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韶关市某地下开采的萤石矿山为例,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背景入手,分析矿山开采对该矿区的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和影响,进而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保护及恢复措施,以指导同类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掌握甘肃肃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铁矿山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恢复治理分区,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治理措施。通过本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减少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兵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215-217,222
桐梓县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对土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占用与破坏,对地下水均衡的破坏,及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等几种。通过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分区及其保护、治理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调查湖南省矿业开采活动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现状,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采矿条件、综合利用水平以及恢复治理技术落后等技术因素,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倾向、监督管理不力、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等管理因素。同时对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作分析,为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矿产资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愈随之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陕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且危害较严重。陕南、关中、陕北及不同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形成的结果。提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从源头上预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科技水平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矿业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污染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压占、毁损土地资源.根据吉林省不同类型矿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特点,探讨各类矿山宜采取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为今后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陶耐  盛勇 《安徽地质》2022,(3):239-243
露天开采矿山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尤其在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广德市某灰岩矿为例,讨论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根据研究区气候、水文、地貌、地质等各方面背景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环境问题,从矿坑边坡存在崩塌的地质灾害隐患,自然景观、土地、植被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先行,辅以养护、监测三位一体的完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并对不同采坑提出了针对性治理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宋月梅  李军  王娜  何平 《云南地质》2022,(4):528-535
归来庄金矿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的大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研究,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及相关规范,确定了评估范围和级别,并从采空塌陷、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既有效避免因矿山开采产生的灾害,又全面恢复了矿山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谭骏 《地下水》2023,(4):206-207+241
为了消除露天矿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矿山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无为市石涧镇打鼓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对残丘采坑进行推高垫低、地形地貌整理、覆土复绿等工程施工方法,消除因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可为其它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的木里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刘瑞平  徐友宁  乔冈  柯海玲 《地质通报》2018,37(12):2251-2259
为揭示木里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2010年和2013年2期高分辨遥感影像监测,野外调查和水土样品采集,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承载力的调查,查明了问题并对其破坏程度和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占压与破坏严重,河水受到Cu、Pb、Cr和Zn的污染,土壤受到Cd、As污染,高山草甸和沼泽地破坏及退化现象严重,冻土含水层结构遭到破坏,地质环境承载力适中。评价结果可为政府和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平顶山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内主要有地面变形、水资源系统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矿坑突水、瓦斯突出、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其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矿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平顶山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避免、减轻或得以治理.并对防治投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市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皇岛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已成为秦皇岛市特别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之一。伴随着矿业的发展,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采空区地表变形(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岩溶塌陷、露天采矿边坡失稳、尾矿引发的泥石流、水土流失以及地貌景观的破坏等。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台地区。形成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法制不健全、缺乏强制恢复机制、布局不合理、监管不到位、开采技术落后、不合理开采、资金缺乏以及从业者环保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应采取加强立法、建立保证金制度、统一规划、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疆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成果综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优势,采用多类型、多时相遥感数据,在充分分析监测区矿产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矿山辅助设施、道路、矿堆、矸石及地裂缝、采空塌陷等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出发,运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新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遥感调查与监测, 获取了全区矿山开发中土地占用与损毁、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以及恢复治理状况等方面丰富翔实的基础数据,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与不同矿种、不同开发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新疆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再次显示了遥感技术为矿山管理“一张图”工程做贡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度量,至今仍未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方法。文章选取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地质遗迹的破坏、对水资源的破坏、占用破坏土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和隶属度矩阵,将江苏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及差4个等级,评价结果为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芳  徐友宁  乔冈  刘瑞平 《中国地质》2010,37(5):1520-1529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区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开发强度、不同类型矿产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危害、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重于西部地区,煤矿山问题重于金属矿山、金属矿山问题重于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19.
赵立敏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44-46,69
在调查高腊梅水库大坝所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及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坝体、坝基及坝肩的工程地质特征,对坝体的稳定性、填筑土的渗漏,坝基及坝肩岩(土)体的渗透等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危害及应采取的加固处理措施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我国矿山数量众多,水土污染比较普遍,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矿山水土污染防治是今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不同阶段的水土污染风险以及不同矿山的水土污染类型、特征和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活动过程包括勘探、建矿、开采、洗选、冶炼等多个阶段,而水土污染风险贯穿于矿业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风险不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矿山及其周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受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长期持续开采条件下矿山水土污染物存在累积效应,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的污染物扩散表现出叠加效应。通过对某典型水土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上述推断。根据我国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议今后开展矿山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应区分不同类型矿山、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污染物特征、不同污染程度,采取分类施策、系统修复、标本兼治的对策,以实现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