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环形自然电场法和充电法是测量地下水流向和流速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我们应用这两种方法在广东某地工程勘察中确定地下水流向和流速,取得了满意效果,查明了地下水径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润扬长江大桥水文地质单井同位素示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以润扬长江大桥水文地质单井同位素示踪为试验研究对象,介绍一种新的单井同位素示踪稀释测井方法。它可以在人工和天然地下水渗流场情况下,测量到地下水的渗透流速、流向、垂向流速流向、含水层的层间补给关系、含水层的涌水量和吸水量、每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地下工程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与地下工程相关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及其在岩溶区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岩溶区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的渗透性具有较强的非均一性。为探究岩溶含水层矢量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识别多级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特征,利用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在鄂西香溪河流域的典型水文地质钻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地面调查、抽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等方法,对流速流向测试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水文地质解释及探讨。结果表明:所选典型钻孔岩溶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不均一性较强,新型流速流向测量方法计算得出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的计算结果相差5%;与压水试验相比,在钻孔2个不同深度的含水段,2种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分别相差44%和2%;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流向测量结果表明,钻孔在垂向上揭示了2个不同层次的岩溶水流系统。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与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岩溶水的优势径流方向和径流层位,对于岩溶含水层渗透性非均一性的定量刻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省蔚县某井田,使用高密度电法仪对地下水进行充电法流速及流向探测。首先通过盐化测井确定含水层深度,以此确定供电电极A的井身位置为25.14m,然后以井孔为中心,以45°等方位间隔布置测线,分别测量盐化前后的电位值,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地下水盐晕变化情况,运用等电位线图和公式计算,得出该地下水的运移情况:该研究区地下水流向约是157°,流速约0.143m/h。  相似文献   

5.
开發地下水源时,为了找到好的井址,以便多出水量,必須事先測定当地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一般推断地下水流向需要測量許多鑽孔或井眼的地下水位,繪成地下水位等高线,然后按流向与等高线成直角的規律進行推断。对于局部地区也有用三点法來定流向的。至于测定流速不論使用哪种指示剂,都要有已經知道地下水流向的兩个鑽孔或井眼。在上坡井投入指示剂,从下坡井采水化驗,根据时間、距离來求流速。  相似文献   

6.
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预选区,区域地下水系统包含多级独立第四系储水洼地,洼地出口以泉水排泄地下水,继而回渗补给下级洼地。根据含水层底板起伏特征,利用GMS模拟软件中的排水沟模块与溪流模块概化了泉水,通过泉流量校准与监测孔水位拟合,校正了研究区渗透系数、给水度、和储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了地下水流速、流向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由南向北东径流,东北部为最终排泄洼地,地下水流速缓慢,水资源相对匮乏,有利于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两项科研成果最近通过鉴定。两项科研成果,为几种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快速、现场测定提出了新的途径。该研究专题在国内首次应用~(131)1同位素示踪剂进行地下水系统现场弥散试验。在山东、包头、河北等地成功地测定地下水系统弥散系数、流速、流向及有效空隙度。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安丽 《地下水》2011,33(5):5+93-5,93
在山东省济宁某井田,使用电法仪对地下水进行充电法流速流向探测。首先通过常规测井确定含水层深度,以此确定供电电极A的井身位置为175 m,然后以钻孔为中心,以45°等方位间隔布置测线,分别测量盐化前后的电位值,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地下水盐晕变化情况运用矢量合成和公式计算,得出该地下水的运移情况。该研究区地下水流向是W21°1...  相似文献   

9.
独仲德 《地下水》1990,12(3):165-168
本文首先对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方法作了初步分类,然后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外常用的电位差法、井中电视法和热示踪法;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强调指出,仪器的测量必须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相结合,才能正确地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流速。  相似文献   

10.
用同位素测井技术确定地下水侧向补给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达西公式计算孔隙地下水系统的侧向补给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水力梯度不能准确确定时尤为突出。本文在采用单孔放射性同位素(1 31 I)测井技术测定地下水渗透流速、流向的基础上,用流速断面法计算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应用FDC—2 5 0A型地下水参数测试仪测得鹿泉—灵寿断面含水层渗透流速为0 11~1 16m d。根据10个井的测流数据计算得到鹿泉—灵寿46 2km断面的侧向补给量为5 0 73 19万m3 a。结果表明,同位素流速测井技术可以较好地确定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并可提供流速、流向、含水层分布等信息。  相似文献   

