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NORESS台阵记录的短周期P波比较了用三分量台站和台阵估算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对垂直台阵的资料 位角和慢度用宽带频率-波数(f-k)分析方法得到。对三分量资料采用偏振分析方法,应用了NORESS公报中的波至时间和主频信息,资料处理是自动的。用NEIS(美国地震情报处)公报或区域台网公报的定位结果独立确定的方位角和/或慢度作参考。对100多个远震和区域事件进行了分析。它们是从各种不距离、方位角和  相似文献   

2.
我们比较了三分量台站测定NORESS台阵记录的短周期P型震相的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对于垂直台阵数据,可由宽频带频度-波数(f-k)分析得到方位角和慢度,而对于三分量数据,用偏振分析就可以了。使用从NORESS简报上获取的到时和优势频率,数据处理过程是自动化的。将取自NEIS或区域台网简报上的方位角和慢度的独立测值作为参考植。我们分析了多次地震,包括远震和近震。它们有着不同的距离和方位角,且信噪比(SNR)的取值范围很大。三分量台站测定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关键是依赖于SNR。当SNR小于阈值(约2)时,方位角与慢度的测值离散性很大,而且对于远震事件的慢度估计过高。NORESS台阵结果也具有场地依从性。在考虑到的SNR值水平上,用宽频带f-k法获得的台阵测值受噪声的影响不大,而当SNR充分大时,两种方法相当,f-k法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地震台阵勘址数据分析与台阵布局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重  郝春月  沙成宁 《地震》2014,34(2):12-21
为了增强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中国拟在格尔木地区建立一个小孔径地震台阵。 本文对台阵勘址数据进行了噪声与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得到地震监测的最佳台间距。 结果表明, 对于近震和区域震的监测, 该台阵子台间距最好小于500 m, 对于远震的监测, 台站组合间距应为1500~2000 m。 最后将勘址布设的台阵作为初选台阵进行了台阵响应计算, 计算显示, 台阵响应的主瓣在NW-ES方向较窄, 表明对来自该方向事件的慢度分辨率较高; 由于呈“L”型分布, 该初选台阵确定某些方向地震的方位角较好, 但检测其他方向事件的方位角精度不高, 这可以通过台阵校正进行改善; 台阵响应中出现的多处侧瓣是由于子台间距较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在强噪声条件下台阵和三分量台站后方位角和速度评价性能的理论比较。对于低信噪比(SNRs)性能的理论估计算,可以通过转换加以验证。在一个单源测点,对23个事件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台阵性能的高信噪比极限。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信噪比的降低,三分量台站的性能逐步下降。在信噪比非常低的情况下,信号被噪声所覆盖,台站性能达到一种由入射波速的物理局限性所确定的渐近的平稳状态。通过对比,台阵显示出的性能特点是从可能由信号的离散性决定的高信噪比性能水平急剧向低信噪比状态转变。台阵性能转变的信噪比底限足够低,以至于存在这样一组信噪比,使得台阵拥有比较小的方位和速度误差,但是对于三分量站则做不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布设在挪威的小孔径台阵NORESS是为改进高频段(1~15Hz)信噪比而设计的。虽然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检测和特征化区域距离上的弱地震事件的能力,但还发现这种台阵对于研究远震事件也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用在欧亚大陆。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高Q值路径,欧亚地震和爆炸记录一般有较高的主频,通常在1.5~4.0Hz范围内,而该区域的噪声水平较低;(2)在此频率范围内,台阵有特别高的信噪比增益12~14dB(0.6~0.7m_b单位)。 NORESS台阵在线检测效能的分析表明,即使在小震中区内也有大的区域变化。这主要是源区底下的信号集中效应,类似于以前横跨大台阵观测的接收器集中效应。对NORESS记录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地下核爆炸的详细研究表明,相对于全球m_b,NORESS有明显的正m_b偏差。其在东部(沙甘河)最高(1.0m_b单位),而在西部(德格连/科尼斯坦)稍低(0.4m_b单位),尽管各区城内相当分散。分析NORESS台阵接收的一组塞米巴拉金斯克低当量核爆炸资料的观测信噪比,参考公开发表的俄文文献中给出的当量,我们估计,在正常的噪声条件下,NORESS台阵能检测到低到0.1kt全偶合的爆炸信号。但由于只有少量的参考事件且其中大量是推断的,给出一个精确的阈值是困难的。需要强调的是,在噪声水平异常高(如在大地震的尾波中)或偶合条件不是很佳(如在完全或部分空解偶)的情况下,这个检测水平是达不到的。还必须注意,事件识别阈值必须高于信号检测阈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和IMS/PS台阵的监测定位能力评估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根据近震震级(ML)和远震震级(Ms)公式,估算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对近震和远震的定位能力,并把IMS/PS台阵(海拉尔台阵与兰州台阵)作为加强台站,与CDSN一并估算了其联合定位能力,此后,对两个定位能力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于1997年南方的夏季,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西部的德国诺伊迈尔基地附近布设了一个小孔径地震台阵。