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蔼乃 《测绘科学》2000,25(4):11-16
21世纪,人类面临着全球可持续发展(SE)战略的信息社会(SI),航天/外层空间(Outer,Space)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息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监控工具,人们通过卫星可获取遥感(RS)信息、属性(DCS)信息,定位(PSS)信息,通过通讯卫星系统(SCS)传输信息,即遥感信(RI),航天(外层空间)相对应的地面,必需要有发射和接收信息的系统,无论在卫星上还是在地面上信息的输入,输出,信息的存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另工等等无一不是用计算机来进行的,地面上成熟的信息处理与加工技术可以搬到卫星上去,而所谓可持续发展的住处社会的监控系统无非是庞大的,超巨型的,非线性的,开放式的,多类别的,多层次的,多元的,高维的,动态的,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天(外层空间-航天)地(地球表面环境)人(人类社会及人类智能)信息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简要地反映了作者近几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测绘科技信息工作的回顾,分析了目前测绘科技信息的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今后测绘科技信息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等重大战略问题,试图为测绘科技信息工作的未来发展以及测绘科技信息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人类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是测绘行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如何利用GPS、GIS来建立水环境地理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未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网络系统。全文主要有四大部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原理,介绍了基本体系结构和大体的划分,以及局域网的各种类型;作为测绘企业的出版社网络建设发展和开发应用,详细地介绍了出版社信息网络的规则、分布,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系统在出版社的应用和出片社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信息;出版社信息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支撑。随着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从水量、水质、用水效率3方面的水资源管理开始向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转变。水资源要素具有时空变异大、通量变化快等特点,单独依靠地面监测手段难以开展大范围动态高效监测。目前中国水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设,总体上以地面监测为主,还不具备水资源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需求的监测能力。随着卫星遥感等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和陆面同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建立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陆面同化系统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探讨不同监测方式、多要素的协同监测机理、水资源监测要素的组织机制,对提升中国水资源监控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规定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出。本规定由国土资源部归口。本规定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周俊杰 李晓波 刘志刚 叶兴茂 祝孔强 咸容禹本规范于2002年3月1日首次发布。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结合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单位应据此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包括相关和配套设备)为终端设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科技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国家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我国卫星遥感技术迎来了快速上升期。导航定位方面,随着我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全面推行,已经基本实现了陆地国土高精度、三维(包括实景三维)、动态(包括实时更新)全覆盖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水平达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服务型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实践及应用,这一领域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8.
“天绘一号”卫星工程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天绘一号”卫星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卫星系统的使命任务;介绍了卫星系统和相机载荷的能力与技术参数;重点阐述了“天绘一号”卫星无地面控制条件下的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包括LMCCD相机体制、航天摄影测量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技术以及无地面控制点条件的三线阵EFP影像平差技术等的运用, 通过工程实践, 达到了工程技术指标要求;最后介绍数据应用情况, 提出“天绘一号”卫星的发展设想, 为了解“天绘一号”卫星工程提供了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是由大量地学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①图谱的基本概念;②地学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背景;③地学信息图谱的分类;④地学信息图谱建立基本过程与步骤;⑤地学信息图谱应用实例———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⑥地学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自主高分辨率遥感立体测图卫星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几何定位技术和智能采编技术,研制了全球陆域范围统一框架下的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以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战略实施,智慧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Under Indi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Programme, so far seven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to provide land, water, agricultural and Oceanographic information for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under National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tinuity of the data services is planned by way of providing improved multi-spectral data, panchromatic data, and oceanographic/atmospheric data, in the future also. The various errors in the satellite data namely radiometric and geometric errors which are to be corrected on ground before the data is put for use have been expl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ture satellite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2.
王乐  张勤  黄观文  燕兴元  秦志伟 《测绘学报》2016,45(Z2):101-108
我国北斗二代系统(BDS)地面运控监测站数量较少且为区域分布,短期内难以实现全球建站,因此对全球运行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难以形成连续多重覆盖观测,导致BDS的MEO实时轨道精度偏低。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到低轨卫星星载GNSS数据可以有效弥补区域监测站在空间覆盖及几何结构上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将星载GNSS接收机作为高动态天基监测站,联合地面区域监测站数据对卫星导航系统的MEO卫星轨道进行实时解算预报的方法。算例结果显示:7个区域监测站联合1至3个天基监测站,其定轨精度可分别提升约21%、34%和55%,这也表明,地面区域监测站联合天基低轨卫星数据可有效提高MEO卫星的轨道精度。建议我国BDS在区域测站分布阶段可采用联合低轨卫星数据方法提高北斗MEO卫星实时轨道精度。  相似文献   

13.
