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3,(12):24-27
生活在中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绿诲龟、玳瑁,蠵(xī)龟、丽龟和棱皮龟。我国海龟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以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最为丰富,南海北部海域次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之一)刘文宗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一、解决领土争端不能不从历史和法理依据出发一国的领土是通过历史上民族的不同、相互融合和开拓经营而自然形成,或通过战争、条约等方式在法律上确定的。在现代社会中,战争(指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9,(5):5-5
2009年4月25日,越南当局悍然任命“西沙地区主席”一职管理西沙岛屿。中国外交部已多次表示,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有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南海主权问题上,1996年以前,台湾当局与祖国大陆的立场基本一致,称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坚持南海的“历史性水域”,反对其他国家的侵占。海峡两岸甚至还形成了守卫南海的默契。1976年3月,台湾当局针对越南出版的地图将西沙、南沙群岛列人其领土,还专门发表了声明,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均为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1):14-17
越南——有效占领及继承 越南对南沙岛礁的占据始于1956年派海军小分队在南威岛登陆。1973年,越南将南沙群岛并入福绥省的一部分,并开始将该地区的石油勘探权授予外国公司;1974年,南越被逐出西沙群岛后,西贡政府随即占领了南沙群岛的5个岛礁(有的文献说是6个).1975年越南统一后,北越军队接管由南越控制的岛礁。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陆续占领了南沙群岛的诸多岛礁,到目前为止,越南已占据的南沙群岛岛礁达30个之多(有的文献说是29个)。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南海的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生长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盛产的棘皮类动物海参,更是令世人瞩目。由于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处于长夏且基本无冬季气候,加上阳光充足,海水温度适中,海底生长着茂盛的海藻和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给海参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丰富的饵料,因而盛产的海参种类就特别多,其中梅花参产量较高且最为名贵。据老渔民讲,我国南海产的梅花参是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南海珊瑚礁区34年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取NOAA OISST数据集的1982-2015年南海月平均海洋表面温度(SST),先对东沙、西沙和南沙礁区海域的多年SST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统计,然后对该数据集进行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研究南海海表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年际变化特征。研究显示:(1)不同的礁区海域SST升温趋势不同,东沙礁区海域SST升温趋势最明显(0.216℃/(10 a)),西沙和南沙礁区SST的升温趋势分别为0.180℃/(10 a)和0.096℃/(10 a);(2)西沙和南沙礁区全年处于珊瑚生长的最适海温范围内,东沙一年中有4个月海温较低,SST最高的月份分别集中在7月(东沙礁区)、6月(西沙礁区)和5月(南沙礁区);(3) 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显示南海SST变化是同相位的,由西北—东南振幅量值递减,在礁区振幅从大到小依次为东沙、西沙、南沙;(4) 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显示南海SST变化与El Niño事件相关。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场与Niño3.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关联度最高为0.723,平均关联度也高达0.655;南海SST的变化滞后Niño3.4区7~8个月。综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海SST的变化不仅受到El Niño事件的影响,其不断上升也在悄然威胁珊瑚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深层海水资源具有低温、富含营养盐以及清洁无菌等特性,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已先期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已开始产业化。我国台湾岛和南海西沙、南沙群岛具备开发深层海水资源的条件,建议我国开展深层海水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先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原理及南沙群岛潮流、波浪状况。通过研究潮流、波浪对海表面微尺度波的调制机理,结合两者ERS-1 SAR 图像论述了SAR对南沙群岛暗礁具有成像能力。  相似文献   

10.