小孔径台阵是监测和定位地方或区域范围内微震的重要的地震学手段。地震台阵记录优于单台记录,可以直接计算地震信号的慢度矢量。另一个优点是通过各道聚束或叠加来提高信噪比。这个台阵由15个短周期垂直向地震计组成,布设成三个同心圆,最大孔径为2km,中心地震计是三分量宽频带地震计。这个台阵沿用了现有北半球台阵的设计,如挪威的NORESS和ARCESS台阵。同时在南非新萨纳四号基地布设了一个标准宽频带地震台站(台站代号为SNAA)。1998年初,在阿根廷贝尔格拉诺二号基地(BELO)布设了另外一个地震台站,SNAA和BELO台站拓展了诺伊迈尔地震台阵的孔径,使其达到1100km。该台阵建立以来,已检测到一些发生在毛德皇后地被动陆缘的地方地震。检测到这些事件说明了该台阵具有很好的监测能力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更有意义的是,现在可以检测到南桑威奇地区的地震事件,并且定位精度也大大提高。而此前在这个地区观测到的许多地震事件在全球目录中都不曾出现。  相似文献   

8.
郝春月  郑重  张爽 《中国地震》2013,29(4):472-479
针对汶川地震序列,利用慢度-方位角台站校正( SASC)法来提高那曲、和田2 个台阵的定位精度。结果显示,那曲台阵对汶川地震序列定位后,其后方位角和慢度残差的标准偏差在校正后分别降低了32% 和58% ;和田台阵的分别降低了38% 和71% 。校正后,那曲台阵记录的汶川地震序列中100% 的地震都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田台阵记录的所有地震的后方位角精度均得到提高,78% 的地震其慢度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近建成的中国地震台阵(CEArray)由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CNDSN)、31个区域地震台网以及几个小孔径台阵构成,台站总数逾千,其中宽频带台站850多个。这一巨大台阵的建成为日常的地震活动监测及窥探地球内部结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许多现代地震学研究都要进行垂向和水平分量的旋转,用以分离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因此两个水平分量的方位信息构成了正确旋转的关键。我们分析了CEArray台阵记录到的远场P波质点运动,并用以估测每个台站的BHN分量方位角。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多事件方法来获取最佳方位角,可以很好地解释台站记录的P波质点运动特征。该方法可以给出方位角的稳健估值,包括基于背景噪声水平的误差。我们发现近1/3台站存在不同程度的方位角相关问题,包括水平分量方位角偏差、分量命名错误、以及单个或多个分量的极性反转等。这些问题在基于旋转的地震学分析中必须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台阵常用频率-波数分析法来估计地震信号的后方位角和慢度。尽管有关的算法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如应用在宽频带的澳大利亚WRA台阵的记录时,标准的f-k分析方法往往给出不正确的结果。本文发现错误是由FFT的频谱泄漏效应引起的,如在进行FFT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高通滤波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错误。进一步对在时域中直接估算信号方位角和慢度的一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时域方法的计算速度和精度都不低于频域方法,且在某些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前者可以给出更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第三阶段科学专家组技术试验(GSETT-3)前两年半的《复查事件公报》(REB)提供的数据库,从发表的由f-k和极化分析得到的慢度和方位角的信息中,我们编辑了基本台网中的台阵和从中选出的三分向台站的定位误差矢量,通过使用约束条件,比如最小信噪比(SNR)和定义震相的数目,我们试图减小《复查事件公报》中震源参数的定位偏差。给出了14个孔径从约1千米到20多公里的台阵和18个三分向台站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定位误差矢量都能显著地改善定位精度,假如这些定位误差矢量被收集来并在慢度域有足够大的覆盖,那么这些经验校正就能够很容易地在定位处理之前得以应用,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范畴里,这些定位误差模式对于提供可颖的低震级事件的准确位置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定位参数将被用来指示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靳平  潘常洲 《地震学报》2002,24(6):617-626
介绍一种新的适合于地方遥测台网数据处理的方法,估算远震信号到达台站的方位角和慢度.该方法是根据信号在各台站上的到时与台站位置矢量在信号传播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相关性的原理.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地方台网的记录进行处理时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信号的方位角和慢度,并能准确快捷地对地方台网记录的远震信号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台阵方法对明灯1号50吨爆破微弱信号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春月  郑重  张爽 《地震》2009,29(3):12-18
