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王自学 《地球》2012,(12):91-91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一直以来,煤炭的开采受到多种矿井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煤层底板破坏和矿井突水事故。底板突水的实质是下伏承压水沿底板岩层内部的通道突破隔水层的阻隔涌入到采掘工作面,是地下水和底板岩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隔水层的阻抗性能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开采矿压对底板的破坏尤为重要。煤炭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探讨了煤矿开采对煤层底板岩层的破坏规律以及煤矿开采水害的预防治理。  相似文献   

2.
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研制的KBD5矿用本安型电磁辐射监测仪测试了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辐射,分析了电磁信号与采掘工艺及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等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矿采掘过程伴随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平衡的结果;有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时,有明显的电磁异常前兆;采取防治措施后,电磁辐射显著下降。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可以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3.
我国防止矿井瓦斯事故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1171-1175
瓦斯事故是煤矿井开采作业面临的第一大灾害,它具有发生突然、动力巨大、伤亡力强、波及面宽等突出特点.瓦斯不均匀地的贮存在煤层中,突出于采动破坏的岩壁段,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是一个典型的地学问题.通过测量岩体物性差异预测瓦斯动力赋存的地质条件,通过测定物性差异体的三维空间位置可确定采矿作业的安全岩体隔离厚度,等等.近十年来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为防止煤矿瓦斯事故发生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云川 《地球》2013,(2):62-63
正煤矿何时能够不再出事,不再有人员死亡?相信这是每一个国人都关心的问题。每一次煤矿事故带来了人员伤亡的同时,也让一个个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数据,仅2007年一年,全国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3786人,尽管我国年度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事故死亡人数却仍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贵州是我国南方的能源大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能源产业已经成长为贵州第一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贵州煤层的赋存条件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矿井水害是煤矿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煤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煤矿富水区精细探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大功率广域电磁法,以高频率密度、多频同步收发技术对新元煤矿六采区3 km2范围内进行了面积性勘探工作.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与反演,获得了1200 m深度范围内的电性结构,并对主要目的层位进行了划分,识别断裂8条、富水异常区6处,最后通过巷道钻探验证了探测方法的有效性.该工作说明了广域电磁法可以实现煤矿富水区的精细探测,为矿区后续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矿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和平 《华南地震》1998,18(4):83-87
综合分析了煤矿诱发地震的特征、震害、震区地震地质条件、诱震环境条件、成因类型以及成因机制。煤矿矿震是在地壳深部原始高值应力的作用下,由于煤系地层对外力的脆弱性,活动构造牵动的活化及煤矿采掘附加应力等内外因子的协调作用,引起地质构造薄弱面的瞬间激烈运动,或构造塌陷释放应力、应变能的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特征,对于地铁工程而言极易带来事故甚至灾害的风险,在地震灾害背景下地铁运营期的风险评估与管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此文以某地震频发城市地铁线为研究对象,在地铁运营期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进行地铁运营事故分析,采用模糊评价法开展了地铁运营期的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并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提出对策。研究揭示了地铁运营期存在的安全风险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运营期安全隐患的改进意见,提高地铁运营期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为地震背景下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采动区土—基础—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动力学方程,重点分析了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地震动力灾变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是偏于安全的;煤矿采动作用明显改变了建筑物的结构动力特性,建筑结构的薄弱层位置改变明显、塑性铰和层损伤分布规律发生改变,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于煤矿采动区建筑应当开展安全损伤评估工作,以保证矿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煤矿塌陷,即顶板冒落,是煤矿工业在采掘过程中的严重灾害之—。采空区大面积顶板冒落,伴随着出现的高速气流,速度可达100m/秒以上,它压坏和掩埋坑下设备,摧毁工作面,威胁坑下工作人员的生命。顶板冒落,在地表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陷落区,在陷落区内出现塌方和裂缝,裂缝最长的达数百米,最宽处达数米,对地面建筑物也造成破坏。解放前因大面积的顶板冒落,不少煤矿被报废,不少阶级兄弟的生命被夺去。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辛勤劳动的煤矿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了多采煤,快采煤,优质高产,安全生产,不断改革采煤方式,加强了顶板的管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开展了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采空区地下岩体结构的地震安全防护不足的问题,分别从煤矿采空区灾害的特征与危害、煤矿采空区的形成与基本特点及煤矿采空区失稳破坏的基本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煤矿采空区场地可能导致的次生灾害。通过分析煤矿采空区地下岩体结构地震灾变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煤矿采空区地震安全防护所涉及的关键安全问题,揭示地震作用下煤矿采空区的场地稳定性与地下岩体结构安全防护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及地震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掘进工艺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冰  李野 《地震学刊》2011,(2):180-184,195