西沙海区全新世海面温度变化幅度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海西沙海洋站海温(SST)资料及附近SCS90-36井(柱状样)前人测量的δ^18O,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标(U^k37)等资料,用4种方法重新推算全新世古SST,得到西沙海区全新世200a心度SST变化幅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域辽阔,但公开发表和出版的1:10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海底地貌图尚属空白。在综合研究已有的海底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以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幅为实验区,尝试建立了该海区1:100万海洋地貌分类系统,利用历年来南沙群岛海区等深线图(1:50万)、沉积图(1:200万)、地质地球物理图集(1:100万)及各种文献资料和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幅的海底地貌图并对该区域的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进行1:100万海底地貌制图是可行的。实验发现:1)等深线数据如同陆地上的等高线数据,是进行海底地貌制图的基本和主要数据源;2)海底底质和沉积物数据是进行海底地貌成因类型判别的重要依据;3)海底构造格局对海底地貌格局起着根本的控制作用,因此海底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也是进行海底地貌制图不可或缺的数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沙群岛海域船舶报的表层水温和波浪资料,分析了ElEino事件对该海域上述水文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该海域与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呈同位相,而与赤道西太平洋呈反位相;(2)在ElNino年,南沙群岛海域海况恶劣,大浪频率增加,更以ElNino的次年为甚。文中对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沙群岛海域船舶报的表层水温和波浪资料,分析了ElMino事件对该海域上述水文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该海域与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是同位相,而与赤道西太平洋呈反位相;(2)在ElNino年,南沙群岛海域海况恶劣,大浪频率增加;更以ElNino的次年为甚。文中对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志良 《海洋世界》2009,(12):42-45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南沙群岛设立常年海洋观测站,由中国组织实施。5月,我国立即派出了科学考察队,乘向阳红五号海洋调查船进入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进行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等基本考察。当时南沙群岛的争议形势已非常严峻。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已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这些国家的渔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沙群岛海区94-10柱样浮游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组成、粒度组成及全岩样14C测年的研究,发现南沙群岛海区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转暖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气候回返事件,即事件Ⅰ(约12—11kaBP)和事件Ⅱ(约10—8kaBP),其中事件Ⅰ可能为新仙女木事件;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东亚古季风演化具有不稳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8—2019年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采集的礁栖鱼类黑缘尾九棘鲈(Cephalopholis spiloparaea)样本, 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年龄与生长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了南海这两个珊瑚礁海域中黑缘尾九棘鲈生物学特征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 在南沙海域和西沙海域中黑缘尾九棘鲈的平均体长分别为105.5±10.5mm和110.4±13.1mm, 两海域间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布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 南沙海域与西沙海域样本体长和体质量关系的异速生长因子b值分别为2.881与2.797; 耳石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范围为0.58~1.44a, 两个海域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所得的生长参数显示, 南沙海域的黑缘尾九棘鲈比西沙海域的体型相对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两海域黑缘尾九棘鲈的性腺成熟度均以Ⅱ期为主, 且西沙海域样本性腺成熟比例高于南沙海域; 摄食等级以1级为主, 两个海域间的摄食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西沙群岛海域相比, 南沙群岛海域的黑缘尾九棘鲈群体表现出肝体比较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自1962年以来在海南岛、西沙、南沙群岛及广东沿岸海域采集到的标本,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滨珊瑚属(Porites)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现有材料和文献,对该属已报道的48个种进行比较研究,定出其中的32个有效种及共同物异名。整理出种的检索表。汇集上述研究,建立了具有五种功能的滨珊瑚属分类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西沙群岛的人文旅游资源,大部集中在永兴岛上,现共有八处。1.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自宋代开始,中国水师即开始巡视西沙海域。1909年4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海军官兵180余人,分乘3艘军舰视察西沙群岛,查明岛屿15座,命名勒石,并在今永兴岛上升旗鸣炮,重申主权。 1939年,日本以武力侵占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派遣气象人员考察了南海诸岛。1946年9月,当时的海军参谋张君然三下南海,四进西沙,作收复前的准备工作。11月  相似文献   

19.
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种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最大的两个群岛。解放后,我国海洋生物工作者对两个群岛进行了多次考察,记录描述了大量海洋生物种类(包括新的分类单元)。近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对南沙群岛进行了重点考察,获得了很多重要资料和生物样品,但很多分类学专家却认为对南沙群岛的样品采集和分类学研究还很肤浅,远未达到对西沙群岛的采集和研究深度,这是因为南沙群岛已发现的种类在某些类群上少于西沙群岛,因此被认为南沙群岛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如西沙群岛。作者为了解目前两群岛海洋生物的物种研究状况,根据现有资料,对两群岛已描述的底栖生物种类作了比较,为今后加强对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古地磁参数对米兰科维奇周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南沙群岛海域87-11柱样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及90-103柱样NRM、磁化氧(X)、剩磁倾然(I)等的功率谱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沉积物的古地磁参数较好地反映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响应着古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天文学周期;在周期成分中,以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及岁差周期为主,地轴倾斜周期无明显表现,同时获得了与特殊地球位置相关联的岁差半周期成分。研究还表明,古地磁参数存在着明显的对古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