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中就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快速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别研究了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必要性,提出了超前预报技术思路,最后就高边坡岩体反分析及反馈设计问题、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问题以及与监测相适应的超前处理及防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爱钟  莫晓明 《岩土力学》2007,28(5):1066-1068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调整网络中的连接权值、网络结构,实现输入输出非线性映射关系,对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的变形进行预测。具有全局最优化遗传算法可使连接权值、网络结构得到最优解。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进行变形演化特征识别,对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时效变形进行智能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刘祯荣 《地质与勘探》1997,33(2):53-57,63
三峡永久船闸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之一,保证船闸高边坡施工和运行期间的稳定,为该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开挖施工方案及加固处理措施,并运用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参数反演在岩质高边坡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边坡岩体本身的非均质性和赋存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边坡岩体的力学特性参数及赋存环境总是处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之中,因此,决定参数取值是数值计算中的一个难点,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材料参数反演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峡永久船闸边坡的开挖效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三峡船闸的应力变形状态,旨在对船闸运行期的变形稳定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余太金 《矿产与地质》2001,15(Z1):588-591
以三峡永久船闸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为例,主要介绍了对穿锚索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尤其是锚索孔导正方法、效果以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特大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永久船闸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为例,主要介绍了对穿锚索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尤其是锚索孔导正方法、效果以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预应力对穿锚索保直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峡永久船闸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实践为例 ,详细分析锚索孔倾斜产生的地质条件、工艺因素 ,提出防止产生孔斜的措施 ,并详细介绍钻具保直组合系统。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高精度锚索孔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野 《探矿工程》1999,(2):22-24
就水平锚索孔的偏斜,导直机理和施工工艺作了分析和论述。采用水平孔导直理论和施工工艺在长江三峡永久船闸锚索孔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徐卫亚  蒋晗 《岩土力学》1999,20(2):27-31
提出并建立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监测资料,动态构筑了高边坡变形预测知识库,提出了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预测分析模型,并得到了永久船闸岩体高边坡变形量、变形收敛速度与收敛时间等结果。  相似文献   

10.
岩体结构面倾向参数概率分布函数改进的Bayes推断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该地区断层及节理比较发育,且具有一定的随机统计性,它对岩体力学性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研究节理倾向的概率分布特征,本文引入以Bayes 最小熵优度比较检验为基础的概率分布的改进Bayes 统计推断方法,基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节理岩体3373 条结构面的实测参数,就对岩体力学性质起控制作用的各组结构面的倾向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了研究。文章最后还讨论了推断的最优分布参数,估计了结构面参数的检验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1.
王熙  王明镇 《地球学报》2012,33(1):49-56
安徽寿县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底部粉砂岩层中发现了一个滑塌-滑脱软沉积物变形复合构造,剖面观察显示,该沉积变形构造经历了滑塌变形、滑脱变形、震动液化变形等3次以上的变形过程,很好地保存了原始沉积面貌和沉积变形特征;分析该沉积变形构造的成因,发现变形构造属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形成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相带。引起软沉积物变形的动力是地震事件产生的多次震动波作用,造成软沉积物滑塌、滑脱褶皱、震动液化泄水等变形作用,形成了具有复杂变形特征的软沉积物变形复合体,是一次地震事件多次地震活动的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12.
