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东部新元古代宏体化石生物地层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出露最为完整、连续的地区,特别是华北克拉通东缘连续出露了新元古代自老至新的全部地层,是对比和衔接中国南、北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关键地区。在该地区所发现和建立的宏体化石群——“龙凤山生物群”、“辽南生物群”和“淮南生物群”可能是新元古代“南华大冰期”前后较为独特的生物群落,其中相当部分可能归属于多细胞后生动物和多细胞藻类,是地球早期生命景观的重要代表。因此,对这些新元古代早期生物群的研究将可能揭示比陡山沱期更早的多细胞后生动植物的演化面貌,在演化生物学上意义重大。近年来,在地调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的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本文综合现有资料,详细记述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燕山地区和辽南、徐淮地区)含宏体化石的新元古代地层及其宏体化石特征、组合面貌和生物地层序列。同时,依据宏体化石记录,探讨了中国新元古代地层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藏洛扎以南的我国境内存在一套由变质砂岩、变粉砂岩、板岩、泥晶灰岩组成的哑地层,前人称之为拉康组,为时代存疑地层。新近在该组下段的中上部发现了丰富的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经鉴定有4科6属(未定种),时代为早白垩世的贝里阿斯期一早阿尔必期,这些不同于康马一隆子地层分区生物群的化石的发现,不仅确定了拉康组的时代,也使北喜玛拉雅地层分区的东延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5,19(2):88-95
根据200余口钻井资料,运用了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建立了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早白垩世为盆地断陷期,发育了含热河生物群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中晚白垩世为盆地坳陷期,发育含松花江生物群与明水生物群地层,包括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相似文献   

4.
由中、美两国古生物学家袁训来、肖书海、尹磊明、安德鲁·诺尔 (美国科学院院士 )、周传明和穆西南共同撰写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一书最近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三章 ,用一百八十余幅彩色图片配以文字系统地介绍了湖北三峡庙河、皖南蓝田与贵州瓮安三地的“庙河生物群”、“蓝田植物群”和“瓮安生物群”的地质背景与生物群面貌 ,其中包括发现时轰动全球的生物胚胎化石。陡山沱期生物群发生在“雪球事件”之后、埃迪卡拉生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出现之前 ,目前国外尚未发现与之同期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震旦生物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唐烽  高林志 《地质学报》1998,72(3):193-204
本文将以“震旦生物群”来总括中国境内所发现的震旦纪范围内的后生生物化石类群,避免更多具有同时代意义的地方特色的名词术语。本文归纲了“震旦生物群”各类群的主要组合面貌,强调其演化特征和地层对比意义,并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震旦生物群”的地理分布和地层分布。  相似文献   

6.
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个别地点除外),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已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本溪组自1926年创名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中石炭世晚期(莫斯科期)。50年代中期,张文堂提出的论断,因无生物化石佐证,迄今未得到承认。80年代以来,吴秀元、赵修祜和刘发先后指出本溪田师付本溪组下部产纳缨尔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蜓和腕足类化石。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本溪组下部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所产植物化石7属12种,认为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  相似文献   

7.
尽管利用多重地层学方法,对华北地台东缘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①寻找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热构造事件和冰川事件的地层学标志,厘定这些标志在地层柱中的位置及其与宏体化石演化阶段的对应关系;②结合碳酸盐岩中C、O和Sr同位素地层学研究,寻找和鉴别新元古代地层中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测定其中锆石的U-Pb年龄,解决与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年代地层的对比问题;③划分“辽南生物群”和“淮南生物群”的不同生物组合,明确各组合的演化历程,深入探讨其谱系归属及与华南地区晚新元古代生物群的关系,完善华北地台东缘新元古代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沉积学报》2005,23(1):155-155
书介:由孟祥化和葛铭教授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朝板块层序、事件和演化》专著(2004年),是作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计划319和447项目、中英合作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等的综合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专著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9.
川西南地区前震旦系群、组级地层单位的命名与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期在查阅有关川西南地区地层资料时,发现过去有不少内部或公开出版的书刊和专著中,在记述川西南前震旦系群、组一级地层单位的命名与沿革时,有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特就所掌握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该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委员会首批资助出版的62个项目(详见1998年2月14日,科技日报,第1、2版)之一。它是在原煤炭工业部“八五”攻关科研项目“西北聚煤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研究”(编号:91—54)和“西北侏罗纪聚煤盆地形成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编号:92—26)多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概括,集体编写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把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盆地作为特定地质演化阶段的统一地质体,运用现代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托,对侏罗纪含煤地层和聚煤规律作了较深入的剖析;比较全面地反…  相似文献   

