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回顾了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的观测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在观测仪器的研制,改进和观测方法研究以及有关激光测月资料的归算与应用方面所作过的工作,根据既有的条件,就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进行的几项工作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国家天文台正在研制的50m射电望远镜将投入脉冲星观测与研究,推动我国的脉冲星工作。本文回顾了自第1颗脉冲星发现后35年来脉冲星观测取得的成果,和理论研究获得的重大进展,并讨论我国脉冲星工作可能开展的观测与研究。当今世界脉冲星观测与研究虽然还有许多遗留问题,但是作为中子星基本观测事实已被确认。脉冲星的应用也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如果利用50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的特殊活动现象进行观测与研究,可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与日食观测廖尚军我们终于盼到了1995年10月24日那一天。由于那天我们这里天气转阴,因而没有观测到这次日偏食。这实在是令我和同学们失望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们曾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虽然我没有观测到这次日食,但是日食却与我对天文的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那...  相似文献   

4.
本针对人卫激光测距中白天观测的高噪声环境,提出并实现了计算机屏幕显示观测数据,并直接对资料进行屏幕处理的软件。本介绍了它的设计思想,具有的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本方法为资料的预处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具有处理崩溃点ε达90%以上的极高噪声能力。本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噪声数大的其它天观测等实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可能是暴雨,最佳观测地在东亚”的预报,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对流星雨的现代研究。几年来,对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和研究,是在全国狮子座流星雨联测小组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展起来的。这包括使用目视方法、照相方法和无线电方法的观测,以及组织广大天文爱好者在全国范围内的观测。我们的确也观测到了很多重要的现象,如流星雨的纤维结构、尺度分布和质量密度分布的变化等等。我们发展了数据处理方法,将处理其它天文观测数据的“时间窗”方法移植到了流星雨的数据处理中。这一方法如今在流星雨研究中已经在世界上普遍使用了。我们还提出了流星雨的质量流参量ZHMR,它对于今后流星雨的观测比较和预报可能更加有用。在雷达观测方面,我们观测到了1998年所期待的流星雨强度主峰。在此主峰过了大约18h之后,又观测到了地球电离层的反常爆发。从1998年连续两天狮子座流星雨不同的表现,以及从全国不同地区的观测得到的流星质量分布系数的差异,我们提出了大、小2种不同粒子的混合流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观测到的现象。从天体力学的基本公式出发,我们发现流星群轨道升交点和其母彗星轨道升交点之差,不仅与当时的抛射速度,而且与彗星抛出这些尘埃粒子时在轨道上的位置有关。对于1998年的观测,最可能的是这些粒子是彗星在1933年回归的时候、在距离太阳1.44A.U.距离的时候抛射出来的。按照传统的统计图分析方法,我们还对1999—2001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强度进行了预报。事实证明,我们对1999和2000年的预报的准确性还是很高的。此外,我们还在狮子座流星雨的照相观测、轨道计算以及其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本文仪仅是对我们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进行了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6.
向德琳 《天文学进展》1995,13(3):280-288
综述了作者通过^13CO观测示研究银河系分子云总体特征和展示大尺度结构,以及探测恒星形成区新成协天体。评述了研究结果及其应用和有关研究课题的深入与发展,并与同类工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太阳耀斑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耀斑分类工作的进展反映了太阳耀斑观测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进展。本文首先综述耀斑的分类,对近年提出的种种分类作评述,讨论这些分类的观测基础。然后,基于最近两个太阳周的观测工作,提出一种新的多能段太阳耀斑分类方法。按照耀斑在光学,X射线以及射电波段的观测表象,把耀斑较完整地分为8类。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天台1994年的VLBI观测情况作了扼要介绍,表1给出全年VLBI观测的实验名称、日期、始末时间、持续时间、工作波长、记录终端类型以及参加观测的台站等;等2给出每次实验的观测源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丽江高美古二期选址的筛选工作,经过踏勘确定高美古周围山头的10个点为筛选点,采用小型轻便望远镜于1998年10月16至1999年1月27日进行目视衍射环观测,并对取得的资料作了处理、分析和初步探讨。观测发现各点的视宁度没有明显差别,6  相似文献   

10.
Observe是用于制订甚大阵(the Very Large Array,VLA)观测件的软件。随着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的全面推进,利用VLA进行观测研究的中国天学家逐渐增多,Lbserve软件的使用也日前广泛,简要介绍了Observe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并结合2000年12月的观测件(AH721)的制订过程,给出了注意事项,供今后的VLA观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10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的常规观测和白天千赫兹激光测距情况。在国际上首次对同步轨道卫星开展了千赫兹激光测距,作用距离达38800多千米,测距系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2套独立的激光测距系统,开展了激光收发分离测距实验,为行星际异步应答式激光测距模拟试验提供了实测数据。最后概述了空间碎片目标激光测距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设计和实现了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10Hz共光路漫反射激光测距控制系统,包括激光器、信号探测器和测时设备等的控制。并将系统应用于实际观测中,使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且已成功实现了部分空间碎片的漫反射激光测距。将测时设备换为事件计时器后,该系统可直接用于激光测月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人造卫星的观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多圈卫星的目视观测资料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工作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 2 0 0 0年度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和系统的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目视跟踪打印经纬仪进行了改造。在望远镜的两轴上加装了高分辨率的园感应同步器,数显表,实现了数字显示。经过改造后的望远镜测角精度由原来±30角秒提高到±1角秒;分划板刻线由原来2角分改进为15角秒;静态定位精度优于20角秒,比改造前的仪器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06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和系统改造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站短弧段光学观测的低轨卫星轨道预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站短弧段的目标跟踪预报技术是保证高精度光电经纬仪在非常规环境下正常跟踪捕获目标的重要途径.构建了基于非线性滤波器的跟踪预报算法,能够在正常情况下为闭环跟踪提供引导数据,同时构建了基于非线性变换的目标预报算法,可以在无有效观测数据情况下为经纬仪提供轨迹引导,保证目标不丢失.证明了非线性滤波在单站短弧段跟踪预报算法中比常规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更有效.计算表明,本文设计的非线性滤波器可以作为光学跟踪设备的引导算法,引导精度同经纬仪的随机测量精度等量级,在设备系统误差达到50"时,预报60 s的精度可达到20",仍然满足跟踪设备的视场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月球激光测距 (LLR)代表了单光子探测技术的高峰 ,是国际激光测距界奋斗的目标。本文回顾了月球激光测距的现状以及它所特有的技术难度 ,同时介绍了我们为增加月球激光测距回波光子数所提出的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法。特别介绍了在月球激光测距中利用月面反射器近旁的月面扩展源探测与计算大气倾斜量 ,进而对测月的激光束实施大气倾斜量实时改正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最后介绍了云南天文台的激光测距系统以及它的近期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保障其在空间环境运行的安全和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云南天文台全日面Hα色球望远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实时提供太阳活动数据资料,协作完成特殊时期空间环境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卫星跟踪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卫星轨道分类方法、几种观测方法和它们的精度、卫星轨道测定和运动微分方程积分方法、几个著名的应用卫星系统、卫星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卫星跟踪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