针对海拉尔台阵记录的明灯1号50吨爆破,利用台阵技术对该爆破进行了微弱信号识别处理、台阵定位、速度谱分析等研究。 结果表明,聚束处理明显增加了信噪比,清晰地显出本来微弱的信号。 利用f-k分析进行的定位结果表明,该爆破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8 Hz。 速度谱分析给出了明确的震相位置,使原本不可能看到的信号清晰地表现出来,而聚束功率分析在方位角-慢度域给出了与理论值相近的能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首都圈地区远震基底P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重涛  姚陈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8):2573-2583
远震PS波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携带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信息.本文基于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2-2003年记录的高精度远震波形资料,从基底PS转换波入手,采用三分量PS波分裂偏振分析方法,获取各个台站下方来自基底的P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等,分析台站下方浅部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几个台站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保持了原始波场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PS波分裂特征;短周期台站记录的远震来自基底的PS波具有干扰少、信噪比高的特点,存在分裂现象,各台站快慢波时差超出我们的预期值,平均在0.1~0.2 s左右.此研究可与横波分裂相对比,对于认识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内部的应力状态,分析其构造及地震活动现象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地震研究依赖于可靠的三分量观测数据,地震计的北分量是否严格指北将直接影响研究的准确性。然而,受台站附近磁异常或人为安装错误的影响,地震计的方位角可能出现偏差。基于东北地区154个固定台站2020年的远震数据,利用P波质点运动方法,估算了每个台站的北向分量方位角,以判断台站地震计是否存在方位角偏转问题。结果表明,84%的台站运行良好,12%的台站存在方位角偏差绝对值过大(>20°)或分量极性反转等问题。此外,分析后发现方位角偏转较大会导致H-κ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壳厚度和地震波速比出现偏差。因此,为确保地震学分析的可靠性,固定台站的地震计方位角需要进行定期校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F—K分析处理地震台阵数据,进行地震波场分析,按频率分量、速度矢量来分解几乎同时到达台阵的信号,识别来自不同方位角和不同慢度的波,有助于地震波类型鉴别研究。主要讨论了F-K分析具体实现的方法和如何应用于新疆和田台阵监测能力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地震台阵慢度和方位角格点校正方法,在预定义的格点空间调整校正慢度和方位角,从而消除系统偏差,提高地震台站慢度与方位角估计的精度。利用该方法对我国核查地震台阵海拉尔和兰州方位角和慢度进行了校正,离线和在线的测试显示了台站慢度和方位角估计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台阵和三分量台站的地表地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NORESS台阵和ARCESS台阵以及这些台阵内的三分量子台,应用统一的慢度分析方法得出下面的结果:(1)对同一个源区事件的三分量解有相对大的散射;(2)不同的三分量台有不同的解。有语气表明,用统一的半空间模型从三分量数据中不足以慢度解,也就是说,地壳和上地幔的分层模型影响了长周期地表响应,地表地形和近地表结构干扰了地表质点运动和慢度解,尤其是在短周期频段。采用新提出的多道散射方法的数值模拟评估  相似文献   

19.
陈彦含  吴庆举 《地震》2020,40(4):49-62
偏振分析可以定量描述地震波的质点运动。 P波质点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振, 使得传播方向会偏离台站与地震震源之间大圆弧的方向。 P波偏振分析可以用来约束地下结构以及反映地震各向异性, 提供与剪切波分裂等手段不同的证据。 本文介绍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的方法, 计算了单一地震台的P波偏振, 同时, 利用谐和分析, 对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 将P波偏振分析应用到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的四个台站10年左右的数据, 筛选并分析了震相清晰、 信噪比高的远震三分量初至P波的质点运动, 拟合出四个台站接收到的地震事件后方位角与P波水平偏离角度之间的三角函数曲线, 计算出拉萨台、 昆明台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偏振方向分别为66°和57°, 大致呈现北东东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震台阵的地震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的地震定位方法,用台阵的聚束方法得到地震的方位角和视慢度,根据统计得到的视慢度-震中距表推算震中距。并结合了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由单台记录的各类主要震相从J-B走时表得到震中距,然后进行地震定位。该定位方法可对近震、远震进行定位处理,并由深震相得到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