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广东省社会秩序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一些地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滋生,并在一定时期呈高发态势;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加剧,跨境作案明显增多;涉黑组织内外勾结,境内外犯罪合流态势增强;整体上虽处于有组织犯罪的较低级阶段,但其犯罪类型多样、作案手段残忍;犯罪目的单一,方式日趋隐蔽;危害后果特别严重,并呈现如下趋势:其生存土壤存在,短期内难以根除,且有继续蔓延的可能性;犯罪活动日趋职业化、智能化和多样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趋向于黑社会组织犯罪;犯罪区域将不断扩大,有“黑白合流”的国际化趋向。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所以产生并一度呈高发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是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沉渣泛起;既有黄赌毒及封建帮会文化的影响,又有犯罪分子个人的主观原因;既有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又与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不完善、反黑立法滞后及个别地方打击不力有关。正是这多种因素的综合,才导致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努力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治改革力度;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反"黑"的刑事立法;预防、打击、教育三者并重;加强区域合作、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测量及影响因素考虑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利用X市2015—2017年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基于百度地图计算了犯罪人居住地到作案地之间的步行、骑行和驾车等3种交通出行距离,作为实际空间出行距离的近似拟合,随后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居住地和作案地所在区域的空间环境特征、作案时间特征和主体特征对犯罪人空间出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① 计算得到的3种距离的频次分布均表现为距离衰减效应,超过50%的案件中犯罪人作案地到其居住地的交通距离均不超过10 km;② 在影响因素方面,犯罪人的空间出行距离分布主要受其作案地所在区域的空间环境特征影响,具体表现为目标较为集中、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区域对邻近空间内的犯罪人具有较强的吸引性,而发案量较高的区域对距离较远的犯罪人具有较强的吸引性;③ 在主体特征上,团伙犯罪人较独狼式犯罪人有更长的空间出行距离,反映出团伙犯罪人在空间认知上有着更好的优势。本文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犯罪出行现象的理解,对犯罪预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人民日报》6月23日报道,今年高考期间发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的替考案件,现已告破。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有计划、有预谋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主要犯罪方式为“先移民、后作案”。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传统犯罪分析将向探索式可视分析的方向转变。本文基于公安犯罪数据的特点和犯罪分析理论,结合可视化技术(Wordle图、故事线图、平行坐标图、散点图矩阵等),从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交互设计等提出面向不同主题的犯罪大数据可视分析方法,其中,包括系列犯罪时空轨迹数据的可视分析、犯罪实时态势数据的可视分析、犯罪时空过程数据的可视分析、时间序列犯罪统计数据的可视分析、犯罪案情文本数据的可视分析、犯罪多维属性数据的可视分析,以及犯罪相关统计数据的可视分析等。相关可视分析方法为案件侦查、犯罪趋势预测、犯罪热点分析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也为今后面向其他领域的可视化表达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潜在受害者动态时空分布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面接触型犯罪是指犯罪者在街面通过采取与受害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已有文献研究利用了不同类型的大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街面接触型犯罪中“潜在受害者”因素,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应用在微观的空间尺度上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微信热力图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高人口覆盖度,能动态地反映人流量热度的程序。