型包裹体(Ⅰ型)、H_2O-NaCl-CO_2型包裹体(Ⅱ型)和纯CO_2体系裹体(Ⅲ型)及少量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并同时捕获贫CO_2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2气相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内、外带石英脉气液两相的包裹体均具有较宽温度和盐度范围,外带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_(eq))分别集中于200~220℃、1%~6%,内带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00~220℃、3%~7%,流体为中-低盐度、富含CO_2的H_2O-CO_2-NaCl体系,不同脉组不同矿脉之间对比结果均显示出多期成矿的特征。在矿脉形成过程中,流体的成分和温度在内外接触带有明显变化,表明岩体与围岩接触界面是造成淘锡坑矿床内带矿体和外带矿体的成矿条件改变的转折位置,成矿流体在此附近发生CO_2逸失引起相分离的不混溶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