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基于优化随机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沙镇溪镇-泄滩乡为研究区,探索基于最短描述长度原则的信息增益法对滑坡连续型因子进行离散的效果,计算皮尔森系数去除高相关因子。利用信息量法预测的极低、低易发区随机抽取非滑坡样本点。通过迭代计算袋外误差估计确定较优的随机特征及其数目,将优化后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并与逻辑回归等方法进行比较。绘制各算法预测结果的接收灵敏度曲线,其中优化后的随机森林预测结果的曲线下面积较高,达91.8%,表明优化随机森林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滑坡敏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关键环节。针对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值、收敛速度慢等问题,该文以三峡库区秭归县境内为研究区,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建PSO-BP神经网络滑坡敏感性预测模型,实现研究区滑坡敏感性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预测精度,得到PSO-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为0.931,预测结果与实际滑坡总体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预测能力优于BP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在实现滑坡敏感性评价上具有理想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滑坡预测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空间、时间预测两个方面。基于统计模型进行区域评价与空间预测是滑坡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预测结果往往依赖样本数量和空间分布等。本文以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为研究区,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曲率、构造、土地覆盖、地貌类型、道路和排水系统作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获取与管理滑坡灾害信息,以及热带雨林地区湿热环境下滑坡空间预测的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和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应用于滑坡空间预测,结果显示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95.9%和86.2%,SVM法具有较高的描述精度,值得推荐;同时,基于SVM模型的滑坡空间预测受样本影响较小,预测结果相对比较稳定,这对于滑坡灾害区域评价与预测的快速实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编录样本受限、特征信息利用不足,导致预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文提出融合栈式自编码与密集残差网络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将传统自编码网络进行栈化,重构原始数据以强化特征表达;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引入跳层连接,通过密集连接的方式构建一种密集残差网络模型提取数据的深层特征。该文以四川省雅安市为研究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将所提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CPCNN-RF模型、U-net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最佳精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88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适应小样本预测,易发性制图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以得荣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资料,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水系、地表曲率、工程岩组、土地利用和NDVI等9个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定量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并引入成功率验证法对评价模型精度进行了评定。研究结果表明,SVM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为81.2%,可推广到其他高山峡谷区域使用。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应用PSO-SVM模型预测滑坡易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易发性预测是滑坡监测、预警与评估的关键技术。如何有效地选取评价因子和构建预测模型是滑坡灾害定量预测研究中的难题。本文以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岸坡作为研究区,通过地形、地质和遥感等多源数据融合,提取滑坡孕灾环境和诱发因素的信息作为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针对滑坡灾害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进行全局寻优,构建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定量预测滑坡易发性。最后通过分类精度比较分析基于格网单元和对象单元的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对象单元的PSO-SVM预测精度较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841 5,Kappa系数为0.849 0,预测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情况较为一致,可为三峡库区滑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山区灾难性滑坡事件频繁发生,滑坡敏感性分析已成为灾前科学预警和主动防范的必要手段。传统滑坡敏感性分析方法中单一知识驱动模型对滑坡灾害环境因子定权主观性强,数据驱动模型过分依赖样本数据的质量及数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环境因子空间关联特征与启发式模糊逻辑模型耦合的区域滑坡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灾害环境因子滑坡频率比与信息熵权等空间统计指标,显式描述滑坡灾害环境因子的贡献度与空间分布特征,以此约束多因子耦合的区域滑坡敏感性计算。选择中国重庆市奉节县内的灾害多发地带进行验证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于单一的信息量模型、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万州段为研究区,从多源空间数据中提取29个致灾因子作为区域滑坡易发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采用集水区重叠法划分斜坡单元,构建旋转森林集成学习模型,定量预测滑坡空间易发性,并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在易发性分区图中,高易发区占11.6%,主要分布在万州主城区和长江及支流两岸;不易发区占45.6%,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低、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采用受访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对旋转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7%,其预测能力优于C4.5决策树。研究表明,应用旋转森林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具有预测能力强、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GIS技术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地质、地形数据库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进行了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对连云港市郊区滑坡灾害在空间上的预测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广应用、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发展了一种基于ALOS/PALSAR数据、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利用AIEM和Oh模型模拟了试验区裸土区的后向散射特性,建立了后向散射系数与地表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然后,考虑到研究区地表粗糙度几乎没有变化这一情况,设定了地表粗糙度对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为常量;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ANFIS,BP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裸土区土壤水分的反演模型,并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NFIS方法构建的模型反演精度最高,其均方根误差为0.030,相对误差为14.5%.