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地球》2013,(12):108-109
岳修虹先生简介 岳修虹,笔名姚虹,岳飞第51代嫡系后裔,现为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电视台书画院副院长,大河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史研究馆书画研完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震活动与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影井热水水位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与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与区域地震活动明显相关;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与西安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最为密切,表明它们均受长安-临潼活动断裂的控制,西安市抽取地下热水的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西安及邻区,即临潼-长安活动断裂的展布区.  相似文献   

3.
何宝庭 《地球》2014,(3):88-9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曾经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是十三朝古都。  相似文献   

4.
对西安及邻区展布的华山山前断裂、渭河断裂和临潼-长安断裂等重要断裂进行重点观测,并以 1556年华县地震和史前地震遗迹调查为主线进行考察编录,对该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习性进行追溯.  相似文献   

5.
金星宇 《地球》2015,(2):52-53
<正>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陕西人以古都长安为起点,以古罗马为终点,开辟了丝绸之路,缔造了人类灿烂文明之旅,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十世纪以前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周朝开始历时1100多年,先后有秦、汉、隋、唐等14个王朝在此建都。丰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陕西不凡的底蕴。  相似文献   

6.
<正>1西安基准地震台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应急响应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5~8 min之内西安基准地震台把地震三要素数据报到陕西省地震局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与此同时陕西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全面开展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作为陕西唯一的一个基准地震台,西安基准地震台也迅速启动应急工作,与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陕西省地震局台网中心和  相似文献   

7.
将云南金平长安金矿V5矿体与银厂坡金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该区的控矿断裂F6为主要研究目标,以矿区各类岩性电性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在长安—银厂坡矿区开展了4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以期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反演得到的电阻率低阻体来确定F6的空间分布形态,为该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安金矿V5矿体的主要控矿断裂F6往深部延伸到了2000 m左右,结合对长安金矿成矿作用的认识,提出该矿区600~2000 m深处存在第二找矿空间的可能;2银厂坡金矿与长安金矿V5矿体同属F6控制,笔者推断银厂坡金矿区除目前已发现的残坡积土型氧化矿外,深部应该还存在硫化主体矿,其找矿模式可参考长安金矿V5矿体的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至两次地震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至两次地震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探讨陈希圣,王卫东(陕西省地震局,西安710068)主题词:陕西,烈度异常,周至1前言周至地处陕西关中腹地。1988年1月和1993年4月,在周至分别发生M。4.3和M。3.6有感地震,这是近年来在关中地区发生的较引人注...  相似文献   

9.
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部骊山凸起和西安凹陷之间一条重要的分界性断裂,前人研究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活动。通过对该地区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跨断裂阶地测量分析以及晚更新世古土壤标志层错距的量测,分析了早更新世后期以来断裂的活动性特征,认为临潼-长安断裂在中更新统以前有过强烈活动,中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活动形式表现为张裂或小的位错。  相似文献   

10.
临潼-长安断裂带(FN )西段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东北段位置和走向清楚,但西南段(神禾塬以西)的推测走向并无实证资料。在临潼-长安断裂西南方向延伸区域内,通过对3条总长近27km的人工地震勘探剖面解译,发现均存在北倾断裂异常,在其中1处异常布置的地质钻探剖面显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存在错断现象。这些勘探异常点被认为是临潼-长安断裂带中的最北侧断裂FN,其连线基本在1条线上,以大约SW240°的方向,延续了临潼-长安断裂带中段走向,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及西安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华北遥测地震台网、陕西邻省部分台站记录的数据资料,对1998年1月5日泾阳地震震级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泾阳地震的宏观考察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泾阳地震震级为ML5.2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区域黄土颗粒和孔隙大小、形状和排列的定量差异,针对甘肃兰州、陕西西安和山西运城的原状黄土的电镜照片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应用Autocad描绘获得颗粒和孔隙的边界,拉开各对象后填充,然后导入到图像分析软件中获得各对象的长轴,短轴、周长、面积和长轴方向角;其次应用得到的参数计算反映对象大小、形状和定向排列的定量参数;最后比较不同区域原状黄土中颗粒和孔隙的定量参数差异。结果表明:甘肃兰州黄土颗粒的平均直径最大,形状最偏离圆形,三个区域颗粒排布在空间分布均匀;甘肃兰州黄土的孔隙平均直径与陕西西安的接近,形状更偏离圆形;颗粒的平均直径接近于孔隙的平均直径,颗粒形状更接近于圆形。  相似文献   

13.
一、一九七六年唐山、松潘地震之后,陕西关中等地区的一些观测手段曾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其中突出的是,微小地震活动正常年份Ms≥l的地震年频次平均约为18次,而一九七六年竞达50余次;一些局部地区多次出现人感地动;西安台的形变电阻率发生明显的负异常以及动物、火球、井水位等多种宏观异常。这些异常的出现致使陕西关中等一些地方一度震情非常紧张,结果酿成了一场虚惊。  相似文献   

14.
临潼—长安断裂是西安市附近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影响到西安市部分扩展区域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探以及年代学方法对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进行判定.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反映临潼—长安断裂错断第四纪以来的多套地层,错距自下而上在逐渐减小,反映了断裂长期以来的生长特性.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显示该断裂错断了中更新世的粗砂及粘土层,错距在8.7~2.5 m之间.由下至上减小的活动速率反映了该断裂的活动在减弱.  相似文献   

15.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1~2004年陕西关中地区地壳运动及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04年陕西省地震局GPS测站的观测资料,做出了陕西关中地区地壳运动速率和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陕西关中东西部在不同期次地壳运动差异明显;②该区最大剪应变与面应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中部的铜川-三原-西安-咸阳一带、华县以及宝鸡一眉县附近,应变梯度较大,并且主要受面收缩影响,地震危险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泾阳5.2级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陕西西安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区地震视应力的变化,得到了该地区的视应力平均值,并讨论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的演化特征及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应用断裂力学理论与谱分析方法,首次测定了陕西地区中地震的应力降和区域剪切应力值。结果显示陕西地区存在几个应力值较高的地区。最后对其与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少睿 《高原地震》2000,12(3):39-43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资料,通过对波形、P波与S波振幅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陕西及邻区地震与爆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徐继宏 《地球》2014,(6):110-111
刘后旺,字雁宾、号了然堂主、半无散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雁荡山,现居杭州。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美院张伟平(仁量)教授工作室助教,其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书画,人之意念融于造化之物,使之外化形式,内聚神韵。若以三品论之,则下品虚笔飘忽,实笔呆滞,笔连而韵断,画形而神散;中品虚笔不飘,实笔不呆,笔断而韵连,画白而神现;上品者,虚笔云中隐山,实笔山中飘雪,笔散而神聚,画聚而意散。是故,下品如草木,生于春死于秋,三季之作;中品如树木,百载春秋,一世之作也;上品如山水,度千秋历万代,永世之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