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灰沟晚石炭世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增吉  俞学光 《地球学报》1995,16(3):310-327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石炭世地层出露完好,四射珊瑚化方丰富。本文研究了该区晚石炭世四射珊瑚26属,49种和亚种,10个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5个四射珊瑚组合带:1Lithostrotionella-Thysanophyllum组合带;2Cgathaxomia-Rotiphyllum组合带;3Protoivanovia-Amplexus组合带;4NeokonickoPhyllum-Koninckophgllam组合带;5Pseudozaphretoides-Lophocarinophyllam组合带。  相似文献   

2.
新疆哈密地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孟  郑飞  南玲玲  张雄华  黄兴  靳锁锁 《地质通报》2018,37(10):1789-1797
新疆哈密地区下泥盆统发育,南部图拉尔根地区下泥盆统为大南湖组,北部三道白杨沟地区为卓木巴斯套组。在大南湖组中共发现四射珊瑚2属5种,床板珊瑚7属12种,并建立四射珊瑚组合Syringaxon moriense和床板珊瑚组合Pseudofavosites giganteus;在卓木巴斯套组共发现四射珊瑚5属7种,床板珊瑚2属2种,并建立四射珊瑚组合Orthopaterophyllum junggarense和床板珊瑚组合Pachyfavosites junggarensis。通过珊瑚在地层中的分布及组合的时代对比,确定前者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早期,后者的时代为埃姆斯期中晚期。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的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珊瑚动物群的对比,认为哈密地区的珊瑚动物具有典型的早泥盆世温带动物群特征,在生物古地理区系上属于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省。  相似文献   

3.
通过广西柳江洛满地区马平灰岩中珊瑚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两个珊瑚组合带,底部或下部称为Amygdalophylloides rareseptatus-Axolithophyllum viriicolumellatum组合带,时代属晚石炭世;上部称为Axolithophyllum liujiangense-Parawentzellophyllum组合带,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文中描述了四射珊瑚10个新种的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合奇地区石炭系巴什索贡组研究程度较低,鲜有古生物化石的报道,其精确时代一直没有确定。在该套地层中发现四射珊瑚化石共计10属13种,床板珊瑚5属8种。其中四射珊瑚中主要分子有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Arachnolasma,Lithostrotion,根据珊瑚的垂向分布,建立了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组合带,该组合带可与前人在华南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中建立的Yuanophyllum带进行对比,也能与邻区及中国其他地方相同时期的珊瑚组合对比,进而确定其精确时代为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期至德坞期早期。对该珊瑚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该动物群具明显的特提斯生物大区和中国北方大区的珊瑚分子特征,属二者的混生带。  相似文献   

5.
湘中地区船山组四射珊瑚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华  何心一 《现代地质》1990,4(1):35-45,T002,T003
湘中地区船山组含丰富的四射珊瑚化石,主要为地方性分子,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部主要为单体双带型珊瑚及互嵌状复体珊瑚;中部以单体三带型珊瑚和Kepingophyllidae科的原始分子繁衍为特征;而在上部,Kepingophyllidae科的进化分子非常繁盛,并出现了一些早二叠世的分子,如Vesotabularia,Lonsdaleiastraea。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对揭示石炭纪和二叠纪四射珊瑚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船山组中上部建立了两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下而上为:(1)Eokepingophyllum-Qinglongshanophyllum组合; (2)Kepingophyllum-Parawentzellophyllum组合。此外,描述1新属Paraivanovia及10新种。  相似文献   

6.
何心一  陈建强 《地学前缘》2006,13(6):145-152
对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已发表的属种进行全面清理和厘定。现统计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约有117个属,其中以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珊瑚属数最多。117个属中至少有30个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因此,扬子区被认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完善和修订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组合序列,使地层时代划分上均与国际通行标准(统、阶)接轨。尤其对扬子区早志留世Rhuddanian晚期,Aeronian早、晚期以及Telychian早、晚期四射珊瑚组合的重新建立和细分。最新资料表明晚奥陶世观音桥四射珊瑚动物群不但有更多的北欧同期的珊瑚分子,而且还产有北美标准属种Salvadorea,Brachyelasmasubregulare等说明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扬子区早志留世(Llandovery)的众多四射珊瑚属均为世界广布的,但也有许多地方性属(约有22个,占总数的23·4%)。就珊瑚生物古地理关系,它与同期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珊瑚群较密切。  相似文献   

7.
在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中发现了丰富的的四射珊瑚,共计单体12属,17种;复体5属,7种,由下至上可划分为2个生物组合:Siphonodendron-Thysanophylloides组合和Yuanophyllum-Gangamophyllum组合,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通过对北山地区珊瑚动物群与华南、欧洲以及...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四射珊瑚动物群的角度讨论了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及对比问题。并提出曲靖地区的中、晚志留世具有4个珊瑚化石组合。对部分四射珊瑚属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4个相似种和一个未定属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厘定上扬子区下志留统 (Llandovery) 四射珊瑚 组合带序列:(1) 香树园组 Dinophyllum-Rhabdocyclus 组合带‚时限为 Aeronian 期;(2) 雷家 屯组下部 Stauria-Briantelasma 组合带; (3) 雷家屯组上部 Maikottia-Kodonophyllum 组合带‚ 它们对应于 Telychian 早期;(4) 宁强组 Gyalophylloides -Idiophyllum 组合带‚相当于 Telychian 晚期。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四射珊瑚组合带分别位于三级层序的高 水位体系域内。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甘、川交界处海相志留一泥盆系成连续沉积,以细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川西北若尔盖县普通沟、羊路沟和甘南迭部下吾那沟等剖面内界线位于上志留统羊路沟组与下泥盆统下普通沟组之间。羊路沟组为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厚110—177.5米,含有丰富的各类化石。其中四射珊瑚可划分为下部Entelophyllia-Pilophyllum组合带和上部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包括有37属,大部分是晚志留世常见属种。床板珊瑚亦可划分为下部Laceripora dictyosa-Palaeocorolites xiawunaensis-Mesofavosites yanglugouensis-Squameolites gigantea组合带和上部Emmonsiella saaminicus-Squameopora sichuanensis-Squameofavosites sokolovf组合带,  相似文献   

