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碧泉  王春珍 《地震学报》1988,10(2):113-123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改进的连续Hamming方法(ICHAM)。它从下面两个方面对使用连续资料的Hamming方法进行了改进。 1)考虑到更为一般的样品分布情况,用方差较小的那类样品计算Hamming核; 2)改进了对Hamming核的计算方法,使之处于方差较小的这一类样品的中心。 文中还给出了ICHAM法应用于北京及邻区潜在震源判定的实例。结果表明,其效果比二值Hamming方法及原来未改进的连续Hamming方法都好一些。检验表明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赵卫明  金延龙 《地震学报》1994,16(4):433-439
本文对模式识别ICHAM方法又做了进一步改进, 提出了用迭代中心作为Hamming核, 并给出了新的计算欧氏距离时的权系数, 通过改变控制参数寻找最小误识率。经对两个算例和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的分类识别, 结果表明, 本文改进后的方法识别效果优于ICHAM方法, 更适合于对一般分布样本做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在非均匀网格划分的情况下,利用改进的连续Hamming方法判定潜在震源的方法和计算过程。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避免了由于潜在震源形状和空间参数分配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更适用于各种形状的构造和各种形状的网格。  相似文献   

4.
用二维迭代方法快速地解析计算多导体圆柱目标的散射场,其中各圆柱目标自身的一次散射以各自中心为原点的柱面波函数叠加,匹配各圆柱表面的边界条件获得展开系数;各圆柱间的散射相互作用由坐标变换实现,具体体现在圆柱中心偏移产生的初始相位上.为考虑各个柱目标间的二次散射,将每个柱目标自身的一次散射看成另一柱目标的激励场,利用柱面波函数的加法定理和边界条件匹配来计算各柱目标间的二次散射贡献.类似的处理可获得三次或更高次的散射计算.与矩量法(MoM)的数值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了后向散射的计算速度.对于随机生成的多个圆柱目标模型,解析计算一定频带f和360°方位角θ范围内均匀离散样点的后向散射场.为抑制数据截断产生的振铃效应,对频率向的散射数据用Hamming窗实现平滑过渡.为充分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FFT)的高效计算,对f-θ平面上的离散散射数据用二维的三次样条插值处理,得到X-Y平面的均匀离散数据.最后,用FFT方法快速实现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模拟,很好地重构了各圆柱体目标的位置和大小尺寸.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地震模式识别应用程序包—简称“PR” 程序包(the packageof program-to apple algorithms of pattern recognition)提供的CORA-3修改方法和Hamming方法,对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新的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北京及其邻近地区M≥6.0级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自新生代以来活动断裂(特别是主活动断裂)的交汇带内,新生代断陷盆地和新生代断陷盆地与平原或山区的接触地带。 本文对同一组资料用CORA-3方法、CORA-3修改方法、Hamming方法和加权Hamming方法的识别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其中加权Hamming方法识别分类效果最好,CORA-3修改方法次之,Hamming方法和CORA-3方法更次之。 CORA-3方法可以通过识别的示性特征给出震中地区的地质背景及其相应的图象。Hamming方法计算简便、节约机时和内存,而且识别分类效果就本文而言,加权Hamming方法还略好于CORA-3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钻孔应变速率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已积累了14 年的钻孔应变连续观测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 研究了所有震例, 提出筛选方差法判别异常, 给出了计算统计结果和部分震例图象。认为筛选方差法优于一般方差法。它比较合理且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警震级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星  张红才  李军  韦永祥  马强 《地震学报》2012,34(5):593-610
地震预警技术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地震预警系统中,地震震级计算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利用日本KiK-net台网和四川汶川余震共142次地震事件的记录,分别采用tau;c和Pd方法统计得到了地震预警震级的计算公式,震级计算的方差分别为0.62和0.56个震级单位.为消除震级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震级饱和现象,作者拓展了Pd方法,提出了一套对位移幅值连续追踪测定的算法.当时间窗长度为10 s时,采用该方法的震级计算方差仅为0.37个震级单位,充分满足地震预警系统的需求.同时,该方法也实现了信息的连续过渡,提高了对现有信息的利用率.最后,还对位移幅值Pd用于地震动峰值PGV的估计以及不同特征参数间的相容性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波形反演法测量Q值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波形反演法对杆状样品的实测波形进行了Q值计算,用高Q值金属样品和岩石样品分别进行计算对照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分析了实验波形的速度频散现象,认为,由衰减引起的速度对数频散在杆波情况下仍然成立,但即使在Q值较小时,对波形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并不会对反演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造成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存在强剩磁作用磁化方向不明的磁异常,本项研究探索直接处理斜磁化磁异常的识别,提出了基于磁力梯度张量模的各向异性边界探测方法.首先利用各向异性尺度改进了各向异性标准差的核函数,突出各向异性高斯函数的作用;结合磁力梯度张量模来消弱斜磁化的影响.数值实验模拟了一组复杂磁异常模型,在斜磁化条件下分析该研究方法的边界探测效果.实验表明:改进方法,即磁力梯度张量模的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它可以探测非垂直磁化磁异常的磁源边界;同时指出,改进方法比基于三维解析信号振幅的各向异性标准化方差对磁化方向的依赖性更小.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某磁铁矿集区的精细探测,在非垂直磁化条件下对实测磁异常直接进行边界探测,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大地电磁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   总被引:36,自引:1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地电磁正则化反演中正则化因子的选取困难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Adaptive Regularized Inversion Algorithm, ARIA). 在该算法中, ①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方差处理方法:数据方差规范化,使得数据方差的大小只对数据的拟合发生影响,不对数据目标函数和模型约束目标函数的权重产生影响,从而减少了正则化因子取值的影响因素;②提出了粗糙度核矩阵的概念,并给出了由基本结构插值基函数计算粗糙度核矩阵的公式,使得模型目标函数的构建更为简便、直接;③根据数据目标函数、模型约束目标函数和正则化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两种正则化因子自适应调节方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最平缓模型约束下的大地电磁一维连续介质反演的ARIA实现,以几个算例的分析比较来说明ARIA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年时序形变观测资料有效信息提取复杂的问题,对基于多核函数的滤波方法进行研究,得到以下有益结论:(1)当核函数指数为0.5,光滑因子为0.003时,10天及以上核点间隔的滤波模型单位权中误差最小;(2)核点间隔控制滤波信息频谱的高低,间隔越大频谱信息越低,反之则频谱信息越高;(3)因数据缺失部分造成核点减少,当连续减少2个以上时滤波失败,当连续减少2个时数据缺失部分滤波出现失真,当减少1个时滤波效果不受影响;(4)通过对GPS时序资料、定点形变时序资料和非构造形变时序资料的滤波应用,获取不同频谱的信息,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是在生物神经网络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型 ,在其输入输出之间可以建立函数映射关系 ,以此完成映射计算或模式分类 ,其关键的一点是映射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的。由于它具有这样的智能特征 ,因而可以用来解决某些其它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回顾和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方法及其在地震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并在分析和实验计算的基础上 ,对经典模型和算法的实现提出了多方面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此外 ,本论文提出了广义 Hamming网络模型 ,并设计和实现了该模型的算法 ;文中还建立了高阶前馈与函数扩展神经网…  相似文献   