因此,可以利用ANFIS方法反演裸土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其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GIS技术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地质、地形数据库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并进行了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对连云港市郊区滑坡灾害在空间上的预测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广应用、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体滑坡位移量预测精度主要受预测模型和参量的影响,而基于回归模型和灰度预测模型的传统滑坡预测模型主要存在模型预测结构单调、引入的预测影响参量不全面、长期性预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北斗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增强多元回归算法的滑坡预测方法。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在考虑多重因素的前提下,使用如降水量、土壤湿度、地形参数等滑坡主影响因子作为回归模型参量,同时结合梯度增强方法,可以增强预测模型的有效结构,提升数据的使用率,进而提高长、短期的滑坡位移量预测精度。最后以西宁市南山寺滑坡带为例,考虑降水、地面沉降、地形地貌等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分别基于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贝叶斯岭回归模型、弹性网络回归模型及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差(EV)结果为0.99 mm^(2),均方差(MSE)结果为0.04 mm,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果为0.15 mm,且利用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对2020年12月的表面位移量进行预测,发现相对误差区间为(-0.8%,0.8%],预测精度最高。因此,相对而言,梯度增强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精度更优、效率更高,更能准确反映滑坡表面位移量的变化状态,精确地对滑坡体进行全天候监控、预警,保障滑坡体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Lagrange插值法和三次样条曲线法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建立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GM(1,m)模型。分析比较MGM(1,m)与GM(1,1)模型精度,基于非等时距的MGM(1,3)模型沉降预测结果与实测情况吻合较好,拟合与预测精度也比非等时距GM(1,1)的精度高,非等时距的序列转换采用Lagrange插值函数法和三次样条曲线法求得,对于此次工程数据采用三次样条曲线法较Lagrange插值函数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自适应过滤法原理及计算方法,利用自适应过滤法模型预测了大坝变形趋势。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过滤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在大坝监测预报中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结合SMOTE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和加剧了滑坡灾害的致灾情况,严重威胁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针对传统滑坡监测手段数据源有限、缺乏挖掘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诱发因素的有效方法等问题,以位于三峡库区的中国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地质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首先提取了22个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然后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解决滑坡和非滑坡样本比例不平衡问题,建立输入训练集;最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定量预测滑坡易发性,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结果,测试数据集模型精度达89.50%,说明该模型是一种高性能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综合考虑降雨与岩性地层实际渗水能力的关系及多种滑坡致灾因子,该文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兰州市降雨型黄土滑坡预警模型。该模型首先以坡度、坡向、植被指数、不透水层、不同岩性渗水能力和公路数据为滑坡发生的关键影响因子;其次,选取实验区相关数据并通过SPSS计算得到权值函数;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滑坡发生的概率,获得不同降雨量下的黄土滑坡风险区划图。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滑坡发生风险较高的区域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低降雨量下与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高降雨量下与岩性的渗水能力关系较大,且预警降雨量为30 mm,通过历史发生的滑坡数据进行验证,发生在滑坡概率为中以上的滑坡点占比超过87.1%,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更满足实际滑坡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黄露 《测绘学报》2020,49(2):267-267
近年来,降雨诱发的滑坡灾害日益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深入开展滑坡灾害气象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了解决传统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在计算性能和预警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滑坡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选取汶川M s 8.0级强烈地震重灾区的62县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研究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降雨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滑坡因子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并利用研究区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灾情误判和误报,准确探测和剔除滑坡形变监测数据中的粗差已经成为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方法主要针对单一传感器数据独立处理,且过度依赖数据变化本身的突变-平滑关系,难以有效区分粗差和外界因素突变引起的奇异值。介绍了一种知识引导的滑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方法,通过粗糙集属性约简筛选具有相关关系的多源滑坡观测数据,并结合多元统计理论挖掘粗差影响因素间的时空约束关系,利用不同类型滑坡监测数据变化间的相关性规律,将多因素影响下的滑坡形变抽象为多模式的组合,根据不同模式自适应选择多因子模型以此引导卡尔曼滤波模型更新,从而实现滑坡形变监测粗差的定位与剔除。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甄别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突变,并且能显著提高滑坡形变监测数据粗差自适应剔除的准确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周志易  杨志强 《测绘通报》2012,(Z1):107-108,141
介绍自适应过滤法原理及计算方法,利用自适应过滤法模型动态地预测磁悬浮陀螺全站仪数据的变化趋势。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过滤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适合于磁悬浮陀螺全站仪观测数据的预报,且适应于仪器采集的周期性变化的数据,此方法可以作为仪器观测数据自动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滑坡灾害空间预测研究发展迅速,出现了多种滑坡空间预测模型。在总结滑坡灾害空间预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2种模型的基本原理。以秭归县一个研究区为例,选取11个滑坡影响因子,采用2种不同的研究单元,分别建立了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对滑坡易发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针对同一模型,面向对象单元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优于栅格单元;针对同一数据单元,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优于决策树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