因此,本文以经济发达的ZG市的XT街道为例,结合日常活动理论,并基于微信热力图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的“潜在受害者”因素,首先定性地描述和识别街面接触型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划分不同时段分析街道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街面接触型犯罪案件存在时空的集聚性,街道街面接触型犯罪在晚上(18:00—23:59)是高发期,在白天(07:00—17:59)是低发期,在22:00—22:59数量达到最大值,主要聚集在城中村区域,且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② 微信人口数量在所有时期均对街面接触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代表的周遭人口能很好地表征日常活动理论中的“潜在受害者”因素,且在凌晨—清晨(00:00—06:59)对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最大;③ 不同场所对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餐饮点在晚上对街面接触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KTV、健身房和公交站点分别对应在凌晨—清晨、白天与晚上对街面接触型犯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休闲会所在凌晨、清晨、晚上均有显著的影响,与最近巡逻驻点的距离仅在晚上时期显著影响街面接触型犯罪。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警方采用微信热力图来分析街面接触型犯罪和经济发达地区警方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的骨架,街道网络是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犯罪事件的分布。因此,街道微环境是研究街面犯罪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已有研究中基于街景影像的街道微环境度量,多采用语义分割单一技术提取各类环境要素在影像中的像素占比,但该方法不适宜提取行人等离散要素。近期有学者结合使用语义分割和目标检测2种技术来提取影像中复杂的环境要素,但2种方法提取的微环境要素对街面犯罪的解释还未有比较研究。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将百度街景影像作为街道层级建成环境数据,采用上述2种做法分别提取并获得街道微观环境特征变量:第1种做法仅使用语义分割技术将所有要素以像素比例度量;第2种做法用语义分割技术将人行道、建筑、墙面、栅栏、树木和草地以像素比例度量,而用目标检测技术将街面行人和路灯以个数度量。在控制了土地利用混合度、集中劣势、街道长度和密度、犯罪吸引器和发生器后,构建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以分析街道微环境特征与街面财产犯罪(如街面盗窃、扒窃)间的关系。模型中分别加入通过两种方式提取的街道微环境特征变量,并比较其对街面财产犯罪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与采用语义分割单一技术提取的街道...  相似文献   

9.
犯罪防控警务策略是犯罪地理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西方国家在此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而我国的相关研究仍较缺乏。本文从不同类型犯罪防控警务策略特点、犯罪防控实验及其防控效益评估3个方面出发,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结论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 社区警务、问题导向警务、热点警务和智能警务为4大主要犯罪防控警务策略。社区警务以社区为单位,通过警民合作以减少犯罪;问题导向警务通过SARA(Scanning, Analysis, Response, Assessment)找出并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热点警务基于犯罪热点制定警务方案,对犯罪热点地区加以干预以降低犯罪率;智能警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警务防控;② 国外的犯罪防控实验大多是通过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对比警务策略干预前后的犯罪变化。大部分警务实验以热点警务为主,且在试验区能有效降低犯罪,但同时存在犯罪转移或效益扩散现象;国内犯罪防控实验的研究仍有待开展;③ 传统的警务防控评估主要从破案率、公众安全感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3方面出发。鉴于犯罪转移或效益扩散的存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加权位移商(WDQ)、时空加权位移商(STWDQ)、双重差分(DID)、倾向评分匹配(PSM)、双重差分倾向评分匹配(PSM-DID)和基于双重差分(DID)的象限法评估警务时空效益,丰富了警务防控评估体系。整体而言,国外对犯罪防控警务策略与时空效益评估研究得较充分但仍存在不足,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最后探讨了中国警务策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凡 《国土资源》2006,(4):4-19
资源短缺日趋严峻。寻找资源的突破口在哪里?有院士说,必须立足国内,加大找矿力度;有院士说,思路上、方法上、技术上要有创新,科学可以改写历史;有院士说,要在开源节流上下工夫,走一条新的路;水资源早就“狼来了,而狼未来,都是自己惹的祸……  相似文献   

11.
