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细沟侵蚀影响因素和临界条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细沟侵蚀是坡耕地时常发生的一种侵蚀形式.细沟侵蚀对坡面土壤侵蚀产沙有重要贡献,而且是坡面侵蚀由面蚀向沟蚀发展的过渡.本文分析了细沟侵蚀影响因素和临界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有降雨径流、土壤、地形、土壤表面特征和土地管理等因素,其中,前4者有多种指标来表征其效应,而土壤表面特征的影响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坡面需要达到特定的临界条件才可能发育细沟,细沟发生临界条件的研究主要从临界径流条件、临界土壤条件和临界地形条件等角度出发,各临界条件并非定值,而是关乎其他因素的综合指标.最后,本文对今后细沟侵蚀影响因素和临界条件研究可能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影响因素响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区坡地耕作方式多样,侵蚀过程复杂,形成了强烈的水土流失,须加强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对产流产沙影响的定量化研究.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东北典型黑土区海伦市光荣小流域不同处理方式的坡耕地径流小区监测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法和通径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降雨类型事件中坡耕地产流产沙对影响因素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以中等历时、中等雨强、中等雨量的降雨(RⅢ)为主,其次是长历时、中等雨量的变雨强类型降雨(RⅡ),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的大暴雨(RⅠ)极少发生.横坡垄作对RⅢ的水土保持防护效益明显优于RⅡ.在免耕、少耕、顺坡垄作和裸坡小区,RⅡ和RⅢ的平均次降雨径流深相差较小,但RⅢ的土壤流失量明显高于RⅡ,RⅢ是研究区土壤流失的主要贡献者.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分别在RⅢ和RⅡ中对产流具有较大影响.水土保持措施通过直接和间接影响径流深的作用进而控制土壤流失量.作物经营管理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以间接效应为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小区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均具有显著差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能明显减少产流产沙.单纯从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考虑,横坡垄作是该区最为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其次是免耕,不推荐少耕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的临界坡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度是重要的地貌因子.采用岔巴沟径流场和王家沟径流场资料,首先研究坡度与最大30 min雨强(I30)对土壤侵蚀影响,然后确定了主导侵蚀为溅蚀片蚀与主导侵蚀为细沟侵蚀之间的临界雨强,最后探讨了不同侵蚀类型下的临界坡度.结果表明:1.坡度与降雨强度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雨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增大;2.团山沟的溅蚀片蚀与细沟之间的临界I30为0.31 mm/min,同时,该临界雨强不是一定值,受下垫面因素等影响而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3.以溅蚀片蚀为主时,土壤侵蚀存在一个<31°的临界坡度,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模数随坡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从9°~31°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增加是先增加后减小;以细沟侵蚀为主时,在9°~31°间土壤侵蚀不存在临界坡度,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含沙量随坡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从9°~31°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增加先逐渐增加后缓慢增加,临界坡度>31°.  相似文献   

4.
坡耕地侵蚀过程与土壤理化特性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少燕  查轩 《山地学报》2002,20(3):290-295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问题是制约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和土壤退化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应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坡耕地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侵蚀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演变规律;明确了不同中下坡面单位时间产沙三个过程特征;揭示了泥沙中不同粒级颗粒组成、团聚体和营养元素迁移规律及导致土壤退化加剧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过程的多元回归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蔡强国  陈浩 《地理研究》1989,8(4):28-36
根据多元正交设计,对马兰黄土进行了降雨(人工模拟)溅蚀试验。得到了计算降雨溅蚀分散量(Y)和降雨溅蚀向下坡搬运量(Z)的两个回归方程。方程揭示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诸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各个因素在降雨溅蚀过程中的地位和对各种降雨溅蚀临界值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降雨侵蚀力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杨子生 《地理科学》1999,19(3):265-270
降雨侵蚀力R值是建立土壤流失方程的最基本因子之一。通过对标准径流小区的实测土壤侵蚀量和侵蚀性降雨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出滇东北山区坡耕地降雨侵蚀力(R)的最佳计算指标为R=E60·I30,计算和分析了本区域降雨侵蚀力(R)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该室运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降雨迳流特性、地貌特征及土壤性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上述关系对坡地侵蚀发育的综合影响,探讨侵蚀产沙机理,将有助于认识坡地侵蚀过程,从而建立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溅蚀片蚀带是坡面侵蚀的最上方地带,研究片蚀过程含沙量变化有助于阐明坡面侵蚀规律。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坡面片蚀稳定含沙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处理包括2种质地的黄土(塿土和黑垆土),2个雨强(90和120 mm/h)和4个坡度(10°、15°、20°和25°)。结果表明:在不同质地黄土、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水流含沙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平稳的规律;稳定含沙量与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和坡度呈幂函数关系,稳定含沙量随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和坡度;所分析的水动力学指标中单位水流功率与稳定含沙量关系最密切,降雨强度对稳定含沙量的影响大于单位水流功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EUROSEM模型对三峡库区陡坡地水力侵蚀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宏  蔡强国  朱远达 《地理研究》2003,22(5):579-589
三峡库区坡地资源被广泛利用,但水土保持措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坡地,尤其是陡坡地是库区主要泥沙来源,因此,有效评估土壤侵蚀风险、预测径流和侵蚀速率以及选择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该地区显得非常必要。EUROSEM模型是动态分布式模型,可以在单独地块或小流域中预测水力侵蚀强度,其特点比较适合库区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本研究以在三峡库区秭归县王家桥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站的标准径流小区的人工降雨资料为基础,应用EUROSEM模型模拟陡坡地中的侵蚀状况。模拟结果表明,EUROSEM对人工降雨中径流模拟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流失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更精确地模拟库区陡坡地的土壤侵蚀状况则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农田氮素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机理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田间模拟降雨径流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农田暴雨径流氮素流失与雨强、作物覆盖、施肥因子的关系,以及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对氮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增大,氮素流失越多;作物覆盖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土和颗粒态氮流失;(2)颗粒态氮浓度占径流全氮浓度的88.9%(施尿素)和98%以上(未施氮肥),是农田径流氮损失的主要形态;(3)施用化学氮肥增大了农田径流溶解态氮浓度,化学氮肥容易通过地表径流流失;(4)侵蚀泥沙的团聚体组成和原来土壤有很大差异,粒径<0.25mm的团聚体,尤其是含氮量较高的<0.045mm团聚体的富集是侵蚀泥沙富集氮的主要原因。