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6大类16类23亚类地质遗迹资源,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客源市场稳定,并体现出既层次较高、又雅俗共赏的特点。但随着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全域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再进一步开发地学旅游资源产品。通过昂普(RMP)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与措施,建议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等三方面分别采取措施促进公园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公园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遗迹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整合地质遗迹景观与文化旅游资源,实现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优势互补,是地质公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喀斯特景观与焚苗文化资源,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和吸引力,但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分析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整合开发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核心、三个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延长区”的整体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位于四川西部,地处中国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山高谷深,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 556 m,为"蜀山之王",是世界第11座高峰。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造就了区内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目前已发现地质遗迹有3大类10类21亚类105处,是全省地质遗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地质景观资源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质遗迹品质高,有2处世界级、2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区内地质遗迹以冰川地貌、构造地貌、水体地貌、重要岩矿石产地、地震遗迹为特色,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区域对比意义、保护价值、科普教育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0,(2):332-337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冰川地貌、变质岩、构造形迹与峡谷、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大理冰期剖面、苍山两处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美学、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国内、国际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其能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本研究结果可供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丰富的岩溶洞穴资源的开发,目前多处于供观赏形态的初期阶段,未赋予旅游地学内涵。将岩溶洞穴堆积研究与旅游地学相结合,不仅可恢复洞穴古水文状况,探究洞穴成因,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可以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保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旅游地质学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Geological Relics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Geopark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冰川地貌、变质岩、构造形迹与峡谷、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大理冰期剖面、苍山两处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美学、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国内、国际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其能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本研究结果可供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02,11(2):93-96,86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其形态特征、自然属性及成因 ,可分为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等几类。加强地学科普宣传 ,发展地学科普旅游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打造地球科学文化 ,还可宣传兰州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地区新元代地层发育良好,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本文以1∶5万梵净山等四幅区调为基础,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10个大类、15个亚类,其主要地质遗迹资源有沉积地质遗迹资源等六大类。同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评价,发现研究区主要以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资源为主,还有少数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总体质量较好。本文对研究区六大类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介绍,并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螺髻山冰川地质遗迹景观地具有丰富的资源景观,如古冰川地貌景观、温泉景观、岩溶景观、土林景观。其中尤以螺髻山上有限的范围内却保存着齐全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是螺髻山地区宝贵的资源。文章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螺髻山冰川构造地质公园的构想建议。本项研究旨在以开发地质资源达到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旅游地学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沛 《贵州地质》2000,17(3):213-217
根据贵州特点,将贵州旅游源分为9大类:地学景观类,地学遗迹类,水文景观类,运动、疗养、休闲、度假类,天象景观类,生物景观类,人文景观类,民族风性类和土特产品类。为合理开发和保护贵州旅游资源,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甘肃迭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涵盖3大类7类13亚类,尤以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峡谷及冰川地貌等资源最为典型。区内数量繁多且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对中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沉积地层演化与区域构造—气候耦合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的灵敏反映与记录者。提出了以政府引导与规范管理、协调统一与科学规划及品牌宣传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可为政府对迭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规划、发展、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为开发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顺平县是太行山区与华北平原的典型过渡区域.该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太行山北段具有较好代表性.经县域范围内的详细调查,查明顺平县地质遗迹资源共3大类、10类、16亚类,合计地质遗迹点33处.对各类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做了描述,并进行了相关区划研究,划分出3个地质遗迹分布区和5个地质遗迹集中区,结合区域特征、遗迹数量、其他旅游资源和保护开发前景等因素,为县域范围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该成果一方面能够有效支撑和服务顺平县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和规划,同时也能为进一步推进县市范围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16.
皇藏峪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地质遗迹众多,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构成了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地质遗迹景观区。主要地质遗迹有推覆构造、寒武纪和前寒武纪典型地层剖面、榴辉岩等深源捕虏体、灵璧石、叠层石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利用已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开发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地质旅游,建设并申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博物馆,同时要系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以及地质现象的成因研究工作,做好地质遗迹保护。  相似文献   

17.
赣榆秦山岛“神路”、连云港云台山海蚀洞、北北西向淤泥质断层海岸线、辐射状沙洲和东台谅港“两分水”以及海门东灶蛎蚜山牡蛎礁是江苏东部沿海五大地学景观,对它们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雷彬  李江风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2015,36(3):377-384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廷锋 《江苏地质》2012,36(4):423-427
在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区的旅游地质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具有观赏与休闲性、奇异与独特性、多样性、古老性、科学性、不可再生性和文化特性;其类型有地层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生物化石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和其他旅游地质景观。其丰富多彩的旅游地质景观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湖南古丈红石林地质遗迹形成条件及发育过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古丈红石林的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红石林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内外动力条件,初步论证了地质遗迹形成的四个条件和三个发育阶段,并对其保护与开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