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16,45(4):379-384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推进,地球空间信息学应运而生,推动了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建设。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集成发展,出现了物联网和云计算,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论述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特点(无所不在、多维动态、互联网+网络化、全自动与实时化、从感知到认知、众包与自发地理信息、面向服务)和必须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全球空天地一体化的非线性地球参考框架构建技术、星基导航增强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多源成像数据在轨处理技术、天基信息智能终端服务技术、天基资源调度与网络安全、基于载荷的多功能卫星平台设计与研制)。本文最后给出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定义,即地球空间信息学是用各种手段和集成各种方法对地球及地球上的实体目标(physical objects)和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进行时空数据采集、信息提取、网络管理、知识发现、空间感知认知和智能位置服务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从这个新定义出发,地球空间信息学将在构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时代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任务,必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Agricultural drought has been a recurrent phenomenon in many parts of India. Remote sens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he agricultural drought conditions over large area, there by effectively supplementing the ground mechanism. Conventional drought monitoring is based on subjective data. The satellite based monitoring such as National Agricultural Drough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NADAMS) is based on the crop condition, which is an integrated effect of soil, effective rainfall, weather, etc. Drought causes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vegetation, which can clearly be identified (by their changed spectral response) and judged using satellite sensors through the use of vegetation indices. These indices are functions of rate of growth of the plants and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of moisture stress in vegetation. The satellite based drought assessment methodolog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relationship obtained between previous year’s Normalis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profiles with corresponding agricultural performance available at district/block level. Palar basin, one of the major river basins in Tamil Nadu state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basin covers 3 districts, which contain 44 blocks. Wide Image Field Sensor (WiFS) of 188m spatial resolution from Indi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RS) data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Satellite based vegetation index NDVI, was generated for Samba and Navarai seasons in the years 1998 and 1999.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stimate the area under paddy.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re was reduction in the crop area as well as vigour in the vegetation in both Samba and Navarai seasons in 1999 when compared with 1998. Drought severity maps were prepared in GIS environment giving blockwise agricultural water deficiency status.  相似文献   

15.
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77,自引:7,他引:70  
杜云艳  周成虎 《遥感学报》1998,2(4):264-269
本文在对各种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从遥感信息机理的角度出发,构造地物信息提取模型,并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该模型,从而实现广义上的基于知识的专题信息提取。以NOAA/AVHRR图像为例进行水体的自动提取,通过对自然水体和新积水区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进一步应用于洪水灾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站建设是在北斗一代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方便管理,监测天线安装在各监测站楼顶上,稳定性不够,同时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目前采用的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归算误差较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由时变效应引起的位置变化量和地表沉降对监测站坐标维持的影响,论述了目前时变效应处理方法存在的误差的量级,讨论了美国GPS所使用的WGS-84坐标框架的维持与更新方法。最后,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的建设现状,从监测站的建设、数据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维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坐标的可行性方法,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树人  王威  高为广  卢鋆  柴强  刘文祥  陈颖 《测绘学报》1957,49(9):1073-108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构成庞大、星地一体紧密耦合、建设周期长、技术状态不断演进的巨系统。面临着关键技术体制复杂、组网发射密度高、系统稳定运行难度大等多方面挑战,对系统的试验验证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北斗系统在设计试验、星地对接及等效运行等方面试验验证任务,提出了一个与北斗系统全系统、全规模、全要素等效的地面试验验证系统体系架构。该系统具备软硬件平台协同工作、仿真系统与真实系统的等效运行,以及试验平台与卫星地面等系统远程互联等突出特点,解决了多系统仿真建模、系统高动态特性模拟及软硬件协同仿真等难题,实现了对北斗系统设计、建设与运行阶段的全过程验证,以及对北斗系统星间链路、卫星自主完好性及精密定轨等技术体制的试验验证。本文提出的系统是目前卫星导航领域唯一一个实现系统全状态仿真、能与真实系统同步迭代演进并协同运行的试验验证系统,可为其他航天任务的试验验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市政公路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规则的市政公路设施管理和养护体制,实行管理和管养分开,实现管理专业化、养护市场化,已成为必然。如何利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卫星定位技术(GPS)、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市政公路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用来解决当前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经济效益,辅助领导依据科学手段和科学数据进行决策、指挥和管理(特别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地形测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明辉 《测绘科学》2006,31(2):13-15
本文展望21世纪地形测量学科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的进步,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测量系统技术的重大突破,地形测量进入了航空摄影地形测量和卫星摄影地形测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先进的地形测绘技术体系正在发展和建立,从地图测绘到影像测绘,多时相、多光波段和电磁波段、多角度遥感影像的获取和使用,使得可视化技术在地形制图、环境制图和相关的空间制图中,得到迅速和广泛的发展和应用。21世纪的地形测绘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遥感技术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出发,论述了遥感在减灾活动,包括预警、监测、评价和辅助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回顾我国灾害遥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作者认为:建立实用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系统,是今后我国灾害遥感发展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该系统应包括航天遥感宏观监测系统,航空遥感全天候、实时监测系统,地面灾害及背景监测系统,灾害及背景数据库系统,灾害分析、评价与辅助决策系统以及灾害防治救援通讯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