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9,(9):44-44
气体和尘埃密集的云雾状天体——星云被认为是字宙孕育恒星的“子宫”。一项新研究预测,在距太阳系400光年远的地方,一个新的恒星“即将”诞生。孕育这个恒星的将主要是质量是太阳两倍的暗星云Barnard68。研究表明,这个位于蛇户座的云雾状天体已开始呈现不稳定状态。而一个质量只有它十分之一的星云正在迅速接近并“快要与它相撞”。  相似文献   

2.
炽热的太阳,中心气温高达1500万度,压力有2500亿个大气压,如此高温高压,使太阳物质的原子早已离子化,形成“等离子体”,这时的原子核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相互间的斥力而相互碰撞,产生热核反应。太阳物质主要是氢和氦,其反应变化以氢和氦的核聚变为主导,即4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当4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棱后,发生了质量亏损(太阳每秒钟因各种核聚变反应而损耗质量约400万吨),这部分亏损质量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7):44-44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科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观测到一个质量约为太阳3.8倍的黑洞,这是迄今已知最小的黑洞。 据美国媒体2日报道,这个轻量级黑洞位于一个代号为XTEJ1650-500的双天体系统中,周围有一个恒星伴星绕其运行。  相似文献   

4.
恒星是宇宙间最普通的天体。在晴朗无月的夜晚,不用望远镜,目力最好的人可看到三千颗左右的恒星。在围绕着地球的全部天空中,肉眼可看见的恒星约六千颗。如果用望远镜观察,就可以看见更多的恒星,用的望远镜愈先进,看到的星就愈多。高中阶段,结合《地球在宇宙中》这一章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恒星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5.
朱毅 《地理教学》2014,(1):42-43
正一、相关知识背景1.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中,最明显的是天体的周日运动。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对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地外的天体以相反的方向、相同的周期旋转。天体的周日运动中最典型的就是太阳的周日运动,也叫做太阳的视运动。2.天球  相似文献   

6.
邵发仙 《地理教学》2010,(20):58-59
在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年障碍”。在描述星系、天体到地球的距离为××光年时,教师总会提醒学生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1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1光年=308568千米)。例如: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为2.6万光年,最近河外星系的距离约16万光年,可观测的宇宙范围约150亿光年。  相似文献   

7.
王琳琳  王建  孙威  王婕 《干旱区地理》2021,44(1):221-228
基于行星会合指数运动学方程,推演出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距离变化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重建太阳质心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距离变化时间序列,作为太阳轨道运动的替代性指标,使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0~25.0 ka BP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的距离与Δ^14C时间序列。结果显示:两者均存在蕴含~2300 a周期(Hall?statt cycle)的IMF分量;互相关分析证实两者蕴含的Hallstatt周期分量间具有相关性,0~13.9 ka BP与13.9~25.0 ka BP年代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52、0.44,并且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距离的变化超前于太阳活动指标Δ14C的变化。表明太阳质心远离太阳系质心时,大气14C含量增加,对应于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太阳质心靠近太阳系质心时,大气14C含量减小,对应于太阳活动较强的时期。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探究太阳活动Hallstatt周期的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除了月球外,人类尚无法直接通过航天器获得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岩石样品,直到目前,采集降落到地表的陨石是获得地外岩石样品的唯一手段.陨石保存了太阳星云凝聚、行星堆积、地球等类地行星熔融分异等全部过程的信息.同地球上其他资源相比,陨石极为稀少而珍贵.自1969年日本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和山脉的蓝冰上发现9块陨石以来,人们认识到南极冰盖有利于陨石的长期保存,并存在陨石的独特富集机制,日本、美国、中国、欧盟等各国南极考察队共在南极大陆找到了约40000块陨石.南极大陆成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陨石最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4,(2):44-44,48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Kepler-62是一颗距离地球约1200光年的系外类地行星,这颗系外行星仅比地球大约1.4倍,它围绕一颗比太阳稍暗一些也稍小一些的恒星运行。科学家们相信这颗行星运行的区域位于宜居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4,(21):62-64
已发现的数千个与太阳系大相径庭的行星系统颠覆了我们对行星形成的认识。天文学家们正在寻找一个全新的理论。不久前——事实上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个理论,其漂亮程度让天文学家相信它必须是正确的。他们给它取了一个极其平淡的名字:核心吸积理论。其漂亮之处就在于,仅使用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和化学原理,它就能解释太阳系的每一个主要特征。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行星都以同一个方向绕太阳转动;为什么行星的轨道几乎都是完美的圆形且都位于太阳赤道平面附近;为什么四颗内行星(水星、  相似文献   

