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剔除库尔勒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地震波、仪器标定及明确原因的干扰数据,计算应变潮汐因子、高频信息和非潮汐速率,结果显示:O1波、半日波潮汐因子在轮台5.4级、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异常反应,潮汐因子曲线形态、周期均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异常结束后2-3个月内发震.总结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可有效捕捉前兆异常变化信息,有助于提高台站的地震短临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勇  段立新 《地震》2000,20(2):107-110
介绍了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和勒夫数 h2 之间的线性关系 ,h2 的变化幅度较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震前异常变化大 7.5倍。同时 ,昌平台剪应变观测潮汐因子 O1波与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M2 波震前异常有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钻孔应变观测潮汐因子的变化有可能是取得地震前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泰安台2013年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首先利用维涅第科夫(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同时对观测仪器的2个测项进行解算,并提取相关应变参数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选取泰安台资料质量较稳定的体应变数据进行了应变参数时间序列计算,并对2套仪器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认定应力场存在异常,并对比分析了应力场异常与重力场异常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体应变潮汐观测资料信息提取与映震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章 《地震》2003,23(1):48-52
根据体应变观测资料的特点, 研究了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提出了在时间域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中, 将潮汐因子、气压系数、非潮汐应变速率和加速度一并考虑, 在资料处理结果中, 这些参数可同时取得。分别用时间域分析方法和频率域分析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发现潮汐因子、气压系数、应变速率和加速度等参数在大同地震前均有大小不同、持续时间不等的异常, 这些参数可作为物理意义明确的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西太原、大同、临汾和代县4个台站的钻孔体应变资料,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对2008年以来13次强远震的潮汐响应和同震响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应变潮汐因子对应地震都有多则半年,少则几周的异常期,且不同台站对同一次地震的潮汐因子响应形态也不一致;4个台站在11次强远震中记录到了同震响应,其中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以突跳为主,其余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以波动压缩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安徽市级台站六安台钻孔体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数据日常变化形态的分析,发现日变化能记录到明显的固体潮汐,但长周期数据处于"上升—开阀—上升"的数据特征;由于体应变漂移速率在缓慢改变,本文采用以月为窗长对体应变数据进行直线拟合,计算残差值,能有效消除体应变的漂移变化;通过Vendikov调和分析方法,采用以月为窗长的小时值进行潮汐计算,选取M2波振幅因子、相位滞后作为判断数据异常的依据,对本省发生的4.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地震前5个月未发现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溧阳体应变自1994年开始观测以来,经历了1994年至2000年以整点值为主的模拟观测,和2001年至今以分钟值为主的数字化观测两个阶段,对这两个观测阶段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对溧阳台1996年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溧阳台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等参数无显著差异;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故障、水位、气压、气温等;②溧阳体应变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对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异常特征明显,映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强震前形变固体潮汐资料短期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晶  张立 《地震》2003,23(3):71-78
分析了各种潮汐观测资料处理方法,针对短期异常提取的要求,提出了适合提取短期异常信息的潮汐资料处理方法,对其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和展开。应用这些方法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重力、倾斜、应变等形变观测量进行了计算。对地震前潮汐因子、时间滞后、响应比等潮汐参数的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分析;突出了震源区附近的短期异常信息,并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表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的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蒋骏  张雁滨 《中国地震》1993,9(1):74-82
根据应变花理论,给出了由任意三方向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确定平面应变状态及提取潮汐面应变、体应变、平面剪切应变信息的方法和公式;特别是,根据潮汐应变理论和实际潮汐线应变的观测事实,利用两潮汐线应变差组合的特征,对地表潮汐剪切应变进行模拟,提出了由地表任意两独立方向潮汐线应变的组合观测确定地表潮汐平面应变状态及提取潮汐面应变、体应变信息的方法和公式,根据波叠加原理,提出了描述组合信息的统一公式,并导出了与之对应的各组合信息的大地系数和附加相位表达式;最后,简要讨论了各组合信息的前兆性物理实质,并得出潮汐线应变差组合观测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响应特征完全等价于地表平面内的潮汐剪切应变观测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几个体应变观测台站的资料,通过数学方法,提取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应变趋势变化,计算了潮汐因子,然后选取一定的判别标准,识别其中的异常。通过震例检验表明,体应变异常变化与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的数据处理方法在识别震前异常方面有一定效果,所提取的异常信息与地震发生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