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概要介绍四川省宁南县开发沼气能源的4个潜在优势和3个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该县沼气能源开发利用划分为三个区。最后对以沼气为主的能源示范工程实践情况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四川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探析了四川山丘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现状,总结了四川沼气建设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其他效益,提出了山丘区沼气建设的发展指导思想和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并针对山丘区沼气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从政策措施、管理手段、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加快沼气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7,(1):46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获悉:目前已有630户农牧民率先用上洁净的沼气,不再遭受牛粪饼的烟熏火燎,成为西藏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以来的首批受益者,再过几年,全区适宜农户将普及沼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报道,从合理开发山地,保护生态环境,寻找优良生物能源出发,开始注意沼气发酵原料植物问题。美国的米利恩(D.L.Million)等人,提出了种植陆上沼气发酵能源作物的设想,密苏里大学正在筛选这类作物,但尚未见到详细报道。在我国有些沼气已经普及的地区,由于原料不足,管理不善,导致沼气池产气率不高,仍然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绿肥植物着手,寻找比较适应我国情况的沼气原料植物。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典型,赣南“猪-沼-果”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是赣南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也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它通过养猪-猪粪、猪尿-沼气池-沼气-沼气渣-果园-(套种青饲料)饲料-养猪的生产模式,达到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发展效益的目的,其循环生产如图。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综合效益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生态建筑的作用─—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郭原,郭文扬(浙江省金华市环保监测站,321000)(浙江省金华市气象局,321000)生态建筑是指按照生态平衡的原理建造人、生物与居栖环境空间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形成多层次循环系统的新型建筑。它以沼气开发为纽带...  相似文献   

7.
正望文生义,就是单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在地理概念学习中,望文生义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例如红树就是红色的树,黑子就是黑色的,地铁就是在地下的,沼气就是来自沼泽地的等等。那么,在平时的地理概念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望文生义的怪圈呢?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潜力及其能源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预测估计了生物质未来的潜力,其能量潜力可达到璀世界总能耗的180-200倍;在生物质能的种种转换技术中,沼气技术,生物质发酵生产燃料惭醇和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利用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固化成形技术已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其余技术仍处于研制试点阶段。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植物能源化利用的机遇、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概述了利用人工湿地植物进行能源化再生产的方式、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人工湿地植物具有生长不需额外施肥、较高的生物量、物种多样化等优势,是一种较好的生物质资源,可通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沼气技术和燃料乙醇技术加以利用,进而建立人工湿地植物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应对能源挑战、进行污水处理和强化环境保护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川西南山地民族聚落生态研究--以米易县麦地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陈国阶  刘邵权  王青 《山地学报》2005,23(1):108-114
麦地村位于四川省米易县,其聚落生态系统由庭院生态亚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亚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森林生态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荒地生态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等构成。作为一个聚落生态系统,麦地村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包括物质、文化与人员方面的交流。为减少薪柴消费对现有森林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除发展经济林和水土保持林外,应在荒山荒坡和裸地上大力种植薪炭林。同时,国家应在发展沼气、推广省柴灶、使用电能方面给予补助。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探索根子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为制定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根子镇人均生态足迹为1.5095hm2,其中足迹占用最大土地类型是耕地,为0.8400hm2/人,占55.65%,其次是林地和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赤字达1.2088hm2,其中耕地赤字最大,为0.7285hm2/人,占60.27%。表明根子镇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较高,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根子镇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发利用沼气,增加防护林面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富源县鲁南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南155°方向,直线距离约40km处,本文以富源县鲁南煤矿全区可采煤层的16、18号煤层瓦斯的分布情况为例,针对目前煤矿煤层中存在的瓦斯问题,分析了瓦斯所处的煤层地质情况,并提出了瓦斯分布规律,瓦斯平面上主要为氮气—沼气带,横向上以甲烷(CH_4+C_2H_6)含量大于8.0ml/g·daf分布为主,浅部以甲烷(CH_4+C_2H_6)含量小于8.0ml/g·daf零星分布,纵向上一般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叶小伟  乔建芳 《干旱区地理》2022,45(4):1313-1319
乌兹别克斯坦是位于中亚腹地的“双内陆国”,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框架内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需要,利用文献、数据等分析法,从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国家发展规划、优惠激励措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新投资项目等角度,对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兹别克斯坦拥有良好的可再生资源条件,未来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也将逐渐提高。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接连出台有关政策,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以期实现能源多样化。中乌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和开展低碳能源合作领域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rpauy刀OMeTpHqecKH沃COCTflB H IIporlcXO)K,qeuHe necI相似文献   

15.
rpauy刀OMeTpHqecKH沃COCTflB H IIporlcXO)K,qeuHe necI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东段北麓近10ka来的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邬光剑  潘保田 《中国沙漠》1998,18(3):193-200
磁化率、碳酸钙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可用作良好的气候指标,主要是反映了降水量的变化。祁连山东段北麓哈溪剖面研究表明,9560aB.P.时本区已进入全新世。大暖期是对温度而言,与气候适宜期是不同的概念,二者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是同时的。本区的气候适宜期为6.8~3.6kaB.P.,气候最宜期为5.0~3.6kaB.P.,与其它记录有不同之处。在7.8~7.2kaB.P.和1.5~0.8kaB.P.间出现了“冷湿”的气候组合,这与传统的气候组合不同,但后一阶段的“冷湿”是有大量证据的。9.0~8.7kaB.P.间是全新世最干旱的时段,堆积了砂黄土。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科学院N.S.库尔纳可夫普通和无机化学研究所,是由铂和其它贵金属研究所的普通化学研究室与物理化学分析研究所及物理化学部的高压实验室在1934年合并而成。由于上述两个研究所均创建于1918年,所以,该研究所的创建日定为1918年5月11日。由于科学院士N.S.Kurnakv,L.A.Chugaev教授,I.I.Chernyaev院士,N.M.Zha-voronkov,A.A.Grinberg,I.V.Obreimov,Ya.K.Syrkin,G.G.Urazov和I.V.Tananaev等人…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岱海近1000年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aB.P-730aB.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而期;730aB.P.-480aB.P.,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80aB.P.-270B.P.,湖而急剧下降,气候冷偏湿转冷干气候;270aB.P.-110aB.p.,湖泊收缩,以温干气候为主;110aB.P.以来,有效  相似文献   

19.
孢粉分析定量重建燕山地区5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燕山地区几个主要植物的花粉-气候响应面模型,定量恢复了燕山南部5000a B.P.来的气候变化。5000a B.P.以来,燕山南部的气候曾发生过两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一次发生在4500~3600a B.P.,7月份平均气温比今低2.0℃左右;一次发生在2750~1750a B.P.,7月份平均气温比今低3.7℃左右;2000a B.P.以来年均降水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比2000a B.P.前减少50~100mm。孢粉分析表明,燕山南部人工栽培板栗的历史可以追索到1600a B.P.,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索到700a B.P.。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锡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阵地,辖13个旗县市(区),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17.2%,总人口93.3万人。2004年全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9%。第一产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0.3%:第二产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42.6%,其中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38.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99.3亿元,增长88.3%,其中工业项目投资40.4亿元,增长2.9倍。招商引资67亿元,增长2.8倍。财政总收入12.27亿元,增长5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1亿元,增长7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5元,增长1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增长15.7%。这些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