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降低表土速效氮含量是减少农田地表径流氮养分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坡面溅蚀发生过程及其与坡度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观测降雨过程中不同方向上溅蚀强度的变化,根据各影响因子间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关系特点,分析了雨滴溅蚀发生的过程特征及其变化原因,从溅蚀过程的变化特点及溅蚀强度的变化规律比较,定量地探讨了坡度对雨滴击溅侵蚀的影响作用,得出了溅蚀强度与坡度因子之间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密云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根据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选择若干径流小区,进行降雨、径流量、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磷的流失情况。根据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SCS法分别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分析氮、磷的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坡耕地和荒草坡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比较严重;村庄中溶解态氮的流失量最多;村庄和坡耕地是氮、磷流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坡面土壤侵蚀经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面土壤流失预测、水保效益评估,无不需要坡面侵蚀模型。本文以岔巴沟流域坡面径流场降雨水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次侵蚀性降雨坡面土壤侵蚀模型、次降雨坡面细沟侵蚀模型,并对各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对大侵蚀产沙事件预测很准;坡度、最大10分钟雨强、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次侵蚀性降雨主要因子,坡度、最大10分钟雨强、降雨量是影响细沟侵蚀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对细沟侵蚀产沙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钟莉娜  王军  赵文武 《地理学报》2017,72(3):432-443
土壤侵蚀是制约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分析不同面积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变化趋势,本文基于土壤侵蚀评价指数,发展了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的表征方法,探讨了多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6-2012年,研究区降雨侵蚀力因子R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呈现下降趋势;② 随流域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内降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逐渐降低,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变大;③ 在流域面积较小时,降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要大于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而在流域面积较大时,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于降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④ 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研究区的林地比例有所下降,陡坡植被覆盖类型趋于单一,这是在流域面积增大时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流域面积较小时,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松软的土壤性质和沟壑纵横的地形增大了发生重力侵蚀的可能性,土壤和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RUSLE的广东南岭土壤侵蚀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和GIS技术,分析了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坡度坡长因子以及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评价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探讨不同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的变化范围为8 181.52~14 621.56(MJ·mm)/(hm2·h·a),土壤可蚀性因子为0.146~0.238(t·hm2·h)/(hm2·MJ·mm),坡度坡长因子为0~612.615,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为0.101~1.183,土壤侵蚀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7 016.44和137.69 t/(km2·a),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低度敏感和较低敏感为主,不同影响因子在敏感性分区的变化范围不同,其中地形因子和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对土壤侵蚀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宋阳  刘连友  严平  曹彤 《干旱区地理》2006,29(1):124-131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对侵蚀作用的敏感性。对土壤可蚀性的研究是认识土壤侵蚀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可蚀性可以通过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水冲、模拟降雨、小区和风洞试验测定,可以使用土壤侵蚀模型与诺谟图计算土壤可蚀性。研究中产生了许多可蚀性指数和计算公式。土壤可蚀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受空间变化、土壤性质的时间动态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土壤可蚀性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农田土壤是土壤可蚀性研究的主要对象,区域之间的土壤可蚀性缺乏对比,因此加强对土壤可蚀性机理、实验与风水复合侵蚀作用下土壤可蚀性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作物经营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滇东北山区4种代表性作物种植类型———玉米、马铃薯、黄豆、玉米-黄豆间作对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影响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分析确定了作物经营因子(C)值,为建立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奠定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坡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表现为两种形式 ,溶解于径流中的矿质氮随径流液流失 ,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以无机态和以有机质形式存在的氮素。坡地土壤氮素流失过程实际上是表层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的过程 ,土壤氮素流失的多少主要受相互作用的限制。从分析土壤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入手 ,分析了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 ,并对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了现有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提出了建立适用于土壤侵蚀预报的可蚀性评价指标的原则。并运用野外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黑土、黄土,以及日本火山灰土等土壤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土壤可蚀性随次降雨强度、不同强度段降雨组合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对应的土壤流失量是反映土壤性质与流失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最好指标,但不能把目前使用的土壤可蚀性指标直接移植于次降雨模型中。土壤可蚀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其变化规律还存在地域差异性。采用最大30分钟雨强大于25-30mm/hr降雨的侵蚀产沙资料,计算的土壤可蚀性值比较稳定且接近该土类可蚀性的多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20.
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靳长兴 《地理研究》1996,15(3):57-63
本文分析了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包括不同坡度下被蚀体的特征差异,坡度对坡面溅蚀、坡面入渗、坡面径流及坡面侵蚀的影响,最后从理论上阐明了坡面侵蚀中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