井下瓦斯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研究煤与瓦斯耦合作用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考虑瓦斯气体的可压缩性和吸附、解吸特性,假设瓦斯气体在煤体孔隙中的流动遵循D arcy定律,建立了考虑爆破因素的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 so l对其求解。结果表明:炮掘对煤体的破坏能力大于机掘;炮掘工艺下,爆破应力对煤体应力、位移的作用大于应力耦合的作用,机掘工艺应该考虑应力耦合的作用;煤层瓦斯压力随着煤壁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整个巷道附近的瓦斯压力有降低的趋势,呈现漏斗状分布;煤层上表面煤体竖向位移边界呈以巷道顶端为中心的"O"型分布,且以"O"型中心处的位移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煤层顶底板突水是一种受许多因素控制的动态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地球物理技术与GIS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把三维地震、电法、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综合确定各要素属性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突出有用的专题信息,建立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煤矿水害预测模型,对煤矿采区的突水危险程度做更为科学、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1993,15(4):400
核电厂是一种新型的发电设施,以其高效率,无需常规燃料的大量运输、无对大气的烟尘污染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核电厂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发展核电技术的同时,人们对于核电厂的安全问题一直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影响核电厂安全性的诸多因素中,地震的影响是必需要考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煤矿巷道与围岩结构破坏坍塌机理,得到煤矿巷道与围岩结构的失稳破坏机制,基于有限元数值软件ANSYS/LS-DYNA分析了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煤矿巷道与围岩结构的失稳演化过程,重点探讨了截面形式、地层地应力及埋置深度等因素对煤矿巷道及围岩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圆形截面形成煤矿巷道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好,明显强于拱形及矩形截面形成的巷道;埋置深度越深,煤矿巷道及围岩结构协同变形能力越差、越易发生动力失稳现象;随着深度的增加,截面形式对煤矿巷道及围岩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弱化。煤矿巷道的顶板、帮部及腰部等围岩位置属于薄弱部位,易发生拉裂破坏现象,应采取合理有效的锚固防护措施来保证煤矿巷道及围岩结构的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5)
<正>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事故具有不确定因素多、危害对象多、污染范围广、救援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参加救援的人员必须考虑自身安全防护问题,特别对呼吸道的防护。消防中队做为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的攻坚力量,更应在学习化学防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呼吸道防护器材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安全及矿区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力灾变与防控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煤矿采空区灾害的特征与形成原因、煤矿采空区动力灾害研究的紧迫性与严峻性、地下结构抗震研究领域的已有优秀研究成果以及煤矿采空区地震动力灾变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分析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煤矿采动区地震动力灾变与安全防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凝练了地震作用下煤矿采空区及地下结构的地震损伤力学机制与灾变控制的核心学术问题,初步揭示了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动力响应、煤矿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式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动力稳定性及煤矿采空区地下结构的地震灾变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同市段家小村煤矿顶板冒落现场的调查,对煤矿顶板冒落的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段家小村煤矿顶板冒落的震级不高,但灾害较重。指出开采过程中忽视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没有留有足够的安全煤柱,煤矿顶板冒落区支撑上覆岩层的边界条件改变、该区地质上为向斜轴部等是顶板冒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程贤军 《地球》2019,(6):107-107
炉坪煤矿矿井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同时井下涌水量还随煤层开采面积的扩大和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炉坪煤矿矿井主要充水因素有大气降水、直接裂隙充水含水层水、采空区积水、断层水及老窑积水,其中尤以浅部老窑及老采空区积水的渗漏补给量突然溃入矿井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9.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其主要原因是煤层导水裂缝带诱发透水事故。由于导水裂隙带电各向异性严重,利用传统的电阻率方法探测的电阻率信息将会导致错误的水文地质结论。本文以煤层导水裂缝带为地质基础,建立地电模型,研究煤层导水裂隙带电各向异性特征。分别讨论了裂隙带地层水电导率、基质孔隙度、基质电阻率、裂缝密度,裂缝表面粗糙度,围岩地层压力大小以及裂缝倾角的对导水裂隙带电各向异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定性分析了各因素对电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地表视电阻分布形态与导水裂隙带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利用导水裂隙带的电各向异性研究裂缝走向以及倾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大尺度的地震监测台网数据结合鹤岗小区域的矿山地震监测台网监测数据为证据,通过数据统计的规律来找出天然地震和矿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出地震活动与煤矿瓦斯异常涌出的相关性研究。经过分析可知天然地震与矿震、煤矿瓦斯爆炸之间存在某些关联,即地震波的传播会导致煤矿瓦斯的异常涌出,这是矿山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探讨了天然地震、矿震及煤矿瓦斯异常涌出的相关性,为矿山的安全开采提供预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