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十分关怀地理科学的发展,近年来高瞻远瞩地发表了许多发人深思、影响深远的精辟见解,使全国地理学界受到鼓舞。1989年12月钱学森教授在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就现代地理科学系统建设问题,又做了极其重要的讲话,可以预见,将对地理科学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中国地理学会向全国地理学界发出通知,号召地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理解、领会、贯彻钱老的讲话精神,把我国现代地理科学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以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本刊将钱老讲话整理发表,以飨读者,以期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系统工程专家.自1983年开始,他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地球表层学进行深入研究,1986年正式提出“地理科学”这一划时代的慨念,并将其列为第十大科学技术部门、他认为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研究这类系统只能用由我国科技工作者独创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钱老之所以花大量精力来研究地理科学,是因为他认识到地理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环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败.由此,钱老又提出“地理建设”这一崭新慨念。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但过去对地理学科的分类缺乏认真研究,因而,现有的图书分类法,反映不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这一突出特点。为使地理学科的分类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探索新的、符合地理科学自身特点的文献分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19,74(11):2197-2208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教育评估是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地理国情教育是整个中学地理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中学地理国情教育评估体系,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提供了开展这一工作的必要机制,提供了督促落实这一教育措旋的主要手段,也提供了指导开展这一教育的良好方法。从而才能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地理科学的社会地位和地理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滑入低谷.陷入困境。正确分析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每一位地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论地理科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理科学是对地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钱学森居高临下地研究了当今全人类的科学体系,笔者解读了这个体系,根据钱学森《论地理科学》的思想[1],按照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将地理科学分为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的内容,该文根据笔者长期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地理科学,为本刊更名提供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载田 《福建地理》2003,18(1):51-53
乡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区域地理课程。为加强新时期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乡土地理教学,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本文就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从上区域地理以来,我基本遵循先自然环境,再人文环境的顺序进行教学,时间久了,我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感受可想而知。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仅存在内在联系,而且自然环境又会影响人文环境。我想能不能抓住区域的关键性特征,用一个字、一个词、一方面的地理要素或一种独特的地理现象生发出一节"枝繁叶茂"的课堂呢?在上"‘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  相似文献   

10.
乡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区域地理课程.为加强新时期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乡土地理教学,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本文就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地理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新技术手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超 《地理学报》1995,50(1):83-89
本文在论述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加强地理科学理论研究和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性及有关的若干问题。本文指出,钱学森教授倡导的地理系统学说是地理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分析地理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强调GIS技术和地理系统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陈代光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文章主要论述其在岭南广州、港澳、雷州等城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区域历史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编纂、地名、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建设、历史地理人才培养,以及历史地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重要贡献,以作为对陈代光教授的一种纪念,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这门又古又今、既要看书、又要走路的学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我国地理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广大地理工作者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使地理科学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大好局面。然而,经过80年代轰轰烈烈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实践以后,大家共同感到加强总结与升华,在促进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使地理科学更好地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科学素养兼具公民科学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可划分为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观念、地理科学思维、地理探究实践、地理态度责任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具有递进关系,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本文通过分析百年来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中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目标,获知我国初中地理科学素养培育目标的演进特征,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新变化,为初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数据为地理复杂性研究提供新机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大数据之风自2010年席卷全球,已在科学、工程和社会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从地理大数据、第四范式以及非线性复杂地理系统3组基本概念出发,剖析上述3组概念之间的科学联系与相互支撑作用,提出大数据和第四范式为地理复杂性研究提供新机遇。其后,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方法开展地理复杂性研究。基于地理大数据,可以通过统计物理学的系列指标描述现实地理世界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同时,还可利用深度学习、复杂网络、多智能体等方法,实现复杂非线性地理系统的推演和模拟。上述方法对认知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复杂性,对复杂地理系统的分析、模拟、反演与预测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地理大数据和复杂性科学相互支撑可能成为21世纪地理学的主流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曾昭鹏 《地理教学》1997,(6):24-25,23
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总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以下两个因素将促进我国地理教材内容的变革:一是我国政府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二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地理教育中突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适应可持续发展之需,已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是地理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只有建立清晰、稳定、科学的概念,才能为后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地理教材中概念表述的研究意义重大,合理的概念表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地理知能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智能。本选取了美国《科学探索》教材和我国四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实验)》,对其中的地理概念表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在回顾了对“地理科学”的认识过程后,用系统的观点阐述了自己对“地理科学”的见解,指出“地理科学”是一个学科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大部门之一,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列的。文章还揭示了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提倡“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研究此系统的可行的新方法,以此摆脱传统的“培根式还原论”方法所带来的困境。并认为地理工作者应树立起“地理哲学”思想,作为地理科学的哲学概括。作者在最后指出“地理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号召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建立起“地理科学”,掌握和发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并大力宣传“地理科学”。  相似文献   

19.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0.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