11.
云南西部施甸地区中泥盆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6,32(6):596-600
本文描述的四射珊瑚采自云南省西部施甸地区中泥盆世马鹿塘组及何元寨组。描述了马鹿塘组珊瑚5属5种,2个未定种,并建立1个珊瑚组合:Metrionaxon yunnanense-Neaxon inopinata组合,包括Metrionaxon yunnanense sp.nov.,M.sinense sp.nov.,Neason inopinata(Prantl),Neaxon sp.,Metriophyllum gracile Schluter,Barrandeophyllum?sp.,Amplexocarinia yunnanensisn sp.nov.等。该组合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Eife lian)。描述了何元寨组1属,1个亚种:Peripaedium planum planumBirenheide.本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这一珊瑚动物群与我国华南区珊瑚动物群截然不同,而与欧洲珊瑚动物群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鲁木齐祁家沟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吉  俞学光 《地球学报》1989,11(1):157-174
本文共描述12属、24种和亚种,其中1新属,19新种和新亚种。隶属于晚石炭世早期祁家沟组的四射珊瑚9属、16种和亚种及Amplexus qijiagouensis-Cystilophophyllum minor组合。隶属于晚石炭世晚期奥尔吐组的四射珊瑚5属9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华宁县盘溪地区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珊瑚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泥盆系剖面之一,它在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界久负盛名。1948年王鸿祯教授首次描述了盘溪等地泥盆纪的四射珊瑚19属36种(包括变种、未定种等),其中有19新种,自下而上建立了G、C、K、E、T、P、D等7个珊瑚层(horizon),奠定了滇东泥盆纪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该文至今仍一直被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界同行所引用和参考。文中描述了盘溪泥盆纪四射珊瑚13属13种(包括未定种和近似种)及其上覆下石炭统的四射珊瑚1属2种。文章还着重讨论了泥盆系的南盘江组、一打得组和在结组的地质时代以及泥盆—石炭系界线等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15.
张雄华 《现代地质》1992,6(1):23-29
本文通过对黔南、湘中下二叠统(包括链带:Sphoeruschwagerina 带,Panirina m带和misllr-na 带)各个岩相内四射珊瑚及其共生分子的数量统计,探讨了这两个地区本期内四射珊瑚的生态环境分异,并区分出了几个主要岩相中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典型面貌和特征性分子,为今后岩相古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6.
西南天山哈拉奇地区康克林组第三段发现大量单体无鳞板四射珊瑚,经鉴定共有11属23种。根据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和与邻区的对比,建立了Amplexocaniaia-Tachylasma—Bradyphyllum组合,并确定其时代为早二叠世紫松期或阿舍尔(Asselian)期。通过对沉积相及该无鳞板四射珊瑚动物群古生态的对比分析,确定本区当时水深大于100m,属碳酸盐台地与盆地之间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南天山哈拉奇地区康克林组第三段发现大量单体无鳞板四射珊瑚,经鉴定共有11属23种。根据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和与邻区的对比,建立了Amplexocaniaia-Tachylasma-Bradyphyllum组合,并确定其时代为早二叠世紫松期或阿舍尔(Asselian)期。通过对沉积相及该无鳞板四射珊瑚动物群古生态的对比分析,确定本区当时水深大于100m,属碳酸盐台地与盆地之间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发表的大量古生物资料和实测地层剖面垂向岩性变化,依据国际地层指南修订版(1994)划分原则,将萨勒布尔山中上志留统详细划分为沙尔布尔组(S2s),克克雄库都克组和乌吐布拉克组。根据床板珊瑚、日射珊瑚组合特征,划分出三个组合带,自下而上为Dictyosolenia-Subalveolites-Halysites(S2)相当温洛克阶,Cladopora-Visbylites相当罗德洛阶,Diploepora-Aulocystis相当普日多利阶组合带。其生物和岩石地层特征与塔尔巴哈台山及巴尔喀什湖北部地区完全可以对比。还描述床板珊瑚、日射珊瑚5属9种(其中新种8个)。  相似文献   

19.
西藏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珊瑚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描述了采自藏北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的部分珊瑚类化石。其中,皱纹珊瑚7属5种(含1新种Hunanaxonia xizangensis sp.nov.)及2个未定种;床板珊瑚形珊瑚4属4种,含2个新种(Pachycanalicula sparcula sp.nov.,Paraheliolites zakangensis sp.nov.)。这些珊瑚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的共生组合、演化以及珊瑚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四射珊瑚 Yuanophyllum,Lophophyllum,Koninckophyllum,Arachnolasma等四个属,采用数量化理论把鉴定特征转化为定性数据,用特征分析筛选变量,用对应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分类,提出了珊瑚分类的一个数学模式。这对指导未知属种的划分和建立珊瑚的数字分类方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