11.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和早白垩世义县组组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下部以沉积岩系为主,产道虎沟生物群,上部为中、基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2Ma和164~165Ma。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序列既为土城子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而且二者又同时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含道虎沟生物群的晚中生代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早于热河生物群,为中侏罗世的产物,现暂将其统并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  相似文献   

12.
尚晶 《化工矿产地质》2002,24(3):136-138
山西河曲刘家塔石炭纪地层剖面可以成为晋西北石炭二叠系研究的新地点,其生物群特征可以和保德扒楼沟相比较,与太原西山月门沟系则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类型兼论侏罗—自垩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白垩系三分方案,试图遵循陆相地层要与海相地层对比结果,把陆相地层纳入由海相沉积建立起来的年代地层系统中的原则,通过海相莫斯科皱蛤层、陆相塔伦让植物群、早波倍克期叶肢介群等晚侏罗世晚期生物群与 O—R(Onychiopsis—Ruffordia)中期植物群和晚期热河动物群等早白垩世生物群对比结果,将侏罗——白垩系界线分别划在云山组和珠山组、石河北组和城子河组、九佛堂组(泥河子组)和沙海组之间。下白垩统顶界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新交界地区 3条石炭系和二叠系代表剖面的观察 ,结合多年调查东疆地层的资料积累 ,认为 :1)因绿条山组岩性组合及所含生物群与东疆的东古鲁巴斯套组相同 ,甘新交界地区绿条山组分布区是北塔山地层小区石炭系的南延部分 ,应从黑鹰山地层小区分出 ,甘新交界地区的中南部普遍缺失杜内期沉积 ;  2 )阿齐山—康古尔—雅满苏火山岛弧带与博格达—哈尔里克火山岛弧带的构造造山历程不同 ,彼此的兴衰转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  3)甘肃北山石炭纪生物群与天山一级地层区的生物群相似 ,具有特提斯区系和西伯利亚—北美区系相互交会、混生的过渡性质 ;  4 )来自兴蒙海槽的早二叠世海侵 ,未波及北疆地区 ,而是经由北山、红柳河谷地 ,终止于库姆塔格沙垄以东的狭小区域 ,根据雅满苏西大沟阿瑟尔期类化石的发现 ,推断至今从未发现早二叠世类化石的北山 ,主要原因是调查程度较低 ;  5 )在金窝子金矿、2 10金矿及 2 30矿脉附近找到许多早二叠世生物化石 ,对仅根据一个同位素年龄数据 ( 36 1.1Ma)建立的“金窝子组”提出质疑 ,否定区内存在泥盆纪地层 ,认为金窝子金矿围岩地层的时代是早二叠世 ,不是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7.
贵州沉积岩地层发育,保存有大量的化石。仅早期后生生物群或动物群就多达6个之多。从晚震旦世早期的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至早寒武世的小壳动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生物群及中寒武世早期的凯里生物群。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吉林中部地区早石炭世大塘期地层发育良好,出露广泛,化石丰富,是研究天山—兴安海西地槽区石炭纪地层及生物群的重要地区之一。本区石炭、二叠纪地层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1932年河田学夫将这一时期的地层统称为“吉林层(Kirin formation)”。1942年凑正雄将磐石县明城鹿圈屯后山的一段吉林层进行了草测,并描述了其中部分的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天山的上古生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上古生界发育完好,特别是泥盆系和石炭系在各地区都有出露,是各时代地层中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二叠系则主要出露于天山南北山前地带或山间盆地内.整个晚古生代,天山都可分为南北两个沉积区,两区各有其独特的岩石类型、岩相建造和生物组合面貌.简言之,北天山区为优地槽沉积,火山岩发育,厚度巨大,生物群属北方生物区系;南天山区为冒地槽沉积(柯坪为台相沉积),以碳硫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火山活动微弱,厚度总的较北天山区小,生物群与我国华南地区相似.  相似文献   

20.
柳永清  金小赤 《地质通报》2002,21(8):592-595
通过对凌源盆地含2个中生代生物群的地层序列及相关地层的野外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产出地的地质背景及构造特征,阐述了凌源盆地含中生代生物群的地层层序及其与周边地区中生界的对比关系。西台子和帽子山一带含热河生物群的地层对应白垩系义县组,确定含道虎沟生物群沉积层序的地质年代还需进行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