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缝空间数据中心概念模型及其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顺平  胡茂胜  方芳 《地球科学》2010,35(3):345-350
随着空间数据中心技术在国土资源等领域地逐渐成熟,开拓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空间数据集成管理与开发利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应用模型.然而,空间数据集成与整合利用、增量更新问题以及不同厂家的功能共享与合作开发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空间数据中心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建立了数据无缝、功能无缝和应用无缝3个层次的无缝空间数据中心概念模型,并讨论了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技术: 新一代GIS架构技术与开发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6  
吴信才 《地球科学》2009,34(3):540-546
解决分布式异构多源空间数据共享、不同厂家的功能共享和合作开发是当前GIS开发和应用领域的难题.提出了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模型框架, 并基于该框架提出了新一代GIS架构技术和开发模式, 介绍了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功能仓库技术、搭建与配置技术等, 同时给出了国土数据中心的应用实例, 为基于数据中心大型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姜敏 《山西地质》2012,(4):88-90,92
传统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中,各类地理信息数据来源、格式不同,在各个系统中独立存在,无法叠加分析。“一张图”的信息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将各种信息进行规整,建立统一坐标系统,以可视化图层的形式展示。通过不同要素图层叠加,实现各种信息的可视化融合,同时共享电子地图信息。本文从多源多尺度的数据整合与存储技术研究入手,为“一张图”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的共享.在介绍西部数据中心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西部数据中心的在线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方案、开发模式和数据库结构,元数据标准、数据知识关联、分类和导航等关键技术实现进行了介绍.西部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本着方便查询、详细数据说明、易于管理、着眼未来和突出服务等原则,充分利用最新的Web和GIS技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最后,讨论了数据中心之间集成、模型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应用GIS技术建立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评价的多源地学信息系统 ,本文对物化探信息按GIS技术上的要求 ,建立了科学、规范、实用的数据分层标准及数据记录格式。将物化探信息分成重力、航磁、化探、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等 5个大类 ,及 11个主题图层。制定了分层和命名规则。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编制了数据纪录格式  相似文献   

6.
"数字国土"在"数字地球"中的地位及其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计划在国土资源领域的个体体现,借鉴点源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多”技术集成化研究基础,阐明“多S”技术集成的点源信息系统技术是“数字国土”的支撑技术,并构建了“数字国土”模型。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是海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数据可动态更新的运行系统。这里遵循GIS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海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的数据、系统需求,采用原型化、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系统数据库、功能、结构进行了总体设计,阐述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最后论述了系统集成的思路和模式、数据的集成处理方法以及系统开发中的几个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字国土"工程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冲龙  刘刚 《地球科学》2002,27(5):605-609
“数字国土”是新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对“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战略计划的响应,其核心问题是分布式点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主题数据库建模,“多S”结合与集成,三级网络结构,信息标准化体系,海量数据入库,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攻克,是实现区域地质调查了与矿产资源的信息化前提,而信息安全是“数字国土”的保障,作为合理而完善的解决方案,除了制定总体规划和系统结构外,还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实施步骤,这需要借鉴国际上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球信息科学方向发展和最新成果,并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勘查与管理的特殊布局,通过周密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来制定。  相似文献   

9.
陈文军  解建仓 《水文》2006,26(5):48-51
在总结防汛抗旱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与各级防汛抗旱工作有关的部门拥有的大量不同格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由于区域、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系统建设自成体系、标准不一、资源分散、共享困难、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利用中间件技术构建一个逻辑集中的数据平台——虚拟数据中心,统一防汛抗旱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与全面共享。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提出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在国家层面上,“一张图”建设更加侧重“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资源动态监管功能。在市级国土资源管理层面上,“一张图”不仅集合了海量数据,更多的是要体现在规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国土管理业务系统的集成上,构建一个综合管理、动态监管和信息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ata Warehou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ata warehouse (DW), a new technology invented in 1990s, is more useful for integrating and analyzing massive data than traditional database. Its application in geology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3 phrases: 1992-1996, commercial data warehouse (CDW) appeared; 1996-1999, geological data warehouse (GDW) appeared and the geologists or geographer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DW and began the studies on it, but the practical DW still followed the framework of DB; 2000 to present, geological data warehouse grows, and the theory of geo-spatial data warehouse (GSDW) has been developed but the research in geological area is still deficient except that in geography. Although some developments of GDW have been made, its core still follows the CDW-organizing data by time and brings about 3 problems: difficult to integrate the geological data, for the data feature more space than time; hard to store the massive data in fifferent levels due to the same reason; hardly support the spatial analysis if the data are organized by time as CDW does. So the GDW should be redesigned by organizing data by scale in order to store mass data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synthesize the data in different granularities, and choosing space control points to replace the former time control points so as to integrate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by the method of storing one type data as one layer and then to superpose the layers. In addition, data cube, a wide used technology in CDW, will be no use in GDW, for the causality among the geological data is not so obvious as commercial data, as the data are the mixed result of many complex rules, and their analysis needs the special geological methods and software; on the other hand, data cube for mass and complex geo-data will devour too much store space to be practical. On this point, the main purpose of GDW may be fit for data integration unlike CDW for data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黄晶 《地质与勘探》2002,38(4):67-70
将冶金地质系统50年来积累的地矿资源数据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和合理使用有用信息,建立矿产资源数据仓库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数据仓库技术能将集成的数据置入多维空间,供地质人员从不同工作视角获取信息,综合分析数据,以指导找矿工作,在此,简要介绍了如何建立矿产资源数据仓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侯卫生  吴信才  刘修国 《岩土力学》2008,29(6):1685-1690
在分析3D GIS(地理处理系统)技术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GIS的城市地面沉降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地下水抽汲的地面沉降计算模型的选择原则、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地面沉降信息三维建模、数据可视化流程及系统Web发布功能的3层体系结构等解决系统建设中难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铜矿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铜矿资源信息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该系统共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提出如何建立中国铜矿资源信息系统设计构想和实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所集成的是在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以多种数据方式存贮的基础遥感资料、专题解译资料、辅助分析资料以及综合调查资料。文章从数据格式转换与属性传递、数据配准、影像全波段镶嵌、数据分切与检索、数据集成显示等四个方面对RS、GIS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巨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质量保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GIS的一种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刚  陆洪智 《地球科学》2002,27(3):326-328
开发配电GIS主要有3种组织: GIS厂商及GIS二次开发商、配电自动化厂商、电力系统单位.分析了他们在开发中的优势与劣势, 提出一种把配电GIS系统分层, 由GIS厂商开发配电GIS平台, 自动化厂商及电力系统单位在该平台上进行2次开发的模式.论述了配电GIS平台的功能范围及海量数据管理、拓扑关系管理、设备库、按设备分层的拓扑关系模型、组件技术等关键技术, 并介绍了这种模式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烟台市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和出让等业务管理内容,在数字烟台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基础上,以GIS技术为支撑工具,以土地收购储备、出让业务中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核心数据资源,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出让业务实施管理系统。简化了烟台地区土地储备流程,优化了储备土地及土地开发流程,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进一步验证了基于SOA架构的GIS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地质数据仓库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光道 《地球科学》1999,24(5):522-524
提出并讨论了地质数据仓库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操作数据存储作 和数据仓库间的数据接口,借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存储和表示空间数据,级联式更新、主题间复杂交系的表达,以及专用的数据抽取模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