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3,他引:22  
邵济安  韩庆军 《岩石学报》1999,15(4):600-606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εNd (t)值(0~4),低的87Sr/86 Sr 初始比值(0.704~0.708)等; 2)早中生代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241~214 Ma)对下部陆壳的增生。  相似文献   

2.
王一先  包志伟 《地球化学》1999,28(4):367-373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的西湾斜长花岗岩富Al2O3和Na2O,贫K2O;Sr、Ba和Th含量高,而Rb和高场强元素含量很低;LREE富集、无Eu异常;δNd(t)值高,为5.39。(^87Sr/^86Sr)i低,为0.7027。这些特征表明西湾斜长花岗岩是大洋斜长花岗岩。在La/Sm-La图中,该斜长花岗岩与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分离结晶趋势不一致,所以它不是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而可能是基性岩石小比例部  相似文献   

3.
湖南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是柿竹园大型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它具有高硅、过铝质、富不相容元素、强铕异常、低δNd、较高的(87Sr/86Sr)i、207Pb/204Pb和δ18O值等特征,表明该岩体来源于地壳物质,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弱的铈负异常以及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进一步证实,原始岩浆主要由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宙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个古元古代A型流纹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于津海  王德滋 《地球化学》1998,27(6):549-558
山西吕梁群流纹岩是一个古元古代的弱碱性火山岩,它具有高SiO2,Na2O+K2O和Zr,Ga等高场强元素和高FeO^*/MgO,Rb/Sr和Ga/Al比值,以及低CaO,Sr和Eu/Eu^*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A型花岗质岩石。它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特征为高εNd(t)值,低(^87Sr/^86Sr)i值,表明流纹岩的原始岩浆由下地壳晚太古代变质岩受裂谷岩浆和热流作用的影响部分  相似文献   

5.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与前人的划分不同,本所指的郭家岭花岗岩只包括郭家岭和丛家两个岩体。由郭家岭岩体的5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00.6±3.48Ma,(^87Sr/^86Sr)i=0.71127、R=0.99955,表明该岩体支运动末期形成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表明该花岗岩是由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洋滨斑岩锡矿的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洋滨斑岩锡矿的含矿母岩为燕山晚期黄玉花岗斑岩。高的(^87Sr/^86Sr)1和^207Pb/^204Pb值表明,它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根据氧,氧,硫,铅和锶同位素数据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成矿流全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组成,成矿物质主要原源于花岗斑岩,部分可能源于基底变质岩。  相似文献   

8.
脉冲黝铜矿型铜矿床是产于兰坪-思茅盆地中的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碳酸盐及CO2包裹体的δ^13C值大多在-4‰~-7‰之间变化,显示碳来自地幔。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与盆地中喜马拉雅期碱性岩长石中铅的同位素组成一致,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87Sr/^86Sr比值接近或稍高于碱性岩的^87Sr/86Sr的比值,显示矿石锶、铅与碱性岩锶、铅是同源的,均来自于上地幔。硫化物中硫的δ^34S值大多集中在0~-4‰  相似文献   

9.
塔中古生界油田水的成因和混合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春芳 《地球化学》2000,29(5):504-510
塔中地区奥陶纱、志留系和石炭系油田水的主元素、微量元素、^87Sr/^86Sr、δD、δ^18O及全岩的^87Sr/^86Sr测试结果表明,油田水相对于海水蒸发曲线,富Sr^2+、Ca^2+、CF而贫K^+、Mg^2+,系水-岩反应改造的产物。远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表明油田水具有钾长石等矿物溶解的影响。油田水^87Sr/^86Sr-1/Sr的关系显示具有两种混合趋势,一种是奥陶系油田  相似文献   

10.
2.5Ma以来大陆风化强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东  陈骏 《地质论评》2000,46(5):472-480
本次研究得出了2.5MaBP以来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深物^87Sr/^86Sr、Rb/Sr、磁化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曲线。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深物^87Sr/86Sr、Rb/Sr和磁化率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这与晚新生代以来古气候的主要变化以及行星轨道参数相一致。研究证明,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深物^87Sr/^86Sr值得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沉积速率是物理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自2.5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结合抱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  相似文献   

12.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祥身  李钟益 《岩石学报》1998,14(4):503-519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是晚侏罗纪至晚白垩纪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岩石普遍贫钾,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但轻重稀土分馏不强烈;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明显富集,Nb和Ta明显亏损,过渡金属族元素Cr和Ni强烈亏损,表明它们属于火山弧环境中生成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白垩纪中期和白垩纪晚期岩石的87Sr/86Sr比值主要在0.7039~0.7053之间变化,εNd>0,87Sr/86Sr相对1/Sr、Rb、K和SiO2等的变化不大,表明其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很少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而晚侏罗纪火山岩的Sr同位素比值较高,说明早期岩浆可能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在Th/Ta-Th和Th/Sm-Th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分布趋势相同,趋势线的斜率>0。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是上地幔部分熔融生成的同源岩浆不同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张前锋  李启新 《地球化学》1994,23(3):269-280
长期以来,对阿尔泰地区有无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得到以下年龄结果:将军山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220Ma、康布铁堡花岗岩(^40Ar/^39Ar高温视年龄)214Ma、尚可兰花岗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76Ma、阿拉尔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131Ma。以上数据和与本区处在同一构造单元的前苏联矿区阿尔泰及山区阿尔泰12个浅色花岗岩锆石U-Pb  相似文献   

