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下水》2021,(3)
以贵安新区直管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在对贵安新区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划定和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清镇职教城、贵安生态新城以及马场科技新城沿马场河沿线一带三处核心职能聚集区,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天河潭新城、马场科技新城东侧及高峰镇大部分,不适宜区主要位于高峰山及贵阳花溪大学城一带;研究区地埋管浅层地温能潜力为:冬季可供暖面积1.22×10~9m~2,夏季可制冷面积1.18×10~9m~2。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和相似区域推广利用浅层地温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5,(6)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秦皇岛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区划,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讨论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和方法,针对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量化,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将本区分为地下水地源热泵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较适宜区面积114.67 km2,占研究区19%,不适宜区分布面积304.09 km2,占研究区50.4%。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丹阳市滨江新城浅层地温能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在丹阳市滨江新城基础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热物性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总适宜性分区。丹阳市滨江新城面积139km~2,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区、较适宜区的总面积为101.93km~2;将地下水和地埋管所得出的适宜性分区图叠加到一起,从而得出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均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的适宜区,二者均适宜的区域面积为36.27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古漫滩、古河道平原区;仅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的区域面积约为29.73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坡积平原地区。成果可为丹阳市滨江新城浅层地温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扩大浅层地温能这种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通过银川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查明了宁夏银川市浅层地温能蕴藏条件。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并进行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认为,研究区范围无地埋管地源热泵不适宜区,适宜区面积分布最广为1 767 km2,占比为56.04%;较适宜区面积为1 386 km2,占比为43.96%;研究区地埋管地源热泵开采潜力较大,夏季开发潜力为42.7万m2/km2,冬季开发潜力为36.0万m2/km2。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开采和规划意见,为后续制定开发利用方案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温能以其分布广、储量大、高效无污染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城市建筑供暖与制冷,但制约浅层地温能开发应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质、水文地质、岩土体热物理性质以及施工条件。目前徐州市浅层地温能处于无序开发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该文重点进行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研究,通过对徐州市主城区岩土样采集及现场热响应试验,认为在仅考虑热物性条件的前提下,可开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并就其开发利用的钻探成本进行区域适宜性分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阳市的地质、水文地质、岩石热物性特征以及环境地质等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PH)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贵阳市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327.0 km2,不适宜区面积为39.4 km2。  相似文献   

7.
梁礼革  朱明占  梁川  罗崴 《广西地质》2014,(1):33-34,38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绿色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文章根据南宁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温场分布,对南宁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中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土壤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109、8km^2,集中在地下水丰富、回灌能力强的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108.8km^2,分布在施工条件较好,并且岩土综合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较大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层的换热能力和蓄热能力较强,钻进条件良好,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阶段性成果,对区内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分析,认为水源热泵开发方式在贵阳地区受到一定限制,推广难度大;而区内具备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各项条件,且资源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发展对浅层地温能资源需求出发,在分析本区浅层地热能赋存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区浅层地热能利用方式(地下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计算了适宜区与较适宜区的浅层地热储量和换热功率,以及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出适宜滨海新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温能利用前景广阔。据实际勘查资料和测试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及C-A分型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北部城区进行浅层地温能定量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源热泵适宜,较适宜区面积196.35 km^2,分布在第四系卵砾石厚度适中、含水层富水性好、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3/d、地下水径流速度0.1~0.2 m/d的地带;土源热泵适宜、较适宜区总面积284.50 km^2,分布在黄土、粉土、砂砾卵石厚度大于30 m的地带,研究区其它地方不适宜浅层地温能的建设。评价结果对该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能源基地重点地区水资源危机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建平  魏玉梅 《地球学报》2001,22(4):317-319
主要对基地8个重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在西部大开发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应当注意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使西部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from most of the greater Athens, Greece area is discharged into shallow water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emi-enclosed Saronikos Gulf. The lack of circulation and excess organic matter ha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rapidly expanding sludge field. Black anoxic sediments high in organic carbon now cover almost 9 sq km of sea floor and conta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Maximum increases above background values range from 22× for mercury, 1500× for arsenic, 1200× for chromium, to 3000× for zinc. The principal sources of metals are 1) a fertilizer factory, 2) the Athens sewer outfall, and 3) the industries in eastern Elefsis Bay.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页岩油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油页岩的地质、地化与含油性等方面分析了其页岩油的地质特征,粗略估算了长7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油页岩主要分布在长7段中下部,横向连续性好。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并处于成熟演化阶段,以生油为主,具有较好的含油性。采用体积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页岩油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约为283.2亿t,勘探潜力较大,资源丰度为56.64×104 t/km2,是研究区潜在的重要非常规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冻土区面积约150×104 km2,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区,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而羌塘盆地是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最好的地区。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QK-1科学钻探试验井顶空气样品的烃类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其烃类气体组分复杂,CH4含量为3.0×10-6~4 526.8×10-6,平均为209.0×10-613C1值为-55.9‰~-37.8‰,平均为-43.2‰,C1/(C2+C3)值小于10,显示出明显的热解气特征。结合钻探区的地质背景和岩性特征,推断QK-1孔烃类气体可能来源于深部迁移上来的热解气,浅部可能有生物成因气的混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甘肃省肃北县红山铁矿外围通过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铁矿点2处,初步评价为大-中型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其产出形态与空间分布受层位及背、向斜构造控制,且深部矿体好于浅部,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勘查区北部罗雅楚山复式向斜内红山铁矿西侧已圈定出长度大于50km的磁异常带,经验证为矿致异常。参照红山铁矿区潜力评价思路及预测成果,该区铁矿资源潜力可达10×108 t以上。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该地区有望形成大型铁矿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6.