11.
王桂琴  王道德  杨晶 《极地研究》2011,23(4):328-337
Cr同位素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手段,在天体化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追溯太阳系早期历史演化和定年.Cr同位素组成测定的主要技术是二次离子探针、热电离质谱和多接收等离子质谱,本文对这些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发展作了论述.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目前对ε(53Cr)和ε(54Cr)测定精度分别达到6 ppm和12 ppm(2σ).高精度Cr同...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5,(2):65
1在这幅图像中,英国的天文爱好者布拉迪展示了一颗中子星相对于英格兰西北部——利物浦与沃灵顿——的大小。中子星虽然体积较小,但质量却可达到太阳的1.5倍。这种天体密度极大,一茶勺中子星物质的重量便超过10亿公吨。2在这幅图像中,布拉迪将北美洲与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进行比较。这座火山几乎完全覆盖美国亚利桑那州。奥林匹斯山座落于火星塔尔西斯山群,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火山。它的高度是珠穆朗玛峰的3倍多,宽度超过374英里(约合624公里)。3火星的直径是地球的一半左右。在布拉迪绘制的图像中,火星轻轻松松覆盖整个北美同时还余下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6,(8):47-4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月球上两种资源给地球能源问题带来希望:一是月球的太阳能;二是月壤中气体,如氢、氦、氖、氩、氮等资源,尤其是核聚变燃料氦-3。  相似文献   

14.
天文望远镜     
《地理教学》2015,(7):63
当代天文望远镜的巨大威力使我们的视野远远超越了太阳系、银河系,使我们见证了宇宙自诞生以来长达140亿年的历史。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光学或者叫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就是一般天文台里大球面建筑物里的望远镜,例如紫金山天文台下属的盱眙观测站拥有的近地天体望远镜。  相似文献   

15.
曹鸿斐 《地理教学》2010,(13):19-21
高中地理学习中,北极星及附近其它恒星视角的变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太阳高度角变化问题的延伸和迁移,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6,(9):43-43
在深达数米的月壤中均匀地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原子,其中,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氦-3,因为相比目前正加速发展的利用氘和氚反应的热核聚变装置来说,用氦-3进行核聚变反应比用氚作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反应产生的能量更大;反应主要产生高能质子而不是中子,可减少中子对反应装置的放射性损伤,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而从反应物本身而言,氚本身具有放射性,而氦-3则没有。全世界的年总发电量约需100多吨的氦-3,而月壤中的氦-3可供地球能源需求达万年。因此,开发月壤中蕴藏丰富的氦-3对人类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球粒陨石母体的形成过程,可作为早期太阳星云化学演化的指示剂,它们包含原始球粒陨石中残存的前太阳颗粒,可提供太阳系外恒星演化的信息;原始球粒陨矿物-岩石学特征,可揭示早期太阳星云的凝聚和吸积作用过程;原始球粒陨石主要组分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为了解形成不同类型球粒陨石的初始物质和形成环境提供重要的依据;原始球粒陨石中富钙-铝包体和球粒的形成年龄,可作为早期太阳星云演化的时标;原始球粒陨石的氧化-还原作用特征,可推断不同类型球粒陨石母体在太阳星云内距日心距离等,并进一步探讨早期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  相似文献   

18.
太阳总辐照度(TSI)变化是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TSI 的监测与重建是研究太阳活动驱动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回顾了地基平台和卫星平台的TSI 监测历程及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和地外天体信息重建TSI 的研究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现有的地基平台和卫星平台TSI 监测资料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中TSI 的变化幅度很小,不足以引起各种记录中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但太阳物理领域迄今尚未完全解译TSI 变化的物理过程,加之TSI 监测资料所限,难以判定其过去或未来的变幅,需整合现有3 种主要的数据合成方法,并继续坚持TSI 长期监测。此外,还需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地外天体信息反演等新方法重建过去太阳活动所造成的TSI 变化,以获得长周期TSI变化序列。  相似文献   

19.
地球的形状     
(一)应用测量方法以定地球之形状及大小 我国天文学开创最早;星象学及历法在唐虞之世已粗具规模。而於天体之运动以及行星与恒星之别,舜时已有记载,尚书所谓『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艹盍)即指日,月,暨金,木,水,火  相似文献   

20.
地球的形状     
(一)应用测量方法以定地球之形状及大小 我国天文学开创最早;星象学及历法在唐虞之世已粗具规模。而於天体之运动以及行星与恒星之别,舜时已有记载,尚书所谓『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艹盍)即指日,月,暨金,木,水,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