14.
(古)盐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锶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海水-陆表水双元体系中锶同位素的混合原理、混合水体中^87Sr/^86Sr值与盐度的定量关系。利用Sr同位素不随生物、何尝作用过程发生分馏作用及Sr与Ca化学性质相似等特征,地层、沉积物中生物壳体和碳酸盐岩^87Sr/^86Sr值可作为沉积水体(古)盐度确定的一种有用工具。文中详细地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成岩后生作用对生物壳体和碳酸盐岩^87Sr/^86Sr原始值  相似文献   

15.
晚麦斯特里希特阶-早达宁阶高分辨的海水^87Sr/^86Sr参考曲线是根据两个白垩纪-和三纪界线(K-T界线)(法国的Bidart和突尼斯的E1 Kef)剖面建立的。^87Sr/^86Sr比率曲线表明,在K-T界线前0.3 ̄0.4Ma和K-T界线处其值最大。第一个最大代表Deccan Traps火山活动主喷出期的开始。第二个最大值是一个快速的0.00006^87Sr/^86Sr变化,变化范围从K-  相似文献   

16.
刘季花  陈迎蓉 《沉积学报》1999,17(12):789-793
以5cm为间隔取得东太平洋5794岩心早中新世超微化石软泥须(24.06~22.06Ma)的55个样品,用同位素质谱仪、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化学溶解当分别对尼中可溶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全岩的Al2O3和CaCO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87Sr/^86Sr和CaCO3呈反射发育了2个完整旋回和1个半旋回。^87Sr/86Sr和CaCO3短期旋回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1)^87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云山-月牙山-洗肠井蛇绿岩(简称月牙山蛇绿岩)发育较完整,推覆构造也很发育。其变质橄榄 岩、方辉橄榄岩强烈亏损TiO_2,辉绿岩TiO_2也较低,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平缓型。斜长花岗岩类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和重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个石英问长岩样品(Y10)具有高Si、高Mg、低Ti的玻镁安山 岩特征。Nd同位素特征表明,辉绿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高而均一的正ε_(Nd)( t)值(+ 6. 4~+ 7. 9),说明辉绿岩和石英 问长岩来自同一亏损地幔所产生的岩浆,没有遭受明显的陆壳混染,但受过由俯冲洋壳释放出的流体的交代,花岗 质岩石是其衍生物。参考等时线年龄(470 Ma)与地层古生物证据相符。蛇绿岩的(~(87)Sr/~(86)Sr);值变化较大,具海水蚀变特征。岩石、地层、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制约表明,该蛇绿岩形成于塔里木北缘多岛弧弧间盆地的初期扩张阶段,属Pearce提出的SSZ型蛇绿岩。  相似文献   

18.
陈义兵  胡霭琴 《地球化学》1999,28(6):515-520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定年方法,精确测定了西天山前寒武纪天窗花岗片麻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798Ma,它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结晶时代。花岗片麻岩具有较高的IAS值(1.17 ̄1.55)和LILE、LREE含量,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4-0.38)和Ba、Sr、p、Ti、Nb、Ta的亏损,表明源岩为成熟度很高的陆壳物质。其负的εNd(t)值(-4.4 ̄-6.4)和较高的初始^87Sr/^86Sr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凌洪飞  沈渭洲 《岩石学报》1999,15(2):255-262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范围内前人分析数据稀疏或空白区域内的18个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体的Nd、Sr同位素组成:εNd(t)=-3.6~-16.4,(87Sr/86Sr)i=0.7055~0.7318,tDM=1.2~2.3Ga。结合前人分析数据,区分出三个地域区带:福安-南靖断裂以东的沿海带:εNd(t)=-1.5~-6.8,(87Sr/86Sr)i=0.7056~0.7099,tDM=1.1~1.45Ga,弧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幔-壳岩浆混合是该带花岗岩的主要成岩方式;福安-南靖断裂以西的内陆区域:εNd(t)=-4.0~-16.4,(87Sr/86Sr)i=0.7064~0.7410,tDM=1.3~2.3,其中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主要由与麻源群相当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而燕山期花岗岩,一部分由与麻源群相当或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也有一部分可能由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福建省南部的纬向带:εNd(t)=-3.6~-7.5,(87Sr/86Sr)i=0.7055~0.7099,tDM=1.2~1.55,同位素特征与沿海带相似,但该带构造拉张发育时间较沿海带略早  相似文献   

20.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岩浆岩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要根据花岗岩W、Sn、Bi、Mo、Cu、Pb、Zn含量高于华南同期花岗岩的平均值、其侵入活动延续时间长、元素地球化学分异强烈、云母长石等造岩矿物富含成矿元素且易蚀变释放,认为区内岩浆岩极利于成矿;根据岩浆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值和标准化模式、^87Sr/^86Sr初始值等均以郴临构造岩浆岩带为界,其东西两侧差异明显,两者与郴临构造岩浆岩带虽有差异,但都存在渐变性,提出这些岩浆岩主要是同源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