11.
用机动船测流的水文站,在水位高、流速大、漂浮物多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抛锚定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了一项试验,以研究在未经锚定、沿水流方向漂移的测船进行测速的可能性及其改正的方法。这一试验已在我省津市、桃源等站进行了三年,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得了初步成果,证明本法虽具有局限性(如对测船操作要求严格,以及忽略漂移范围内流速的沿程变化等),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洪水期),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2)
以喀什水文站为研究实例,为对水面流速系数的率定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2年内的水文站垂向平均流速系数进行率定,总共进行了30次高水位流速系数率定试验,31次中水位试验和30次低水位流速系数率定试验,最终对其水面流速系数进行率定,并对其流速系数率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流速仪的三点及五点法可满足其流速系数的率定要求。测速垂线的布设、流速的脉动误差、流速仪的测定误差以及流向的偏角是其率定精度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乙醇示踪剂在岩溶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仲华  王振泰 《中国岩溶》1983,2(2):151-157
<正> 一、前 言 乙醇作为地下水示踪剂,首次在我国典型岩溶地区进行试验,已初步获得成功。 本文具体介绍了山东枣庄、河北峰峰、邯郸王风、广西合山等矿区用乙醇进行地下水示踪试验所取得的水文地质成果,如其中包括探索地下水的流速流向、地下水的迳流补给、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矿井突水水源、岩溶通道、断层导水性及其主要导水部位、帷幕注浆截流效果检验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 示踪试验是研究岩溶水运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示踪效果则主要取决于示踪剂的选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与核工业部七所共同研制的同位素示踪单井地下水流向流速仪1986年8月4日通过鉴定。 同位素示踪单井地下水流向流速仪是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等作示踪源,以热释光探测器(TLD)和(或)直读  相似文献   

15.
过去常用直流电法(电阻率法)、地震法、电测井等物探方法调查地下水,获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方法多用于定性测量。随着核子技术的发展,近来常常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脉状地下水;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循环速度(地下水年龄);还可用于含水层渗透性能的确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定柴达木盆地西台吉乃尔盐湖地下水流速、流向,从而来计算该区的渗透系数,正确确定其渗透系数,无论对科学研究还是对生产开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介绍同位素示踪方法测定该区地下水卤水流速,流向实验原理及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7.
葛孟琰  马瑞  孙自永  龙翔  邢文乐  王烁  尹茂生 《地球科学》2018,43(11):4246-4255
高寒山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对水资源的评价及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在高寒山区开展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以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温度示踪方法对高寒山区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温度示踪方法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监测了研究区两个时段的地温、河水水位、地下水水位以及河床沉积物底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并对温度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不同位置处河水入渗流速.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水位普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床底部温度在9月份整体低于7月;流速计算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主要为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入渗速率整体介于2×10-6~5×10-5 m/s.温度示踪法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地下水受多途径补给时,温度示踪法仅指示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而其他水源对地下水的补给还要通过同位素方法和数值模拟等其他手段进行计算.影响高寒山区河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因素主要有:河水与地下水水位、河床沉积物的水力传导系数与热容.   相似文献   

18.
重庆水文仪器厂ZBX-1型直读流速流向仪系由电缆联结到ZLS-1型直读流速显示器,以直接显示流速和流向。在使用时常发生流速仪和电缆的接头处渗透进水而测不到流向的故障.经过多次试验,我们用黄油(或牛油)充填入流速仪接口内,然后把电缆插头插入,使黄油溢出,再将螺母紧固,最后在接口处的  相似文献   

19.
武汉长江底钻孔同位素单井法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在武汉市长江底部第四纪孔隙含水层中用单井稀释法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在这种试验条件下所得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武汉长江底部JC II 6号钻孔处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都受到地表长江水流的影响。上部受到影响大,而深部较弱,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逐渐向东偏转35°左右。上部中细砂层中的地下水流速,大于下部粗中砂层中地下水流速。本次测试由于测定点靠近江心地下水排泄带,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头差0 5m左右,试验虽然采取了特殊的施工工艺,也还可能受到垂向流的微小影响,使测试结果中的水流速度比实际地下水水流速度可能要稍偏大些。但因本点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三段之间或地下水流和江水之间无明显的水头差,所以引起的误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从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讨论了滑坡过程中的地下水作用机理和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问题,建立了二维极限平衡状态下的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和描述滑坡剖面二维不稳定流动问题的动力学模型;以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对重庆土台镇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防治措施宜首先考虑地表水防渗和地下排水方案,在滑坡位移监测的同时更应考虑位移、降雨量、地下水动态三者的结合;采用数值模型计算了长江三峡库区鸡扒子滑坡因降雨入渗而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和流速场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滑坡发生的时空特点基本吻合,当降雨达到46h时,滑坡体中地下水流向与滑动面倾向基本一致,尤其是在滑体底部出现潜水流,此时的地下水流动对滑坡稳定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