13.
针对锥束CT序列切片图像的增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拉普拉斯锐化掩模的CT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首先计算图像各像素点的局部方差,并通过设定两个梯度阈值将图像按所含边缘细节的多少划分成3个区域,然后对不同区域赋以与局部方差关联的高频调节因子,以及与方向梯度关联的拉普拉斯掩模,从而实现图像的自适应各向异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后的图像峰值信噪比较大,均方误差较小,细节更加清晰,对锥束CT序列切片图像增强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流动加速腐蚀造成核电厂二回路碳钢管道发生非均匀腐蚀。根据腐蚀的随机性,基于马尔科夫链理论,提出管线腐蚀模型,导出管线腐蚀剩余有效截面面积随时间变化的概率分布。提出核电腐蚀管道简化计算模型,推导出腐蚀核电管线的地震反应表达式。利用Monte Carlo方法求出了腐蚀管线在地震激励下轴向位移和轴向应力反应的均值和方差。建立了腐蚀核管线的失效极限状态方程,采用一次二阶矩JC法分析了腐蚀核管道在计算时间时的抗震可靠性指标。对核电二回路管道的抗震评估和震后修复提供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反演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的正演理论方法,采用高斯求积并结合连分式展开的方法对核磁共振核函数中包含双重贝塞尔函数的积分核进行了数值积分,进而计算出精度较高的核函数值,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导电性对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对核磁共振找水理论模型进行了反演研究,在不导电的情况下,重构出了比较理想的含水率分布.总结并改进了模拟退火算法,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对覆盖层高阻和导电条件下的核磁共振人工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地面核磁共振是可行的,而且反演结果较稳定,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使用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不仅稳健而且直观,但当介质复杂时震源轨迹难以给出解析解.基于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技术计算震源轨迹的方法(以轨迹所在的残差场中残差最小的点(初始点)至残差较小的点(震源轨迹代表点)的射线路径表示震源轨迹)适用于复杂速度模型,但尚不能正确计算由多段组成的震源轨迹,同时兼顾计算轨迹的完整性和精细性较为困难,计算参数设置烦琐不适于大批量数据的自动处理.针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改进:(1)采用一种"削皮"算法选取震源轨迹所经过的模型单元的节点作为轨迹代表点;(2)将残差较小的区域作为震源轨迹计算区域(该区域依轨迹分布自适应地划分为若干个连通区域),从未计算的轨迹代表点中选取残差最小者作为射线路径初始点,利用最小走时树算法依次计算所有连通区域内的震源轨迹;(3)通过去掉较短的不再分叉的射线路径使震源轨迹更为精细.虚拟和真实事件的算例表明,改进方法有效克服了原方法的不足,可便捷地计算复杂速度模型中事件的震源轨迹,计算的轨迹精细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7.
重力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根据离散观测数值构制连续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分析和讨论了3种数值插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多面函数方法插值精度最高,由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核函数中心点的计算繁琐,文中提出根据分形理论和Shannon取样定量来确定核函数中心点,对滇西试验场进行模拟试验,插值精度可达到4~5(10^-8ms^-2)。  相似文献   

18.
气枪震源信号是短时非平稳信号,采用频谱细化算法能提高频谱分析的准确性。首先进行了改进线性调频Z变换(MCZT)和FFT两种频谱分析算法的误差仿真计算,然后进行气枪震源的水下子波信号和地震波信号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MCZT计算误差较小、计算时间较少,能有效提高气枪震源信号频率和幅度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是气枪震源信号频谱特征分析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观测条件的变化,观测值方差将产生随机波动。本文根据Bayes估计理论,推导了线性模型待估参数的分布函数及预测值方差估计公式,并将其用于位移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置信度下,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文中还对参数估值的统计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重磁反演中的Backus-Gilbert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西文 《地震学报》1991,13(2):212-222
本文讨论了重磁反演中的Backus-Gilbert方法的应用.由于重磁位场公式中核函数的奇异性和观测数据有误差,给广义线性反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采用了正则化方法,其效果与谱展开法完全相同.而且,其法计算速度快,使用也方便.为了提高解的分辨力和降低方差,同时加快反演迭代的收敛速度,本文采用了约束条件下反演的方法.文中最后对山西运城二条剖面作了具体分析,反演了莫霍面和居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