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程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程度的变化对南疆地区来说是生态系统退化的表现。应用NDVI数据,利用图像处理软件ENVI对南疆地区荒漠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52-1983年之间南疆地区荒漠化面积约增长11%,其中重度荒漠化面积约增14.21%左右,而中轻度荒漠化面积增7%~8%。1983-1993年荒漠化保持着基本稳定的状态。在21世纪初,即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4期遥感数据解译分析结果来看, 2000年荒漠化总面积达到96.11×104 km2,约占总面积的90.41%,其中严重荒漠化面积为72.93×104 km2,重度荒漠化面积为15.76×104 km2,中轻度荒漠化面积为7.42×104 km2,到了2014年,荒漠化总面积达到95.31×104 km2,比2000年下降1.24%,但严重中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发现,荒漠化程度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小庆 《中国岩溶》2018,37(1):9-16
作为清洁、新型、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浅层地热能对缓解城市节能、减排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为评价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兴义市、铜仁市、六盘水市、凯里市、都匀市、毕节市、安顺市及贵安新区10个地级市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文章根据浅层地热能赋存环境调查、现场热响应试验及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结果等综合分析,计算出贵州主要城市地表以下100 m深度内的浅层地热能总热容量为35.20×1013kJ·℃-1,夏季换热功率为520.2×104kW,冬季换热功率为342.3×104kW;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贵州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潜力,夏季可制冷面积为7.43×108 m2,冬季可供暖面积为6.51×108m2。   相似文献   

18.
古潜山地热资源具备岩溶孔隙发育程度高、热储面积厚度大、地热水储量大的优点。冀中坳陷内古潜山分布密集且地热资源丰富, 河间潜山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东部, 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 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基于河间潜山及其周缘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热物性并进行了计算, 发现其地温梯度为29.8 ℃/km到44.5 ℃/km之间, 平均值为40.7 ℃/km。大地热流值介于64.8~80.6 mW/m2之间, 平均值为 73.4 mW/m2。通过水热耦合模拟方法模拟选定的地热资源有利区的温度变化, 结果发现河间潜山合理的开采井距为800 m, 合理开采量为60 L/s, 回灌温度为35 ℃, 总可开采量为6.32×1016 J, 单年可开采量为 6.32×1014 J, 可供暖面积为1.22×106 m2, 对于冀中坳陷潜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土壤侵蚀类型。青藏高原由于其海拔高、辐射强、气温低的特点,是我国冻融侵蚀较严重的区域。选择影响冻融侵蚀的5个主要因子:气温年较差、降水量、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敏感性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面积为149.02×104 km2,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62.20%;冻融侵蚀敏感区的面积为56.80×104 km2,中度及以上敏感区面积为27.39×104 km2,占冻融侵蚀敏感区面积的48.22%;(2)冻融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喀喇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区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
岳宏 《中国煤炭地质》2011,(12):11-14,29
木里煤田是祁连山赋煤带的主要煤炭资源聚集区,其资源储量占全省总探明资源储量的70%以上。本次研究是通过综合运用地质构造、物探成果、聚煤规律及生产勘探成果资料,在木里煤田聚乎更、弧山、外力哈达、热水及默勒地区共圈定了40个煤炭资源有利聚集区。预测区面积达600.85km2,合计预测资源量1 054 561万t,其中,优(A)等资源量70 891万t,主要分布在聚乎更-哆嗦公马矿区的东西延伸部位,良(B)等资源量420 016万t,主要分布在已知矿区的外围和深部,差(C)等资源量563 655万t,主要分布在预测依据不太充分的区域。通过对木里煤田煤炭资源潜力的深入研究,对煤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初步了评估,为煤炭资源勘查近期及中长期部署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全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