刘建友  赵勇  李鹏飞 《岩土力学》2013,34(8):2165-2173
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围岩的变形机制研究隧道变形的尺寸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变形的尺寸效应与围岩的变形机制存在密切的关系。围岩中由于结构面的存在使围岩的变形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材料变形和结构变形两大类,围岩变形的尺寸效应也主要体现在材料变形和结构变形两方面。围岩材料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均与围岩断面尺寸呈线性比例关系;围岩结构变形的尺寸效应表现为:(1)围岩结构类型随隧道断面尺寸的增大而发生改变,不同类型的围岩其变形机制不同,不同变形机制产生的围岩变形量相差较大;(2)在同一种围岩结构下,相同变形机制产生的围岩变形量也会随着隧道尺寸增大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如在块状围岩中,隧道周边不可动块体会随着隧道断面尺寸的增大而转化成可动块体,从而发生滑动或者滚动变形,甚至坍塌;在层状围岩中,岩层的弯曲变形与隧道断面尺寸的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反倾边坡倾倒变形演化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扎拉水电站坝址右岸反倾边坡为工程依托,基于地质认识及相似理论建立边坡物理模型,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模拟河谷下切作用,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演化过程。模型开挖后变形破裂发展的过程表明:该类反倾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为初期卸荷回弹变形、长期重力弯曲(破裂)变形及后期蠕滑变形。通过对位移、变形速率和变形加速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反倾边坡倾倒变形的过程可以根据变形加速度a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即倾倒启动阶段、稳态变形阶段和快速失稳阶段,各阶段分别对应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形加速度a作为倾倒边坡稳定性判别指标,并尝试将变形加速度突破稳态蠕变上限值(a≥a2)作为边坡失稳预警判据。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mass deformation and water seepage under certain stress in North China was conducted through combined tests of the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and water seep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ual deformation of the clay soil under stress is greater than th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the seepage. On average, th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seepage was about 60% of the actual clay deformation under stress. The actual deformation of sandy soil, however, is less than th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seepage. On average, the seepage-induced deformation was approximately 125% of the actual sandy soil deform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ndy soil did not have complete plasticity. Clay had the highest amount of water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while silty soil, calcareous highly cemented clayed soil and sandy soil had less water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d subsidence mechanism and rough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观力学特性的脆性岩石变形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贵  张超  贺敏  刘涛 《岩土力学》2016,37(10):2753-2760
为了建立能够描述岩石宏观变形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形模拟方法,考虑微缺陷的不均匀性对岩石宏观变形产生的影响,将岩石视为由空隙部分材料和骨架部分材料两部分组成。首先,基于岩石各组成部分材料变形分析,利用真应变描述方法及非线性变形的特点建立空隙部分材料的变形力学分析方法,同时,引入统计损伤以及固体力学理论建立骨架部分材料的变形力学分析方法。然后,通过岩石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形力学分析建立岩石宏观变形力学分析方法,从而获得能够模拟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将文中模型与既有模型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且基于文中模型对岩石及其组成部分变形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模型不仅能反映既有模型所描述的主要变形特征,还能克服其难以较好地反映初期宏观变形非线性的不足;同时,该模型还能描述岩石组成部分的变形过程,不仅揭示了岩石宏观变形与其组成部分变形之间的关系,也揭示了空隙部分材料变形是引起岩石宏观变形非线性的根本原因。表明本文模型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归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本文基于三峡库区189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位移-时间曲线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17~2019年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形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变形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降雨为变形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地质灾害年变形量及地表宏观变形,划分为未变形或微变形、缓慢变形、较明显变形、明显变形等4类;(2)依据GNSS累积位移-时间曲线特征,将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划分为振荡型、直线型和阶跃型3种基本类型,其中阶跃型是发生明显变形和较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主要变形形式,为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关注的重点;(3)通过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总结了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存在8种阶跃变形特征,提出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归纳了其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在变形“台阶”的形态特征、高度控制因素、出现时间及重复规律性等4个方面差异。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分析和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中表生构造形成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具有不同于内动力构造的特殊成因。当与内动力构造相叠加时,会使地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表生构造可分为连续构造型式、非连续构造型式和过渡构造型式,其中连续构造型式包括飞雁状褶皱和倾倒弯曲构造,非连续构造型式包括密集节理带和溶蚀正断层,过渡构造型式包括石香肠构造和块体翻转构造,它们在三峡地区广泛发育,是泥灰质岩石遭受溶蚀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的发育过程也是地基变形、破坏的过程,三峡地区大量的地质灾害便与表生构造的发育有关。因此,防治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防止水向地基入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筑物的几次实地变形监测,以及收集到的有关变形监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总给出大亚湾核电站建筑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核电站是安全的,其水平位移、沉降量符合客观规律,属正常的形变,为今后解决核电站建筑物变形观测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定量化讨论了边坡岩体(软岩)的变形模量、泊松比、密度、粘聚力、内摩擦角、边坡高度等参数对软岩边坡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边坡位移随变形模量E的增大而减小;泊松比μ的增加,则会引起x方向的位移的增加,y方向的位移减小;而岩体密度对岩石边坡位移的影响甚弱。边坡岩体的粘聚力c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程度与岩体的其他参数间存在很大关系。内摩擦角对边坡位移的影响大小,则取决于粘聚力c的取值。此外,随着边坡高度的增加边坡变形则会随之增加。其中x方向位移变化对边坡高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同样,在边坡岩体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边坡倾角越大,边坡变形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考虑椭圆化地层变形影响的浅埋隧道弹性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浅埋隧道周围地层最终变形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考虑椭圆化变形影响的计算模型和浅埋隧道位移边界条件,并利用Airy应力函数得到了该问题弹性解析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了椭圆化变形对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化变形对水平位移的影响远大于竖向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