现有时空同现模式挖掘方法因其在空间和时间频繁阈值等参数值的设定上存在困难且缺乏客观依据的问题而难以被应用到犯罪地理研究中。为此,本文通过引入时空状态同现模式和最小时空参与率等概念对现有挖掘方法进行了重新建模,并结合广义Grubbs异常值检验提出了一种点模式分布下的犯罪嫌疑人时空同现模式挖掘框架。基于该框架对中国某省部分犯罪嫌疑人的真实移动轨迹数据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挖掘出嫌疑人间显著的时空同现模式,且这些模式的时空分布特征不仅与犯罪活动易发生在非农业生产区这一共识基本相符,还与日常活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相适应。本文拓展了时空同现模式挖掘在犯罪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在重点监控某些犯罪嫌疑人以及合理分配和部署警力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空聚类是数据挖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环境保护、疾病预防与控制、犯罪预防与打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有的时空聚类方法中,时间“距离”都认为是真实的间隔,而对于具有社会属性的案事件而言,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忽略这些特征将很难反映出案事件真实的时空规律。本文综合考虑多时间尺度下的时间属性,构建等效时空邻近域,并借鉴经典的密度聚类算法,提出了多时间尺度等效时空邻近域密度聚类算法(MTS-ESTN DBSCAN)。通过对福州市区2013年案事件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案事件时空聚类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犯罪地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姜超  柳林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15(6):801-808853
近30年来,随着公安部门犯罪防控需求的增加,中国犯罪地理学正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为了能较客观、全面地把握我国犯罪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动态,本文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3大电子资源数据库中筛选出与犯罪地理研究主题相关的期刊论文,以此为样本,对研究内容与研究实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s中期以来,中国犯罪地理学在论文数量、研究方法、实证区域、研究机构与核心作者等方面都日益增多,已经在城市犯罪地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预防犯罪、情境犯罪预防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出现了导向作用明显的核心作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后,新的发展机遇在促进犯罪地理学论文数量与研究实力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案例研究、量化研究的所占比重显著减少,研究区域的空间范围也大幅收敛,集中在长三角、京津、珠三角地区。新的研究阵营不断涌现,核心作者比重不断下降,犯罪地理学进入了研究阵营争鸣角力的重构期。未来我国犯罪地理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不仅亟需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加强国内的案例实证,而且还需注意研究规范的统一、核心作者群的代际更替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格环境建构在现有的互连网络之上,涉及大量资源的共享与协商使用。而这些资源可能位于多个异构的、地理位置分布的计算机系统上,资源的类别也完全有可能干差万别。虚拟组织涵盖多个分布的个体和组织,允许用户和资源的动态加入和退出。网格环境的这种动态、异构特性引入了具有相当挑战性的网格安全课题。这里分析了网格环境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网格开发工具包Globus Toolkits中GSI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ue River streamflow process are exam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data austerity. The streamflow process is investigated for trend, non-stationarity and seasonality for a time period of 26 years. Results of trend analyses with Mann-Kendall test show that there is no trend in the annual mean discharges. Monthly flow series examined with seasonal Kendall test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change in the trend for some months, especially the months of August, January, and February. For the stationarity test, daily and monthly flow series appear to be stationary whereas at 1%, 5%, and 10% significant levels, the stationarity alternative hypothesis is rejected for the annual flow series. Though monthly flow appears to be stationary going by this test, because of high seasonality, it could be said to exhibit periodic stationarity based on the seasonality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re is seasonality in both the mean and variance with unimodal distribution. (2) Days with high mean also have high variance. (3) Skewness coefficients for the months within the dry season period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wet season period, and seasonal autocorrelations for streamflow during dry season are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wet season. Precisely, they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most of the months. (4)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estimated "over time" are greater in the absolute value for data that have not been deseasonalised but were initially normalised by 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 only, whil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for i = 1, 2 365 estimated "over realisations" have their coefficient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16.
Projections of climate change are essential to gu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s in the tropical Andean countries such as Peru.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projec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d potential evaporation, rain erosive potential, and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Mantaro River Basin, in the Peruvian Ande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agriculture and energy production in Peru. We assumed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1B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cenario and simulated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by the HadCM3 global climate model. Due to the steepness of the mountain slopes and the narrowness of the river valley, this study uses the downscaling of the global model simulations by the regional Eta model down to 20-km resolution. The downscaling projections show decrease in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baseline period, especially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between February and April, until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Meanwhile,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monthly evaporation from the baseline period is projected. The Modified Fournier Index (MFI) show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in the Mantaro River Basin, which suggests a possible reduction in the rain erosive potential. The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CI) show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which indicates increasingly more irregular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entu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low us to conclude that there should be a gradual increase in water deficit and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Both changes can be negative for agriculture, power generation, and water supply in the Mantaro River Basin in Per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